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安顿3658万人?从振兴车站开始 | TOD进化论

余蕊均 城市进化论 2021-12-12


前排打广告,城叔现已开通读者群,

欢迎加入,进群方式拉至文末了解。 

新宿车站 图片来源:余蕊均 摄


东京有“大城市病”吗?


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达到0.63万人/平方公里的大城市,很难回答“没有”。但现状却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东京并无明显病症,并且通过形成“一都三县”都市圈(即东京圈),成功在1.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容纳下3658万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都市圈。


但“东京”非一日建成。明治维新以来,东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发展难题,如人口急剧增加、功能过分集中、交通严重拥堵等,城市开发理念和运营方式都发生了重要转变。


其中,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交通规划,被认为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建城经验——在私家车普及前,为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员往来和物品转移主要利用以铁路为中心的公共交通。而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成熟,“车站”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站点为中心的TOD开发,通过打造新的区域“极核”,为经济长期低迷的东京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至今日,振兴车站的计划仍在继续,“东京站差不多已经告一段落了,涩谷站在建设中,新宿站的建设才开始,品川站开通磁悬浮的计划也开始了……”日本建筑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内藤广表示,车站是一个蕴含着巨大可能性的公共设施,应该成为城市的领先设施,“作为城市的脸面,体现城市的品格和个性。”


车站的未来关系着城市的未来,如何用好车站、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东京打造世界级“人本城市”的关键点。

集聚效率

东京新宿 图片来源:余蕊均 摄


走在东京街头,很少看到双向八车道的大马路,路上也很难见到私家车的身影,“车来车往”常被用来形容开行频次极高的有轨电车。这一现象在新宿、涩谷等人流密集区域表现尤为明显。


东京被称为“铁轨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利用率都位居世界前列。东京都都市基盘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东京铁路网络(包括电车和地铁)总长达到1181.9公里,共有站点769个;每天有4000万人次使用轨道交通,高峰期1~2分钟就会有一辆列车。


“出门坐电车/地铁吗?”面对这个问题,所有采访对象都给出了肯定答案,一方面因为自己开车成本太高,同时公共交通“实在太方便了”,无论是西装革履的企业高管还是学生党、老年人,都已经养成了习惯,可以“无差别使用”。


不过,在东京轨道交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也曾面临挑战。上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汽车的普及,日本多个城市出现明显的轨道交通衰退倾向,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交通政策,希望促使市民转变出行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为缓解道路拥堵,东京特地废除了路面有轨电车,同时加强地铁建设、提升铁路运量等,以进一步提高便利度。


如今,在东京轨道交通网络最为核心的JR山手线环形圈内,五分钟、400米的步行圈占比为64%,10分钟、800米的步行圈实现完全覆盖,密布的车站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各种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功能逐渐集中到车站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办公、商业、文化等,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城市空间。

比如在长1100米、宽700米的“银座”区域,就聚集了14家大型百货、500家特产商店、2000家饭店、1600多家酒吧和歌舞厅、10余家报馆、30余家剧院和10余处画廊,丰富性可见一斑。

用德勤日本TOD・海外城市开发咨询总负责人元冈亮的话说,在日本,车站不是一个“过路”的地方,而是“聚集”的地方,这种认识不仅会影响开发商在站外的商业布局,也会让站内的商铺更具活力,“因为不用再专门聚客,效率会更高。”

融入城市

秋叶原车站 图片来源:余蕊均 摄


与此同时,东京的“城市边界”随着轨道交通网络不断扩大。


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日本大规模建设新城的过程中,轨道交通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民营铁路公司因为拿到了开发权限,在建设铁路的同时进行新城开发,探索出了一套扩大铁路客流与铁路建设并举的商业开发模式,即今天广为应用的TOD。


“这个模式很成功。”日建设计常务执行董事、都市部门总裁大松敦评价说,“住在郊外的人通过轨道交通,用30分钟~1小时的时间到东京去上班,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在东京周边不断发展起来。”


同样,在东京带动周边县域建成“新都心”的过程中,便捷的轨道交通体系更确保了都市圈运行的有序高效——

在北部埼玉县、南部神奈川县、东部千叶县打造的三个“新都心”,可通过有轨电车在40分钟内连通东京市中心,有效引导了首都功能转移,减轻了东京的压力。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东京人口为1382.2万,整个东京都市圈达到3658.4万人,占到日本人口总数的29%。


值得注意的是,为促进经济复苏、提高城市活力,东京近年来开展了大量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TOD开发,在车站的重修和改良中,增进了车站和临近街区的融合,增强了对人性化需求的满足。


比如站前广场的“回归”。在日本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站前广场被巴士/出租车终点站所占据,广场失去了“为人而建”的初衷,而后,随着“人车分离”,具有公共空间功能的站前广场又被当作道路对待,同时作为铁路和汽车的交互界面存在,成为TOD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车站与城市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内藤广表示,就像Suica卡(交通卡)改变了检票方式那样,随着人脸识别或小型芯片的兴起,也许不远的将来就不再需要检票闸机了。


“闸机内外的区别消失了的话,站内道路和站外通道的含义也就变了,车站和城市之间的边界也就消失了。”他表示,“这就是所谓的‘车站融入了城市’。”


文 | 余蕊均


城叔有话说

城市进化论运营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幸得大家厚爱,慢慢地我们发现自己有一定的读者群体了。为了更近一步和大家沟通,城叔终于决定建群了。如果想加入组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城叔本叔个人账号,备注“加群”,我们会拉你进群。


推荐阅读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青岛 成都 杭州 武汉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

东北地区 关中平原

切尔诺贝利 阿德莱德

西雅图 雅加达 博洛尼亚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