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年流媒体大战,王位不保,篡位也不易

深焦艺文志 深焦艺文志 2022-05-27




流媒体时代 的 现实

一个美丽 泡沫




者:hzcneo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同号



历史是残酷的,因为没有人能够作出完全准确的预言。几年前流媒体这个词还是一个陌生而时髦的概念,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好莱坞的大公司们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忽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整个影视行业,也加速推动了流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线上还是线下,电影还是剧集,商业还是艺术,在这个影像资源泛滥又随手可得的年代,无穷多的选择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最终导致了无从选择。观众们迷失在永远看不完的平庸作品中,而投资者们则迷失在不断增加的订阅数字和起起落落的股价里。


2021年没有终结流媒体战争,而是把它变成了一场漫长且没有终点的拉锯战。在赛博世界那泥泞的战壕里,新的玩家不断加入,老的选手没人退出,朝令夕改的制定和执行策略成为了常态,并彻底改变了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好莱坞。站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没人知道流媒体战争将走向何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它终结之时,我们将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Netflix: 

摇摇欲坠的王者


作为流媒体的代名词,Netflix在2021年依然保持着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只是相比于几年之前的一骑绝尘,如今的领先优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截至到2021年第三季度,Netflix在全球拥有着2.13亿的订阅用户,比上个季度增加了440万。这些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而作为本土市场的北美地区在今年的前九个月仅增长了8.8万用户。


显然在最早开拓的北美市场,Netflix遭遇到了增长的瓶颈期,订阅用户已经趋近于饱和状态。随着整个市场从蓝海变成红海,以及其他巨头的加入后优质IP被逐步回收,Netflix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被抹平。与此同时高额投资的军备竞赛并不能停下脚步,在收入低于预期的现实下涨价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从11月开始,Netflix再次宣布涨价,将标准包月的套餐价格上调至13.99美元,这也是Netflix在过去几年中连续的第6次涨价。越来越高的价格必然导致用户订阅意愿的下降,如此的恶性循环将变成Netflix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


面对着《纸牌屋》(House of Cards)因为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丑闻草草收尾,《王冠》(The Crown)和《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即将完结的现实,缺乏自己巨型IP的Netflix正在急于找寻自己的下一个王牌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Love,Death&Robots)第二季口碑惨淡,关注度颇高《星际牛仔》(Cowboy Bebop)因为惨不忍睹的质量直接暴死,好心收留的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和他的僵尸宇宙目前看起来也难当大任。如果这样的情况再持续下去,Netflix很快将面临无牌可打的僵局。


 《星际牛仔》的暴死绝对是今年最大的惨案


另一方面,Netflix的海外原创计划在经过了几年的布局之后终于等到了瓜熟蒂落的一天。作为爆款出现的《鱿鱼游戏》(Squid Game)证明了只需资金投入,给本土团队充分的创作自由度是一条可行的出路。事实上在《鱿鱼游戏》之前,西班牙团队拍摄的《纸钞屋》(Money Heist),德国团队拍摄的《暗黑》(Dark)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极大地帮助了Netflix开拓海外市场,因此最终出现像《鱿鱼游戏》这样的超级爆款只是时间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更多类似的项目会出现在Netflix的规划里。


相比于剧集领域的喜忧参半,Netflix在电影领域的表现依然是乏善可陈,大多数作品甚至不需要真的看完就可以贴上鸡肋的标签。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而且看不到丝毫改变的可能。在订阅制的前提下,整个片库的数量远大于单部电影的质量,即便有时候能够依靠类似于马丁·西科塞斯这样的作者导演创作出一两部佳作,整体的乏味和平庸依然是赤裸裸的事实。当订阅用户习惯了在数以百计的影片目录中挑出几部电影,然后拖着进度条看完,剩下的只是无尽的空虚。


《鱿鱼游戏》成为爆款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也许今年是Netflix坐在流媒体王座上的最后一年,当明年此时再来盘点流媒体行业的发展状况时,可能将是一个全新的选手戴上王冠。



Disney+

虎视眈眈的篡权者

在当下的几大流媒体巨头中,Disney+应该可以算作是Netflix最大的竞争者。虽然上线仅仅2年,却已经拥有了1.16亿的订阅用户。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外界的预期,更是提前完成了2024年的增长目标。虽然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增速放缓,单季度只有210万新增用户,但不影响长期看好的前景。


Disney+的成功源于对旗下IP的深度挖掘,就目前来看它简单地等同于星战加漫威(计划中的皮克斯动画和《异形》(Alien)剧集要等到明年或是更远的将来才会上线)。在《曼达洛人》(The Mandalorian)打响了漂亮的第一枪并挽救了口碑岌岌可危的星战宇宙之后,整个2021年Disney+一口气上线了5部漫威宇宙的剧集。


在疫情不知何时终结,院线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依靠线上流媒体维持漫威宇宙对观众们的吸引力无疑是迪士尼的如意算盘。从实际的结果来看,Disney+上与漫威电影宇宙深度结合的剧集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年初的《旺达幻视》(WandaVision)一开播就引发了巨大的热度,不仅填补了影迷们因为《黑寡妇》(Black Widow)一再延期而导致的饥渴心态,故事本身与情景喜剧嫁接的模式也颇具看点。年中的《洛基》(Loki)更是直接开启了漫威第四阶段平行宇宙的序幕,对系列资深粉丝的意义不言而喻。


《旺达幻视》无疑为Disney+上的漫威剧集开了个好头


也许是上半年Disney+的成功让迪士尼的高层看到了流媒体无限的发展潜力,在7月直接宣布将延期多次的《黑寡妇》在线上线下同步上映,希望借此再为Disney+增加一波订阅人数。这一决定立刻引起了诸多方面的反对。传统院线直呼迪士尼的背叛行为是大逆不道,连主演斯嘉丽·约翰逊也因为片酬分配问题直接选择对簿公堂。好在一连串的负面结果及时让迪士尼意识到了全额押宝流媒体无异于杀鸡取卵,今年往后的几部漫威电影依然选择了传统的上映模式。


当然目前的Disney+也并非完全没有隐忧,对IP的过度依赖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像漫威或是星战这样的巨型IP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观众们的热情。事实上今年漫威四部剧集的热度并不平稳,而是有升有降,一旦遇上“猎鹰”或是“鹰眼”这样的非人气角色,观众的热情立刻就下降至低谷。同时这些剧集依然还是遵守着漫威电影宇宙的套路,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与革新(动画《假如…?》(what if…?)可能尝试了一些小小的变革,但毕竟属于番外故事)。本来一些观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穿插在电影间歇期中的剧集不但增加了观影门槛,还进一步加剧了疲劳感。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观众弃坑,甚至直接影响电影宇宙的长远发展。


《假如…?》为漫威宇宙做出了难得的变革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星战系列上,《曼达洛人》的第一季颇为惊艳,到了第二季还是走向了重复地打怪升级和把天行者卢克拉出来卖情怀的套路上。现在星战电影宇宙的前景不明,剧集倒是在“衍生剧的衍生剧”这条邪路上越走越远。在没有找到新的方向之前,星战电影宇宙的未来只会比漫威电影宇宙更加黯淡。


Disney+有着深厚的家底和堪称梦幻的开局,但接下来怎么走就要看迪士尼高层的魄力了。



HBO Max: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自从2020年5月华纳正式上线HBO Max开始,负面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作为拥有前流媒体时代当之无愧霸主HBO的华纳,却在进军流媒体的过程中昏招频出。布局缓慢,上线滞后,定价过高,让曾经积累的优势荡然无存,不知不觉间就从领跑者变成了追赶者。哪怕是正式上线之后,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也让人大跌眼镜,不禁让人怀疑公司内部是不是有其他竞争者派来的卧底。


2020年底,在未通知其他所有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华纳单方面宣布明年旗下所有电影将采用混搭发行的模式,即线下影院和线上流媒体同步上映。此决定立刻遭到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包括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和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在内的诸多和华纳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导演都发出了不满的声音。诺兰本人更是在随后直接离开华纳,选择环球作为自己下一部电影《奥本海默》( Oppenheimer)的发行商。在疫情肆虐,线下影院生存困难的现实下,华纳这样只顾自己和短期利益的做法显然是背信弃义,遭到口诛笔伐也是在情理之中。


2021年3月,呼声颇高的《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在HBO Max上线。这原本能为华纳带来巨大的收益,洗刷之前几年中DCEU失败的耻辱。然而在上线之前的几天,片源直接泄露,部分国家的HBO Max社交网络账号更是直接贴出了院线版预告为导剪版造势,再度激化了影迷和华纳之间的矛盾。到了10月,在《沙丘》(Dune)上映之前,影片片源再次泄露,又一次把华纳推上了风口浪尖。


《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上线前的是是非非

再一次引起争议


整整一年下来,华纳的各种骚操作几乎得罪了整个好莱坞,成为了全民公敌。然而即使这般“努力”,HBO Max的发展也远不及预期。截至到2021年第三季度,其订阅用户只有7000万,不仅低于其他主要竞争者,也低于之前的预期。唯一的好消息是在2022年,华纳放弃了混搭发行的模式,旗下的电影依然享有45天的院线独占期。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母公司风波不断,但老牌的HBO依然在这一年中继续着自己稳定的发挥。从《东城梦魇》(Mare of Easttown)到《白莲花度假村》(The White Lotus)再到《婚姻生活》(Scenes from a Marriage)与《继承之战》(Succession),在少而精的制作理念下,HBO依然在改编、重启和衍生剧泛滥的大环境下坚持着高质量原创剧集的创作。试想如果连这些都消失了,那HBO Max还剩下多少吸引力。


HBO Max有如今这般惨状,归根到底是因为华纳企业文化中那股急功近利的心态。早年间因为眼馋隔壁漫威宇宙的火爆,匆忙之间推出DC扩展宇宙,遇到挫折之后又全部推翻,直到今天还是一盘散沙的模样。在流媒体上,本来的计划是为每部商业大片推出衍生剧,线上线下互相辅佐。结果这些衍生剧不仅大量延期,并且全部缺乏规划。《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的衍生剧《银翼杀手:黑莲花》(Blade Runner: Black Lotus)直到电影上映3年后才刚刚到来,其质量也是糟糕透顶;《沙丘》的衍生剧《沙丘:姐妹会》(Dune: The Sisterhood)自立项之后就没了消息;新《蝙蝠侠》的衍生剧也是刚刚立项,根本赶不上电影的档期。同时华纳又计划为HBO Max制作独占的电影,包括传闻已久的《蝙蝠女》(Batgirl)。这些独占项目究竟投资多少,又与其他传统项目如何联系,至今也没有确切的消息。


除了一张原画,什么都没有的《蝙蝠女》


缺乏整体规划,政策朝令夕改,项目管理不善,纵使HBO有着再雄厚的家底,也禁不起华纳如此这般的挥霍。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那华纳和HBO Max的前景将是一片灰暗。


Apple TV+ 

Amazon Prime Video:

主业?副业?

Apple TV+和Amazon Prime Video这两家的情况和其他的流媒体有些不同,它们的母公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和媒体巨头,而是硅谷的科技公司。前者是科技公司苹果,后者是线上零售巨头亚马逊。因此两家流媒体的定位更多的是为其母公司主营业务的使用者们提供额外服务项目,提高母公司主营业务的用户黏性。


Amazon Prime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按照亚马逊官方75%的转换率,有超过1.75亿的用户在收看Prime Video上的节目。这一数字仅次于Netflix,是订阅人数第二多的流媒体服务。而Apple TV+上线2年多以来,苹果官方从未正式公布其使用人数,据非官方的小道消息,这一数字可能是2000万左右。相似的定位导致了这2家流媒体有着相似的运营策略,即将大部分资金放在了几个重点大项目上,并辅佐于其他几个精品小项目。


2021年,Amazon Prime Video依然保持着其良好的口碑,多数作品表现得不公不过。今年的重头戏《时光之轮》(The Wheel of Time)虽然因为魔改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比起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星际牛仔》还是要好上不少,再加上《摩登爱情》(Modern Love)这类主打大都市白领观众的剧集表现稳定,可以算得上是平稳发展。在年底的《浩瀚苍穹》(The Expanse)完结之后,明年总投资高达10亿的《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剧集将正式上线。Amazon Prime Video能否更进一步,大概率会取决于此剧的表现。


《指环王》的剧集无疑是明年最受期待的项目


反观Apple TV+,自2019年在苹果秋季发布会隆重登场之后,似乎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大多数Apple TV+的剧集都像是为苹果产品的用户量身定做的,即生活在大城市中有一定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左派人士。因此Apple TV+上的剧集无论是什么题材,总在隐约之间透露出一股说说教感。不管是虚构历史的《为了全人类》(For All Mankind)还是关于现代职场生活的《早间新闻》(The Morning Show),主创们似乎都有太多的画外音要表达,但又不能巧妙地融汇进故事里,最后的结果就是生硬感十足。


Apple TV+今年最具争议的作品是《基地》(Foundation)。这部由科幻黄金时代最知名的小说改编而来的剧集完美地诠释了“魔改”两字。在今天好莱坞种族,女性,LGBT,平权等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基地》的剧集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用面目全非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苹果海量资金的投入下,《基地》在工业层面展现出的水准是无可挑剔的,但文本层面就一言难尽了。大量加入的现代社会议题的元素让整个故事背离了原著的初衷,更像是一个喊话的工具。即便遭遇到原著党们潮水般的批评,Apple TV+还是续订了第二季。可能在苹果的布局中,重要的既不是旗下流媒体的订阅用户量,也不是剧集本身的质量,而是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我是谁,我站在哪一边。


《基地》的魔改程度只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Peacock & 

Paramount+:

迟到总比不到好

最后要说的是Peacock 与Paramount+这两家流媒体。其实早在2013年Netflix拉开流媒体时代的序幕之前,长期制霸小屏幕的公共电视网已经开始显露出颓势。作为主打新闻,访谈,真人秀和肥皂剧的综合性媒体,他们一方面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因为尺度的限制只能制作全年龄向的内容。到了流媒体时代,公共电视网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开拓流媒体业务成为了最后的自救途径。


Peacock是NBC旗下的流媒体的服务,于2020年4月15日上线,截止到2021年第二季度订阅用户数为5400万。考虑到其拥有奥运会的转播权,订阅量在第三季度将会有显著增加。Paramount+则是CBS旗下的流媒体服务,其前身是CBS All Access,于2021年3月4日正式改名为Paramount+。截止到2021年第三季度订阅用户数为4800万。


因为本身的综合性媒体属性,Peacock 与Paramount+既没有也不能像其他竞争者一样投入海量的资金,加入制作内容的军备竞赛。虽然它们依然拥有着像《傲骨之战》这样的王牌剧集,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其数量和质量与其他流媒体的差距实在太大。如何发挥自己在其他领域上的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是它们接下来的生存之道。


明年跳票多年的《光环》(halo)剧集

将在Paramount+上播出




流媒体:

毁灭者还是救世主?

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全美流媒体消费者人均订阅服务为4.4个,比起一年前的4.0个略有增长。人均每月消费44美元,相当于去电影院看2至3场电影。显然如今已经不能把流媒体看作是传统影视行业的一个补充项目,而是大有吞并取代之势。即便是最坚定的电影原教旨主义者也不能否认,流媒体就是未来,或者说至少是最有可能的那个未来。


在迪士尼收购20世纪福斯之后,传统定义上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厂缩减到了5个,很多人相信Netflix会取代原本20世纪福斯的位置,从而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今年5月,亚马逊又高调宣布将花费84.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实力。再加上索尼与Netflix,环球与Peacock纷纷达成合作协议,在可见的未来流媒体将进一步改变好莱坞现有的格局。


这种改变是全方位的,并不是简单地让观众们选择在哪里,用什么样的设备,以何种方式观看影视作品。应该说现在从立项开始,流媒体的模式已经在左右一部电影的命运。


今年有大量的电影选择放弃院线放映,直接上线流媒体。虽然这大概率是因为疫情迟迟无法退散,但并不意味着以后这不会成为常态。事实上疫情的持续更可能只是一个托词,而放弃院线的模式很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从2018年派拉蒙的《湮灭》(annihilation)到今年索尼的《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Hotel Transylvania: Transformania)再到明年本·阿弗莱克主演的惊悚片《深水》(Deep Water),一旦当制片方对影片的质量没有信心,或者是因为档期和宣发等原因战略性放弃某部电影时,流媒体成为了最好的“垃圾桶”。长此以往,电影院可能会成为那些最具商业价值的电影独占的放映场所,而其他商业价值不高的中小成本电影将被逐渐边缘化,继而被流媒体“独占”。


《湮灭》开启了跳过院线,直接上线流媒体的先河


同时流媒体的出现也在事实上终结了1948年颁布的派拉蒙法案(此法案规定制片公司不得拥有自己的院线,不能要求影院对自己公司的影片独家包销)。当各大制片公司通过流媒体获得了自己独家的发行渠道之后,院线的议价权和话语权将彻底消失,独立制片公司的生存将越发艰难,最终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大资本垄断的时代将再次到来。


当然因此就给流媒体贴上恶魔的标签是不公正的。它在改变格局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气。近年来随着商业电影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传统制片厂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妥的投资方案。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续集电影与衍生剧被推向市场,而风险较高的原创项目却难以得到立项的机会。此时的流媒体反倒成为了这些高风险项目的下家。试想如果没有Netflix的出现,那像《罗马》(Roma)和《爱尔兰人》(The Irishman)这样注定商业失败的作品将永远无法出现。如果一部电影从未被拍摄出来,那谈论在哪里观看它其实毫无意义。


像《罗马》这样高质量的流媒体出品的电影依然十分稀少


同时流媒体给了另一些商业上遭到失败的导演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在DCEU遭遇失败的扎克·施耐德和因为拍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而饱受争议的莱恩·约翰逊(Rian Johnson)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Netflix合作拍摄接下来的作品。在这里他们拥有着充足的投资,同时不会再被粗暴地干预拍摄和剪辑工作。而Netflix则从这些“好莱坞的弃子”身上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关注度和一些质量还算不错的作品。


流媒体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这个问题也许根本不必给出答案。现在还远不是电影的末日。电影还在被拍摄着,也还在被观看着。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应该是这场流媒体战争中最大的获益者。电影、剧集、真人秀、综艺,流媒体爆炸式的发展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可被消费的内容。电影院、电视、手机,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用着不同的设备重复着相同的观看动作。除了被消磨殆尽的时间和越发干涩的眼睛,我们还得到了什么呢?


回归本源,流媒体终究还是一项互联网服务。因此它和社交网络,电商平台与短视频一样,具有着成瘾性和迷惑性。庞大的片库看似给予了用户无限的自由,可这自由仅仅局限于用什么设备,看什么作品,以几倍速播放以及何时关闭。甚至更多的时候,用户们只是在可以无限下划的片库中徘徊浏览,享受着那种仿佛拥有全世界的感觉。这不过是又一种购物平台,又一份消费清单。


只有不到20%的观众在流媒体上完整观看了《爱尔兰人》


是的,我们又一次被惯坏了。惯坏我们的是那些被精心制造出的幻觉,更多衍生剧的衍生剧,以及只有着情怀的翻拍与重启。我们确实得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但更多的是平庸、无聊且乏味的填充物。它们填满的不过是赛博空间中无穷尽的待看清单,还有我们内心之中那永远渴求更多的欲望。


好吧,也许这就是流媒体时代的现实,一个美丽的泡沫。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泡沫里,观赏着它,同时等待着破灭的那一天。




编辑:Tan

FILMOPHAGE


-FIN-


深 焦 艺 文 志 往 期 内 容

合格乐迷?这部披头士纪录片至少刷三遍

六十年霸榜影史第一,它到底怎么做到的?

从没见过!蒂尔达·斯文顿专访韦斯·安德森

八部年度必看齐上线,还有一部99分杰作!

一手打造百老汇最强音乐剧后,他拍了这部电影处女作

不赚钱,没人看,为什么中国年轻人都在拍短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