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小搏大,张艺谋稳赢

深焦艺文志 深焦艺文志 2022-05-27


作者:斯大凌

投笔从业进行中


张艺谋近几年的作品量来一定配得上高产这个形容词,算上成功上映的作品都能做到每年有新作问世,同时还身兼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的重任。此前的《悬崖之上》在去年五一档虽然热度落后,但凭借高口碑高质量逆袭成为最后的五一档影片票房冠军,而今年他则带着新作《狙击手》首次登上春节档舞台。虽然映前热度和预排售成绩同样不甚理想,但张艺谋作品能否再次凭借口碑质量实现逆袭,也成为了今年电影市场关注的一个点。当然,是不是黑马能不能逆袭,这个还是交给市场来验证,但作为观众最感兴趣的还是:首次角逐春节档,还是这样一个略带有任务色彩的影片,张艺谋完成得怎么样?


《狙击手》剧照


虽然早早被冠以国师之名,但和因《悬崖之上》积累出来的观众认知不同,在张艺谋的作品序列里看不到太多主旋律相关的基因,他并不是一位纯种的(往往也意味着无聊的)国字头主旋律导演。纵观导演近十年来的片单,有以伤痛文学为基底的剧情片《归来》及更加聚焦时代的《一秒钟》,有视图国际化但顾此失彼的《长城》,也有目标塑造东方美学标杆的《影》,再到去年的谍战片《悬崖之上》和正在上映的战争题材新作《狙击手》,作品的类型多样化程度可见一斑,几乎每一次都是新尝试。


带着这样求新求异的创作态度,张艺谋这位长期活跃在影坛的老导演,每一部新片的目标都是要拍出新意。也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轨迹指引下,《狙击手》这部影片注定不会是一个常规的抗美援朝主旋律战争片。


《狙击手》剧照


影片讲述了志愿军的狙击五班战士枪法过人战功显赫,成为了敌军的心腹大患,其中班长刘文武更成为重点狙击对象。敌军调配精英狙击小队,配以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专门设局埋伏意欲拔除这个难缠的狙击五班。从剧情简介上来看,影片讲述的确实是一个格局很小的战斗,但随着故事进行观众会发现,这场战斗无论是激烈程度还是战略意义都在层层升级叠加。


《狙击手》剧照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张艺谋对这部影片的描述非常明确:《狙击手》选择以小见大的切入,聚焦一场无名的小战争。如果说文艺作品百花齐放是张艺谋的理想追求,那么《狙击手》就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尝试:在面临与某部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的超级大片直接竞争时,导演另辟蹊径选择了微观微小但又足够锋利的切口,在常规主旋律特别是战争片的宏大叙事体质之外,找到了另一种最合适的方式来类型化这个题材:无名的小战场,以班为单位双方均十人以下的小对抗,却爆发出足以令观众惊诧的巨大能量,紧张与精彩程度比起狂轰滥炸的大型战争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片原名《最冷的枪》,抛去商业上的考量不谈,这个片名仍然是适用的。字面上来说,影片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战”:在双方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志愿军对联合国军发起了一系列高密度低强度小规模袭击与狙击战斗。从另一个角度说,狙击战也确实与其他热战性质不同,远距离的狙杀没有高昂的气焰,却有死亡随时发生的冷峻。


而影片中感官意义上的“冷”也同样成立:战场上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双方用于隐蔽伪装所用的白色系装备,以及白雪与鲜血的强烈反差对比,无不时刻强调着本片单调而又统一的影调与美术风格。如果说《悬崖之上》的美术,特别是雪景,是喧宾夺主式的人物情绪外化展现,为了情感表达而放弃了真实性,那么《狙击手》的美术风格则放弃了抒情或更多花活,一心回归极简与质朴。这样的手法最终呈现出一种低温而又粗犷的影像感,认真服务于影像的呈现和表达。


《狙击手》剧照


从观众角度来说,《狙击手》是“好看”的,显然创作者为了提高影片的可看性,参考了很多商业类型片的手法来表现这样一场战斗。影片展示了狙击战中的各类战术手段,对战双方在有限的空间中,凭借各自的智慧和装备,不断地进行伪装、迷惑、合击,你来我往地完成狙杀,场面紧张但又不乏爽感。虽然影片秉持着极度写实的影像风格,但狙击战术、身法和手段的呈现,同样也是一种令人大开眼界的奇观满足。


除了常规同时精准的镜头调度之外,导演还将第一人称狙击式的主观镜头纳入调度中,这样的手法自然是影片题材内容赋予的,但同时也大大延展了电影摄影机的意义与角色。在大部分观影环境中,观众是那个凝视者的角色,想要代入情境大多靠情绪方面的共情。但《狙击手》则通过“技术手段”将观众拉进叙事中,让观众参与“狙击”过程,角色和观众一同凝视对手。


《狙击手》剧照


与此同时,影片中的镜头也不全然是中立而无害的——与恐怖片常用的手法类似,由狙击视角所带来的的镜头指向,往往不自觉地自带着腾腾的杀气,这种不分强弱只望向受害者的凝视,就像希区柯克的炸弹时刻一样时刻吊住观众的注意力,用紧张和刺激的体验来强调观影体验感。在笔者观影的过程中,旁边有一位阿姨动不动会捂住双耳,这里既有主观紧张情感的投射,也是技术超越和满足感官的力证。这种体验在影院环境下也得到了充足的放大,电影用自己的方式强化了影院观影的重要意义。


虽然有了题材故事所带来的技术手段加持,但在《狙击手》整体写实影像风格的指导下,镜头画面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记录。影片克制又冷静地将镜头对准每一位战士,记录他们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和消逝的瞬间。这样的手法在影像形式上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呈现,但在更深层次的内容思考方面则有些不匹配:残酷性影像的背后自然是人文性关怀,这是观众所能料想到的,但绝非影片的长板所在。


片尾字幕伴随着狙击五班所有战士的照片画面以及他们对应的年龄,是一种止步于表明记录和纪念。“把青春献给祖国”作为影片的宣传语确实被影像所传达,但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和另一部抗美援朝大片的表达并无二致,或者说讲不清高明到哪里去。尽管《狙击手》的故事里战士们也有一个具象的目标任务,但他们要保护的人,实际上还是一个非常虚幻的存在。牺牲的意义在何处,这个问题若无回答就无法在人文方向深究:战士们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的牺牲自然令人动容,但空洞地说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还是过于口号化了些。


《狙击手》剧照


不过在文本层面,张艺谋的本次创作绝非毫无自反性思考的产物:本片并没有像之前《长津湖》那样只聚焦中美双方的对抗而刻意忽略韩朝本地人的存在,恰恰相反,影片中出现了一个本地的小孩,既是一个战斗中突然出现的变量,同时还兼具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复杂身份。在这里,影片通过小战斗以小见大的野心就坦露无疑了,这场战斗看起来是一场无关大势的无名战斗,但同时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多方势力相互交错缠斗的缩影与映射。从这个角度看,《狙击手》这一颗子弹,足以用来代表背后的这场战争,这还是电影的力量。



编辑:芝芝味桃桃

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



-FIN-

深 焦 艺 文 志 往 期 内 容


看了多年的基耶斯名作,居然调错了色?!

柏林电影节公布入围名单,李睿珺新作《隐入尘烟》角逐金熊

拍完AV男优之后,他想拍《速度与激情》!

《好莱坞往事》背后,一段血腥残暴历史和一个文化偶像之死

导演邵艺辉,一个专属上海的“神话”

小李子线上发布重大讯息,人类危在旦夕

亚洲唯一布克国际文学奖作品,让自己成为一株植物

地球马上毁灭了,他们却只关心热搜榜八卦

布列松头号铁粉,怎样控诉失心疯的美国?

美国独立电影新星,这就陨落?

掀翻法国电影!一段甜蜜的恋爱与谋杀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