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坂本龙一最后的创作,用音乐书写自己的墓志铭

深焦艺文志 深焦艺文志 2023-08-08


这是他最后的创作



——坂本龙一的葬礼歌单

Ryuichi Sakamoto


作者:马布斯

自由编剧作者,乐迷,HIFI耳机发烧友



2023年5月14日,一份坂本龙一生前亲自选定的葬礼歌单公布于世。从音乐类型上看,歌单中的33首曲子大部分由古典器乐、电影配乐、先锋实验音乐、电子音乐组成,这些都是坂本龙一在自己音乐生涯中涉猎过的类型,符合人们预期。



然而,歌单中也包含出人意料的选择:两首古典艺术歌曲、一首法语香颂和一首爵士乐。无论是坂本龙一的个人创作还是审美口味,这三类音乐似乎都很难跟他联系到一起。


这便催生出一个问题:坂本龙一为何会选择这33首音乐?它们和坂本龙一的结合点到底在哪?只有找出答案,我们才能彻底理解这份歌单里承载的感情和思考。


成长岁月的音乐纪念册


这份歌单首先是坂本龙一对自己青春成长的回首。多数曲子或代表着他在某一成长阶段的深刻记忆,亦或在他的音乐发展道路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首当其冲的是巴赫。歌单中共有八首巴赫曲目,是所有入选作曲家里最多的。巴赫为何对坂本龙一如此重要?这要追溯到他童年学钢琴的经历。




    “通常弹奏钢琴曲时,是右手弹旋律,左手负责伴奏,不过我讨厌这种弹奏方法,这或许与我是左撇子有关。然而,巴赫的音乐中,右手弹过的旋律会转到左手弹奏,之后又变奏回到右手。左右手各自负责的部分往往会相互交换,在弹奏的过程中,两手同样重要。”(坂本龙一《音乐即自由》)



由此,坂本龙一迷上了巴赫的音乐,他的这段解释也生动阐述出巴赫音乐的复调特性。在葬礼歌单中,有四首曲目都出自巴赫复调音乐的巅峰之作《赋格的艺术》



其次是德彪西。坂本龙一初识德彪西的音乐,是在舅舅家里翻出一张唱片,布达佩斯四重奏团演绎的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他听后惊为天人,感觉德彪西的音乐与之前听过的巴赫、贝多芬等传统古典音乐大不相同。此后,坂本龙一便开始研究德彪西的乐谱,甚至在很长时间里认定自己是“德彪西转世”



德彪西有六首曲目出现在葬礼歌单中,仅次于巴赫。坂本龙一也特意选了布达佩斯四重奏团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



歌单中共有六首电影配乐。其中三首——费里尼的《大路》、戈达尔的《蔑视》和贝尔纳多·贝托鲁奇的《1900》——勾勒出坂本龙一从小到大的电影情缘。他最早的电影记忆就是坐在妈妈腿上看费里尼的《大路》。高中时他是左派激进青年,迷上了戈达尔。涉足电影配乐后,贝托鲁奇是他合作次数最多的导演。



高中时期的坂本龙一


除电影外,坂本龙一也与戏剧有过一段紧密关系。大学期间他是地下剧场演出的常客,不但负责配乐与伴奏,有时还会参演。因此,他在葬礼歌单中选入两首戏剧配乐作品:德彪西为莎士比亚《李尔王》所写的《Le Roi Lear》,以及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星之子》(Le Fils des étoiles)。这两首作品最初都是以管弦乐问世,坂本龙一却特意选择了钢琴独奏版本,因为他当时为地下戏剧配乐也多用钢琴。



歌单中唯一出现的日本作品是武满彻的管弦乐《平原上的多利亚》。大学时期,深受激进思潮影响的坂本龙一视武满彻为右倾保守分子。他跟同学一起去武满彻的演奏会上发放示威传单,并当面发出质问。武满彻不以为忤,还在日后对坂本龙一的作品给出很高的评价,而坂本龙一初涉电影配乐,也曾与武满彻交流取经。这段从“敌人”到师友的经历也让武满彻在坂本龙一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年轻的坂本发表激进演说


开头提过,歌单中有一首爵士乐和一首法语香颂,看似跟坂本龙一挂不上钩,实际也都跟他的过去相关。坂本龙一在新宿上高中,那里是爵士咖啡馆的集中地,坂本龙一几乎每天都会去听演奏。当时也正值自由爵士风潮盛行。葬礼歌单中,比尔埃文斯的《时光回溯》即是自由爵士的代表作。


上大三时,坂本龙一奉子成婚,养家的责任迫使他去酒吧弹钢琴赚钱。当时最多的活就是为法语香颂伴奏。葬礼歌单中Lys Gauty《A Paris dans Chaque Faubourg》即是对这段岁月的纪念。



音乐创作的信念与启发


出现在葬礼歌单中的多数作曲家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是各自音乐门类的革新者。巴赫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拓展巴洛克音乐各种体裁的边界。德彪西和拉威尔以色彩丰富的和声、悠长飘渺的旋律弱化了古典传统的调性与结构,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神韵融入音乐。萨蒂简约空灵的钢琴独奏是二十世纪先锋音乐的先驱,启发了后世的实验与简约主义音乐家。武满彻将日本能乐的时间概念和日本庭园艺术的空间美学与西方古典管弦乐结合,在西乐的框架中凸显东方美学的灵魂。比尔·埃文斯用巴洛克复调及印象派和声重新诠释爵士乐经典曲目,并以自己独有的歌唱性独立旋律线启发了无数爵士音乐家。


跟这些音乐家相似,坂本龙一自己在音乐创作中也一直在革新求变。无论是YMO时期的电音摇滚作品,还是后来的钢琴与电子先锋音乐作品,都体现出突破类型传统、拓展类型边界的精神。因此,这份葬礼歌单可以说是坂本龙一自我音乐信念的最后宣示。


细听歌单中的特定曲目,也能发现这些音乐对坂本龙一创作的影响。


歌单中的所有电影配乐虽然旋律各异,但在结构和曲风上有着相似共性:以一段抒情性浓郁的长线条旋律为核心主题,衍生不同变奏。这种曲风在坂本龙一自己的几部知名配乐作品中也随处可见。《末代皇帝》、《遮蔽的天空》、《小活佛》、《荒野猎人》的主题音乐都跟歌单中的电影配乐异曲同工。


《BTTB》是坂本龙一最著名的专辑之一,其中的Opus、SonatineEnergy Flow都是极受欢迎的钢琴独奏作品。极简明净的琴音举重若轻,散发出深邃的回味。这种曲风和精神气质与歌单中的三首钢琴作品高度接近:萨蒂的《裸体舞曲第一号》、《星之子第一幕前奏曲》以及斯卡拉蒂的《B小调奏鸣曲K87》




萨蒂《裸体舞曲1号》


《12》是坂本龙一生前发行的最后一张专辑,其中的钢琴音乐有鲜明的印象派音乐风格,其源流即为歌单中拉威尔的《小奏鸣曲》、德彪西前奏曲集中的《雪上足迹》以及意象集中的《月下荒庙》。尤其2022030220220307两曲,那闪烁变化的色彩,那奇异神秘的和声,宛如拉威尔与德彪西灵魂转世。



巴赫对坂本龙一的影响在专辑《Async》中有明显体现。Andata一曲的钢琴部分与歌单中的《二、三声部创意曲Sinfonia No.9》散发着相似的气息,而后面的管风琴与合成器部分甚至在旋律上都跟歌单中的《众赞歌前奏曲BWV639》有相近之处。Solari一曲则像是电子合成器版的《赋格的艺术》,将巴赫肃穆厚重的宗教感与东方美学的空疏飘渺合而为一。



直面死亡的心路历程


葬礼歌单中出现了两首艺术歌曲——法国作曲家福雷的《死亡,星尘》和萨蒂的《挽歌》。从名字上便能看出它们与死亡紧密相关,萨蒂的《挽歌》更是他为悼亡德彪西而作。



《赋格的艺术》是巴赫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当时他健康恶化,即将失明、《赋格的艺术》是他的音乐遗嘱。他写至作品最后一曲,想以自己的名字B-A-C-H为音符作成四声部赋格,但死亡先至,终未完成。


巴赫


坂本龙一选择这些作品,表面原因当然是适合葬礼播放。然而,音乐背后是否也藏着他面对死亡时的挣扎与思考?歌单中有两首《赋格的艺术》都是维奥尔琴演奏版。这种巴洛克的特有乐器奏出了最贴近巴赫生活时代的琴音。这是否暗示坂本龙一在面对死亡时神游回了巴赫临终前的时刻,寻找精神慰籍?他在《赋格的艺术》之外还加入一首《音乐的奉献》,是否也是在发出最后的宣言?


歌单中的维奥尔琴版《赋格的艺术》


带着这层问题,我们再来看三首歌单作品:David Sylvian的摇滚歌曲《Orpheus》Alva Noto的概念电子乐《Haloid Xerrox Copy 3 (Paris)》Laurel Halo的氛围电子乐《Breath》。坂本龙一选择这三首曲子的理由很明显。三位音乐人都是他的朋友,前两位更是跟他多次合作。他想用好友的音乐陪伴自己走完最后的旅程。电子音乐与摇滚乐也是坂本龙一音乐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歌单中出现。




坂本龙一与David Sylvian


坂本龙一与Alva Noto


然而,挖掘这三首作品的内容,也不禁引人推测,坂本龙一是否在表达自己面对死亡的心态?


《Orpheus》的开篇歌词:



坚定地站在这坚实的地面上

    风坚硬地吹着

    卷起我的衣服

    我心中承载着跟大多数人一样的忧虑

    是屈服于离开的诱惑,还是放下心中的魔鬼




《Orpheus》所属专辑《Secrets of the Beehive》


“离开的诱惑”“放下心中的魔鬼”指代离开世间还是继续坚持,这种挣扎伴随着死亡意象,贯穿Orpheus整首歌,在高潮部分化为对生命的强烈不舍。Orpheus即俄耳甫斯,希腊神话中的音乐之神。他演奏的神乐征服了神灵、魔鬼、猛兽,最终却无法拯救自己的爱人欧律狄刻。这些歌词与歌名的内涵是否也映射着坂本龙一在死亡面前的恐惧和不甘?


《Haloid Xerrox Copy 3 (Paris)》出自专辑《Xerrox Vol.1》。整张唱片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创作:当代数字技术时刻在对原始素材进行无限复制。很多素材在复制过程中诞生了全新的生命,从复制产物一跃成为原创的新产物。


《Xerrox Vol.1》


基于此概念,专辑中的所有曲子都有着相同的主题旋律,下一首就像是上一首的复制,只存在细微的改动。然而,这些改动又让每一首听起来大不相同。


坂本龙一借用此概念,是否在有限的生命尽头表达着一种对无限的期盼?自己的音乐在无限复制中不仅能获得生命力的延续,更能激发后世音乐人的灵感,衍生出新的原创作品。



《Breath》是一首高度氛围化的电子乐,旋律缓慢绵长,细微的动机无限延展,带听者走入无尽的旅程。坂本龙一将这首曲子放在歌单末尾,是否如歌名所示,这就是他最后的呼吸?他是否在用《Breath》的静谧与深邃,宣示自己已经心如静海,做好准备,走向死亡?


《Breath》所属专辑《Possessed》


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我们永远不会知晓。这也正是这份葬礼歌单的魅力所在。这不仅是坂本龙一留给自己的墓志铭,也是他最后一次用音乐做出对生命和死亡的表达,让世人在聆听的感动中体会隐含的意义。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这更合适的临终创作吗?


-FIN-


编辑:小甘

何以存有最后的希望?

豆瓣:illusion



深 焦 艺 文 志 往 期 内 容巴蜀文艺复兴的野心落入空洞,却在云南山歌和嘻哈的混搭中复苏


《椒麻堂会》终于等到蓝光,李小龙丢失多年的一众删减镜头重现

川北“说唱贾樟柯”,写出了中国的匪帮style吗?


当科学家开始玩隐喻,毁灭与创造只用一朝夕


万玛才旦讲起故事,是为了忘记忧愁

英国70年后又迎加冕典礼,众多歌手拒演仍难掩辉煌历史


帕索里尼纪念套装出炉,引出CC虚假宣传历史

当影院响起这首歌,属于《灌篮高手》的DNA回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