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要挤破脑袋卷进红圈?

幸运小李嘻嘻嘻 是LUCKYLEE 2024-07-01




某天,和一位前辈在我讨论为什么大家一遍吐槽律所,一边却还在这个队伍里挣扎。因此,本期选取推送将讨论不少法学生为什么要挤破脑袋卷进红圈这一主题。


但同时也要注意的是本期的推送也并不是一味地劝大家去卷红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强的事业心,都能够扛住律师发展的这份压力。以及红圈所是适合非诉人的职业成长路径,诉讼律师或者是想走其他职业发展路径的人,也不一定说是从律所开始。


本次的一些分享也只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和结合与前辈们的交流整理而成。

下次会出一篇推送《为什么“我”选择逃离红圈》,敬请期待~

(此处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


鉴于笔者相信广泛读者的知识背景积累,因此本文暂不对“红圈”这一概念另作专门解释说明。

但考虑到当年以金君方海为代表的红圈排名已有一定年代,我国内资所的格局和业务也时过境迁,所以此处做一个扩大解释,综合律所服务的客户层级、律所报价、律所内部培养体系以及律所薪资等因素,一些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的新晋精品律所也纳入本文的红圈讨论范围中

薪资待遇佳

01


在部分内资所纷纷宣布应届生起薪3w起时(虽然到底能不能成功兑现、每年发出初级律师的HC又有多少还存疑),法学生进入红圈的诱惑又大了一些。


虽然我也有不少同学也在不断吐槽,虽然薪资总包看着不错,但其实时薪算下来真的不高。


每每看到此番言论,我都建议去傍个富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性价比最高哈。


之前看过一篇推送,叫《文科女在内卷中心》,是能够深刻感受到法律专业在众多文科专业中是相对薪资待遇较好且具有较为明朗的职业发展前景的。


被训练出律师的专业思维和塑造良好的职业习惯

02


律所是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因此作为律师在给客户解答问题之前,势必要先让自己变得专业,才有能力服务他人。


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律师在工作过程中逐渐“被迫”养成的

比如面对一大堆尽调资料时的文件管理能力、给客户出具法律意见书的严谨细致等。


在我实习过的两家律所和结合我周围同学分享的其他红圈所实习心得,红圈所内部都会对初年级律师的职业习惯进行专项培训。例如君合新人入职后会有三天完整的培训课程,其中甚至细致到如何记录工作小时,如何对外、对上级发邮件。


我之前参加某头部VC的法务实习生面试,面试官认为律所对于刚毕业的法学生而言更像是一所学校,法律人基础打造的专门机构。对于很多企业或是机构,他们所需要的法律专业人才是要能够上来就解决问题的,但并没有完善的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所以招来的应届生如果法律实践经验不足,就只能做一些低门槛高劳动密度的工作。(详情可点击:如果你想知道PEVC法务实习生面试是什么样的?

养成良好的工作底层思维:主动去做事而不是想方设法让自己不需要做哪些事情

03

这一点是好几位前辈跟我提到的,也在我甲乙方不同视角的实习中会观察到一些。


在律所里很难去逃避做一些事情,任务来了就算不会也要尽快学会然后硬着头皮上,慢慢地这种主动完成,并不断努力提高效率地工作思维就渗透进律师地性格里。

略微有些不同地是,在公司里面的法律人,在多部门分工的背景下,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和其他部门沟通,试图甩锅,少做一些就少承担一些责任。


我的一个律师姐姐曾表示:“她会选择律所,是因为觉得并不能让这种努力让自己不做事,不担责的思维成为自己工作上的底层思维。”

大量丰富优质的项目资源

04


诉讼基于其人员精简、案源多元等特性,优质项目并不拘泥于红圈范畴。但非诉的优质项目几乎都是集中在红圈所以及部分外资所当中。


在红圈所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复杂的交易架构,享有业界盛誉的合伙人能够拿到优质项目资源,他们会作为联通监管和客户的第一批探路者,一边多方论证消除监管的疑虑,一边倾听客户需求把商业目的落地,把很多现在不能做成的事情慢慢做成。


非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模板化作业。只要一个模式被打通了,形成模板之后其他所只要多找几个能干活的人都能做好(所以看做IPO项目最多的往往并不是红圈所,而是一些大所)。


因此,进入红圈优质项目团队的好处之一便是能够有机会成为行业第一单(或者前几单)的参与者。


另外,若是要强行上点价值,有机会参与到这些先行示范类别的项目当中,多少会有参与到中国金融发展的意义感(都是底层打工人上什么价值)这部分内容可以看看君合刘大力律师写的《破局》一书。


持续稳定地向上成长

05


我的一位姐姐曾经跟我说过一句很鸡汤但却让我很受用的话:

我知道律师很辛苦,但是你会发现你的每一天都在成长,不断往上走。”


正是这种适者生存的强竞争环境,不适应这个行业的人要么出于自身原因或者是外力的“逼迫”下逐渐离开这个赛道。但能够坚持留下来的人,每一年就是一个年级的上升,要选择跳槽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也是越来越宽广。


这也是很多前辈建议到,如果要深耕于法律行业(注意这个前提),应届毕业生最好不要直接去到一些公司职能岗,视野面的狭窄可能一开始感受不到,但是问题之后一定会出现。并不是下一个定论,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我也不排除我有不少小伙伴应届入职的岗位也不错,但是这种更看命


最后,分享两位前辈跟我说的话:

“红圈的优势只有当你离开红圈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法务里面也有鄙视链。大家一般都会觉得做过律师的会比没有做过律师的更专业更好。

 

当时的我没有很深地感受,但现在的我似乎悟出了那么一点。


最后再次提醒:

本文绝不是在一味鼓吹大家去做某一个选择,只是想试图辩证的看待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利弊。

或许,这篇推送可以给正在挣扎在律所,看不到未来方向感的你一点点启发,一点点安慰。

(但也可能看了我下一篇推送之后就卷铺盖逃离hhhhh)


往期推荐

关于法学生转换金融赛道的几点思考

作为法学生,我有机会去互联网大厂实习或者应届直接入职工作吗?

如果你想知道PEVC法务实习生面试是什么样的?

聊聊试错与平台选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