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突然对某一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你正在咖啡店里喝着咖啡,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突然,某一瞬间,你觉得这一切都如此的熟悉——咖啡店的装潢、身边服务员的神态,甚至你朋友说的话,好像都如同已经发生过一般,在你的脑海中早有印象。
这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平行空间?做梦梦到过?还是什么灵异事件……
今天,典哥就来跟你聊聊,为啥我们会对某一场景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
这个场景我梦到过”
“明明第一次来,但我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这些统统都被称为“既视感”,又称“幻觉记忆”。在法语中有个洋气的名字“Déjà Vu”。其官方定义是指个体觉得过去似乎发生过,使得当下产生熟悉感的事情,而所形成的不合适的主观印象。
翻译成人话就是:一种“似曾相识”但又无法解释的主观错觉。
出现过既视感并不是因为你是“天选之子”,要穿越时空拯救世界,其实既视感的发生概率并不低。研究显示,大约有 60~80%的人都经历过既视感[1],大多数出现在15~25岁的年轻人身上,在25岁以后出现既视感的的可能性逐渐降低[2]。
(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日常经历的新鲜事物较多,大脑更活跃,而至于具体原因,接着看part2)
从19世纪起,关于既视感的心理研究就已经开始了。但关于其背后的原因却众说纷纭:精神错乱、催眠、多维空间等等……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学术界对于既视感这种现象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所以我们刨除掉非科学因素,在这里跟大家列出3种比较科学的假说:
1. 可能是你的感知出了差错
这类理论认为,既视感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短时间内把眼前的场景感知了两次[3]。
(来源:soogif)
举个例子:
你正在咖啡馆喝咖啡,和朋友聊天时愣了下神,这时注意力分散,导致第一次对咖啡馆的感知过于匆忙。
但在脑海中又已经有了咖啡馆的印迹,所以当你回过神再次感知周围环境时,会觉得似曾相识——“咦,这咖啡馆我来过吗”,其实就是你愣神前的记忆。这可能跟大脑颞叶区的信息路径有关。
2. 可能是你的记忆出了差错
在2006年,利兹大学记忆小组(Leeds Memory Group)做了一项研究[4],他们通过催眠为受试者创造出了一段记忆,比如玩过某个游戏或者看到一个特定颜色词语,随后在试验者重新见到相关画面的时候,基本都会产生既视感。
所以,科学家们也基于类似的试验,推断出既视感可能只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小差错。也就是之前主动或被动地经历过一些类似的场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但是这些场景的特征已经储存到记忆系统中,所以再次遇到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会自动调取记忆中的匹配特征,也就产生了熟悉感。
还是举咖啡馆的例子:
你之前在网上冲浪时看到过一家咖啡馆的广告,一晃而过,并没放在心上,但“咖啡馆的装修风格”、“广告中呈现的悠闲氛围”等特征其实都默默储存到了你的记忆里。而你现实中来到一个比较相似的咖啡馆,这些特征碎片就慢慢浮现,让你忽然间有一种之前来过的感觉。
即使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脑会将现实和记忆的片段自动配对,让你有一种“就是来过这里”的感觉。
(来源:soogif)
3. 可能是你的神经系统出了差错[5]
既视感的研究很多时候和“癫痫”这种疾病紧密相连。
在对部分癫痫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癫痫患者在症状发作时会产生类似于既视感。这是由于癫痫症发作是不正常的神经元脑电活动引起的,而这种脑电活动会扩散到整个大脑,包括内侧颞叶区,从而造成既视感。
甚至有些科学家认为,既视感就是神经紊乱的轻症版本。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解释,比如:可能是当下的心境让你联想和回忆起了以往的场景,还有研究认为既视感可能是记忆查错的过程、是精神分裂的症状、与离人症(现实的丧失和疏离感,比如感觉到自己不是自己)有关等等。
2004年,精神病学家阿伦·布朗(Alan Brown)出版了一本名为《既视经验》的书籍,总结了34种关于既视感的解释,所以典哥列举的几种假说并不是最终答案,我们对于既视感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视感通常出现比较短暂,偶尔出现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所以大家不用太过在意。
既视感,一般在以下人群中出现频率更高一些[7]:
1. 15~25岁的年轻人
2. 压力大、长期疲劳的人
3.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
4. 经常旅行的人
所以如果想要改善,那么就尽力让自己放松下来,劳逸结合。
但要是既视感出现得极其频繁,甚至影响到生活,那有可能是因为颞叶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建议及时就医!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突然觉得,好像之前看过这篇文章并给了一个点赞转发在看?
没有吗?那现在就来个三连吧!
审核专家:乔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川部哲也. 既視体験に関する心理臨床学的研究[J]. 2008.
[2]Teale J and O’Connor A (2015) What is Déjà vu?. Front Young Minds. 3:1
[3]Brown, A. S. (2004). The Déjà Vu Illus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6), 256–259. https://doi.org/10.1111/j.0963-7214.2004.00320.x
[4]O'Connor AR, Barnier AJ, Cox RE. Déjà vu in the laboratory: a behavioral and experiential comparison of posthypnotic amnesia and posthypnotic familiarity. Int J Clin Exp Hypn. 2008 Oct;56(4):425-50. doi: 10.1080/00207140802255450. PMID: 18726806.
[5]O'Connor AR, Moulin CJ. The persistence of erroneous familiarity in an epileptic male: challenging perceptual theories of déjà vu activation. Brain Cogn. 2008 Nov;68(2):144-7. doi: 10.1016/j.bandc.2008.03.007. Epub 2008 Apr 28. PMID: 18440689.
[6]Alan s. Brown .The Déjà vu Experience,2004
[7]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red-light-district/201609/10-things-know-about-d-j-vu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