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构卡尔·施密特游击队理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古稀之年的卡尔·施密特在对他的访谈中提出了游击队理论。在他看来,游击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首次出现是十九世纪初,西班牙人民抵抗拿破仑侵略。为了抵抗拿破仑,当时的德意志、沙俄也都发动了人民组成游击队。这种战争发挥到极致,也最成功的表现,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后半段。施密特将游击队描绘成抵抗现代化的战士,扎根于他所谓的“大地”;这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而是基于传统文化和自然条件的民族共同通体。他由此谈到革命都像基督教,从反抗罗马变为服务罗马。
主流认为他发展了他之前的理论,刘小枫等也将这篇访谈编入施密特代表作《政治的概念》之后。然而,游击队恰恰会打破他书中的核心概念,打破革命蜕变的宿命。游击队可以由国家发动,但国家无法实际控制,否则还是正规军。在实战中,不但不受国家控制,内部也没有国家那样最高的、唯一的决断——主权。
施密特认识到了游击队的敌人是具体的,应该进一步认识到游击队的行动也是具体的,甚至具体到一个战士,一颗子弹,也就不能像主权那样抽象的划分人民与敌人,敌我关系是交错和多变的。紧急状态成为常态,却不是由主权者决断,而是由每个战士自己把握。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像病毒的扩散。
这种结构确实是反现代的,却不是保守主义,而是后现代主义。二十世纪的国际主义成功地与之融合,西班牙内战是第一次尝试。十月愅命不是靠国际主义,但列宁的目的与后续是世界革命,才会影响中国,所以中国也并非纯粹的珉族革命。
———
↓相关研究请看↓
———
福柯诞辰95周年:福柯前后期身体政治哲学的反差
阿尔都塞诞辰:阿尔都塞的两次死亡
挖坟与反思:卡扎菲死亡10周年
国家人格化的进路之一国家法人理论
为何应当遵守法律?
欢迎进入关注↑感谢帮转、点“在看”、文末推 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