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7.4的热门新剧,自播放以来虽未大爆,但也不缺少讨论。有人说它的戏剧冲突太密太夸张,有人爱它塑造的“疯女人”形象太酷;有人嘲讽其摇滚情节全是刻板印象,有人喜欢其中的原创曲目;有人感慨主演的穿衣打扮和黑料,有人在社媒上讨论角色之间的关系与所呈现的议题……总之,评论区的丰富与多样已经证明了《摇滚狂花》在国产剧中独树一帜。两天看完剧的本人,今天也想聊聊我在其中看到的东西,尤其是角色之间的“母女亲情”。对电影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能看出来《摇滚狂花》和《末路狂花》名称上的相似,也可以借“摇滚”这个前缀判断出此剧应该和“摇滚女性”有关。《摇滚狂花》的女主角彭莱是个摇滚歌手,因为喜爱《末路狂花》这部电影,所以将自己的乐队名称取名“狂花”。罕见的女子摇滚乐队,加上乐队成员们尤其是主唱彭莱的专业实力,“狂花”乐队红极一时。后来由于和前夫情感破裂,彭莱孤身前往美国搞事业,本以为就此打开国际市场,谁知惨遭滑铁卢,在美国吃苦受罪飘荡12年。直到前夫去世,不忍心19岁的女儿孤苦伶仃,她才回到国内。国产剧从来没有彭莱这样的女主角,吸烟喝酒烫头,撒谎耍人装失忆。
她是妈妈但为事业远走他乡,和女儿分离12年未见一面;她是女儿但面对病重的母亲,也曾想过不闻不顾;她是妻子但家庭从来不是她的寄托,她所有的热情几乎都献给了摇滚。任何身份和角色都无法束缚彭莱,她完全为“自己”而活,所以有时显得很“可恨”。
女儿白天觉得她可恨,观众也觉得她可恨。
分开十二年间,从没回国看过她一眼,对她不管不问,还毫无歉意。回国以后彭莱也我行我素,抽烟喝酒强行住进白天的房子(房子是彭莱与前夫一起买的,彭莱出了大头),不仅没有补偿多年来缺失母亲陪伴的白天,还一直想卖掉房子(彭莱和白天各占一半产权)继续搞摇滚。从彭莱和白天住到一起开始,两个人就勾心斗角,在对方身上用尽心机,完全不像往常国产电视剧里的“母女”。堵锁眼、踹房门、烧床板、丢衣服都是小打小闹,进警局进医院跳楼跳河也都有过,从第一集较劲较到最后一集,直到彭莱躺到ICU病房才消停。彭莱和女儿白天。
图 / 豆瓣
高密度的冲突和争吵是部分观众觉得此剧“女人太疯”的原因之一,但有些朋友觉得彭莱可恨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她不符合往常影视剧中塑造的女性主角——而这正是“彭莱”存在的意义。这个角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任何看过这部剧的观众都会深刻记住“彭莱”的名字,以及她干过的混账事。大家不会称她为“白天妈妈”“白太太”,或者其他什么,彭莱就是彭莱。她身为母亲,竟然不把女儿放到第一位?女儿过得好不好不重要,她自己得先混得好。她为了事业,竟然可以“牺牲”女儿?为了让自己乐队晋级,她选择女儿组建的新人乐队做对手。比起爱自己的孩子,她竟然更爱她自己?即使女儿跟她袒露心声,她也坚持卖房不动摇。跟她女儿一辈的年轻男生,她也能下得去手?不仅下得去手,她还反客为主,告诉小弟弟这事儿我情愿才可以。十几年的忠粉,她竟然也狠心坑?对,不仅骗吃骗喝,还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动不动就劈头盖脸骂人家一顿。从小一起玩乐队的多年姐妹,她都不放过?是的,吹牛卖惨装失忆,忽悠姐妹陪她上综艺。
图 / 微博
但你再看,彭莱漂泊美国十二年,在饭店卖唱在医院当护工,晚上和老鼠一起睡觉,她也从来没想过回国把北京三环里,女儿白天住的这套房卖了。回国后她也没跟女儿说过自己在美国有多落魄,对于自己在美国的经历不卑不亢,坦然面对,既没有刻意隐瞒也不会无故卖惨洗白,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担。虽然彭莱的妈妈抛弃她多年,但知道她病重住进疗养院,彭莱犹豫再三还是骂骂咧咧拿出自己当护工的钱支付妈妈的医疗费,回国后也把她接回了家,悉心照料。她后来之所以执着卖房,是为了参加比赛,继续她的摇滚事业,希望可以拥有闪亮的舞台,不留遗憾。诚然,这部剧的情节道具都有BUG,但我并不觉得影响观剧体验,也没有一些评论所说的“角色太疯魔”不适感。因为彭莱这个角色的主体性和丰满度,完全足以解释她的决定和选择,把她放进某个身份里去单向评价才是不可理喻。要我说,比起“没有这样子的妈妈”“2022女人还在雌竞打小三”“不合格的女儿”,不如咱们直接骂“彭莱真不是个东西”,这样或许更能体现这个角色的意义和价值。还处于成长期的白天,对母亲有天然的依恋,因为爱彭莱所以恨彭莱,对她跟仇人一样,阻止彭莱进家门、在卧室放火、扔彭莱衣服、把她房间门卸掉。然后和后妈亲亲热热,让亲妈当众出丑。但这只是表面,愤怒暴走的白天在内心深处,其实仍然是那个等待妈妈带一箱子蛋卷冰淇淋回家的小女孩。并排写着她和彭莱名字的房本在她心里是自己跟母亲的唯一确切的联系,所以不管彭莱说什么她也不肯卖,甚至在得知彭莱偷偷卖房后推她下河,为了让彭莱后悔从五楼一跃而下,做尽极端之事。
彭莱出国前,跟白天承诺回来时会带一整箱蛋卷冰淇淋。
她不是个“乖巧”的女儿,不会因为消失多年的妈妈想要回来照顾她就痛哭流涕,也不会顺应外界的劝说理解和原谅彭莱,她和她亲妈一样铁骨铮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使她最亲近的小妈,跟她说如果她退学玩摇滚就跟她断绝联系,白天还是钻空子装怀孕忽悠亲妈去给她办理休学。不管家人老师和乐队成员如何冷嘲热讽,不支持她的摇滚梦,她都不气馁不妥协,和她妈一样,一条道走到黑,砸锅卖铁豁出去也要实现理想。白天有意无意地和彭莱踏上了同样的道路。连为了让彭莱主动给她办休学而设计的“怀孕”,都是在模仿彭莱当初意外怀孕,想报复她多年来对自己的不闻不问。得知女儿怀孕以后,她第一反应就是报仇,认定女儿被渣男骗了。之后又跟白天说,孩子生不生当然是你说的算,男人只是怀孕的媒介。她那么洒脱自由的一个人,甚至还打算帮白天养女儿,以至于后面彭莱想要重振事业,都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赚钱养孙女。
看到这,谁能说彭莱不爱白天呢?她只是不太会,毕竟她从小也没有人陪伴。彭莱的妈妈为了自己和丈夫的未来,抛下了彭莱;彭莱为了自己的事业,抛下了白天。她不知道缺乏陪伴和亲情会怎么样,多年来她自己就是这样活过来的,用强硬和暴躁武装自己,借酒精和音乐获得快乐。因为自认失败所以不敢回国,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先拒绝别人。彭莱多年以来一直跟好哥们大崔保持联系,托大崔送东西给白天,获悉女儿的成长动态。她偷偷给白天写歌,却从没在人前唱过。陷入昏迷的她,在潜意识里也试图补偿白天,对女儿的亏欠一直是她的心结。但也到此为止了,彭莱就是彭莱,她没有那么汹涌澎湃的母爱可以驱使,无法为女儿牺牲全部。她跟自己的母亲一样,抛下了女儿追寻自己的未来;白天和她一样,顺应心中理想踏上了摇滚道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实现自己,即使心有牵挂也无可阻挡,“就算天崩地裂,我还是原来的彭莱”。这部剧的结尾很开放,没有俗套的大团圆,也没把路堵死,但该有的暗示也给到了——彼此间的理解是达成和解的必要途径。这里的理解,并不是煽情的表白和倾诉,反而是藏在日常相处间的尊重。彭莱尊重白天,她从来没有真正拿“亲妈”的身份去压制白天,她尊重白天的摇滚梦,也不反对她谈恋爱,甚至未婚先孕、退学休学这样的大事,她都只关心白天有没有受到伤害和能不能承担后果。她为自己做决定,同样,她也尊重白天自己做决定的权力。白天对彭莱也是如此。即使她瞧不上彭莱成天一副烂醉如泥的模样,但在彭莱秀琴技唱摇滚的时候白天比谁都崇拜她。一码归一码,彭莱确实是个混账,可她确实也是摇滚之星。即使母女两个人从来没有好好相处过,有些传承也顺着血液继续在流淌。
虽然彭莱曾经说“我可以失败,但千万不能让我女儿看见”,可当她在一次次失败中渴望再次站起的身影,何尝不是对白天的鼓励。
她永远坚强,她不怕失败,倒下又站起,热血难凉总要“再努力一次”。有这样为自己而活的妈妈在前,做女儿的肯定也不会顾左右而言他,没有什么比言传身教更有力的“说教”。可能到故事的最后,如果两人足够幸运,那她们还会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学习和相处,白天或许会原谅彭莱,彭莱或许会补偿白天。倘若不幸,遗憾便会永远停在那里,恨永远都是恨。就像彭莱和自己母亲那样,只有母亲失忆了,她们才能暂时跨过怨恨的河流,像平常母女那样相处。不然那些年来被父母寄养在姑妈家,从小面对暴力和责骂的彭莱,该如何在无依无靠中习惯了孤独和漂泊、艰苦和贫穷,然后容忍一个多年未见,再见时已经重病在身需要她陪护的母亲?虽然彭莱和母亲、女儿,享受了短暂的三代同堂的快乐,也知道了母亲的当时的无奈和一直以来的愧疚,可在最后老人去世时,彭莱也算不得是原谅她了。彭莱和母亲、女儿。
图 / 豆瓣
可能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没有那么多黑白分明的“是”与“不”。有时候只是理解了,不怨了,知道你有补偿我的心思我就已经觉得安慰了,我尊重你当初的选择,你有权力这么做。《摇滚狂花》中的彭莱和白天,不仅是对国产影视剧母女内涵的丰富和补充,更是对屏幕上刻板、单一、被他者化的女性角色的突破。不过说实在的,我在看《摇滚狂花》最后两集的时候,有蛮明显的割裂感,不明白彭莱在比赛失败后为何如此迁怒,她的人设不是敢爱敢恨不推脱责任吗?另外,也颇为受不了彭莱躺进ICU以后,白天通过大崔隔空与彭莱达成理解的桥段,多多少少还是落入俗套和刻意了。此前彭莱装失忆的情节,其实也有很多BUG,毕竟你我可以假装不活在2022年,高度发达和信息化的外部环境却无法配合。所以这部分内容也要靠观众自己脑补没有播出的内容,完成剧情自洽。至于很多观众吐槽的“刻板摇滚”,我倒没多大意见,一是因为摇滚只是该剧的辅助设定;二是因为我不懂摇滚,看个热闹。所以从整体来看,从平等意义上来讲,我还是期待在国产剧中看到更多这样自私自利、没有道德感、不在乎伦理世俗、努力冲破樊篱、义无反顾做自己的女性角色和主角,多一些,再多一些。只要你看过听过尝过了,你就会明白《末路狂花》的这句著名台词在讲什么, “有些东西掠过我的心头,但是我不能回去,我的意思是,我再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了”。来吧姐妹们,不管是影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让女性为自己而活。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让我们尽情向世界展示为自己而活的女性有多鲜活。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