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为什么打不动?!
设想一下出现这样的一幕:你集结了8辆坦克,15辆装甲运兵车,两台扫雷车,一台通讯指挥车,两辆近程防空装备,以及两辆车载82迫击炮和一支修理小组。这差不多是一个装甲营的配置,能够作为独立执行战术任务的基础单元。任务是去切断防守方的村庄侧翼的一条补给线公路。此时此刻,对方在公路前方500米的地方挖掘战壕次第修建了三道工事。第一道战壕为前沿观察哨,第二道战壕是核心阻击战壕,第三道战壕靠近公路,是对第二道防线的火力支援。因为靠近公路,也能快速获取弹药补给。
你的侦察小队在前出的时候会先用低空无人机观察对方的防御状况,并且通过侦察无人机反馈回来所发现的目标的坐标。然后在相距4.5公里的距离上对无人机发现的目标进行轰炸。此时此刻,你的装甲营还处于对方的坦克射程之外,还未接敌。
当对方遭受到炮击之后,对方就会意识到上空有无人机在为远程打击提供精确坐标。于是,对方立刻启动反无人机装置,对你的无人机进行搜索和干扰迫降。于是,你失去了对防守方各条防线状况的实时感知能力。只能派出侦察小组驱车前往,单你的侦察车在靠近对方第一道观察哨2公里的地方触雷被炸毁!
此时此刻,你的攻击车队就只能停在距离对方第一道防线2公里之外呈战斗队形散开,步兵也全部下车,按照战斗队形散开。与之同时,防空单元开始部署低空无人机的干扰设备,防止对方的无人机传回你的车队的精确坐标,被对方呼叫40公里之外的榴弹炮单元对你的坦克和车辆进行精准点名。你在下令步坦各作战单元按照突击队形散开之后,只能先派出两台扫雷车去开辟安全的前进道路。
你的两台扫雷车没有开出太远,对方就瞄准了你缓慢前行的扫雷车,并且一发入魂,炸毁了你的扫雷车。于是,你又派出剩下的工兵小队去人力扫雷。虽然你的坦克和迫击炮,通过火力压制进行掩护。但对方也集中炮火覆盖你的工兵。不求精准,只求让你的扫雷无法进行。
此时此刻,你有两个选择:1. 放弃任务,撤回去。2. 集中所有的坦克装甲车,排着纵队向前发起突袭。当突袭中的坦克被反坦克地雷炸毁的时候,后面的车队绕开它继续向前突击。当突袭到500米的距离时,坦克冲击对方第一道防线,步兵下车去占领对方的战壕,并释放自杀式无人机,继而步坦协同攻击对方第二道主要防线。防空单元和车载炮击炮单元在后面跟进并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在一定距离上让装甲、炮火和步兵以及防空单元的步调一致。
当你突破第一道观察哨之后,在第二道核心防线之前必然有反坦克的锥型反坦克拒马在阻挡装甲突击小组的前进。这就需要步兵的肩扛式武器提前将这些障碍物摧毁。除了这些障碍物,还会挖掘反坦克壕沟用来迟滞装甲突击速度。一旦被迟滞,就会成为对方远近火力的靶子,而且对方还会从你的突击力量的侧翼进行包围和攻击。
为了配合你的一波流的进攻,除了你自己的车载迫击炮这样的支援火力,你还会呼叫40公里之外的远程榴弹炮或火箭炮进行火力支援。对方也会在你突袭的时候,呼叫远程火力对你的后续梯队进行炮火阻隔。甚至还会让彼此的空对地作战单元前来支援,譬如,派出武装直升机或者战斗机在上空缠斗。不管是你突破了对方的防线,还是对方迟滞了你的攻势。彼此在这一回合的互殴中的损耗都会非常巨大。虽然彼此争夺的是公路前500米的几道战壕,但方圆40公里的远程火力和150公里内的空中力量也都加入了战斗。只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种作战力量没有损耗殆尽,这个回合的较量就不算完!
大毛与二毛的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消耗非常大,攻防双方打得非常胶着,而战线却很难推进!为什么呢?因为目前成体系的打法更有利于防守而不是进攻。上面描述的战例是最常见的模式:进攻方会被密集的反装甲雷场迟滞攻势,头顶的无人机能为40公里之外的榴弹炮提供精准的坐标,也能为4.5公里外的炮击跑提供精准的坐标。如果派出扫雷车就用精准的火力打掉扫雷车,如果人工扫雷,就用重火力配合机动防御的装甲部队火力覆盖工兵。作为主动发起突击的一方,突击力量一旦被迟滞就是空对地攻击和远程火力打击的靶子。
用来突击的力量集结的天少无法突破防线,如果大规模集结,在还未准好好突击之前,早就被漫天飞舞,随时监控战场一举一动的无人机和对地预警机,以及近地轨道卫星看得清清楚楚。对方的远程打击就会在精确的引导下对你集结的装甲力量挨个点名。所以,密集的钢铁洪流战术无法实施,就算你有足够的坦克装甲车和人员去损耗,也顶不住对方一线观察哨中的步兵放出的廉价自杀式无人机的精确攻击。几百美金的自杀无人机不管是换一台几百万美金的坦克还是上百万美金的装甲车都是极度划算的。
正因为体系越完善,各环节相生相克,就只能以战术小队的方式进行试探进攻和机动防御。进攻方的战术小队需要装甲、火炮、步兵、工兵、防空等战斗单元才能顶得住。然而,这样的合成战斗单元,只要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遭受比较大的损失,整个战斗单元的战斗力就瓦解了。譬如说,工兵小组被干掉,装甲突击力量就会受困于雷场。防空小组被干掉,对方的自杀式无人机和空中的武装直升机或对地攻击的飞机就能对你的突击力量进行降维打击,而且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以前的体系对抗至少发生在集团军这个层面,甚至是大兵团这个层面。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体系对抗已经缩小到营级战术单元这个层面。在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中,虽然彼此的攻防只发生在2-3公里距离的地面,但40公里之内的远程火力——譬如说火箭炮和榴弹炮单元——也会被牵扯进来,150公里之内的空中作战单元和中高空的防空作战单元也被卷入进来!由此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在数百公里内调动整个作战体系的各单元进行体系对体系的决斗,即便赢了一个回合,也不过是把防线往前推进一个壕沟。争夺下一个壕沟的时候,整个体系的对决要再来一回合。只有这个范围内整个体系的各要素都消耗殆尽才能结束这一回合的攻防。这就是为什么前进的距离很短,但彼此的消耗却很大的缘故。
争夺一条街道,不再是两队步兵在巷战,而是几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作战单元进行一次多维度的决斗。即便在这次体系对体系的决斗中赢下了一条街,在下一个路口,还需要再来一个这样的回合。要是对方赢了,又会夺回刚才那条街。彼此战损巨大,阵线却纹丝不动!这种体系作战越完善,每个回合的消耗就会越大,而围绕这种回合赛进行的体系对决,在波及的范围内各作战单元还未彻底消耗殆尽之前,彼此都不会认输!
在著名的《战争论》中,作者有个非常著名的论断:战争会让彼此调动所有的资源去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只要彼此认为自己的牌还没有出尽,这个回合的对决就不会认输。什么叫牌还没有出尽呢?譬如说,武警和匪徒发生枪战,只要一方开枪打死了另一方,这个回合就结束了。如果是陆军与另外一支陆军在巷战。即便一方手上的火力比另一方强,对面也不会认输,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背后还有炮。于是,你也要用炮去轰。继而对方把坦克派了上来,还招来了飞机。你是不是也需要投入更多维度的反制手段?彼此争夺的是眼前的这条街,但双方都在不停的摇人,从不同维度去打击对方,以此来扳回局面——这就是一种牌还没有出尽的心理。只要还怀揣着这样的心理,即便在某个维度落了下风,抵抗意志也不会丧失。体系对决,要么摧枯拉朽一边倒,要么长期缠斗不断消耗,最后看谁的体系在消耗中先破碎。
在一战之前的战斗中,都是步兵列阵对决,炮兵轰完骑兵冲,一战定乾坤!即便是最接近于现代战争的拿破仑三皇会战,也是一锤子买卖,三五天就决出终极胜负。后来在一战时期,发明了战壕,发明了散兵线,发明了马克辛机枪。在战壕加散兵线再配合马克辛机枪所形成的防御体系面前,任何骑兵突袭都是白白送死,更别说用步兵去充当突击力量。所以,一战就变成了炮击下的阵地战。直到末期发明了坦克,才能突破这种成体系的防线。一战的战壕、散兵线、重机枪外加大口径火炮形成了成体系的防御。二战的坦克、飞机、无线电和闪电战形成了成体系的进攻。风水轮流转,现在又是成体系的防御占上风。或许下一次成体系的进攻占据上风应该是人工智能指挥系统与无人战斗单元和自动工厂的组合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