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律师朋友总问我,“你们团队是不是有很多备稿?”丨周末感悟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353 篇原创文章
作者:老斑鸠 编辑:老斑鸠
新盘点了一下团队的文章专辑,还是以作者/类型/专题/项目划分,目前已迭代到了5.0版本。归纳了三百五十多篇原创输出。
十分惭愧,因为种种纠结,团队还没有做到把公众号落地成出版物;但把公众号变成一本「在线杂志」,应该还是勉强做到了。
▲
文章标签框架(5.0版)
不定期归纳总结
让碎片化分享结构化
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经常有不少律师朋友问我:
「增长律团队输出能力太强了,你们是不是有很多备稿待发布呀?这内容产出能力,我们也没法引入自己的团队呀。」
甚至还有连线嘉宾以为我们就是一家新媒体公司,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多且完整的内容运营线,忍不住嘀咕:你们还有时间干别的活吗……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哭笑不得,无奈地答道:
「备稿这东西,我想我们有,可我们……真没有。」
有时候工作效率太高也会带来误会,这就是一个例子。哈哈。
作为内容运营,稿件库谁不想要啊?可没有就是没有,强求不得。强扭的瓜,也不甜。
我坦白,其实团队每周的新稿子,要么都是作者现写的,要么是结合其他沉淀的素材现编辑的,要么就是各位作者各出几百字组成话题的,甚至有不少大稿更新就是早上新想的选题、下午或晚上就定稿推送的,玩得就是极限秀操作……
▲
散落在工作室群聊里的
「临时选题」
即兴的东西,会带来不少新鲜感
我也会催稿,不过主要是带作者找到自己的分享舒适区,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交稿。
不知不觉也有了如今的规模,慢慢磨合,保持节奏,然后我们惊喜地发现:除了保持每周5篇左右的原创推送,我们渐渐还有了做次条、三条、推文改成PPT、文章开成领读会、破圈直播、案例分享、短视频更新……的精力,还带动了客户团队的输出。内容,就这么生长开来了。
比如现在你看到的这篇周末感悟,不是我非要加班内卷赶出来的,而是在做团队专辑盘点时,顺手总结就写出来的。一旦写作的习惯养成了节奏,你自然就比别人多了一股可复制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内容复利」。
团队有备稿自然有其好处,作为运营小编,可以保持更新的安全感;不过我也发现,作为创业型团队,能现写其实也有其好处,可以倒逼作者以周为单位停下来思考一下——哪些才是我们最新鲜的、最热乎的、最想分享给大家的部分。这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交代。
然后我们都会遇到基于文字表达本身所建构的「礼物」。尽管它看起来是那么的笨重,可结果是:
文字功底并不在我们之下的客户,已经把流量玩出花的客户,看起来已经发了大财但增长陷入瓶颈的客户,所带的团队规模远远超过我们的客户……也愿意找我们做付费咨询,推进深度合作。
▲
某流量大所的主任
和团队开完咨询会后
「发疯了」……
这种「静待花开」的美好,是搞一个大活动、搞一个病毒传播事件所理解不了的魅力。有些热闹是一时的,有些价值是长期的,且是能沉淀下来的。
所以,为什么到了2023年的今天,我还在这里啰啰嗦嗦公众号更新这件事?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大概就能明白了:因为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早已不是推文带来流量这一个价值点了。在我看来,它还事关在线协作,事关团队建设,事关项目管理,事关创业留痕,事关案例资产,事关产品模型……事关很多事情,早已超越了「流量运营」这一个目的。
▲
今年过完年后的
一次个人文章专辑盘点
所以,我要感谢你看到这里,说明你知道我不只是来吹牛皮的。我们都要相信内容+时间所赋予的力量,至少你是看着我们一小步一小步成长到现在的。
我们确实做了很多新的探索,也激发了很多新的想法,但有一件事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坚持着的,那就是文章更新。
既然你都看到了这里,那就……少发点朋友圈打卡吧,多写点稿子吧,尝试保持更新吧。和团队一起。
如果团队还没动起来,那么我们团队的发起人可以先动起来,让团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专注。最好的说服,是以身作则。
以上,一点周末小感悟,不成体系,谨供各位新老朋友参考。祝大家周末愉快。
相关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