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愚者恩将仇报
应何种报?
点击蓝字
学识空有可互生,思虑心田消惜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悟道净炁禅心明。
下等人恩将仇报,中等人恩怨分明,上等人以德报怨!
图 / 来源网络
下等人恩将仇报,中等人恩怨分明,上等人以德报怨!
图 /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有上、中、下三品,划分的标准不是财富地位,而是心胸格局。
古人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施恩与人,得到的可能不是感激,而是仇怨。
农夫救蛇,东郭和狼,都是受恩不报,反咬一口的例子。
《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故事。
贾雨村受甄士隐资助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才得以进京赶考,而后飞黄腾达。
后来甄士隐的女儿被人贩子拐走,贾雨村明明知道香菱就是恩人的女儿,却还是把香菱判给了恶霸薛潘。
他因为贪婪残酷被处置,得贾政帮忙,才被二次起用,贾家对他来说是大恩人。
后来贾家落难,他不仅不帮忙,反而因为「怕人说他回护一家」,落井下石,导致贾府被抄。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后来东窗事发,贾雨村最终锒铛入狱。
人善人欺天不欺。
天道轮回,总有报应,多行不义必自毙。
无法做到以德报怨可以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可以不宽恕,但是绝不可以去伤害。
害人者,终究害己,行善才能安宁内心,远离祸患。
二、中人者恩怨分明
人心换人心,你真我也真,你假我转身。
他们没有恩将仇报的毒辣,也没有以德报怨的高尚,但是他们真实率性。
曹操仰慕关羽的人品才华,为了留住关羽,待之以礼,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关羽上马时曹操亲自扶他上马、手提衣襟,下马时派人做下马蹬、踩人背下马。
还以天子的名义封他为汉寿亭侯。
后来华容道上,曹操山穷水尽之时,关羽终究放了他一马。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写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有恩必报,有仇不饶。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孔子说:以直报怨。
他们有自己的准则,你如何待我,我便如何待你。
别人的善意他会回报,别人的傲慢,他也绝不委曲求全。
他们未必是什么好人,但是,最起码他们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和这样的人相处,只要你足够真诚,也必然换来真心。
三、上智者以德报怨
三国时期,孟获叛乱,诸葛亮七次擒获他,又七次饶恕他。
最终,桀骜不驯的孟获心悦诚服,效忠蜀汉王朝。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善良的人我们要善待,不善的人也要善待;对守信的人要讲信誉,对不守信的人也要讲信誉。
慈悲的人没有偏见,在他们眼里「世间没有可恨的人,只有可怜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过是遭际不同,造化弄人。
所以,慈悲之人心量更大,更容易看开,更能容人。
以德报怨,不只是修养,更是一种格局。
古往今来,能有这样格局胸襟的,实在寥寥无几。
能以直报怨,不恩将仇报,就已经很好了。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家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
❤
道,可。
道,非。
常,道!
☀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
在亲民。
在止。
于至善。
知。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明心见性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觉
性 能
心
道 法 术
玄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儒:存心养性
佛:明心见性
道:修心炼性
点击寻妙缘:
最近新文点下看:
感恩作者大爱
禅苑动态一览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