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锦囊太妙招
学识空有可互生,
思虑心田消惜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
悟道净炁禅心明。
《道德经》 精髓 , 都给你了!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老子说: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单出曰声,杂比曰音。这一段讲的是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时代,能把事物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说的如此透彻者,唯我中华《道德经》!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称颂晏子的盛德。这就是老子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最好的统治者是这样,发现桥被冲毁,立即组织人修好桥,无声无息地就把桥修好了。人们不知道桥是谁修的,或者说人们仅仅知道统治者很快修好了桥,或者根本不知道桥坏过。
4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看出忠臣。
经常听到有新闻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一个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养母亲,还经常带着母亲旅游。如果用老子的逻辑想想,这显然是一种悲哀。这难道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吗?这种事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新闻,原因只有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孝顺父母了,六亲不和了。同样,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职,都是忠臣,怎么会看出另外忠臣呢?
5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任运自然。道自然而然生养万物。就像圣经记述上帝创世:“事就这样成了。”
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礼记·大学》云,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诸葛亮《诫子书》说,才须学也,学须静也。古人竟如此重视“静”的功夫!
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损。减损了又减损,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学问是学以聚之,当然是与日俱增。而大道至简,所以悟道要与日俱减;一个要做加法,一个则是减法。
到了无为的境界,则无所不可为!
8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说:事物过于强壮就会走向衰朽,这就不符合“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据说老子八十岁生日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庆贺。人们向老子请教长寿秘诀,老子没说话,只是张开大嘴。大家都很疑惑,老子解释说:坚硬的牙齿都没了,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
9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老子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有人问孔子,所有的人都说这个人好,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个人不咋地。应该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坏,这样的人才是好人。可见,无论是道还是一个人,总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
1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说:道生出一(阴阳未分之气),一生出二(气分化为阴阳),二生出三(阴气、阳气、阴阳交合之气,是为三),三产生万物;万物背阴而向阳,在阴气、阳气以及二者交合中保合太和。
老子用一句话就说明了天地万物的产生和根本,正所谓大道至简。
活泼自在!
11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说: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宏亮的声音没有声响;最大的象却没有形迹。
12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说,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咋一看,老子这里说的有违常识。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外面的世界走走,总会学到不少东西。不过,老子认为外界的感性的东西会影响人对道的体悟与把握,那是一种诱惑。正所谓“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常明云:
只管自己,照见临在。
我即宇宙,自由自在。
13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说,创造了东西却不占有,做出了功绩却不自恃功劳,养育了东西却不主宰它的命运,这才是深妙的德。
人生一世,到撒手人寰的一刻,自己真正占有、真正依恃、真正主宰的是什么呢?没有!一切都只是一种经历,你生养了孩子,孩子不属于你,父母也不该主宰孩子生活;你做的事业,创造的公司,甚至读过的书,这些都不是你的。明白这些道理,就能理解老子所说的玄德。
1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15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老子说:谋划困难的事情要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做大事要从细节着手。天下的难事必然都是通过简单的事做成的,天下的大事必然是通过细节做成的。
16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老子说,要在祸患还未出生之前有所作为以消除,要在大乱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修正。
17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了身体就僵硬起来。草木活着的时候也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是枯槁的。所以,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一类。
18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老子说,天所行的道,是用有余的去补偿不足的,而人类所行的道,却不是这样,人道是用不足的去奉养那些有余的。
人道,服从天道!
19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和合有德的善人。
老子没有明确说什么事善人。我们也不应该把善人狭隘地理解为做善事的人。能够体悟大道、修身养德的人都可以叫作善人。
20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说,两臂围拢才能抱过来的大树最初也是从毫末的小苗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21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老子说: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单出曰声,杂比曰音。这一段讲的是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时代,能把事物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说的如此透彻者,唯我中华《道德经》!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称颂晏子的盛德。这就是老子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最好的统治者是这样,发现桥被冲毁,立即组织人修好桥,无声无息地就把桥修好了。人们不知道桥是谁修的,或者说人们仅仅知道统治者很快修好了桥,或者根本不知道桥坏过。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看出忠臣。
经常听到有新闻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一个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养母亲,还经常带着母亲旅游。如果用老子的逻辑想想,这显然是一种悲哀。这难道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吗?这种事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新闻,原因只有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孝顺父母了,六亲不和了。同样,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职,都是忠臣,怎么会看出另外忠臣呢?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任运自然。道自然而然生养万物。就像圣经记述上帝创世:“事就这样成了。”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礼记·大学》云,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诸葛亮《诫子书》说,才须学也,学须静也。古人竟如此重视“静”的功夫!
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损。减损了又减损,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学问是学以聚之,当然是与日俱增。而大道至简,所以悟道要与日俱减;一个要做加法,一个则是减法。
到了无为的境界,则无所不可为!
据说老子八十岁生日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庆贺。人们向老子请教长寿秘诀,老子没说话,只是张开大嘴。大家都很疑惑,老子解释说:坚硬的牙齿都没了,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
9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老子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有人问孔子,所有的人都说这个人好,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个人不咋地。应该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坏,这样的人才是好人。可见,无论是道还是一个人,总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说:道生出一(阴阳未分之气),一生出二(气分化为阴阳),二生出三(阴气、阳气、阴阳交合之气,是为三),三产生万物;万物背阴而向阳,在阴气、阳气以及二者交合中保合太和。
老子用一句话就说明了天地万物的产生和根本,正所谓大道至简。
活泼自在!
11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说: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宏亮的声音没有声响;最大的象却没有形迹。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说,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咋一看,老子这里说的有违常识。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外面的世界走走,总会学到不少东西。不过,老子认为外界的感性的东西会影响人对道的体悟与把握,那是一种诱惑。正所谓“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常明云:
只管自己,照见临在。
我即宇宙,自由自在。
人生一世,到撒手人寰的一刻,自己真正占有、真正依恃、真正主宰的是什么呢?没有!一切都只是一种经历,你生养了孩子,孩子不属于你,父母也不该主宰孩子生活;你做的事业,创造的公司,甚至读过的书,这些都不是你的。明白这些道理,就能理解老子所说的玄德。
1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老子说:谋划困难的事情要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做大事要从细节着手。天下的难事必然都是通过简单的事做成的,天下的大事必然是通过细节做成的。
16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老子说,要在祸患还未出生之前有所作为以消除,要在大乱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修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了身体就僵硬起来。草木活着的时候也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是枯槁的。所以,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一类。
18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老子说,天所行的道,是用有余的去补偿不足的,而人类所行的道,却不是这样,人道是用不足的去奉养那些有余的。
人道,服从天道!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和合有德的善人。
老子没有明确说什么事善人。我们也不应该把善人狭隘地理解为做善事的人。能够体悟大道、修身养德的人都可以叫作善人。
20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说,两臂围拢才能抱过来的大树最初也是从毫末的小苗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风雨无论多么来势汹汹,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
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请千万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挫败和低谷终将过去。
风雨后的天空更加美丽,彩虹也会出现。所以说,生活中出现的狂风暴雨,也许就是光明的前奏。
常明-无常,欢喜必过,苦难自去,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自由自在。
22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大丈夫持守质朴淳厚的大道,不行虚华无用的礼仪;行为忠厚朴实,摒弃浮华浅薄。
“不居其薄”是要求我们信义为上,厚道做人。
“不居其华”是要求我们莫虚荣浮夸,笃实立世。
做到这两点,便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成为有德之人。
23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谨慎行事,小心处事,从一而终,就不会有失败一说。
“慎终如始”听起来有多简单,做起来就有多难。如何才能在数年工作的苦乏之后,仍像一个实习生一样富有干劲与热情?
如何在荒废学习多年之后,依然像个青少年一样对知识常怀探索的激情?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仍希望诸君尝试并坚持,做一个慎终如始的人。
2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祸中有福,福中有祸,两者相倚相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福事的时候仍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能一味地沉迷于其中,将福事变成祸事。
同样的,情场失利、职场失意,也不必一味消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5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难事都是从容易做起,大事都是从细小开始的。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
得进一寸则进一寸,得进一尺便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大事终成。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常明-无常,欢喜必过,苦难自去,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自由自在。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家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
道,可。
道,非。
常,道!
☀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明心见性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觉
性 能
心
道 法 术
玄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儒:存心养性
佛:明心见性
道:修心炼性
点 击 寻妙缘:
疗愈身心 天籁之音
最近新文点下看:
感恩作者大爱
禅苑动态一览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