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腹式呼吸密点

请关注—>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点击蓝字学悟妙义

安心疗愈扬升法:


鼻子吸气鼓起肚,

稍稍憋气张嘴吐。

忍上几秒吸肚饱,

瘪腹吐尽业病污。

配合呼诵“嗡……啊……哄……”,

天地正气周身入。

每日吐纳若干次,

安康和顺自心舒。


一次吐纳7、9遍,配合颤抖、行、坐禅。随时随地观身心,放松扬升我地天!


颤动、纯阳操链接:

家做简操,安心微笑

疗愈身心 天籁之音


学识空有可互生,思虑心田消惜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悟道净炁心明。



呼吸吐纳,存神运想,闭息按摩,虽非大道,然能勤行积久,乃可祛病延年。

——清·尤乘辑《寿世新编导引却病法》



呼吸自然是人一出生就会的本能,但拿到运动训练中来说的话,其实许多跑者,尤其是刚入门的新手,都不太会呼吸,或许应该说,不会使用有效率的呼吸方式。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跑步的速度只要一快、坡度一陡或比赛时一紧张,就会逐渐感到上气不接下气,好像需要背个氧气瓶才有足够的氧气用,紧接呼吸而来的是逐渐沉重的双腿、弯腰驼背、甚至恼人的侧腹痛,只好降低速度,想不慢都不行。


大部分人会将跑步容易喘、爬坡无力的原因归咎为心肺训练与肌力不足,这是原因之一,但你可曾想过这些状况和呼吸技巧也大有关联?如果你习惯用胸式呼吸,那呼气时多半是被动地让肺中的空气排出,这往往排得不够彻底,造成再次吸气时,吸入的氧气量也受限,我们称这种效率较差的呼吸为“浅层呼吸” 。运动中的肌肉需要源源不绝的氧气供应才能持续运动,吸入的氧气不够,肌肉没有能量,只好降低工作效率,你也就越跑越吃力。


   


也许难以想象,但横膈膜与肋间肌其实负担了高达80%的呼吸作用,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横膈膜与肋骨会让胸腔扩大(吸气)或缩小(吐气)。如果你以横膈膜为呼吸的出发点,就能将空气引入腹部,增加空气进入身体的容积,也因为增加了腹腔的空间,胸腔的起伏也会比较小,进而将氧气导引入深层肺部。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曾对于马拉松跑者呼吸肌与腿部肌群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发现呼吸越费力的跑者,其腿部的负担也越大。美国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的戴维·罗斯博士也说呼吸越深沉,引发作用的肺叶也越多,肺泡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效率也越好,你的肌肉便能因此获得充足的能量来维持运动。


至于有些跑者会发生的侧腹痛问题,这除了运动超出负荷的成因之外,也与横膈膜附近的深层肌肉未经训练有关,造成横膈膜收缩的能力较差,一旦运动强度提高,就很容易抽搐,引发侧腹痛。

那什么是有效率的呼吸方式呢?

相对于浅层呼吸,运用腹部与横膈膜的深层"腹式呼吸",让排气成为主动,一方面能将代谢后的二氧化碳更彻底地排出,另一方面也增加吸气时的容量,让吸入的氧气深入肺泡,提升血氧交换的效率。同时,这种运用深层肌肉的呼吸方式,也能帮助你更专注于核心肌群,跑姿和动作就不容易因为强度或距离增加而走样。


不仅仅是跑步,很多人在瑜伽初学的阶段,也都会遇到很多障碍,而最大的障碍就是呼吸。腹式呼吸运用不好,呼吸和身体运动配合不上。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讲解一下腹式呼吸。


一、首先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呼吸方式去使用腹式呼吸?

没有意义的改变是没有价值的,在进行改变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为什么要去改变,有什么意义,好处。


1、让身体更平静

我们国学中很多所谓的气沉丹田,就是腹式呼吸。但千万不要向每天跟你讲丹田的老师学瑜伽,瑜伽不懂把国学往里掺。腹式呼吸所有主动和被动运动到的都是软组织,起伏再大也不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态,所以能让身体保持平静的状态。



2、按摩内脏

腹式呼吸是使用腹部作为动能来带动肺部进行呼吸的呼吸方式,而在这种呼吸方式进行的同时,我们的腹部脏器也得到了很好的按摩。一方面让我们的脏器能有被动运动,另外增加肠蠕动,对便秘的人和肠胃不好的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3、减轻心肺压力

我们有时候可以看到身边的200斤左右的重量级别的朋友或亲戚,他们没有学过什么瑜伽腹式呼吸,但他们睡觉时,很多用的是腹式呼吸。为什么?体重太大造成了心肺压力过大,他们没有过多的控制意识去主动让胸腔肋骨进行主动扩张了。所以腹式呼吸其实可以说是一种省力偷懒行为,很多瑜伽老师每时每刻用的都是腹式呼吸,因为胸式呼吸太累。


4、肺活量更大

我们的肺是两片叶状,胸式呼吸是让胸腔,肋骨,肺部产生横向甚至向上的扩张。而腹式是用腹腔带动肺向下扩张,由于所能扩张的长度大,其扩张幅度自然也大很多。所以腹式呼吸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氧份。



正常人的肺容量为3500-4500ML,而正常的平静呼吸的进出量(潮气量)只有500-800ML,深呼吸(潮气量+补吸气量)可有1500ML,这表明我们肺部运用不到的留存气量是很多的。而平静的腹式呼吸每次都可以达到正常呼吸的深呼吸量,并且由于肺部自身活动幅度大,肺部内的气息交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5、减小身体体能消耗

这个好处个人感觉现在没多少人需要,不过多介绍了。


二、腹式呼吸的原理


1、横膈膜,胸腔,腹腔

这些简单的说完了我们就来说很多人经常说到的一个重要的软组织----横隔膜。


    


横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通俗的理解,它位于心脏和双侧肺脏的下面,肝、脾脏、胃的上方,就像一个大圆盘平放在身体内部分隔了胸腹腔,随着呼吸运动而上下运动。


不管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横隔膜都是参与的。


   


横隔膜能帮助肺呼吸,通过膈的一张一弛,帮助肺吸入呼出气体。


通俗的说,我们身体躯干内有三大膜:胸膜,腹膜,这两个膜把胸腔和腹腔包裹起来,不能自主运动,作用是分隔,保护。而横隔膜,可大幅度被动小幅度主动地运动,也是协调腹腔和胸腔容量的主要器官。




如上图所示:横隔膜包裹着小半个腹腔,也就意味着它能通过主动运动来影响腹腔。横隔膜除了在呼吸运动时有作用外,在排便、呕吐时可以增加腹压。正常我们酒喝多了呕吐或刷牙时候的干呕,你坐在马桶上双手握拳牙关紧咬时的用力,都是它在起作用。


形状如图,就像个降落伞一样,它是比胸膜和腹膜厚的膜,而且健壮,有自身的主动肌和周围的可调动肌肉。


腹式呼吸的主要动能就是:横隔膜,腹直肌。


接下来我们来看腹式呼吸时,腹腔和胸腔的关系。


首先了解胸式呼吸的运动状态。胸式呼吸是让胸腔肋骨直接带动肺部进行扩张的呼吸方式。而普拉提的横式呼吸就是胸式呼吸的加强版,主动肌被动肌一大堆。


而腹式呼吸,就是改变肺的扩张方式和方向。让肺向下扩张,由于胸腔的下面是腹腔,意味着腹腔要为肺的扩张去挪点空间,所以腹式呼吸吸气时我们要把腹腔扩张。呼气时,保持平静,胸腔不动,并且肺在扩张的时候是向下扩张的,此时腹部内收,用腹腔加压,类似一个装了水的气球,你从周围去挤压它,它的体积不变,高度自然增加,就会向上推压肺部,排出肺部的空气。


这个示意图简单但并不是很全面的描述了腹式呼吸胸腔和腹腔的状态:胸腔是可以扩张收缩的,并且让体积也产生变化,主要由肺决定。而腹腔不管怎样运动,体积是不变的,只是作为一个去带动肺部向下扩张和挤压肺部向上收缩的动力来源。


所以在刚开始学习腹式呼吸的时候,我们需要刻意的去控制腹腔,这种刻意,是一种感觉寻找方式。


不用再关注肺了,我们可以把腹腔肚子去看作成是你的肺,吸气就去扩张它,鼓起来。呼气就去收缩,内收。



这两个示意图描述了腹式呼吸腹腔肚子的状态。腹式呼吸有三种基于状态:基于扩张:吸气扩张腹腔,呼气放松。基于内收:呼气内收腹腔,吸气放松。基于扩张和内收:吸气扩张腹腔,呼气内收腹腔。


2、呼吸初级调整方法


1、坐姿,使用第3种基于。左手放胸腔,锁骨交接,感受并保持胸腔的放松平静。右手放腹腔肚子上,感受加大扩张和内收的幅度。

2、仰卧,把手掌放在肚子上,让腹腔感受到手掌的重量,或者使用书也可以,使用第1种基于扩张。

3、俯卧,深呼吸,那就是腹式呼吸。

然后说一下呼吸和身体的配合:   腹式呼吸可以归纳为气球效应,不但是肺,而且包括我们的整个身体。其实都像气球一样,吸气扩张,呼气收缩。所以配合如下:吸气:伸展。呼气:拧转,折叠,放松。


现在很多人把腹式呼吸过于神化了,这里同时在说一下,腹式呼吸不减肥。更多修行知识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3、腹式呼吸,两点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腹式呼吸=用腹部呼吸

有很多瑜伽老师在课堂上教授腹式呼吸时习惯用这样的提示语,“吸气,让空气进入腹部……”或“吸气使腹部内充满空气……”。


如果是讲感觉,尚可。但如果是讲现象,则大错特错。


横膈膜以上是我们的胸腔,呼吸器官,肺部。横膈膜以下是腹腔,主要是消化系统。呼吸功能是依靠我们的呼吸器官来完成,而非消化器官。所以吸气,只是空气进入肺部,而并非能进入到腹部,这违背生理构造。


其次,关于腹部在腹式呼吸中的起伏变化的成因主要是:当气体进入肺部后,胸腔的容积、形状及压强都会增大,而随着吸气的持续进行继续增大的压强就会通过膈肌的下沉转嫁一部分到腹腔,但是气体并不会进入到腹部,因为没有通道。当腹腔随着压力的增大而会改变其形状,使从外部观察会隆起变大。当呼气开始,随着肺部的空气被逐步排出,胸腔内部容积、形状及压强减小,膈肌自然上升,伴随而来的就是腹部形状的变小。


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用腹部来呼吸,关于那样的描述都只是我们的感觉上的假象,并非实质,我们任何时候都是用肺呼吸。



误区二:吸气腹部膨胀,呼气腹部收缩。


很多教练讲到腹式呼吸的腹部起伏变化这个过程时总是说,“呼气时腹部收缩”,因此有些学员就拼命的憋足了劲的去把腹部肌肉收紧向内,有点类似于腹部收束(Uddiyana Bandha),这只会让呼吸形成紧张感,要知道,基础呼吸法是一种呼吸状态,呼吸习惯不是呼吸控制,是我们在睡梦中也仍然可以不受意识控制的自行进行的活动,如果要刻意内收腹部去完成呼气就违背了基础呼吸法松弛舒适的原则。


讲过腹式呼吸的运行原理后,我们知道,是由于膈肌带着的下沉,将压强一部分转到腹腔才致使我们的腹部产生膨胀的变化,但随着呼气,膈肌上升,压强减少,腹部形状就还原,所以重要的是,一定要理解“还原”这个概念。呼气腹部形状的变小的过程,事实上是腹部的还原,这种收缩并非是刻意收束,而是自然的还原,是对比吸气的膨胀而言的收缩。



误区三:呼吸使腹腔内部空间增大缩小


我们可以把胸腔理解为一个气球,因为肺叶的确是储备气体和交换气体的,而腹腔却并非如此,它是闭合的构造,并没有通道和呼吸器官连接,因此,腹腔更像是一个水球。所以毫无疑问,吸气,胸腔的形状和容积会增大,呼气,胸腔的形状和容积缩小,但腹腔只改变形状,不改变容积。虽然也随着吸气形状变大,但内部空间并没有变大,只是改变了这个水球的形状而已,呼气也只是还原到它原有的形状而已,内部空间也并没有缩小。



总之,腹式呼吸是一种随时都可以练习的技巧,刚开始你可能不习惯这样的深层肌肉运作,但试着使用这样的呼吸方式,并从较慢、较轻松的跑步开始,让腹式呼吸的节奏与跑步速度相配合,直到你能很自在地运用腹式呼吸时,再逐渐提升跑速,很快你会发现,同样速度下的费力程度降低了,长距离练跑的耐力也进步了,而且跑起步来的节奏似乎没以往那么急促,更为轻松自在,这些都将是腹式呼吸“看不见的力量”,所带来的效益。 





逆腹式呼吸法:最有效的修行调息功法


逆腹式呼吸法是道家的一种调息方法,是道家内丹修行者,在修行中总结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呼吸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道家丹道修行中,这种呼吸形式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内在的能量,把内在能量变的更加强大,治疗身体各种疾病,培养生命能量(丹田真气)。



何谓“逆腹式呼吸法”?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舌抵上鄂,吸气的时候小腹收缩,呼气的时候漫漫鼓起小腹,要求做到深、长、细、匀。


首先意守丹田,禅宗,道家和其他流派关于丹田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同时排除杂念,想着气息从鼻孔吸入,流经至丹田,再想像浊气从小腹一直向上,从口中呼出,以此往复。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在练习时,必须注意以下要领:




1逆腹式呼吸法重点在于呼气



逆腹式呼吸法重点在于呼气,呼气时要做到呼气的气息尽量时间长一些,呼气时缓慢均匀,每一呼气气息要尽量深一些,每一呼气都要仔细体会观察,在呼吸锻炼过程中把“注意呼气”放在第一位,但做到呼气细、长、缓、均、深的同时也要呼气自然舒服,不能故意用力强求,舒服自然为宜,慢慢的进行调节呼气。



2呼气时重心放在小腹



逆腹式呼吸法重点在于呼气,而呼气的重心应放在小腹,也就是肚脐眼下一个半大拇指的宽度的地方(中医的气海穴),在呼气时引导呼气的气息从鼻子慢慢的下沉到小腹气海穴的范围,不要局限气海穴一点,应是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个向四周扩展的无界限性的范围,这个范围随呼吸锻炼的熟练慢慢加大,甚至是整个腹部都会在这个范围内,随着小腹内在能量的增大,这个范围还可以不断扩展。


只要把重心放在小腹气海穴的同时注意呼气就行了,“注意呼气”可以推动体内气机运行,慢慢培养内在能量,而内在能量的存储重点就在小腹气海穴,所以呼气时注意力的重心放在放在小腹,也就是说逆腹式呼吸时注意力要放在呼气上,感觉的重心要集中在小腹范围内。


3内在能量的建立



逆腹式呼吸在不断的以小腹为中心的注重呼气的训练过程中,调动体内能量不断的增加,不断的运行,推动体内气能量慢慢强大,最终可以聚集在小腹范围内,形成一种充实但没有外延界限的能量团,当这股能量团逐渐增大,就可以打通道家修行中的任督二脉。


身体的各种疾病就可以得到治疗,身体的潜能就可以被激发,甚至可以打通全身的经脉调节身体各个器官的内在能量。



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



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



4吸气要不加任何引导思维



逆腹式呼吸重点在于呼气,所以吸气做的自然无任何引导就够了,最好能做到差额呼吸,既把重点在于呼气的细、长、缓、均、深上,而吸气不去管它,做到呼气长吸气短,这样就可以了,如果吸气时不知把感觉放在那,也可以把感觉放在鼻子上,去自然吸气,这样就行了。



5逆腹式呼吸时腹部的起伏要随自然



逆腹式呼吸重在将内在气息送到腹部,所以重点在于呼气和小腹上,呼吸时的胸部和腹部的起伏要自然,不能用力,起伏应跟随调息的节奏自己运作不含人为因素,不能强行作胸腹部的起伏运动。

逆腹式呼吸在练习时,一般呼气时推动体内能量到腹部,腹部会慢慢有些伏起,但这种伏起是自然的,不用力的,只是感觉的重心放到小腹上,小腹会自然的伏起,这时的胸部也是自然的回缩,这种回缩也绝对不能用力,一切是自然的,呼气时腹部伏起胸部回缩只是一种气息到达腹部的感觉而已,有意识去控制就会影响锻炼的进程。


逆腹式呼吸在练习时,吸气是不加任何有为的意识的,所以其胸部腹部的运动也是自然的,不用力的,不去控制的,一般吸气时胸部微微伏起,腹部微微回缩,这些伏起回缩要是无意识的自然的。



6练习时的姿势问题



逆腹式呼吸坐卧立行都可以练习,只要身体挺直自然放松就行,坐卧立行中以坐姿为最佳,呼吸以鼻呼鼻吸为宜,这样有助于修炼静坐时自然呼吸放松。



道可非名永恒,炁化同体命生。知灵灵知了了,识来十八五蕴。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

在亲民。

在止。

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儒:存心养性

佛:明心见性

道:修心炼性


点 击 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安养身心灵

饶益密法(安康福禄寿成道)

疗愈身心 天籁之音

欲成佛道,先除十障


最近新文点下看:

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即可

药王孙思邈养生法

每晚九点钟 集体大放“嗡”

联合国:人类“大限将至”!(莫慌)

跪坐防病养身心

老君治病药

中医=宇宙医学?(自疗法)

坚持17秒 = 意念成就

成道呼吸间

颜色定命

觉知力:自我沟通疗愈法(藏用)

情绪疾病对照自疗表

人类将会迎来一个没有疾病的世界

处理情绪,安心歇息

家做简操,安心微笑

你的发射台与接收器

萨号密意

关怀自己,搞定自己,和谐圆满

明心见性很简单!

你的能量之源

恐惧的转化

都来帮你,快快觉醒

在家做做保健操,安心健康也入道

如何改命?

在家打坐,离生喜乐

闭嘴——闭嘴……觉察病因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