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九边
6
赵紫阳
7
帝国政界往事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九边
6
赵紫阳
7
帝国政界往事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反对调休的声音应当被听见
Original
观海
重庆瞭望
2024-09-08
近日,“打工人即将迎来连续5周调休”“今年中秋国庆的假期好像很复杂”等话题冲上热搜。从9月9日起,民众需要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网友纷纷吐槽,为何这调休形如购物凑单?
因调休、挪假引发的争论,每年总要上演那么几次。对于调休,历来有人支持,也有人不满。支持者认为,调休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奔赴“诗和远方”;反对者则辩驳,“调休一时爽,节前节后累断肠”。
近年来,集中休假的弊端开始显现,反对“凑假”“拼假”的声浪也一浪高过一浪。调休为何难以契合大众期待?假期该怎么调才能更得民心?
▲累人的休假。朱慧卿 作/新华社
调休究竟有无必要,先看看今年几个小长假的“成绩单”。
清明节假期3天,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同时,演唱会、音乐节等相关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3%。
数据最有说服力。可以看出,调休式休假为人们远距离出门旅游、探亲、消费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有效拉动了内需、推动了发展。不少网红城市、热门景点,乃至边远小镇,都乘着集中休假的东风,迎来了口碑与收入的双丰收。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期,因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出圈和带动,一向“沉寂”的山西文旅也或将成为“香饽饽”。
有人调侃:吐槽调休的声浪再大,也挡不住有不少打工人,就等着凑一个小长假,出远门旅游或者探亲,好好放松一下。
我们不否认调休存在的问题,也能从争论中感受到人们的担忧,但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须有这样的共识:
调休的初衷,本就是为民生计、为经济计、为社会发展计。
自1999年,国务院出台“七天乐”的休假制度,通过调休来凑长假的制度性安排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而人们对调休的体感,也犹如过山车一般,经历了从开始的新鲜、拥护到如今的争论和反思。
对于调休的争议,官方并非视而不见。去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随后,国家发改委发文解读“2024年放假安排的五大突出亮点”,其中提到,“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最小干预,尽量不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长短结合,更好满足群众出游要求和休假期盼”。
不过,从舆情反馈来看,各界对调休安排的“良苦用心”,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争论仍在继续。
▲某些企业中,员工正常休假都“遥不可及”。朱慧卿 作/新华社
调休之争,不排除个别情绪宣泄、意气之争,但多数争论背后,都蕴含着当代社会对工作与休息如何平衡、劳动者权益如何保护以及公共政策制定如何兼顾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吐槽调休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社会工作压力与生活节奏失衡的现状。
调休制度本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调整工作与生活的节奏,然而,当调休安排导致连续工作天数过多,或者正常的周末分散不连贯时,不仅无法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反而会让人更加疲惫和焦虑。
对调休的争论,暴露了在追求效率与产出的社会大环境下,个体生活节奏被迫加快,休息时间被不断挤压的现实。公众对调休的吐槽,也是对当前现状不满的一种情绪表达。
对调休的关注和探讨,也源于公众对休假权益的维护与期待。
当前,加班文化盛行,不少人连周末双休、带薪休假的权益都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如此背景下,单纯争论假期该怎么调,多少有“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之感。对此,有网友一语中的:人们反对的不是调休,而是呼吁节假日更多一些。
往深层看,在劳动法规定的休假制度基础上,公众对于假期的期待,已不仅仅局限于法定的天数,更包括假期的质量和安排。他们希望假期能够真正起到放松身心、陪伴家人的作用,而不是被调休打乱节奏,更不是为了凑足所谓的假期“拆东墙补西墙”。
调休争议不断,同样折射出政府决策与公众需求的脱节。
假期安排关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但现实是,民众对于假期的期望,多数基于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如休息、旅游、探亲等。而统一的假期调休政策制定,也需要考虑宏观经济、社会稳定以及某些特定行业的利益。
还有,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可能未能充分收集和分析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民众则缺乏有效的渠道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这也让“庙堂”与“草野”在对待调休的看法上存在偏差。
反对调休的声音愈发集聚,更是对现行休假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的迫切呼吁。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集中休假模式好处越来越少,并呼吁“调休制度该结束了”。当吐槽越来越多,声浪越来越大,其实也是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号:希望能有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的假期安排方式。
▲一些员工困于工作加班,担心休假制度难以落地
。勾建山 作/新华社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周末休息104天,带薪休假5~15天,总假期天数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打个比方,我国的假期总量好比一块体量不小的蛋糕,如何进一步做好做大,如何更公平有效地分配这块蛋糕,需要“做蛋糕的人”合理地统筹、研判、改进,更需要“分蛋糕的人”积极而又科学的建议。
但客观来说,盲目地增加假期天数、简单化地取消调休制度,恐怕都难以从根本上消弭分歧、解决问题。
当前来看,
可探索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政策制定机制,让更多的声音被听到,更多的观点被采纳。
要充分听取包括各行业劳动者、企业管理者、学者和研究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声音,通过广泛的调研和讨论,确保政策出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对于与假期相关配套政策的执行,也要加强监管和指导,确保各项休假制度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和企业。
除此之外,
尝试丰富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休假方案,确保有更多的“套餐”供选择。
可根据公众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灵活调整假期的安排方式,如实行错峰休假、弹性休假等制度。同时,政府也可以考虑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在现有的休假制度上,鼓励单位企业推出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休假安排。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休假文化的氛围,让休假真正成为共识。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提到,“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
探讨假期调休,前提还是得让休假的观念得到普及,制度落实落地。
其中,政府、企业、媒体等主体都应承担起推动休假文化发展的责任,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休假制度、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倡导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共同构建尊重休假、崇尚休闲的社会环境。
辩证地看,每一种反对的声音,都是对当下制度运行如何修正的一次善意提醒。调休如何让大众满意,恐怕在任何阶段和社会环境下,都难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但是,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应将民生福祉作为判断与考量的红线,倾听每一种声音,尊重每一份需求,力争让调休制度成为一项真正惠及全民的民生工程,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幸福。
责编丨
伏一晨
责校丨王祥 周宝琴
审核丨刘海涛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重庆如何发力?
●
教育形式主义何以破局?
●
教育惩戒,边界在哪?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