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阴暗角落的巨头

Giota 知酒僧 2022-05-06

欢迎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知酒僧”。


洋河是我的家乡酒,我是看着祖辈、父辈喝洋河长大,这在旧文《老饭店》亦有体现。在我小的时候本地白酒非常多,那些年苏北每个县城都有酒厂,九十年代家乡还流行现在早已倒闭的众兴大曲。


好久之前就有人让我写写三沟一河,说僧哥你写写家乡酒吧,我一直避嫌没有写。但凡你为洋河说句还算客气的话,都容易被打上反派标签。要么你别开口说话,只要开口,黑洋河才是政治正确,说几句“跑四川拉基酒”、“洋河不过是广告打的好”、“高度酒才是王道”云云立马变身酒中正义人。这些年关于洋河或真或假的论调如过江之卿,充斥着傲慢与偏见。


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人问我洋河酒,我初次不以为意,次数多了就寻思着是不是洋河有啥动作了?了解了一圈发现并没有。


于是,心安理得写一写。


需要说明的是,我与洋河酒厂无任何利益相关,我从不买股票,除了家里有点自喝的梦之蓝,不持有洋河任何资产。也无家人、亲戚从事与洋河相关的任何工作。


以上纯粹是因为洋河是家乡酒才作此说明,以确保我所写的皆为我所理解的。换任何一家其他酒厂随便写,根本不用啰嗦这么多。




在资深酒友圈子,有茅粉、五汾、泸汾、汾粉、剑粉,乃至郎粉、董粉,甚至一些不知名的酒也有忠实的粉丝,但很少有人说是洋粉。


洋河其实很好,但有种感觉,很少有人把洋河真正放在不可或缺的位置上,就像是一个人心里某个阴暗潮湿的角落才勉强有一块洋河立足之处。


这点江淮流域的许多酒厂都面临同样的窘境,远不如黔酱川浓那么洒脱。


我以前在闲扯的时候说过,洋河是个敢于抛弃历史丢掉包袱的酒企,这点很需要魄力,尽管这种魄力也是形势所逼:他们要是再不壮士断腕求变化,黄土埋半截的酒厂就真要倒闭了。


这才有了后来风靡大半个中国的蓝色经典。


作为八大名酒之一,如今的洋河风格与当年斩金夺魁的洋河大曲差异颇大,在绵甜软净香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在老酒鬼看来,这酒不够劲道,也就不讨喜了。重口、泼辣,最好再傍点文化、民族、典故才够味,再不济也要塑造个传奇厂长啥的,才能让人在酒桌舌灿莲花、津津乐道。


这些洋河一样也没有。


我不是个喜欢追溯历史的人,我听过许多酒厂的故事,花团锦簇,众说纷纭。洋河作为传统名酒自然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高光时刻,比起许多没有历史硬编历史的酒厂,洋河有历史却不去讲,真是白酒圈的怪胎。


只是现在别的酒厂都在学习这个最先进的怪胎。


洋河在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企业管理、品质管控、生产管理、技术实力、基酒分级等方面都是全国酒企的佼佼者。作为白酒企业,基酒的质和量是命根子,洋河产能与储备都是最好的,而国评数量是衡量酒企技术实力最直观的数据,洋河也是最多的。



就在我写文章的今天,还有酒友问我梦之蓝是不是粮食酒,因为他听人说洋河都是酒精勾兑的,我下巴都惊掉了,一个年产能16万吨,基酒储备100万吨的巨头酒企,高端产品还要用三精一水勾兑是怎样一种精神?


我早前也打听过,除了最低端的酒是液态法,从洋河蓝优开始,洋河酒的各个嫡系产品全部是粮食酒,不同产品所用基酒档次不同罢了。而且几块钱的液态法洋河酒,就那款传统玻璃瓶贴着洋河普优、普曲标签的,他们每生产一瓶就要差不多亏一块钱。


也许很多人很难理解,酒精勾兑怎么可能还亏钱?


白酒的成本不只是那500ml的液体,还有生产线的建设、包装耗材等。酒厂中高端产品的利润可圈可点,这事众人皆知,但对这些大厂来说根本就不愿意生产低端酒,量不大,还要占着生产资源,岂不是赔本买卖?但市场有需求,得去满足。


许多人诟病的洋河购买基酒和降质问题确实存在,我对前几年的海之蓝吐槽过许多回,可以说提起就骂,看过我过往文章的应该都有点印象。对于基酒与降质,这事我想分两块来说。


早些年洋河销量暴增,虽然他们是最早技改的酒企,但依然供不应求,从外面拉基酒回来勾调,也正因为基酒外购,导致无论他们的技术实力有多强,也无法确保每批次的产品达到最佳状态。降质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


但了解白酒行业的人都知道外购基酒、调味酒并非新鲜事,反正以我的了解,就没有不外购的大酒企,一个也没有。牛逼如那谁,也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子公司外购基酒、调味酒。


在我的理解里,外购基酒、调味酒这事说得过去。只不过因为早些年有酒企为了彰显立身清明,强调某些因素过了头,导致消费者对外购基酒这事有了想法。换个角度想,如果外购的基酒、调味酒品质过硬,能够辅助酒企调出更好的酒来,倒也不是坏事。


当然,如果自身实力过硬,自给自足,那一定是要竖大拇指的。


如今洋河的产能早就提升到了全国第一,不再依赖外购基酒,优质基酒、调味酒储备量惊人。


再说降质,这块也要唠很久,不仅是洋河存在,许多酒企都存在,有些是真实的降质,有些是虚假的降质。


以海之蓝和天之蓝降质来说,当年洋河推出海之蓝和天之蓝,市场反响赞誉有佳,直到现在还有人对当年的海、天念念不忘。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用在了这两个酒身上,但后来最好的资源要挪到梦之蓝,海之蓝和天之蓝不可避免要降级。


就像泸州老窖的国窖与特曲,当年泸特是他们最好的酒,但后来最好的基酒、调味酒要优先供应给国窖,特曲降质是没法子的事。


上面这种就属于真实的降质,还有一种是虚假的降质。


有些酒厂产品更新换代时也会发生酒质变化,有的是提质,有的是降质,初衷都是换包装涨价。至于是提质还是降质,也很难达成统一意见,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全看自己喜欢不喜欢。


也许从酒厂技术角度来说是提质了,但在消费者看来是降质了,因为口感的变化引起了消费者的逆反与反感。这种就属于虚假的降质。


但消费者是承担了成本的,怎么说都对。


以洋河新推出的M6+和M3水晶版来说,比起老产品M6和M3,技术层面都是提质的,但消费者是否买账就不好说了,起码我的体验是变得更柔了,老酒鬼未必喜欢这种改变,比如我觉得M3水晶版更突出粮香和陈香,而老M3更注重果香气。


那这两者到底谁更好?我也讲不清楚的,但酒厂有他们的目标群体,只要这些人觉得提升了,愿意为新酒掏腰包,就够了。


洋河酒厂在酒体设计这块是下了大功夫的,从技术层面一直在不断提升,了解他们的人才知道他们有多强,并且他们的基酒、调味酒储备量巨大,完全能够满足各级别酒体的设计与量产需求。


他们为了测试各种环境对酒体老熟、陈化的影响,做了许多工作。说个有点偏门的,他们很早就使用了不同产地的陶坛分别储存测试,比如四川的和宜兴的,定期检测、分析酒体变化,以确定哪种材质、哪个产地的陶坛坛陈效果最好。


这只是诸多工作里最微不足道的那部分,他们从投粮生产到分级储存,再到酒体研究与设计,都是行业领先的,甚至连包装车间都是行业最先进的。


可以说不喜欢喝洋河,也可以觉得洋河不好喝,这是花钱买酒人的自由。但硬要说洋河酒的技术、实力不行是不能服众的,可消费者并不了解真相也无需了解真相,很容易被人带了节奏。


就像有人形容过,说大多数消费者是愚蠢的。我对此深表赞同,因为我就是“愚蠢”之一。


也有人受部分文章影响,觉得地理环境对酿酒影响很大,一味抬高黔酱川浓,觉得唯有此地产好酒,对其他地方不屑一顾,这种观点未免太过狭隘了。


好些人跟我说洋河、宿迁那地方酿不出高档浓香酒,比不了川浓。其实真不是这样,我之前排天梯图(跨香型白酒天梯图:茅五泸洋汾,哪款酒更狠?),从我个人的喝酒体验来看手工班居然略逊于梦九,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我后来找洋河酒厂求证过,即便是他们内部人喝起来也有分歧,有人觉得手工班好喝,有人觉得梦九好喝。



但我要说的不是上面这一段,而是想说说他们酿出的高端酒。我去过洋河,手工班生产车间的孙主任拿出个玻璃瓶,就那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玻璃瓶,里面是手工班头排酒,未经勾调,瓶陈了20来天。


要知道瓶陈的效果远弱于坛陈,何况只有区区20来天?可即便如此那酒依旧陈香十足,让人流连忘返,圆润、丰满,酒体强劲。我一直对泸州老窖的国学青睐有加,但未经勾调的头排酒喝起来比瓶陈多年的国学犹有过之。唯一欠缺的是酒体协调性没有达到巅峰。


我捻了点酒在指尖搓揉,香气宜人。


至于为何手工班成品的体验在我看来还不如手工班头排原酒呢?这可能是酒厂的策略,倒不是说他们舍不得把好酒装进瓶子里,而是那样的酒未必人人如我这种老酒鬼这般爱喝。


说这些也只是为了反驳“地理环境”论和“洋河高端酒不行”论,即便我在多篇文章用不同风格的酒佐证过。但大多数消费者是愚蠢的。


当然洋河现在也学乖了,号称有两千多口明清窖池,像是摊牌了:我也是有历史底蕴的。不过这话听过就算了,不要太较真,寻平常喝酒吹牛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说说。


百年窖池他们确实有,但具体有多少你总不能掀开了看,况且看也看不出来,就像你无法理解那些酒企号称几百年连续生产从未间断的窖池是如何做到在兵荒马乱、饿殍遍野的艰苦岁月还能有余力、余粮酿酒的。


但那些老窖池配上精选的原料和精湛的工艺真的能酿出好酒来,洋河的核心老窖池承担起了高端基酒与调味酒的生产重任。随着他们几万口窖池不断“老去”,未来的品质只会越来越高。


我在和酒友聊天的时候也说过些尚未被证明的话:如果买洋河酒,日期越新越好。起码现在是这样。


那说一千道一万,为何是洋河背负骂名呢?除了自身那几年出了幺蛾子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洋河“广告酒”又是谁定的性?


细究起来我能写很久,但也不妨说说,大伙儿权当是看八卦了。


洋河骂名渐隆与其爆发式增长几乎是同步的,这期间威胁了谁,又压制了谁,翻翻历年数据可见一斑。就像邻里关系,你没威胁的时候,他抬你一手,等你有威胁了,他踩你一脚,要是你比他还过得好,他恨不能刨你家祖坟。


据说某营销费比极高的八大名酒之一单单是公关公司就请了十多家,他们不讲酒德,除了扫除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和文章,还要泼别人脏水。其中某家公关公司“不太职业”的前员工向我无意中提起过一桩往事,他们操刀过泼洋河脏水的公关稿。


而业内人士跟我透露的是,洋河只请了一家公关公司,我对这个数据未作考证,因为我也考证不了。如果属实,那也算是巨头企业的一股清流了,活得够敞亮。


至于说洋河是广告酒,贴吧早有人发过各大酒企的营销费用和营销费比,无论哪一项都轮不到洋河。


反倒是一些“业界良心”的营销费用更高,费比也更高,但效果却很难达到洋河当年那般盛况。他们是一边骂洋河,一边学洋河。


这几年不少酒企从洋河挖人,这是“学习”最快的方法:梦里都想要长成你的样子,醒来眼角噙泪。





我们的白酒擅长关起门来自嗨,冲不出国门并非是品质不如威士忌、朗姆、清酒、伏特加等洋酒,而是大家各自为战,自己窝里斗打得头破血流哪有功夫拧成一股绳往外杀?

可能也是因为国内环境对白酒太过友好,他们一茬一茬割韭菜已经活得很自在了,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向往。我们私底下聊天经常调侃白酒都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陋习在他们身上均有体现,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实在是太挣钱了。

当然了,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要是站在了人家那位置,怕是比他们还要沉迷安稳现状千万倍。

百无一用是书生,何况是知酒僧这种连书生都算不上的村野匹夫,屁本事没有,连个棋谱都看不懂,可偏偏自诩兵法是第一流。

但既然纸上谈兵都已夸夸至此,索性就厚着脸皮等人来抽好了。

不知道大家对前几年互联网行业是否还有印象,资本涌入,令人趋之若鹜,无数人来不及计算得失就疯狂杀将进来,现如今他们顶着稀疏的脑袋讨论着去哪儿植发好。

酒厂有编制的岗位是体面的美差,是肉眼可见的稳定增长,传统的白酒行业与互联网不同,人工造就的护城河挖得很深,阿里、腾讯每天睡不着觉地担心别从阴沟底又窜出来个字节跳动,但茅台、五粮液等只需要提防身后瞎眼可见的那几位。根本不会出现搅局狂野的新晋者。

对于那些从业者来说,按部就班往前走,一级一级往上爬是稳定的出路,领导讲话与认可就是他们最大的信心来源。当回报足够丰厚,满眼都是最美的酒糟,最香的曲药。

酒企的气质便是如此,独占鳌头者利益纠葛极大,在其位谋其政,自是稳定压倒一切,管他何处是仙乡。我都已经是老大哥了,作为掌舵者但求个风平浪静不为过,叫嚷着开疆拓土为哪般?

你看,不曾置身其中者指点起江山就是这么“洒脱”,反正再大的债也算不到咱头上。

可事实就是如此,要是茅台扛重任把白酒号召起来冲出去,相信还是大有机会的,这才叫与国同轨。到时候甭管什么香型,甭管哪个品牌,能卖出去就行,但某些特性也决定酒企的格局不会如此宽广:宁愿走不出去,也不愿意自己出了力,到时候别人跑在了前头。

倒不是说我们的白酒走向世界就有多硬气,但起码这种输出是好事,不要总去花钱买点不着调的奖项回来糊弄自己人,这两年那个不入流的烈酒大赛已经裹挟了些名酒,有愈演愈烈之势。纷纷搭台唱戏,玩一手奖牌刻点洋字母绕海关转一圈就算进口的把戏,合着是钱让骗子赚了,给你块刷了铜色的奖牌,回来再把气撒自己人身上?

大小奖牌不重要,酒卖到人家的地盘才叫厉害,那样才是真正的“中国的白酒,全世界都在喝”,你看威士忌有宣扬似是而非的巴拿马吗?但中国哪个酒吧、商超没有他们的身影?

虽然这事跟咱消费者也没啥关系,但那样我们喝起酒来也倍儿舒坦不是?

欢迎、感谢关注知酒僧,祝好!

延伸阅读:

十二月白酒购酒指南:冰火两重天!
这又是一篇关于白酒却没有主题的文章
聊聊这几款酱香酒:青花郎、珍酒30、习酒10年、丹泉30、青潭
茅台精品与习酒30年的单挑,以及一些絮絮叨叨
聊聊近期喝过的酒,普茅、汾酒50年、青花郎等

喜欢的话请帮忙点个赞和在看,现在公众号这两个按钮蛮重要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