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子牙》到底差在哪儿了?

Annihilator 陀螺电影 2021-02-19

撰文/ Annihilator

排版/ 小浣熊

©️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先看看陀螺对国庆档动画电影《姜子牙》的短评:


没有像哪吒那样刻意插科打诨,动画技术和美术水准也始终在线,而且能看到一些稍有灵光的瞬间。但超负荷的视觉设计在最初的惊艳后只剩下疲倦,导演分镜技巧似乎更适合网游宣传片而不是电影,剧作的确狗屁不通,角色是重灾区,而且创作团队只是在烂俗的好莱坞反叛套路里面加入了一堆空洞的概念和口号,三界,众生,都只是徒有其表。到头来还是处在有钱有技术,但电影创作基本功一塌糊涂的阶段,因此再怎么有野心有想法也显得无力。


目前,《姜子牙》的票房在国庆档中仅次于《家乡》,达到了11.7亿,而它的豆瓣评分却只有7.0


今天我们来聊聊,《姜子牙》到底差在哪儿了?






让我们回到一年前那个闷热的暑假刚开始的时候——《八佰》刚刚爆出撤档的消息,影迷们纷纷扼腕叹息,放眼望去,整个暑期档值得期待的电影寥寥无几。

一年前《八佰》爆出撤档消息


《扫毒2》《使徒行者2》《银河补习班》《烈火英雄》《上海堡垒》在“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庇护之下,它们即将坐收渔翁之利、瓜分暑期大盘……


《扫毒2》《使徒行者2》《银河补习班》

《烈火英雄》《上海堡垒》海报


在当时,人们绝不会想到,一匹从不起眼的旮旯里杀出的黑马将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席卷整个电影界,创造一项惊人的票房奇迹。


这部电影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回望当初,上述的影片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哪吒》却永远烙在观众的心底。


人们将会始终记得那个顶着黑眼圈、摇头晃脑地念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小屁孩。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其实笔者并不特别喜欢《哪吒》,但应该承认的是,它超乎预料的成片质量,确实给一片灰暗的国产动画领域带来了一抹希望的亮色。


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电影——《姜子牙》,与《哪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姜子牙》海报


第一,《姜子牙》作为彩条屋影业“封神宇宙”的第二部动画长片,而这一宇宙的开疆之作正是《哪吒》。


彩条屋影业


第二,《哪吒》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直接促成了观众对《姜子牙》的超高预期——预售票房破亿,四天突破十亿票房,这样的票房成绩在国庆档的诸多影片中一骑绝尘。


《姜子牙》四天突破十亿票房


人们显然期待《姜子牙》能够接过《哪吒》的接力棒,创造一座新的“国漫巅峰”。


可事实却并不尽如人意。在票房数字不断攀升时,《姜子牙》在豆瓣的评分却不断下降,截止到本文发布前,已经跌至岌岌可危的7.0,


这在同期影片中几乎垫底,对比《哪吒》上映期间始终维持的超高分,其口碑之败北已基本成为定局。


《姜子牙》豆瓣评分跌至岌岌可危的7.0


备受期待的《姜子牙》究竟为何会如此之快地跌落神坛?


翻开豆瓣条目下的最新评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画风好”、“剧情差”。


笔者认为,这两个关键词用以总结影片的优与劣虽然过于简单,但大体是准确的。


《姜子牙》剧照


不过,同样认为其“剧情差”,笔者出发的角度可能与多数观众并不相同。


笔者不再浪费篇幅来复述《姜子牙》的剧情,暂且默认看至此处的读者都已看过本片。


影片剧作的整体结构是公路片式的,主要人物——姜子牙、小九、申公豹三人始终“在路上”,向着一个任务目的地前进,一路克服各种“关卡”。


《姜子牙》中的姜子牙、小九、申公豹


这样的结构,便于《哪吒》标准的三幕式起承转合有了区别。


公路片式剧本创作难度相对较低,因为情节的行进是单向、直线式的,剧本主要由一个个“关卡”和中间的“过场”构成:


“关卡”负责完成关键戏份的推进和高潮,


“过场”负责提供视觉奇观、情感描写等“调料”。


举个例子,姜子牙与小九齐心协力战胜怨魂形成的怪物,完成一个“关卡”,借着就出现了“玄鸟”作为视觉奇观进行过场,二人的关系进一步推进;


《姜子牙》中的怨魂


而后,申公豹追上二人进行阻拦,纣王将小九抓走,电影进入下一个“关卡”……


这样简单的素材组织方式,使得《姜子牙》的编剧得以跳过了商业片剧本书写中最难的节奏掌控、结构铺排两道大关。


同时,《哪吒》中最为人称道的群像塑造——如何分配戏份、编织线索来巧妙地完成人物弧光——在《姜子牙》中也基本被略过。


《姜子牙》剧照


我们可以说这是文本层面的“偷懒”,也可以称之为“精简”,但不管怎样,其最终效果并不好。


观众的反应就是证明:观众在观影时并无暇关心一部影片采取了怎样的剧本写作方法,他们只会关心剧本是否有吸引力,故事是否“精彩”。


《姜子牙》显然并没能做到这一点。


“精彩”的缺失首先是电影的“动力”的缺失造成的——“动力”指的是电影剧情发展的推动力。


《姜子牙》剧照


对于《哪吒》,电影最强大的“动力”植根于“哪吒”这一人物,他受到世人的歧视而试图自我证明,全片紧紧围绕着这一夙愿展开叙事。


这一动力清晰明确而且易于理解,观众很容易与哪吒建立起共情,从而进入电影的叙事语境之中,电影的戏剧张力也可以更好地作用于观众,因此观众会觉得“精彩”。


《姜子牙》剧照


反观《姜子牙》,在“姜子牙”这一人物身上同样有着相似的动力——“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抉择,但电影并没有利用好它。


前半段中,这一抉择并没有在情节中发挥出任何作用,此时电影的动力是小九的目的地——幽都山,人物们为了抵达这一目的地而不断推动着情节前进。


《姜子牙》中的幽都山


抵达幽都山后,这一动力消失,被替换成了“拯救小九”。


抵达幽都山后“拯救小九”


如果动力不足够强大和稳定,一些行为逻辑和戏剧冲突就很难被观众所接受,比如姜子牙“救一人”的选择。


尤其是在《姜子牙》的情节发展迅速而少有缓冲,观众很快会在走马观花中迷失情节的方向,电影看上去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姜子牙》剧照


观众始终游离在电影之外,无法进入故事,亦无法代入人物,自然认为其“不够精彩”。


除此之外,逻辑问题也是《姜子牙》为人诟病之处,以结尾部分姜子牙的“突然变强”为最甚。


对于这样一个关键转折点,事成之后的一句“师祖帮助”显然并不能服众。


《姜子牙》中“突然变强”的姜子牙


无论故事本身多么非真实、戏剧化、“狗血”,剧作仍然需要基本的逻辑进行支撑,但对于动画来说,情况和真人电影并不完全一致。


动画所需的“逻辑”,并不一定是现实中的物理逻辑、因果逻辑——动画本就是想象力万岁的造梦机器,可以适当地无视现实反而是它的优势。


动画的逻辑是情感的逻辑,只要情感到位,“突破天际的钻头”(《天元突破》)这样的“暴走”也可以顺理成章。


《姜子牙》剧照


笔者认为,观众之所以会认为结尾非常牵强,其中也有情绪未能到位的原因,因为全片的情感线索几乎完全湮没在了俗套桥段的反复叠加之中。


而这一点在《哪吒》中就得以解决——在前半部分处心积虑的情绪积累之后,一声充满愤怒和信念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奏响了爆炸的第一音,哪吒的“暴走”显然比姜子牙的更有说服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暴走”的哪吒


在剧本部分几近拉胯的情况下,《姜子牙》力图表现的主旨已然力不从心。


在对《姜子牙》的评判中,屡次出现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等词汇。


但笔者在这里想说,不管其出发点如何,《姜子牙》最终呈现的故事实在和这两种“主义”之间的辩证没什么关系。


《姜子牙》剧照


影片实际上基于一个类似“电车难题”的情境展开。


电车难题大致可概括为:五个人即将牺牲,是否选择牺牲一个本不用死的人来换取他们的存活?而电影中,姜子牙面对的选择是“救一人”还是“救苍生”。


这两种选择看起来相似,实际完全不同。


《姜子牙》剧照


让我们仔细观察电车难题,它所预设的是一个牺牲者较多的未来,要求我们选择的是“干预”还是“不干预”,若我们不干预,则顺其自然,五个人死于铁轨之下;


若我们干预,那么一个人因为我们的干预而死,五个人却因其而活,牺牲者减少。


《姜子牙》剧照


电车难题并不是让我们权衡“一个人”还是“五个人”孰重孰轻,它实际上默认“五个人”重于“一个人”,它所考验的是在这样的清晰的轻重之分下,我们是否有权改变人们的命运。


但《姜子牙》中所讨论的却是“一人”与“苍生”的分量轻重,它默认的是“干预”也即“拯救”这一行为的必要性,这与电车难题有本质区别。


《姜子牙》剧照


进一步说,《姜子牙》中“神”这一阶级的存在,就注定了在电影的语境中,不可能进行有关“个人主义”的任何严肃讨论。


让我们重新回到电车难题,放入《姜子牙》的世界观,电车难题可被形容为“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权衡利弊的神”。


在电车难题中选择“干预”,等于承认操纵人们命运的“神”是“合法”的,反之,则相当于宣布“神”的“非法”。


《姜子牙》剧照


姜子牙说出“我要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真正的神!”之时,已经明示了“神”的合法性,于是,神对人的统治关系始终确立,电车难题也就并不成立,因为另一个选项——“不需要神”根本不存在。


此时,“一人”与“苍生”的抉择与个人主义是无关的,因为在进行选择的并不是“人”——“个体”,而是“神”——集体的领袖们,他们代表着集体中的所有个体,权衡着集体的利益——“牺牲人数的多少”,这是纯粹的集体主义。


《姜子牙》剧照


而真正的个人主义是什么?是个人意志的自由,是“电车难题”中的不受干预的自由发展,是“神”的不存在,即使牺牲,也必须是自发的而不是被“神”所选择的。


百姓群像的缺失,使得“苍生”在影片中是一个空头概念,“个体”根本不存在,《姜子牙》又怎么可能是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反抗?


若要如此,那么姜子牙应该做回凡人,狐妖应该自我牺牲而不是被超度,小九应该凭借自己的意志斩断宿命锁而不是靠姜子牙来拯救。


《姜子牙》中的狐妖


较之于《哪吒》借由对群体的脱离、对命运的反抗而透露出的强烈个人主义气息,《姜子牙》选择让一个人成为“救世主”来衡量“一人”与“苍生”,只是一种意淫,其实质并未脱离神话式叙事。


同时,在最基本的善恶观念层面,《姜子牙》也仍然停留在神话的黑白分明、善恶对抗的意识形态中,正是这一痼疾使得绝大多数中国动画难以走出其小规模的受众范围。


《姜子牙》剧照


苏妲己必须被切分为小九和九尾狐两元,一个被彻底洗白至无辜,一个被彻底抹黑至邪恶彻骨,电影仿佛才能正常运转,因为在幼儿园级别的价值观笼罩下,被拯救者必须清白无污,反派则不能有正面描写。


试想,若剧本修改为苏妲己身上本来就同时寄存着善恶的力量,岂不是有趣得多?


但这样一来,就算姜子牙还有胆救人,电影也没胆拍了吧。


《姜子牙》剧照


但是,在《哪吒》中,这样的正邪共生便有所体现。


虽然仍然迫于审查压力,哪吒“恶”的一面基本被性格上的顽劣和调皮所替换,但他的的确确是从恶棍、边缘人、危险分子的身份被“平反”,这已是国产动画的一大进步,敢将如此一人物作为正面主角,勇气可嘉。


但到了《姜子牙》,善恶观再次退化至非黑即白的层次,连“师尊”这样的好不容易有一些深度的人物都被第三幕强行的邪恶化反转给摧毁,似乎他不被揭露为反派,姜子牙就没有理由反抗他一样,毕竟弟子反抗师傅是以下犯上——在这样低级的善恶观中,必须有强大的道义理由才能够支撑此类行为。


《姜子牙》剧照


由此看来,影片虽然表面反传统,但其内核仍然处于传统的思维惯性中。


可以说,和《哪吒》天然的叛逆姿态相比,《姜子牙》不过是向“叛逆”阿谀逢迎而已。


这并非说《姜子牙》一无是处——至少,在视觉审美的领域,它更加成熟,非常擅长使用对比色(如多处场景出现的红和蓝)制造画面美学。


《姜子牙》剧照


综合考察《姜子牙》的视听设计、文本写作,甚至比《哪吒》更加圆熟讨巧,如《哪吒》中备受诟病的低俗笑料和《姜子牙》中广受赞誉的视觉奇观其实都是单薄剧作的廉价填充,只是前者只能讨好周星驰的观众,而后者却能取悦所有人。


言而总之,《姜子牙》比《哪吒》唯一的优势,就是它更加主流和中庸。


这应该视作一种警醒,而不是沾沾自喜的资本,因为对观众的谄媚并算不得真正的进步。


《姜子牙》剧照


纵使《哪吒》或许有被过誉之嫌,但其创作者之真诚与不屈可以透过银幕感受到,这样的“良心之作”值得人们为之甘当“自来水”,也让人期待“封神宇宙”的成型;


而令人失望的是,这个尚处于雏形的宇宙,在跨出第二步时就已经开始向商品的形态倾斜。


《姜子牙》剧照


笔者以为,“封神宇宙”的目标并不应该是成为下一个“漫威宇宙”,因为那不过只是一个庞大的工机器的精心布局,复制它毫无意义;


中国动画需要的不是那些呆板的流水线产品,而是真正敢于打破陈规的“哪吒”们。






-END-







不求上进的陀螺凡达可


详解:平遥影展这些电影都是什么来头?


聊聊《沉默的真相》的不足之处


你可能没看懂《夺冠》


性侵体操少女的恶魔,与体制之恶


这个终极酷盖终于来中国了,我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他


她没病,她只是需要性高潮!


写圣经的导演,如何制造“现代耶稣”?



关掉打赏,请多点「赞」「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