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0年,照样是神作
借着《指环王》三部曲重映的机会,我们来聊聊“特效”(不止5毛的那种)。
21世纪的头二十年已经过去,随着电影工业不断发展,围绕着CGI技术的电影“特效”日新月异,人们对电影视听效果的重视程度也发生着变化。
十年前《阿凡达》上映时,上海只有人民广场的一家商业电影院有IMAX影厅,人们大排长龙、抢购坐席;而如今,IMAX遍地开花,放映设备升级换代。
/ 2010年《阿凡达》上映时的盛况
一方面,影迷们已经养成了鉴别影院效果好坏、挑选特效厅的习惯;
另一方面,“特效”似乎也成为了司空见惯而无足轻重的东西,不再稀奇。
片方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将“特效大片”印在海报上作为一种万金油式的宣传话术。
/《阿凡达》海报
恰恰相反的是,“只有特效能看”的评价如今成为了对好莱坞商业电影侮辱性最强的一种指责。
这正反映了人们认为过多的特效是电影质量“遮羞布”的普遍倾向。
但从前并不是这样。
/ IMAX影厅
对于那些只存在于特效工作室的电脑模型中的世界,我们所投入的情感是真挚的,我们所受到的震撼的重量也是真实的,为什么现在就不一样了呢?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商业特效大片,只会感到满银幕溢出的消费主义式虚假快感?
是观众变了?
还是电影制作者们使用“特效”的方式退步了?
在这个在疫情的阴影下停滞了的国度,《阿凡达》和《指环王》三部曲的重映,揭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指环王1:护戒使者》重映海报
被特效轰炸到麻木的我们,带着初次观影的记忆,娴熟地选择周边视听环境最好的电影院,接着准时到达、在银幕前翘首等待的时候,怀揣的更多是一种朝圣的心情,而不是对真正的杰作的期待。
我们甚至会在心底暗暗承认,《指环王》或许并没有那么好,它的意义更多是超越了电影本体的、与自己紧密联系的个人“情怀”。
/ 《指环王1:护戒使者》剧照
但等到走出影院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自己所收获的感动,完全不比十年、二十年前初看《指环王》时的少哪怕一分一毫,甚至还要更低。
答案昭然若揭:观众其实没有变——
我们并不是因为习惯了特效而产生了某种潜意识的抗体;
好的永远是好的,好的“特效”永远不会过时,正如美永远不会过时。
《指环王》确实比那些后来者(包括《霍比特人》系列)好得多,这不仅仅是电影史里程碑意义上的比较,而是同一层级、统一标准的公平竞争。
/《霍比特人》海报
但这就又给我们带来一个亟待反思的问题:
在电影技术不断前进的同时,为什么我们却再也无法拥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个如《指环王》系列一样优秀的电影作品?
托尔金的“原著主义者”们会告诉你,《魔戒》(《指环王》系列的原作)本来就是一部极为优秀的小说,托尔金所致力于构建的“中土世界”本来就是迷人的,即使没有特效、即使在被搬上银幕之前,在它只存在于文字与读者的想象中时,它也让万千《魔戒》读者为之着迷。
/ J·R·R·托尔金小说《魔戒》
因此,《指环王》不是像那些后来者那样仅仅虚浮地飘在成熟的工业水准和制片体系上的泡沫,它有着一个经过时间的积淀和一代代读者检验的高质量文本基础。
我们可以如此断言,彼得·杰克逊在选择托尔金的这部小说进行改编的那一刻,他已经成功了一半。
彼得·杰克逊从前在拍商业大片中练就的技巧、总结出的方法论,包括对于电脑CGI特效的使用,都是为还原托尔金荡气回肠的史诗文本所采用的一些必要手段,它们并不是《指环王》真正的优点和吸引力所在。
/ 《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彼得·杰克逊
看完《指环王》三部曲,你记住的绝不是特效的恢弘和精湛(尽管它们在当时确实恢弘、精湛),而是缤纷的中土世界,以及形象各异、各有可爱之处的一位位人物们。
虽然这些都是由特效参与构建的,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最终不是特效,而是特效所构建的人物和世界。
其实,“特效电影”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即使是最依赖于特效的电影,特效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 《指环王1:护戒使者》剧照
不应有任何一部电影是单纯为了展示“特效”的技术成果而存在,但这种情况却如此广泛地发生在当下的好莱坞电影中。
迪士尼就是这样的观念的持有者,否则它就不会拍出《奇幻森林》《狮子王》真人版这样的电影(点击下图可阅读之前的《狮子王》真人版影评👇)
迪士尼亲手谋杀了自己最经典的动画片
这两部电影在推出之前,已经有了完成度非常高、形式与内容相当接洽的原作动画作品。
/ 《奇幻森林》《狮子王》海报
迪士尼这样看似只是为了商业考量而做的“多此一举”背后,反映出了一种可怕的观念:“特效”被视作电影的包装纸和销售噱头。
为什么我们不去看动画版的《狮子王》,而要去看真人版呢?
毕竟,在情节上,后者对前者几乎是完全原封不动的照搬。
/《狮子王》动画版海报
那么理由只剩下一个:为了看更好的特效。
这简直比灾难性的改变和翻拍还要恶劣,因为它公开承认:
对于那些旧的作品,特效的缺席是一种“缺点”,需要以更新的、技术更完善的、媒介更现代的方式重新呈现。
然而,事实上,再先进的技术最终也会成为“过时”的,因此任何电影想要不朽,必须要超越技术。
对于“特效大片”来说,《指环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 《指环王2:双塔奇兵》剧照
它的技术被完美应用、落实,服务于电影的世界建构和人物塑造,服务于电影的主题。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很好的正面例子:
这部电影绝大多数镜头,包括那只影视留名的猛虎,都是特效制作的,但同时它也有一个承载特效的优秀剧作,因而最终组合成了一部好作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
与之相对的,李安在《少年派》之后的两部拍摄和发行格式为120帧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之所以广受非议,就是人们认为它们的技术与内容产生了脱节,内容的丰满度和质量完全配不上技术。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海报
《侏罗纪世界》的两部,虽然恐龙越来越逼真,但电影的成就却远远比不上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侏罗纪公园》,我们再也看不到迅猛龙在一篇数字的投影中咆哮这样的隐喻,也感受不到雨夜霸王龙来袭时的恐惧,再“震撼”的视觉又有什么意义呢?
/《侏罗纪公园》剧照
票房遭遇惨败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比卡梅隆自己导演的《阿凡达》也正是差在了这一点上。
再造出一百个“潘多拉星球”也是很容易的,每部稍有太空幻想元素的电影都免不了要设计一两个外星球或未来世界;
/ 《阿丽塔:战斗天使》剧照
但初入潘多拉星球的那种喜悦、潘多拉星球上发生的令人感动的跨越种族的恋情,这是单纯的技术所无法提供的,也是《阿凡达》《指环王》以及类似的电影之所以保持经久不衰的震撼力的根本原因。
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觉得投资越高做出来的东西越好,但其实在特效最终的制作过程中,钱往往是最无关紧要的一环,重要的是特效制作者的想象力和与电影团队其余部门的合作默契。
《指环王》的特效工作室Weta Workshop后来再制作的《魔兽》的特效,就显得差强人意。
/《魔兽》海报
究其原因,《魔兽》是游戏改编,世界的视觉设计难以脱离与电影不匹配的花哨感,而《指环王》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据说托尔金曾与C.S.刘易斯曾于在某个小酒馆见面,约定各写一部有着宗教主题的魔幻小说。
最后,前者写了《魔戒》,而后者写了《纳尼亚传奇》。
两部小说作品都很优秀,但改编电影的质量却相差巨大。
/ C. S. 刘易斯小说《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的宗教意味比《魔戒》更浓厚,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将它视作一部基督教的福音书;
而在电影改编时,编导和特效团队却努力将它变成一部合家欢式的青少年冒险动作大片,于是特效也变得与烂大街的奇幻电影们了无差异。
这就是典型的自断手脚、舍本逐末。
/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剧照
而在《指环王》中,这些重要的元素不仅得到保留,而且在特效的帮助下进一步发挥。
从今天的目光审视,第一部中那个巨大的“炎魔”CG痕迹严重,但甘道夫大吼“You shall not pass”的威严感却是跨越时间和技术的局限的。
魔君索伦的黑暗领地的恐怖幻觉、精灵国度的天堂般的幻境,也都是如此。
/ 《指环王1:护戒使者》
试想,如果《指环王》的特效砸进去更多钱,最终做出来的却是迪士尼电影《时间的褶皱》那样的大菜叶子生物,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时间的褶皱》剧照
《指环王》绝非只是特效技术史的里程碑,而是一部毋庸置疑的商业片杰作,有着经久不衰的普世的情感和美学价值。
二十年前,维塔工作室与彼得·杰克逊齐心协力用特效制作出了一片魔幻的土地和景观,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精灵、矮人、霍比特人,带给我们了一个足以被影史铭记的史诗三部曲以及一段完整的历史和时空,
/ 《指环王1:护戒使者》剧照
同时也直接给了詹姆斯·卡梅隆去制作另一部经典的“特效大片”《阿凡达》的信心。
当我们在谈论《指环王》的特效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谈论“技术”,而是在谈论一种造梦的方法,一个只有电影艺术才能创造出的梦幻世界。
/THE END
为什么20年前的老片还有那么多人爱?
「夏天,最适合做自己的季节」
「电影是一门女人的艺术」
《死神来了》《招魂》都是怎么吓到我们的?
1969,当英国女王参加真人秀
凌晨十二点过后,日本人都在看......
他拍出了另一部《夜以继日》
韩国编剧说,网飞只管给钱,从来不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