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到第一个影后,这个很「素」的女演员继续安静生长

李冰草 陀螺电影 2023-03-16




演员这两个字,总有多种解读方式,它可以代表着一名从业者愿意终身追随的事业,可以是一个明星身上的挂件,也可以是表演艺术家历练自己的必经之路。

 

对于沈诗雨,“演员”曾是一个具体的梦想,而“成为演员”意味着饰演的角色被看到、被认可,她想出现在大银幕上,出现在一部能被观众记住,令观者动容的作品当中。

 

入行多年之后,她终于拍摄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代表作《孔秀》,影片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河北工业小城里的女工孔秀摆脱两段失败的婚姻,追寻自我的故事。




 

孔秀是工人、母亲、妻子,最终她成为了一名作家,而沈诗雨在进入剧组之后,抓住一切机会去触碰那个遥远的人物。


没有人比她更想认识孔秀,并成为孔秀。

 

凭借在《孔秀》里的优秀表现,沈诗雨获得了第18届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并因此受到鼓舞。已经做演员很久的沈诗雨,似乎找到了全新的起点。




 

以下是演员沈诗雨的自述。





/1

我就是孔秀



我是演员沈诗雨,饰演了王超导演《孔秀》中的孔秀一角。


某种程度上,我内心一直深信自己会适合拍年代戏,但在遇到《孔秀》之前从未遇到类似的机会。看到《孔秀》的组讯时,上面注明女演员需要从25 岁演到 40 多岁,当时我觉得角色年龄偏大,我的视觉年龄比较显小,应该没有太大希望,就没有投递资料。后来合作过的选角导演帮我递了资料,这才没有错过《孔秀》。


我觉得自己是感受力非常强的演员,但其实这大概算不得作为演员的绝对优势。去《孔秀》剧组面试的时候,导演、制片人、执行制片人一起和我聊了两个小时,后来他们说觉得我非常适合孔秀的原因,大概是我是一个很“素”的人(又得益于母亲的身份),导演可能在我身上看到了那个年代父母那一辈人的质朴。



《孔秀》剧照



拿到《孔秀》的剧本之后,我发觉它跟我以前读的剧本不太一样,没有很多台词,甚至连对人物行动和角色思考的描述都没有,只有简要的环境描述,我有点迷惑,一时也无法根据剧本提供的信息在脑海中搭建起人物的形象。王超导演告诉我,剧本只是《孔秀》的起点和参照物,我们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把它填充和丰满。剧本围读时,导演带着我们过每一场戏,探讨了每一场戏的人物心理与行动线,让我们自己去感受并判断人物行为和语言的合理性,因为台词是可以进行微调的。


这其实在前期给了我们演员很大的创造空间。这个过程在后来看来就更为重要了——人物清晰地在眼前生长起来,正式表演时我才成功抛掉“思考”给我带来的干扰。我与孔秀虽然年龄形象已经契合了,但一个人物的变化不会只体现在外表,所以我在剧本上标注好每一场戏的年份和人物关键词,到孔秀的人生不同阶段,就会在孔秀的声音塑造和台词节奏上做调整。


最后到了真正拍摄时,《孔秀》剧组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演员,都彻底沉浸在表演的世界里,到了现场,即便不喊开机,大家也已经过上了各自角色的人生。王超导演的片场是一个严肃的片场,他对道具和表演的要求都非常高,哪怕是一个停顿,一个眼神,表演上有任何的瑕疵,都会让我们再来一遍。导演对我们表演的评价有几个等级,每一次都要更好,一直提拉演员们去追求一个更高的境界,我很感恩,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能受益于这样一位足够成熟、懂得调教演员的导演,他教会演员如何以角色的当下思考,并且拍摄很多条,让我们找到最好的那一条。



《孔秀》剧照



《孔秀》这部电影有百分之八十的戏份是长镜头,一镜到底,一些戏份的时间会很长,三四分钟一场戏。在拍摄现场,多数是要拍到十三条左右,“十三条才过”是一个平均线,多的时候可能拍到二十六七条。长镜头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拍摄《孔秀》是我的一次工作,更是我的一次学习。


我没有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我的表演也没有依托任何方法论,但我会去靠近角色,把自己完全交付给角色——但同时,演员在片场又必须保留理智,不能放任自己完全沦陷在角色的情绪里,我得察觉到此刻这一条跟上一条的区别,下一条我又应该做什么样的调整,在情绪不间断的同时保留一份清醒。一些情绪波动较大的戏对演员来说非常消耗,从前可能拍完三条我就没了气力,但导演会告诉我们,不要去复制之前的表演,在每一条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导演都会提醒我们:要更敏感,更专注,从零开始去感受。这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在那几分钟,我不是在“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真真正正地在享受和沉浸。


到了《孔秀》拍摄后半程,我们的拍摄节奏越来越快,演员们更能找到人物状态,之前要拍二十条慢慢的变成十多条,最后变到了六七条,甚至两三条就能过。前半程的压力真的很像考试,但等到后来进入了状态,压力撤离,一切都晴朗了。《孔秀》最后的呈现也得到了原著作者张秀珍老师的认可,这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欣慰,不辜负对我有信心的人,是我做演员的动力之一。






/2

穿上奶奶的毛衣演电影



《孔秀》的时代背景是从 60 年代末期到 80 年代初期,更多时间是集中在 70 年代。孔秀身处于中国非常特殊的历史阶段,只通过影视剧或者书本去了解是不够的。我想到自己身边就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比如妈妈、奶奶或是外婆。于是我和母亲聊一些她经历过的时代,还有彼时的婚姻观,妈妈告诉我那个时候很穷,人活着就是为了糊口和结婚,像孔秀那样离婚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导演提醒我,找人物的同时要去找那个年代的物品。所以我请家人帮我找出奶奶的衣服,寄到剧组让服装师挑选。最后影片里有两场戏我是穿着我奶奶年轻时候的毛衣拍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除了奶奶的毛衣,《孔秀》里所有服装都是用有年代感的布料和版型定做的,穿上之后看着镜子里头的自己,我能感受到在那一刻连接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时空。


拍摄前刚开始置景时,我就去看了所有的场地,也看着这些场地一点点变成剧本中的场景。孔秀的一些劳动场景在工厂里,所以我在工厂待了好些天,跟着工人们学习做工。工厂是印染厂,有很浓烈的气味,很大的烟雾以及粉尘,空气质量不好,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感觉无法呼吸,一开始我在工厂里戴着口罩,当天回到酒店,口罩贴面的一侧都是黑色的附着物。但其实工厂里的工人们,干活儿时都是不戴口罩的,所以后来我也跟他们一样摘掉口罩做工。如果戴着口罩出现在工厂里,我依然是一个外来者,我依然是沈诗雨,没办法成为孔秀。



《孔秀》剧照



我在工厂做的一切都是孔秀会做的事情,现在的工厂工作条件尚且如此,倒推回几十年前,孔秀工作的环境只会更加糟糕。孔秀天天都在工厂工作,所以我需要在工厂把她的工作和技术学习到非常熟练,后期饰演孔秀时才不会出戏。那时候导演和制片人不在,我把自己一个人丢在工厂里,一大早开工,中午去食堂吃饭打开水......就这样扎扎实实生活了几天,等到拍摄的时候,我也和现场的工人们相熟了,其实这些工人朋友后来也出现在了影片的背景里,因为拍摄场地是真正的印染厂,机器必须24小时不停运作,不能因为拍电影就停了。


孔秀是一个工人,也是一位母亲。她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看到孔秀的故事我就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她们都有五个孩子,是那种在家庭内外都付出了很多劳动力的那种中国传统女性。


孔秀在两段婚姻中遭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但她仍然清楚自己不能抛弃的是什么,比如婚姻契约、孩子……事实上,在孔秀的两段婚姻里提出离婚的都是男方,而在此前对家庭付出更多的却是孔秀。


不可否认,孔秀是那个被牺牲的人。但她既接受了不公的待遇,也不害怕世俗的打压,她仿佛一直在完成自己的修行。其实孔秀有点像我的母亲,或者说,是像某一群“忍”字当头的中国传统女性,忍得了辛苦、委屈,但也不会真的对命运屈服。回到《孔秀》这个故事本身,我觉得故事的立意是描摹上世纪那个年代的传统女性,是如何挣脱既定命运枷锁的。孔秀不是一个陈旧的人物,她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启发性。






/3

谋生的“生”,

是生活的“生”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里看的还是黑白电视机,那时候我看着古装剧里的演员在天上飞来飞去,觉得好酷,我也想飞,后来我知道这份工作叫作“演员”,于是告诉大人“我也要做演员”。这个时候“演员”更像是梦想的一颗种子,但这个身份离还是孩子的我终究是太远了。


2015 年上半年,没有接受过系统表演训练的我来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我想做演员,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之前我就断断续续地积累了一些表演经历,但拍的不是电影。在北京漂泊了一段时间以后,什么事儿都没做,觉得特别抑郁,也不得不直面残酷的事实: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没有“人脉”,谁都不认识,我要怎样才能成为演员啊?



沈诗雨在《八步沙》片场



我真正接触到电影,是在 2015 年年底,很幸运拍到人生第一部电影短片《寻佛》,是一部中国留学生的学生作品,导演的学校每年都有校内影展。那时我对做演员这件事的看法很纯粹,我用了最大的努力去呈现这个角色,也觉得上天给我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后来这部学生短片在导演的学校里拿了一些奖,剧组回国的时候还给我带了一块小小的奖牌,那块奖牌对那时的我意味着莫大的鼓励。


于我个人,拍完这部短片是一次顿悟,原来这是电影,这是拍电影的感觉。从那时候到现在,始终在支持我继续做演员的,就是那种朴素的感觉:我真的很享受拍电影这件事。从那年一直到最近,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拍了很多部学生短片,我也从心底里感谢这些热爱电影、学习电影的学生们,是这些毕业作品让我还能在演员的路上坚持下去,没有饿死(笑)。



沈诗雨在短片《寻佛》片场



在那部短片里我饰演了一个迷茫的北漂女青年,对未来和当下的情感生活非常迷茫,其实这个角色和当时我自己的处境与心情很契合——但演员当然不能永远只演和自己像的角色。


另一部短片里我饰演了一位单亲母亲,那个角色让我有过很浓烈的感受。但其实在接到角色之前,我也曾经假想过如果自己成为一位单亲母亲,会怎样去生活,所以拿到角色后就很快捕捉到确切的心理状态。“想象”他人的处境里我会怎么做,是我一直保留到现在的习惯。



沈诗雨,短片《雾中的她》


作为演员,演戏是我的工作。其实我曾经无数次想要放弃这个职业,原因很简单——靠“演员”这份工作,我一度真的养不活自己。很多人也会跟我说,如果不做演员,随便做点什么当营生可能都会轻松些。


但每一次想放弃的时候,我又发现除了做演员以外,我再找不到任何一份能给我这么大的快乐和精神满足的工作了。所以我又告诉自己,我可以演上一辈子。



胡笳《槟榔血》,沈诗雨饰演女孩百灵



2022 年这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没有工作,一直在重新认识自己,思考生命与生活的本质。其实从前的我不愿意去思考很多东西,害怕徒增烦恼,但思考是演员的本份,演员要不断复盘自己经历过的一切,为何自己是这样的?为何我会是现在的自己?我觉得我要了解自己,才有可能去了解角色。


我觉得表演永远是基于生活的,演别人,无非是换到一个时空里去生活,如果自己没有生活经验,又怎么去演生活?所以一定要与家人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积累并接纳所有的能量,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因为演员很多时候演的就是普通人——即使不“普通”,人类的情感也是相通的。如果我365 天里有 300 天都在片场拍戏,但是没有生活,那我应该是演不好的。



在演戏之外,努力生活的沈诗雨,在越南旅行



表演给我带来的最大乐趣,是我得以拓宽了人生,每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每段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演戏会让我成长,不只是表演上的成长,还有对生活意义和生命本质的思考。


我想我可以说,做演员的这些年,这些经历都帮助我成为了更好的人;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之后,这些思考又反过来帮助我成为了更好的演员。






/4

想对得起平行时空的自己



这次欧亚国际电影节因为《孔秀》给了我这个最佳女主角奖,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导演通知我获奖了,并跟我说“你演得很好”,我特别开心。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没有想过获奖能够带来什么具体的东西。其实在片场我也没有获得导演太正式的夸奖,但每一次导演说“很好”,说这条可以过了,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肯定。


获奖这件事,更多是意味着我参与拍摄的作品被看到了,意味着大家知道我在做一名演员,而且有可能会在影院看到我和我饰演的孔秀,我之前拍的一些文艺片或是学生短片,多是无法被看到的,这是我心中的遗憾。


我在北京工作生活,有家庭和孩子,但没有办法像上班族一样准点回家陪孩子,最后只能请妈妈来北京帮忙,我的妈妈为了我牺牲了她自己的生活圈。获奖这件事对我来说的意义就是这样,妈妈看到了,她会知道我正在实现自己的人生。我特别希望有朝一日妈妈能在电影院里看我演的电影。



沈诗雨,《来信》剧照



拍《孔秀》遇见王超导演,不只影响我的表演和我未来的职业道路,也让我开始思考人生。有一天在片场,王导对我说,未来你要用半年的时间停下去思考、看书、打坐、练瑜伽、放松身心,尤其要多读小说,去看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人生,以及他们是怎么思考的。


从前没有戏拍的那些时候,我会很紧张很焦虑,但现在我慢慢成长了,在那些没戏拍的时间里,我会去想现在能够为未来的自己做点什么,或者不想那么远,只为当下而活,最有意义的事是停驻当下,感受生命的回甘,做当下这一个时空里面最重要的事情。


拍《孔秀》王超导演在表演上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感受到精准的、成熟的建议,尽可能挖掘出一个表演者的表演潜能,我也抱着饥渴的学习的心态,特别想未来能有机会从不同的导演那里学到不同的东西。我很喜欢娄烨导演的电影(谁不喜欢呢?),我看了一些采访和文章里讲了他和演员合作的方式,他给演员表演的空间很大,很自由,也很有挑战性。



娄烨,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片场



我最近在看一部老电视剧《天道》,并且读了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感触非常深,里面不同的人物在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业,当下的反应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放在演员身上,拿到剧本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用角色的方式去思考,比如《孔秀》里孔秀被丈夫打了,她不吭声,换做我自己是忍不了的,但那个年代不是说离婚就离婚,我不能用沈诗雨的方式去思考,除非那个角色无限贴近我。


很多亲友问我“演员要做到什么时候?” 意思是做到什么时候才懂得要放弃,是30 岁?还是 40 岁?


我不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我现在依然还是在做演员。我想要的,不怕人笑话地说,是“自由的灵魂”,但我也明白我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精神上保持高标准,往往意味着在物质上降低标准。



沈诗雨,电影《老黄历》剧照



但我认为这也是脚踏实地的生活,我在努力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同时,也想尽最大的力气坚持做真的给我带来满足和快乐的工作。这份工作就是表演,没有其他了。


饰演一个角色,是在过别人的生活,是“侵占”了一个纸上的角色的人生。一次杀青后,我回到酒店哭了两个小时,因为我感觉到这个人(角色)要离我远去了,我与她“共生”时已然成为一体,但杀青后的“分别”可能就是永远了,我懂她的要强,她的不容易,但这以后她只能自己去走未来的路了。


我能做到的,就是在与角色共处时,好好表演,好好感受,对得起角色,也就是对得起平行时空的那个自己。







/the end








点击查看

往期回顾

入行多年,一个女演员决定再做一次新人


关于中国动画,容我细说从头


《平原上的摩西》:劈不开红海,变不出平原


重磅!万字戛纳前瞻为你续命!!


我永远无法模仿金敏喜和黛安·基顿的知识分子风穿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