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廉租房:500年不涨租,年租金不足7元
©
ECHO
洞见 X 保障性住宅
5月6日,为庆祝世界上第一批保障性住房富格社区成立500周年,一个为期5周的、以社会住房和当前全球住宅挑战为议题的跨学科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荷兰鹿特丹的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在举办地奥格斯堡的市政厅外设计了“下一个500年”(NEXT 500)展馆,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场馆。
展馆内展示了MVRDV关于未来富格社区发展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富格发展的新准则。同时为了检验这些原则,MVRDV还为富格社区在欧洲内外的实践制定了三个不同的方案,重点关注教育、高龄居民、性别平等,以及居民权利和经济独立等问题。
富格社区
1519年,卡洛斯一世被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金光闪闪的皇位背后,是富格尔家族雄厚财力的再次体现。从纺织业到金融业,这个家族历经三代资本积累,俨然成为了富可敌国、操盘战争胜负、甚至左右君王选举的“欧洲央行”。
一面魔鬼,一面天使。1521年,富格尔家族的第二代接班人雅各布·富格尔(Jakob Fugger),在其大本营奥格斯堡(Augsburg)建造了福利性质的富格社区(die Fuggerei)。
图1 富格社区
图2 雅各布·富格尔纪念雕塑 © 王婷媗
富格社区由67栋建筑、142套公寓以及自己专门的教堂、城墙构成,是一座“城中城”。为了维持富格社区正常乃至永久运转,富格家族还建立了富格基金会(Fugger Foundation),直到今天,这里仍有150人居住于此。
从建立伊始,富格社区始终遵循着帮助和救济穷苦人民的初衷。不论出身,年龄或者家庭状况,只要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进行三次祈祷的贫苦市民,都有资格申请在此居住。惊人的是,这里的年租金500年来都只收一个莱茵古尔登金币(0.88欧元),差不多6.2元人民币,是真正意义上的廉租房。
图1 富格社区喷泉
图2 富格社区生态节能设计
虽然是提供给穷苦人居住,富格社区在建筑时并没有局限于功能性,而是兼顾设计美感和人文关怀。从外观看,整体色调墙身为黄色,门窗采用绿色,顶部则为红瓦斜顶,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窗台和檐角都放置了圣母、天使和圣人的雕塑画像。
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花园,让居住者的生活保持最大的独立性和隐私性。每套住宅约60㎡,格局为两房一厅外加一厨一卫,非常适合一家人居住。从富格社区的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上世纪的室内布置,基本囊括了日常所需的家具用品,整体风格古朴雅致,散发着家的温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具造型也与时俱进,更偏向简约格调。
从门庭到入户,呈现出上世纪特色与现代风格的融合
受富格社区内典型的长排房屋启发,“下一个500年”展馆的造型呈现为一个狭长的坡形屋顶建筑,在末端向上弯曲抬升成一个8.5米长的悬臂。得益于这种造型,市政厅广场的一部分被围合在展馆和相邻的奥古斯都喷泉之间,从而创造出一个尺度亲切且适合多种活动的广场。
图1 展馆入口 © Eckhart Matthäus
图2 抬起的一端形成了8.5米长的悬臂 © Eckhart Matthäus
图3 悬臂末端的窗口向市政厅敞开 © Eckhart Matthäus
展馆内部参照富格社区未来研究中确定的建筑模块,设计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房间。包括一个供来访者构想富格社区的未来的聚会点;一间满足庆典活动需求的粉红色酒吧;以及一处设置在悬臂处,用于举办讲座、演讲和其他活动的论坛空间。
图1 轴测图 © Eckhart Matthäus
图2 展馆内部 © MVRDV
在展馆用材上,MVRDV遵循绿色化可持续原则。展馆结构完全以交叉层压木材建造,取材于富格社区自己的森林,并由当地木匠完成木制内饰的制作。这种木材可以很好地储存碳,而非将其释放到大气中,加重环境负担。
抬升的8.5米悬臂则运用了现代CLT技术(Cross-laminated timber)——正交层板胶合木/正交胶合木技术,它为模块化系统的使用提供了可能,让展馆可以快速且无缝地施工。在未来需要时,它也可以被拆卸并重新使用在富格社区内部。由此,展馆在展览结束后便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图1 展览内部空间 © Eckhart Matthäus
图2 论坛空间 © Eckhart Matthäus
富格社区以世界上第一批保障性住宅的形式出现,让人类城市文明的温度延续了500年。对比我国,虽然保障性住宅建设起步较晚(1995年开始实行“安居工程”),但是对于住宅与人的关系思考,古已有之。
“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有”,传统文化里,强调的是自然与住宅、人与住宅的和谐的完美统一。近些年,我国一些建筑师在住宅观念和设计手法上的创新实践,不仅继承了深厚的住宅文化内核,也赋予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新的思路和方向。
图1 百子湾公租房项目鸟瞰 ©存在建筑
图2 从附近公园望向百子湾公租房 © 朱雨蒙
百子湾公租房位于北京市东四环外,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曾多次被媒体和网友称为“最美公租房”。“百子湾公租房提出保障房社区融入城市生活的理念,通过立体社区引入街道,同时最大化绿化空间和公共配套,并将朴素美学和人性化的社区空间作为住房精神的核心,是迈向理想居住的一种探索。”
图1 街区转角的商店 © 朱雨蒙
图2 空中健身房 © CreatAR Images
图3 各个层级拥有不同尺度的景观 © 存在建筑
伴随着城市建筑的粗犷发展,单一行列高层低密度模式逐渐取代了我国传统的院落式居住空间。这一让人痛心的现状,在上海的公租房龙南佳苑项目中被予以改善。该项目通过打造高度层面的半围合和全围合院落空间,不仅让传统的“院落”、“穿廊”等建筑形式拥有了新时代的表达,也让居住者在小区内的活动场景无限地向自然延伸。
图1 龙南佳苑住宅顶部的屋顶花园 © CreatAR
图2 逐级跌落的屋顶平台创造了丰富的屋顶活动空间。© CreatAR
图3-4 龙南佳苑“园”与“廊”的关系 © CreatAR
水围柠盟人才公寓是深圳首个城中村人才保障房社区。三维的交通流线、七种色彩的视觉引导系统以及18种户型布局,这些创造性的设计不仅保留了城市的肌理文脉和集体记忆,也为老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水围柠盟人才公寓 © 王晓勇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住宅的意义同样深化为对个体公平的“居住机会”的保障,即通过生活环境和社会交往空间的优化,更好地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主流社会以及获得各种公共服务。而建筑设计者应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更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人性化的户型布局乃至综合性的节能技术运用等,最终实现保障性住宅的良性发展。
图1-2 水围柠盟人才公寓连廊。通过连廊将所有楼栋、屋顶花园、电梯庭院和青年之家打通,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同时也成为居民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并营造出立体的生活街区 © DOFFICE
图3 水围柠盟人才公寓屋顶公共空间 © IVY Photography
©
撰文 | 武陵人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武陵人
图片来源 | gooood、网络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失败之为典范:向山水进发
回到苏州园林现场,用诗为空间做设计
被“困”于学校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