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专刊|周宸宸:用设计捕捉时代深层的韵律

ECHO 回响之外
2024-09-06


“只有深埋在土地里的橡树种子长成橡树时,我们才能发现它的本质。”在这个变幻不定,世界和自我都难以捕捉的时代,我们需要看向那些像植物一样耐心生长的人。本次访谈计划,从艺术、建筑、设计、摄影等领域选择有代表性的创作者,呈现可辨识的创作路径和有深度的创作思考,为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贡献可触摸的确定性。


—— 编辑部的话





回响之外

周宸宸 Frank Chou



中国古人讲,“道在伦常日用之中”,“布帛菽粟之中,自中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生活的滋味,就是文化。只不过文化这个词,一向被扣上了大大小小太多帽子,变得难以谈论。


在这次访谈中,周宸宸从产品设计师的角度,反复谈及文化尤其是现代文化。这不是出于学术兴趣或者布道热忱,而是国际化视野建立之后,设计实践反馈给他的行业深层诉求。这体现为他的“排除法”,“设计如果能让人明显从形式上看出来是中国的,那就是错的。”



△ Frank Chou 周宸宸


Frank Chou Design Studio 创始人。凭借专注在产品设计产业的垂直探索,周宸宸成为国内外众多品牌的合作设计师及战略顾问,作为 Louis Vuitton Objets Nomades 首位中国内地签约设计师,在 2021 年发布首个合作系列 Signature 沙发。


此外,屡获由国际产业机构、专业媒体评选的「年度设计师」奖项,包括 MAISON&OBJET 的「新锐设计师中国奖」,国际权威设计奖 EDIDA 年度设计新秀、中国国际家具展年度最佳设计师等。2016 年获得兰国际家具展 Salone del Mobile SaloneSatellite 设计奖。周宸宸还是设计上海「Talents」区域策展人以及公益项目「Create Cures」联合发起人。



只有脱离符号的层次,才能完成中国文化真正的复兴。我们已经在与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等群体的对话中,屡次获取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相似感受。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派生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在形式上的重新组合。我们那伟大、可爱而略显沉重的传统,必将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面貌重生。凡是对此有清醒认识的人,都会心生期待。周宸宸说,自己的事业“能折射中国产品设计历史当中的一个碎片就可以了。这句话已经很大了。”



△ 周宸宸为中国内地第一位受邀为路易威登 Objets Nomades 旅行家居系列设计产品的设计师 ©路易威登ObjetsNomades /摄影师:Mathieu Salvaing



回响之外 ECHO

设计师  周宸宸




Echo:从2020年起,你参与策划了「设计上海」年轻设计师的生态展「Talents」,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


Frank:这些年去看行业,作为产品设计细分的领域,家具跟建筑、空间、平面、服装设计相比,还在非常初阶的一个阶段。这个行业普遍性地开始发展不过10年的时间,中国的综合院校设置家具设计专业,可能也不过15年的时间。


行业还很不健全,我们也是其中一环,即使我们基本上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和状态,但只有行业整体健全的时候,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所以我们希望和设计上海一起,建立一个生态,帮助生态进步,我相信终究有一天也会帮到我们自己。


Echo:最初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的?你说过很喜欢电影,本来想去考导演的。


Frank:因为没考上,后来就去学材料与工程了。我在大学毕业之前目标并没有那么明确,但是我可能从小就对于泛文化类的、创造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就像我当时喜欢英式摇滚,天天去买打口碟,现在分析来看,我是喜欢某一个乐器和编曲吗?其实不是,我还是喜欢音乐背后的文化,文化背后不一样的状态。还有我看电影,我很喜欢硬核科幻,我对那些没有逻辑和推理的、立不住脚的科幻,丝毫不感兴趣。这些都能促使我思考和发现问题。



△ 自2020年起,周宸宸担任设计上海「TALENTS」总策展人。「TALENTS」展区是基于设计上海的背景和资源自发生长的一个嫁接设计新世代与产业的平台,一个孵化设计年轻力的后台,一个推动创造者迭代的舞台。© FRANK CHOU



Echo:你是什么时候认定设计是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


Frank: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后我才觉着这是值得去做的。这也是我幸运的地方,走上社会之后没有那么挣扎,迷茫的阶段也比较短暂。我们专业出来要先在工厂当工程师,跟工人一样,一周休息一天,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


后来我就在中国和欧洲两边跑,接触了设计、生产、制作、销售整个产业链,这差不多两三年左右。金融危机到后期,对于我当时的工作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我合伙人也退休了,我就觉得要不就自己做工作室试试。


工作室2012年成立,大概一两年的时间一些正反馈出来,这点特别重要。后来跟欧洲品牌合作,我们应该算是中国为数不多有发言权的。在跟发达经济体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是谁,就像照镜子。


还有更重要的,我会去思考他们的商业逻辑,在和不同国家的优秀设计师合作时,既有不一样的状态,又能合在一起,为什么能“和而不同”。


Echo:当时去欧洲,印象最深的有什么事?


Frank:有一次一个展览结束后的after party,各个国家的设计师聚在一起,我们这桌有一个德国人,一个西班牙人,一个美国人,还有一个我。表层上我跟他们是无缝连接的,什么都可以去聊,当时我在看一个很小众的美剧叫《Californication》,我和那个美国的设计师聊了很多剧情。


但是再往下聊,我发现我跟他们不是一代人,虽然年龄差不多大,但我们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时我的合伙人是意大利人,我的年龄跟他的孩子差不多大,他特别能理解中国发生的一些事儿,他说他20多岁的时候,意大利人结婚也是敲锣打鼓的,养儿也是为了防老,所以我觉着我和他是一代人,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可能是一样的。那些和我们同龄的西方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和中国的00后是一代人。


所以大概在10年前,我就知道自己的瓶颈会在哪里。我们处于这个时代,能做的就是从文化上把中国体现出来,但发达经济体的设计师早就不去思考这个事了,他们想的已经是站在人类视角去看待问题了。



上图:2023米兰设计周

下图:LV设计师团队一起做手工



Echo:刚才说到这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大概也就10年的时间,其实你也是很年轻的设计师,相当于与行业是同步发展的。


Frank:我觉得自己既幸运也不幸运。幸运的是,相对来讲从业者没有那么多,你更容易被关注到。但是行业不成熟的时候,比方说你今天想炒一道菜,发现连屋子都没有,更别说锅和油了。它会逼着你去思考如何实现目标,锻炼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经历是一种磨练。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


不太幸运的地方就在于能量是守恒的,我们用了很多时间在思考这些上,未来就会在设计创作上面临瓶颈。你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材料往上搭。你的精力就这么多,能把旗举起来,就已经消耗了很大的能量了,更别说还要把旗子扛到山上。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可能是时代接力棒的一个传递者,甚至炮灰也无所谓。


Echo:10年前你就想到了你的瓶颈,那“桥梁”的工作是你愿意去完成的使命吗?


Frank:我只能做这个工作,没有选择,这是时代的命题,设计师们最好都有这个清醒的认知。只有认知清楚了才能真正发挥价值。不是在这个阶段我什么都不干了,而是你会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去突破,是自己去做还是帮助别人去做,是直接去做还是间接去做。



△ 路易威登 Objets Nomades 旅行家居系列设计将中国云南层层相叠的梯田及美国亚利桑那州天然雕琢的羚羊谷连接到创作时的潜意识中,去思考其背后自然在千百年年间的锻塑。© 图1-2:FRANK CHOU / 图3:摄影师Boris Shiu




Echo:在时代的进程中,你自己最想发挥价值的地方是在哪里?


Frank:如果说到底,其实我是反设计的。


Echo:怎么理解“反设计”?


Frank:我们如果抛开建筑、平面、产品这些定义,纯设计是什么?纯设计师是干什么的?其实“纯设计”已经在发达经济体被定义过了,它在哲学学院下面,它是要提出问题的,很多时候它和哲学、艺术一样,是要去思考人类前沿问题的。


显然,我们还不能去做纯设计,我们还有很多基础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能解决的就是:如何能够快速缩短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然后坚持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去帮助下一代实现纯设计。


2024年的Talents的主题刚刚定,就是“Quest the Question”,每个设计师年轻时都有一个出发点去设计自己的东西,总要找出你想解决的问题。你找的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值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都需要去思考。



△ 产品设计师的日常 © FRANK CHOU



Echo:一件家具或产品做出来以后,如果你觉得它做对了,那它是在哪个点上做对了?


Frank:对于大众生活方面的设计而言,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金字塔,第一层就是最基本的功能,实用性、性价比。第二层是美,满足基本需求之后视觉上的美。第三层是它还可以承载一定的内容,比如情感、文化、历史、故事。


再往上一层是创造层,“创造”听起来天马行空,但如果创造出来的东西对世界没有意义,它就会消散。很多东西很感性,但它留在了世界上,必然有其理性的部分。将最基础的做好,再去尝试创造。


最上层又会回到“美”,这一层的美是精神性的。下面那层是狭义的美,难度没有那么高的美。但如果你具备了刚才所有的这些东西之后还美,那就太难了。


有一句话说“设计归根结底是解决美与不美的东西”,这可能会引起很多争议,但“归根结底”这四个字就很重要,因为美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目标,是所有指标都满足了之后,最终指向的一个问题。


这个金字塔越往上越稀缺。最下面一个级别可能技术从业者就可以达到;第二层就是日常工作层级别的设计师;第三层是商业级别的设计师,他有通盘思考品牌的能力。再往上,肯定要有社会级别的文化捕捉能力,站在人类的视角上思考问题。



图1:2023年设计上海上FRANK CHOU COLLETION展位

图2:2023发布新品Page台灯

图3:与户外家具品牌LIVINTWIST合作,采用可再回收利用橡胶的Sketch座椅



Echo:在设计当中,你比较关注哪些具体的点?


Frank:家具这个行业还是非常传统的,可能几千年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再往后看,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家具有一个特殊点,它绝大多数结构都是外露的。


所以我会关注几个要素,一个是材质、材料、技术,这些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石头、木头,再到塑料、纤维等等。未来材料会不会再进行演变,这肯定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另一个就是文化。现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当中,会去细分地域的文化,然后再去细分个体的文化。


第三个就是有助于大众理解的,其实也涵盖了之前两条主线,就是生活。一提到文化,很多人会觉着稍微有点距离,但生活离我们很近,其实生活就是你自己的文化。如何帮助人们去构建每个人的生活文化,这也是我要去关注的。


Echo:你想构建的属于当代的生活文化是什么?


Frank:前一段时间《奥本海默》上映,围绕一个问题对他进行审判,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没两年苏联的原子弹就试爆成功了,为什么这么快?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方向非常重要。方向就是东南西北,你花费99%的精力在找“北”上,一旦有一个人找到了“北”,其他人只需要按照这个方向去倒推,时间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方向对了这件事儿很重要。


“现代的生活方式”这颗原子弹,其实在发达社会已经爆过了,他们已经在研究下一个东西了。但是在中国还没有爆,中国一定会经历自己的文化复兴,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去推动这个复兴。这是我很清晰的一个目标。



△ FRANK CHOU COLLECTION在场景中的呈现



Echo:很多设计师都会谈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Frank:这个问题必须要有前提去回答,我们讨论的是商业级的产品设计,不是艺术设计和概念设计。在这个大前提下,一定是理性先行。理性部分不过关的话,感性将无落脚之地,没有任何意义。


然后二者必须要有机地融合起来,不能是简单的1+1。我的世界观是这样的,我相信理性和感性是不分重要等级的,世界是理性驱动,也是感性驱动。但是无论如何,它还是靠规律在碰撞的。


我们作为职业做设计的人,需要锻炼稳定的输出能力。如何能保证今天这个东西成立,明后天拿出来还成立,它的浮动在一定阈值范围内,绝对不是靠纯感性能达成的。


硬币的另外一面也告诉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该感性的时候要感性,如果被理性吃掉过多的能量,也没有办法做出杰出的东西。确实是一个很拧巴很分裂,又要追求相对统一的状态。


Echo:在做设计时,你的感性体现在哪里?


Frank:比如说现在做的这个哑铃,你可以当它是哑铃,也可以当它是烛台,不用在意它是否专为健身设计。当我们有一些想法的时候,会不计成本地投入下去,我认定的方向我就会很坚持地去做。我觉得一旦满足了底层的逻辑,剩下的东西就是可以没有逻辑。今天聊天听到的一句话,明天吃到的一个味道,可能都会转化成一个想法,我挺享受这种状态。


Echo:产品设计是接下来更能发挥你想象力的赛道。


Frank:它的底层逻辑跟家具没有区别,但一些具体的参数上是截然不同的。它不受规范和制式的影响,虽然我们是从家具出发的,但做产品设计其实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你就当自己是一个点子公司。现在我就是一个又严谨又随性的状态。



△ Balance 哑铃,设计出发点针对大部分不健身的人群,它并非既定意义上的哑铃,而呈现以装饰物及雕塑这样的一个造型,使它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各种生活场景中。© FRANK CHOU COLLECTION




Echo:你的很多观察并不是从书本里来的,而是从你直接的经验当中获取到的,并看到了它的本质。


Frank:就是去思考“在地性”吧,其实很多人只是“在了一个表面的地”。时代阶段的折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在地”。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中国现在所处的阶段,你才能真正落得下来。西方的现代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代是符合全人类共同的人性的。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在地性”。


Echo: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把它作为一个镜子,去照见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Frank:我们的这次采访主题是“种子”,这个行业里一些个别的人和事的种子已经萌芽了,甚至已经开花了,在我看来设计行业的春天已经来了。刚刚也说过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爆掉了。


这也是我自信的一个地方,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规律,是时代的规律,我们并没有到无人之境,你知道这是一条河,河里有石头,这就已经是很重要的线索了。真正前沿的事,是完全不知道下一步是河还是沼泽的,那才是真正的无人之境。


Echo:这么理解设计确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是有方向可以去参照的。


Frank:我们的参照会越来越模糊,原来是参照很具体的事物,现在越来越在思想上进行对标。可能接下来真的就会加速进入到一个创造阶段。中国的设计尚在萌芽,如果成年了之后,真的会一发不可收拾。



△ 2023年9月20-24日期间,Frank ChouDesign Studio 参与小红书设计周 XDW 2023,以“日常:Daily Design”为主题,讨论设计与日常行为的动态关系。In the Loop 采用了常见的通风铝箔管,分段以聚氨酯发泡胶填充,围聚形成一个直径为十米的圆环,在户外空间中可以作为休憩的公共座椅。© FRANK CHOU



Echo:之前有提到“和而不同”,这里面真正“和”的那股力量是什么?是“现代”吗?


Frank:就是现代。我是非常坚定的全球化支持者,因为现代不是一种风格,它是一种方式,它就是现代文化,甚至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对于人类来讲,是未来我们共同去抵御各种问题的一个最底层的绑定。


“和而不同”是一个辩证关系,我们发现所有跨国的经济体和商业体,它一定要有一个民族文化,才能做到跨国。我从来没有想平衡东西方的关系,我只是在“平衡中国和现代的关系”,我们不懂西方,这也证明其他国家的人不懂中国。我们潜移默化每天发生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中国。


如果我要持续在这条路径上发挥更大作用的话,只有一条通路,就是做文化,现代文化。


Echo:如何找到一个文化里“现代”的那部分?


Frank:我们也没有办法定义什么是中国的现代,但是我们可以用排除法。


首先是弄明白,中国现代人与旧代人之间的区别。放眼望去,我们吃的东西、用的东西、开的车、穿的衣服,基本完全不相同了。


第二,现代的中国人与现西方人有什么区别?骨子里是有区别的。这就像公式一样,可以推导出我们要做的事情。


这之后的逻辑是什么?我认为商业产品是被生活方式决定的。我们说的残酷一点,做生意是被消费者决定的。设计的产品不普适,不符合受众的生活方式,没有人买,那么自我价值也无法实现。



△ 周宸宸在设计时一直力求在破除形式,突破表层的文化。© FRANK CHOU

图1-2:龙泉青瓷 · 对齐系列采用最简单的几何体,构建了一组现代感十足的生活器,传统部分保留独特的厚釉作为设计的素材。

图3-4:Terra灯取形于欧洲建筑,在线与面、虚与实之间形成了带有秩序感的平衡与节奏,给予人沉静安宁的力量。



Echo:在文化的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要学会甄别和判断。


Frank:徐冰有一个展览叫做《鬼打墙》,进去里面全是字,就像“文化”,很容易进去之后找不到出路,被困在里面。


我们看旧代与现代最大的本质区别,我认为是个体自由的相对下放和逐渐解放。比如说网红在社交媒体界有权力,一个知名的律师,在法律界有权力,一个美学博主,在美学界就有权力。权力就是人心所向,有多少人跟随你,你就有可能引导他们。权力多元,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就多元了。


我更多是在“文化普及”这样一个角度去思考,我指的文化肯定不是旧代文化。很多人一提文化,就等同于历史,在我看来新中式运动就是中国的新古典运动,它并不是真正的现代运动。



△ 竹与铝碰撞的限量概念系列 © FRANK CHOU



Echo:做研究的人和做生产的人还是割裂的,怎么做到“文化普及”?


Frank:我认为文化的大规模普及,要通过商业化才能实现。单纯的沟通,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式的方式,商业是要符合人性的。


比如说我今天买手机,99%的人是为了拍摄更好看,玩游戏,刷社交媒体,但真正创造它的人是构建了一个电子和数据的社会。通过购买了这些顺应人性的部分,你被它改变了。


Echo:商业的文化是融入生活的,不是与生活隔着的。


Frank:是的,这样才能进行普及。我们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一个名为“ Create Cures创造疗愈”的项目,针对于公共卫生问题做了一系列东西。其中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一个荷兰设计师设计的袜子,有点像冰桶挑战的逻辑。


如果单纯从医学和社会学角度和大家说“渐冻症”,没有人愿意听,没有人记得住。但通过一个娱乐方式,大家就记住了,它改变了大家的认知,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业传播的体现。


中国的文化如何在社会当中真正实现和普及出来,其实是有一个基本逻辑可以去捕捉的。



△ 上图:疫情期间,周宸宸联合多位知名设计师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Create Cures 创造治愈」,旨在以设计师的方式,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下图:周宸宸设计的消毒灯将玄关日用托盘与消毒灯结合到了一起。



Echo:在这场中国的文化复兴里,如何从事具体的设计工作?


Frank:其实还是要更偏内里,设计如果能明显从形式上看出来是中国的,那就是错的,你不要想了,再好都不要做。


比如我们2016年在米兰获奖的那个屏风,现在再看它其实有点幼稚,但在当时还是可以折射出我对文化的一些思考,算是我思考的一个起点。这个屏风有东方的传统样式,同时它又满足西方的生活方式,而且它和现代还有一些关系,它很容易换面料、换颜色,可以根据空间的场景氛围,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满足一些个性需求。


还有我为梵几设计的一把椅子,我一直记得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家里,你看不出任何跟中国有关的状态,但他在沙发边放了一对这个椅子。这就发现我们有自己的内核,这种秩序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里还是非常的明显的,它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气场,一种状态,一种仪式感。如果西方人看这个设计,不可能一眼就认出是中国设计,他会觉得这个东西没见过,不是西方的东西,但他又可以接受,这就很微妙。



△ 上图:Kuan椅,Fnji 梵几 X FRANK CHOU。Kuan椅代表着当代东⽅⽣活所传达的⻛格印象和精神格调。整体框架由简洁素净的⾦属结构组成,座⾯的“实”与框架的“虚”,展现出东⽅内敛的哲学思维。

下图:Ping Screen,2016年获得米兰国际家具卫星展「新锐设计奖」。



Echo:你对于品牌怎么理解?


Frank:中国大部分都是牌子,能够做到品牌的,一定是有内核的,再往外走,我可以通过它和大家产生一些链接。还是要去挖掘你是谁,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后面再去研究如何让品牌与社会产生沟通的方法。还有就是要有商业逻辑。


Echo:你希望将FRANK CHOU做到一个怎样的品牌状态?


Frank:只是一个大目标,不会是很具体的状态,这和我的价值观有关,它能折射中国产品设计历史当中的一个碎片就可以了。这句话已经很大了。能做到这一点,它就肯定是品牌,不用担心任何事情。



△ 周宸宸:“我所做的事只是中国设计历史当中的一个碎片。”



 ©


栏目策划 | 回响之外

撰文 | 侯雨

平面设计 | 隋和 俊儿   排版 | 侯雨

图片来源 | FRANK CHOU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新年献词|从种子出发,生长,生长


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设计品牌的种子


回响之外周年特刊|爱上这个世界,用整个身体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回响之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