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保险行业大洗牌——Naicom改革
Naicom全称是“National insurance commission”,译为国家保险委员会,是根据1997年《国家保险委员会法》于1997年成立的,负责确保尼日利亚保险业务的有效管理、监督、调节和控制,并保护保险合同持有人、受益人和第三方。新的资本要求
Naicom 在2019年5月20日颁布了新的最低资本要求,并且要求现有的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必须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完全遵守新的最低资本要求。否则将被扫地出局。 | | |
| | |
General Insurance Business | | |
| | |
如上表所示,新要求相比旧要求,至少是三倍有余。在实际运营中,这个要求有多严苛呢?以综合类(General)保险公司为例,除了行业老大Leadway满足条件,其他公司全部低于标准!因此合理的预测是,预计到2020年改革结束,保险公司的数量将从59家下降到25家左右。
改革的预期效果
改革的目的很明显,首先,将小保险公司化零为整,提升运营效率;其次,减少保险公司之间竞争内耗,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增强保险公司资本实力,提升风控能力。改革的结果,可参考2004年的银行业改革:2004年银行业改革的结果是将银行数量从89家减少到25家。合并后仅仅一年,尼日利亚就有14家银行跻身全球前1000家银行,而在2008年,其中两家跻身前300名。在银行业改革之后,银行的总贷款业务也大幅跃升。
因此,对于整个保险行业而言,Naicom改革是一次行业洗牌,也必将是一场巨大的政策红利。Naicom改革下的三大趋势
Naicom改革之下,保险行业的 “货”、“人”、“场”,都将出现巨大变化。“货”的变化:保费重心由财险转移到人身险
参考中国90年代中期的改革结果,改革之前人身险占总保费约30%;改革之后,在总保费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人身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也迅速上升,并稳定在70%左右。正如我在“上篇”中分析的,当前尼日市场的人身险份额是30%左右,与中国90年代中期改革前期的市场形势非常接近。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在90年代中期的保险改革是一场市场化改革,尼日利亚的Naicom改革则像是一场集中化改革。两者方向相反,但结果应当趋近。中国在90年代中期的保险改革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让保险行业运营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体制改革、化整为零,同时引入新兴保险公司加强市场竞争。“人”的变化:从高端客户走向普惠人群
在尼日利亚,保险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少于4%的个人拥有至少1款保险。当前主要购买市场是“企业”和高端客户,在几十家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下,这部分市场早已趋近饱和。以3rd Party这款产品为例,几乎每家主流保险公司都有出售,但是产品价格和保障范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使各公司完全陷于互相争夺渠道与客户资源的境地。与此同时,普惠人群却是一大片亟待开发的蓝海。按图索骥,上文中预测人身险即将带来的大幅度增长,也意味着有数以千万的平民百姓会成为保险客户。那么问题来了,人均月收入仅有1000人民币的尼日利亚人民,如何能负担得起月费约100元的保险产品?答案是产品创新。目前已经有保险公司试验推出超低价产品,来抢占这片市场。在“下篇”中我将详细介绍。“场”的变化:市场下沉,渠道上浮
与中国类似(实际全世界都是如此),保险产品的售卖,最主要的驱动力是保险经纪人。在尼日利亚,保险经纪人主要奔走在企业用户和高端客户之间。这既是由于需求方的购买力决定的,也是由于供给方的产品性质决定的。当低价保险推出后,保险将不再仅属于“上流社会”,将会有大批平民成为保险产品的受众。经纪人将从商务区、写字楼和高档小区中走出来,走进居民区和市场中兜售产品,甚至上山下乡。同时,也会有大量无业青年转化为保险经纪人或保险销售。在尼日利亚,最低工资约600元人民币,使用外包公司成本则低得多。这是使用人海战术快速拓展保险市场的红利期。如果说保险推销使用“人海战术”是因为成本足够低,那么保险产品接入线上流量,则是因为效率足够高。保险是一个产业,并非一个场景,需要其他场景来创造成交环境。举一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例子,当你在网上买手机,手机电商会搭售碎屏险;当你在网上购买车票,售票平台会搭售出行险;当你在网上订制旅游,旅游平台会推广旅游意外险。在尼日利亚,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为保险场景创造了一片流量洼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其实,保险公司谋求与互联网场景相结合,早有公司在蠢蠢欲动了……其中不乏国际巨头的身影。上篇在此:中国人,如何把保险卖到尼日利亚?(上)|非洲大咖说栏目
《非洲金融科技产业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共300页,正文超过10万字,并配有219张图表、3831个数据! 现在购买,还赠送覆盖520家非洲Fintech企业的清单!购买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