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关系破冰,毛泽东使出哪个破局一招

李振 东方红啦 2021-09-22

1971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会见应邀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本文为中美建交历史系列文章收官之作,点击链接阅读前文:

《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毛泽东为什么不焦虑?

《毛泽东:对付美国人是要有一点办法的,坚决斗争和等待时机》

作者 李振

责编 宋明晏

时间来到1969年,中美接近的时机出现了。

共同对付苏联,成为中美最终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战略基础。“小球推动大球”则是毛泽东在推动中美关系破冰的时点上,使出的破局一招。

在中国方面,1969年3月,珍宝岛的枪声触动了毛泽东。6月,毛泽东交给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元帅一个任务,请他们研究国际形势,提出建议。在中南海武成殿,四位老帅连续开了6次国际形势座谈会,最后形成了三份厚厚的书面报告。

在报告中,老帅们提出:对美苏的斗争,要原则上坚定,策略上灵活。现在尼克松出于对付苏联的战略考虑,正急于拉拢中国,我们可以从战略上利用美苏矛盾,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叶剑英把这一“联美对苏”的建议,形容为蜀国丞相诸葛亮定下的“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设计。

毛泽东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而在美国一方,为了化解来自苏联的战略压力,尼克松政府同样想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美开始接近,小心翼翼地试探,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1969年12月,在波兰华沙的时装博览会上,美国驻波兰外交人员主动找中国外交人员搭话,传递美国想要修好的信息。尼克松还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向中国传递口信:想来中国,同中国领导人会面。然而,美军入侵柬埔寨的行为,让中国对美国的“示好”选择了拒绝。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和斯诺及夫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同年12月,在和斯诺的谈话中,表示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改善中美两国关系

在1970年的国庆活动中,毛泽东也向美国发出一个含蓄的信号。他把一个叫斯诺的美国人请上了天安门城楼,同他一起观看国庆游行,并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刊出两人在一起的大幅照片。遗憾的是,这个东方思维的含蓄信号并没有被美国人理解。

让世人没有料到的,推动中美破冰的关键支点,竟然是一个小小的乒乓球。

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期间,美国乒乓球队提出赛后到中国访问的愿望。外交部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提出拟不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建议。对这个报告,毛泽东考虑了三天。最后关头,他深夜派人追回本已画圈同意外交部建议的报告,改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长城与翻译的合影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的消息,轰动了世界。国际舆论称这是“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尼克松从这场“乒乓外交”中受到鼓舞,正式向中国方面传递口信,表示准备到北京同中国领导人认真商谈,并提议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作为特使,先期到北京会谈。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乘坐一架巴基斯坦客机飞到了北京。基辛格此行是秘密的,在北京只停留了48个小时。10月20日,基辛格第二次访华。这一次是公开来的,主要是与中方商讨尼克松访华时将要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周恩来同他会谈了10次。两位外交艺术大师会谈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中国加入联合国问题、两国贸易问题、越南战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台湾问题。双方议定联合公报采取“各自表述”的方式。美国表示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不再支持“台湾独立”,这意味着美国表态不再执行“两个中国”政策,而中国则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和时间表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允许美国不是一步到位地满足中国提出的条件,而是分阶段地逐步撤出其在台力量,逐步减少其对台影响。

在听取周恩来汇报时,毛泽东用“猴子变人”的例子,定下了解决方案的共识基础。

1972年2月,周恩来欢迎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如期访华。在下飞机的一刻,尼克松快步向前,主动伸出手来与周恩来握手,在场的摄影记者从不同角度定格下了这一历史瞬间。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寓意深长地对尼克松表示: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当尼克松与毛泽东会面时,毛泽东表示:具体的问题,尼克松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们谈哲学问题。谈话结束时,尼克松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正式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方明确“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了从台湾撤军的最终目标。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心情舒畅的尼克松即将离开中国时开怀畅饮,在即席讲话中感慨地说:“访华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稍显遗憾的是,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在1974年8月被迫辞职,中美建交问题被拖延下来。直到毛泽东逝世后的1978年12月,中美两国终于达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数十年前,毛泽东作出“总有一天,美国要跟我们建交”的战略预见,被证实了。此后,围绕美国对台军售问题,1982年8月17日,两国达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成为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石。

图片来源:人民网、视觉中国


·  往  ·  期  ·  精  ·  彩  ·


1.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毛泽东为什么不焦虑?

2.毛泽东为何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 许多人都错了,毛泽东在北大并不是当“助理员”

4. 瞒过国民党特务,化名李德胜,他下令中共中央放弃延安!

5. 1919年的长沙高考状元,21岁入党,这个湘妹子是中共第一个女党员

ID:东方红啦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你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