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上观新闻 专访王小慧:艺术馆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上观新闻 李君娜 王小慧艺术馆 2024-02-11







专访王小慧:

艺术馆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上观新闻 李君娜

“艺术对我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就好像空气、阳光、水和食物。”王小慧说,“它不为谋生,也不为名利。”

上海市长宁区威宁路369号,一座红白相间的建筑“平地而起”。白色的外立面上,两只蟠桃组成的红嘴唇雕塑装置“艺术之吻”夺人眼球。

这是长宁区一个全新的文化地标,也是上海首家影像艺术馆——王小慧艺术馆。开馆首展是王小慧携手西班牙艺术家弗朗西斯卡·马蒂带来的年度大展《梦想者》。

即便身处小众艺术圈,王小慧这个名字,对于大众来说,也并不陌生。旅德、摄影是人们熟悉的她的“标签”。

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艺术家,在世界许多知名美术机构举办过大量艺术展,并获各种国内国际奖项,作品为许多机构及知名收藏家收藏;她在国内外出版过四十多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多次获奖并影响最为广泛的是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再版五十次,成为出版界的奇迹。她的国际影响力有目共睹:德国政府授予她“德中友谊奖”,她也被中国香港《凤凰周刊》评为“影响世界未来华人榜”的五十位人物之一。

在新新人类聚集的网络领域,她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十年前曾被276万网民选为“年度艺术美丽人物”,没有“拉票”,也众望所归地得到第一名。

艺术馆开馆将满100天之际,白天忙碌的她,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有了几次深夜的交谈。“对于这些褒奖,我高兴且感激,也保持时刻的清醒。它们并没有让我停止不前。”王小慧坦言。

她独家透露,王小慧艺术馆之后,她将做一个持续两到三年的大型元宇宙项目。“它会呈现什么样子?请允许我保留这个悬念。这是我一生中又一次重要的创作,我与我的团队将投入几百个日日夜夜。”

这些年来,她一直记着母亲和她说过的一句话:“自行车在骑的时候才不会倒下。”从最初学建筑,到成为摄影家,再到后来种种,王小慧的人生,一直在印证这句话。

王小慧艺术馆展出作品



关于当下

上观新闻:为何要在上海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馆?又是怎样的契机促成了艺术馆的落地?

王小慧:之前,我在苏州市中心的平江路步行街做了一个苏州王小慧艺术馆,差不多有十年了。那是一座明代老宅改造的建筑,苏州市政府邀请我建馆后,学建筑出身的我又重新改造了它,并因此得了一个比较有分量的建筑设计奖——“中国15个最佳设计美术馆”。这个奖是由权威的柏林建筑论坛颁发的,他们在中国不同地方盲测,最后颁奖的时候才通知我,还出版了画册。

苏州王小慧艺术馆


后来有其他地方邀请我做艺术馆,我都婉拒了。只有珠海市的艺术馆计划让我动心。当时的市领导带了十几个人来我的苏州艺术馆,带来一个七万平方米艺术馆的设计稿,说是哈佛大学设计系主任阿巴罗斯设计的;请我当名誉馆长,给我一个独立的馆中馆。这个馆的标志物是莲花,与我的艺术代表作莲花暗合,令我喜欢,我的团队为它工作了三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停止,我十分遗憾。


做好一个馆,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有时候是分身无术的。苏州离上海很近,我在每次展览开幕时去,但我甚至一天都没有在馆里住过。再后来,上海有不同的区和一些企业邀请我,但我迟迟未下决心。直到长宁区的邀请。王小慧艺术馆的Slogan是:“艺术引领时尚,创意改变生活。文化走向国际,青年创造未来。”这和长宁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精品社区的定位和我个人的兴趣相符合。

算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很快就达成共识。经过一年的精心设计、改建装修,艺术馆顺利开馆。


上观新闻:您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艺术馆的样子”。您期望艺术馆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王小慧: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我是套用了这句话。艺术是美好的东西,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艺术和爱,没有比这两者更美好的东西了。

上观新闻:作为建筑专业出身的艺术家,如何将艺术特质和建筑语汇融合在一起?
王小慧:在上海,大的艺术馆和博物馆触目皆是。新的艺术馆就像巨石缝里的小草,只有给人一点惊喜、有独特性才有存在的价值。包括苏州王小慧艺术馆在内,这两个艺术馆都是我跨界艺术的体现。这两个艺术馆的建筑风格非常不同。苏州的馆是一个传统的老宅,上海的则是一个独立的小楼,是非常现代的建筑。

上海王小慧艺术馆


我大学是在同济大学读的建筑学,也是中国第一个室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所以我比较了解怎样去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也试图尽可能好地展示作品。像上海的王小慧艺术馆,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我都把它利用起来。比如,通往地下车库的外墙车道夹缝只有一米宽,很狭长,一般的设计师就不用这个空间了,因为连做仓库都没办法用,但是我把它做成一个光影长廊。我还用12年前世博会展览保存下的红色丝带做了一个光影的“红雨”装置。这个地方变成年轻人特别喜欢的打卡点。有一个从深圳专程赶过来拍摄的网红博主,在这个走廊里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和影像作品。

上观新闻:开馆首展,您携手弗朗西斯卡·马蒂带来年度大展《梦想者》。为什么选择弗朗西斯卡·马蒂?

王小慧:我这个人比较随缘,不太喜欢太过理性地计划事情,有些事,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就做了。所以,不是我选择了马蒂,而是机缘巧合让我们两个走到了一起。

几年前,我在西班牙马略卡岛上邂逅了这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艺术家。我非常喜欢她的作品。令我惊奇的是她的创作与我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关注的主题非常相近:女性、儿童、移民问题、身份认同、自我解脱与梦想。艺术形式上,我们也都跨界,从摄影、影像、装置、雕塑到行为艺术,甚至都设计服装和首饰。当然,在表达方式上,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她更西方,而我更东方一点。确切地说,她更直接,我更含蓄。

那天,在马蒂家里聚会。晚餐后,我们的朋友,做了二十多年波恩现代美术馆馆长的迪特·荣特博士提议:“为什么不做一个双人展呢?”我们一拍即合,于是成就了这个展,而且是一个即将巡展到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国际巡回展。

王小慧和马蒂


上观新闻:为何以“梦想者”作为这个展览的主题?

王小慧:几个月后,当时在场的另一位策展人、生活在罗马的澳大利亚人乔纳森给我们发来策展书。在为展览确定主题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梦想”这个关键词。马蒂的一个系列雕塑以“梦想者”命名,而我做过的最大型作品是一个大型行为艺术:“10000个梦”。

马蒂的“梦想者”和王小慧的“10000个梦”


上观新闻:这个大展中,您的一系列作品理念是什么?您最想推荐给观众的作品是什么?

王小慧:这个展览里有我五个关于女性主题的作品,包括“粉面桃花”“失落天使”“上海花园”“上海女孩”和“芭比·芭比”五个系列。我把它们统称为“上海女人”,当然,这个上海也不是地域概念的上海。

这些女性主题的作品特点首先是,它们不一定有很明确的时间和空间,但肯定有一定的社会批评含义。虽然它们看上去是唯美的,但暗含的观点是尖锐的。另外,这些创作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烈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我创作过程是有很多人参与的。比如说“上海女孩”的作品,很多女孩子在网上报名,然后来拍摄。我向她们提问,她们回答问题并且写下来,我把她们的文字结合到作品里。“芭比·芭比”也是这样,里面的很多文字都是她们亲口说的,我在创作过程中拍摄了大量录像。

艺术馆展厅


12年前的上海世博会上,我发动全国各地一万个人参与了我的大型行为艺术“10000个梦”,后来,历时数月,用几万根红丝带搭建起一个2000平方米的超级艺术装置。疫情期间,我们又发起了名为“10000个微笑”的活动。此次展览中,我们将这两个作品衔接起来,用废弃的电视机播放“10000个梦”的视频和“10000个微笑”的参与者的投稿照片。这次增添新的内容,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人参与互动,鼓励人们,无论处境多么艰辛,都要勇敢地追逐梦想。

让观众参与艺术,参与互动,共同完成艺术的创作过程,是我认为的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之一。

艺术馆前厅



关于过去

上观新闻:“自行车在骑的时候才不会倒下。”在您后来的人生中,也似乎一直印证这句话。

王小慧: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德国出版了《半边天的女儿》,这本书是畅销书也是长销书。书中讲述了七位中国女性的故事,其中一位就是我妈妈。每次签名售书,很多读者会要求我写一句话,其中上榜频率最高的,就是我妈妈的这句话:“自行车在骑的时候才不会倒下。”

妈妈和她的这句话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人生。其实她的人生非常坎坷,但她一直保持前进的姿态,永远前行。我的人生受过不少打击,很多人可能碰到其中一件事都会被打垮,站不起来了,或者自暴自弃。可是我受到过这么多的命运打击,还是一直往前走,而且越走越好。


上观新闻:1977年高考,您在同时录取您的清华、同济和天津大学中,为何选择了同济的建筑学专业?

王小慧:我特别想学艺术。从小我就兴趣广泛,喜欢把家里不能穿的衣服拿去修改,改成自己的衣服。

建筑学专业,其实是不得已的选择。我很喜欢艺术,最理想的专业是电影。此外,音乐、绘画也都喜欢。但是高考恢复第一年,所有能考的专业里,唯一跟艺术相关的就是建筑学。大学毕业后赶上研究生招生,当时全国只有同济大学招收室内设计研究生,这个专业在当时非常新,请了香港的教授来给我们讲课。

上观新闻:建筑专业给您后来的艺术生涯带来了什么?

王小慧: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建筑学耽误了我的时间,我在德国才有机会去学电影,觉得整整晚了十年。但我后来释然了。我出版过一本自传,是德国非常著名的马克斯·贝歇尔教授写的序言。他说:“谁会料到你从一个有才华的建筑师变成一个著名的摄影家?我没有想到,但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你当然是一个建筑师!几乎没有一个学科像建筑学这样把那么多不同的、看上去毫不关联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还有许多许多,这一切也都是在‘建筑’。关键不在你学了什么,而在你建树了什么。”

这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因为建筑学是非常综合的学科,涵盖了科学、技术、艺术,是感性与理性并重的学科。

水空间


上观新闻:从建筑专业跨界到摄影乃至后来的影像艺术,这种转折是如何发生的?

王小慧:对我来说,这些不是转折,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我向来是个很重感觉的人,纵观我这些年大的走向、人生的重大决定和选择,基本都是“跟着感觉走”,大部分决定在外人眼里显得“不明智”,可我自己却觉得它顺乎自然,合乎本性。后来,我发现感觉在我的艺术创作与生活中同样重要。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我对许多事情的观念和为人处事的方法都属于“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行”。

有些采访我的德国记者不能想象我是个那么随缘的而且“被动”的人,我很少自己主动去争取什么机会,但常常运气不错,机会自己找上门来,我只要决定做或不做。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被动”的人怎么可能做出比一般人多几倍的事。

我不强迫自己做达不到的事,也不刻意追求机遇。有些事如果我试了而没达到,就算尽了人力,我不会抱怨。但微观地看,具体到我决定要做的每一件事上,我又变得十分“主动”和“积极”,因为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希望每件事都尽可能做好。当然这样就要投入十分的热情和百分的努力,需要付出许多辛勤和汗水,但我乐在其中。

上观新闻:“跨界”是和您的艺术始终关联的一个词语,您如何看待它?

王小慧:我在2007年的时候,就提出“跨界”这个概念。我的创作跨度很大,很少有人和我一样做这么多不同的事情。比如摄影、影像、新媒体艺术、灯光艺术、雕塑装置、行为艺术等。我一直在探索实验。我回国后在同济大学创办的第一个机构叫“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新媒体艺术也叫互动媒体艺术,就是跨界艺术,把艺术与科技结合起来,现在大家习惯叫数字艺术。

比如说摄影,我还做纳米摄影。可能我是唯一的用高科技设备去拍摄超微观景色景象的艺术家,表现纳米尺度的超微观世界。再说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规划、建筑改造、灯光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珠宝设计……我都涉猎过。

彩色灯光楼梯间

我比较好奇,什么都喜欢。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种好奇、不安分,造就了我的人生和整体创作方式。

上观新闻:您说过,“如果我是一个普通女人,我可能更愿意多要一些幸福,可如果我作为一个艺术家,仅仅有幸福,是不够的”。

王小慧:作为一个女人,就是可能要多一点幸福。但是我确实经历过很多人生苦难,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这些苦难或许可以成就对艺术、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九生(琉璃莲蓬)



关于未来

上观新闻:您说过,“我的一生,就像一个行为艺术”。艺术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小慧:艺术对我来说像是一个本能。它并不是谋生的手段,或是出名的机会,它就是我生活的必需品,就好像空气、阳光、水和食物一样。同时,我选择艺术作为释放我个人能量的方式。

上观新闻: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

王小慧:我得到过很多肯定,也有很多荣誉。权威艺术出版社在德国、美国、英国同时出版了一本书,关于摄影150年来的大师作品,选了全球62位艺术家,我是其中一个,也是唯一的中国人。对艺术家来说,人不在了,作品能留在艺术史上,这可能是对他(她)最高的褒奖,或者是对艺术家人生的最大肯定。人的生命是会消失的,但是艺术可以长存。

我拍的第一个艺术短片就得了好几个国际电影奖项。这部电影当时在德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有大篇幅报道。报道称这个作品可以看到法国电影大师的手笔。可实际上,这些大师的作品当时的我还没有看过。

有一些国际学术专业上的认可,对我来说是鞭策,也是鼓励。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社会认可,我可能也不会一直这样走。如果我一直在逆境里,比如像梵高生前那样,我不知道会不会像他那样执着于艺术。虽然我最初做艺术并不是为了挣钱,但还是蛮幸运的,从开始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鼓励,获得了认可。

年龄越大,越觉得好多东西自己是做不了的、做不好的,虽然我一旦选择就会尽量把它做好,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做那么多事情,所以必须学会放弃,才可能把要做的事情做得好一点。而且想做到完美,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



九生

上观新闻:您近期有没有大的创作项目?除了王小慧艺术馆,您还有新的“计划”吗?

王小慧:继“10000个梦”后,我要做“10000个信任”。这也是“10000个梦”的Web3.0版,是数字时代的全新创造,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与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果说“10000个梦”是我与10000个人共同创作的一件作品。“10000个信任”则是我为每一位参与者量身定制的一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铸造在区块链上,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更改、世代传承的NFT。有意思的是,每个NFT里,不仅有你一个人的影像,还有其他人的影像。你是10000个的一分子,但你还是你。更有意思的是,每个人的NFT,都与我一起创造了一个“诺亚元宇宙”。

“诺亚元宇宙”是我创作的一个数字艺术装置,也是这次“10000个信任”艺术计划的硕果。每个NFT,是“诺亚元宇宙”的一个像素,10000个像素构成了变化无穷的数字世界。可以说,它聚集了10000个人的能量,也聚集了10000个人的智慧。算法与生成艺术又把这10000个智慧与能量无限放大。

艺术之吻在进博会成为网红打卡点

上观新闻:您目前主要在德国和上海生活。未来,在中国生活工作的比例是否会增加?

王小慧:我现在在上海生活的时间比在德国多。特别是疫情后,各种原因导致,飞德国很少,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应该在中国的工作时间比较多。

上观新闻:您有没有自己的理想艺术人设?

王小慧:我不喜欢“人设”这个词。从商业角度看,“人设”是设计出来的、给别人看的一个东西。从公关角度,可能他希望别人认为他是这样的,至于是不是真实的并不一定。对我而言,首先我喜欢做一个真实的人。其次,我很难定义我这个人。我有很多面,不是用一个概念可以概括的“人设”,更无所谓“理想的人设”,我就是我。









- End -







近期精选 |

转载 | 解放日报:自行车只有在骑的时候才不会倒下——专访跨界艺术家王小慧

九生九世·莲之涅槃——记王小慧艺术馆开馆大展中的插曲与一件新作品的诞生

转载|纪实人文频道:艺术是人生的底色

Anya安雅的“音为爱”

对话大师系列② | 陈钢:岁月芳华

艺术走进社区,读书丰富生活 | 王小慧艺术馆与长宁街镇交流会

“品牌碰撞艺术,时尚赋能产业”——长宁创投沙龙在王小慧艺术馆举办

封面人物 | 王小慧的前世今生,走进王小慧艺术馆

王小慧艺术馆紧急通告

《ECHOES》序:我们怎么认识王小慧的跨界艺术

抢先打卡王小慧新艺术馆 | “梦想者”大展6大看点揭秘 | 王小慧X马蒂的跨时空对话

智己X王小慧 | 科学见证有形,艺术见证无形

“10000个笑脸”第一批入选者国庆节假期活动通告

“10000个笑脸”中的郁金香微笑 | 纪念中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

2022首届上海数字艺术国际博览会启动

对话大师系列 | 秦怡:永远闪亮的星

《梦想者》展览开馆时间调整公告

走进艺术馆 | 我们与艺术馆的故事

转载 | “向未来”!2022上海郎静山艺术摄影大赛启动

“梦想者”大展 | 当芭比娃娃遇到上海女孩

来艺术馆寻找另一个“我”

“梦想者”大展 | 两个女人的“茧”

10000个笑脸 | 春秋航空的活力与魅力

转载 | 胡润百富:人也许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

转载 | 文汇报:没有人能拒绝这个热辣的艺术之吻

马蒂的艺术|十三问

FIRST KISS · 初吻 | WXH数字艺术藏品1号发布

马蒂的艺术 | “梦想者”带着审视的眼光寻求真相

转载 | 新民周刊:这个“上海第一”,美得传奇

转载 | 国家艺术杂志:王小慧谈开馆大展

我深信梦想的力量可以治愈我们的世界 | 马蒂的艺术梦想

一个人“最伟大的作品”是什么?

10000个笑脸系列|10000个微笑力,让如家走得更远

10000个笑脸系列|那些年那些事那些笑

10000个笑脸系列|心生病了,但我依然愿意微笑,用笑脸治愈更多人

“10000个笑脸 ”携手“抖音艺术” 推出微笑挑战榜

10000个笑脸系列 | 曹德旺:人活一世,就是为了给他人带来幸福

王怡|用笑容面对劫后重生

致未来:微笑面向2050一一郁金香篇章

10000个笑脸系列|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女团长是如何炼成的?

王小慧:信任是最宝贵的财富

以微笑唤起更多人 热爱自然保护地球

儿童节 | 在孩子的笑脸中拾回失落的欢乐

每个人的笑脸同样珍贵 | 百余家合作伙伴携手发声

王小慧艺术中心与梅钢启动“钢铁博物馆”征稿

转载 | “信任与共 温暖常在”光影征集重磅开启!

转载 | 诺亚与王小慧的“前世今生”

王小慧与上邮中心携手 三八国际妇女节推出邮票数字珍藏品

梦幻红丝带: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七

红孩子小天使: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六

会呼吸的艺术馆: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五

“未来艺术”怎么玩?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四

“许愿树”在召唤: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三

[转发]王小慧正式入驻无锋方圆:当有香气的灵魂飘洋过海

“艺术之吻” :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二

新年,在长宁,一个新艺术馆即将诞生

慧见,一场技与艺之旅

碳中和与艺术

王小慧推出新视频“慧见”第一季:故事篇

同一个世界

岂止九生,跨界无限

2021 · “虚拟人”来了!

《丝路汇客厅》第三季迎收官:走进王小慧的艺术人生

她时代 · 她力量 · 她艺术

【转载】whiteface | 遇见王小慧,是我艺术灵感乍现的某个时刻

【转载】MEFine x 王小慧|用生活之轻回应生命之重

新年祝福:像莲花一样生活

换个眼光看世界:“内省”的精神力量伴我们前行

“世界即现在”:“时尚艺术十大人物”之王小慧

【喜玛拉雅听】把时间给最喜欢的人与最喜爱的事

【喜玛拉雅听】王小慧:优雅面对人生苦难

【喜玛拉雅听】我“9.11”时在纽约

王小慧:田园美学小镇&百年奢华瑞吉

我看徳国品牌美兹雕塑1号

王小慧:18T,18天,10000个梦

国浩·18T x 艺术家王小慧|邂逅,巨匠的经典

王小慧镜头下的赫本:女神优雅地老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转载|上观新闻 专访王小慧:艺术馆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上观新闻 李君娜 王小慧艺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