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手新掌门最难跨过的一道槛

陈重山 雪豹财经社 2022-04-26

流量生意下半场,残酷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


作者 | 陈重山

图片 | 摄图网

快手“四面受敌”之际,宿华退了。


2021年10月29日晚,快手发布公告,联合创始人宿华辞去首席执行官(CEO)一职,由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担任。宿华将继续担任董事长,负责公司长期战略。 


跑在抖音前面上市的快手,在短短半年间经历了罕见的大起大落。


股价暴涨暴跌,市值与最高点相比跌掉了一个美团、2.5个小米。遭资本市场看衰,摩根士丹利至少连续两次下调目标股价。背后更令人不安的数据则是,快手用户增长遭遇瓶颈,DAU连续季度环比下滑。


流量生意下半场,残酷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流量就是金钱。面对抖音的步步紧逼和快速蚕食,不得不花钱买流量的快手,陷入了 “砸钱没啥效果、但不得不做”的怪圈。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局势,快手不仅将遭遇资本市场更大的质疑,各项业务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核心数据 “双降”

早在今年2月快手上市之际,东北证券分析师宋雨翔就曾表示,相较商业化带来的货币化率,用户增长反倒与快手股价紧密相关。


然而,支撑起快手这座互联网大厦的根基——用户增长,正面临巨大冲击。


2021年第二季度,快手DAU同比增长11.9%,达到2.932亿;但与一季度的2.953亿相比,环比略有下降。MAU 5.06亿,环比一季度下降超1300万。与去年上半年的3.02亿相比,快手今年上半年平均DAU减少了900万。


这是快手用户核心数据首次“双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1年一季度,抖音的平均DAU便已达到6亿,今年的目标是6.8亿,比快手目前的数据高出一倍以上。微盟数据显示,微信视频号日活已突破4.5亿,远高于去年公布的2.8亿。


快人一步夺得“短视频第一股”光环的快手,在激烈的市场排位赛中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用户规模既是互联网公司的基本盘,也是公司市场价值的锚定点。


6月23日,快手CEO宿华宣布全球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快手股价应声上涨近6个百分点。7月到8月,快手上市时的保荐机构摩根士丹利至少2次下调快手目标股价,从300港元一路降至60港元,评级也由“超配”下调为“低配”。降低目标股价的核心指标,均包括快手DAU的下降。


眼下快手DAU增长乏力,股价下跌并不令人意外。


今年2月登录港交所后,快手股价仅用了6个交易日,便达到417.8港元的历史最高点,市值达到1.74万亿港元,一跃成为仅次于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的中国市值第五大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当时,快手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的身价分别超过2000亿港元和1600亿港元。


但仅隔8个月,快手就跌掉了八成市值,股价至今没有回到发行价以上,富达国际、GIC、黑石、阿布扎比投资局、淡马锡等基石投资者全部浮亏。


彭博数据称,快手是今年全球首次IPO的公司中跌幅最大的一家。



花钱买流量,长期主义还是饮鸩止渴?

8月6日,股票解禁期到来那天,自一季度财报公布以来就跌跌不休的快手股价,跌破了80港元大关,收盘跌幅近10%。


同一天,快手日报公众号发了987个“长”字来象征长期主义,并用一组歌名串成了一句话,“朋友冷静面对非理性震荡,潮起潮落,是什么都不为,明天会更好”,试图消解市场的不安情绪。


然而,快手的“幽默”并未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他们真正关心的,仍然是关系到公司发展前景的核心指标。


2021年上半年,快手仍然处于亏损状态。7月23日,摩根士丹利将其盈利预期从2022年推迟至2025年。从商业化能力看,2020年,快手的交易总额与营收之比,即货币化率为0.15%,而电商行业平均货币化率在4%-5%之间。


更令快手管理层及股东忧心的,仍然是快手当前的DAU增长之困。


2021年上半年,快手营销费用229.29亿元(Q1和Q2分别为 117亿元、112亿元),同比增长了67.26%,超过同期营收的增幅。而且,营销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8.9%。


Q1财报显示,增加的营销费用主要用于快手极速版的推广。极速版拉新的核心在于“给钱”,通过“看视频拿红包”等简单粗暴的补贴,吸引下沉市场用户。


自2019年开发极速版以来,快手在营销投入上显得很“大方”,2019年和2020年营销费用分别为98.65亿元和266.15亿元,两年半营销支出共计594.09亿元。


(快手的销售费用自2019年后快速上升)


用户增长陷入瓶颈的快手,采取了花钱买流量的方式,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季度,快手营销费用116.6亿、DAU新增2400万,粗算下来,相当于每个新增DAU的成本为485.8元,约为去年172.3元的近3倍,而营收却比去年Q4减少了11亿元。


另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Q1单个DAU平均为快手GMV贡献402元,Q2为496元,与485.8元的获客成本基本相当。这与快手老铁的消费习惯不无关系。


据卡思数据,快手用户更愿意消费50~100元的产品。QuestMobile数据显示,快手用户在200元以下的产品消费情况高于抖音用户,200元以上产品消费均低于抖音用户。


这意味着,快手砸钱营销的效果呈递减趋势,陷入“砸钱没啥效果但不得不做”的怪圈。


截止2021年Q3,快手的战况进一步恶化,据Trustdata数据,快手MAU甚至已被“抖音极速版”超越。





存量竞争时代,快手被动摇的基本盘

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程一笑表示:“对于我们的年度增长目标,以及中期4亿DAU的目标,我们依然保持很强的信心。”


但不可否认,在发展初期增长迅猛的快手,如今已面临的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


据QuestMobile数据,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短视频行业整体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9.1亿,下半年下滑到8.5亿。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则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为9.89亿。红利期已然过去,短视频行业DAU增长逐渐见顶,存量竞争时代到来。


在日渐呈现“内卷”态势的短视频行业DAU争夺战中,快手不仅没能在此前薄弱的南方和一二线城市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自己的地盘也正在被抖音逐渐蚕食。


据广发证券研报,快手与抖音的用户重叠率从2018年的10.3%攀升至2021年的60%。2021年6月,快手的用户独占率持续下降至约40%,抖音的则呈上升趋势,约 60%。Questmobile2021年数据显示,快手的新安装用户留存率情况与与抖音相比,落后约15%。


艾媒咨询CEO张毅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快手此前的老用户迅速流向抖音,即便部分老用户仍在使用快手,也是在和抖音一起用。


新崛起的视频号也在试图分一杯羹。据视灯研究院8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视频号发展白皮书》,上半年视频号DAU达到3亿,环比增长7.1%。


DAU对平台型互联网公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快手做的是流量生意,无论直播电商还是商业化广告,快手各项业务都需要流量来换取规模增长。


为提升DAU,程一笑此前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公司在用户增长侧不断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将增长部和产品部合并,以及开发新渠道。


今年以来,快手频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7月2日,由快手高级副总裁严强担任负责人的用户增长部被拆分,其中增长业务整体由另一位高级副总裁王剑伟负责。当时,《经济观察报》援引快手内部人士说法称,快手希望通过内容运营驱动用户增长,进而拉升股价。


土味标签、老龄化印象和不够“聪明”的推荐算法,被视为快手DAU增长乏力的原因。2021年,快手推出了一系列运营活动,如助力泛知识垂类创作者的光合新知新职计划,扶持精品短剧创作者的星芒计划,以及东京奥运会短视频转播等,试图用优质的站内内容吸引用户。


但据百观科技不完全统计,抖快头部创作者重合率高达87%,且创作者在抖音的粉丝数和商业化收入更高。若不能尽快扭转DAU下滑之势,将加剧创作者向抖音流失,进而影响快手的内容生态,导致恶性循环。


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在凸显,如果进一步被抖音蚕食用户和创作者的基本盘,已然处于劣势的快手会被彻底甩开吗?


END


推荐阅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