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季连亏171亿,快手入寒冬,百度“人憔悴”

永乐 雪豹财经社 2022-04-26

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百度的伊人究竟在何处?


作者 | 永    

封面 | 摄图网

增收不增利的Q3财报

回港二次上市后,百度已连续两个季度亏损。


11月17日美股盘后,百度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319.2亿元,同比增长13%;净亏损165.5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36.78亿元;此前,百度在二季度亏损5.83亿元。


具体业务来看,百度核心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在线营销收入为195亿元,同比增长6%;非在线营销收入为52亿元,同比增长76%,主要受云及其他AI驱动业务的推动。另外,爱奇艺(百度持股56%)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6% 净亏损17.34亿元,同比扩大47.45%。


百度在线营销业务以及爱奇艺表现整体中规中矩,云计算、阿波罗等新业务营收增速亮眼,公司整体营收略超市场预期。不过,由于长期投资业务的巨亏,导致百度第三季度其他亏损高达215亿元,净利润远不及预期。


百度表示,第三季度公司净亏损包括季度非现金、长期投资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189亿元。此前的一季度和二季度,百度长期投资公允价值分别为237亿元、-31亿元。在二季报中,百度曾解释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主要与快手科技长期投资按市值计量的调整有关。


2016年,百度参与了快手的C轮融资。快手IPO前,百度持股比例为3.78%。今年2月,快手赴港上市,发行价为115港元,股价最高至417.8港元,此后快手股价一路下跌。截至发稿前,快手11月18日收盘价为98.45元。


三季度,快手股价跌幅近60%,百度几乎将快手上市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悉数回吐。快手股价暴跌使得百度受到牵连,今年连续两个季度,百度业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过,即便不考虑长期投资公允价值的波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百度净利润同样出现了27%的下滑,原因在于公司费用支出的高企。百度三季度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为73亿元,同比增长56%,研发费用为62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两项的同比增速均大幅超过营收增速。


此外,由于在AI、无人驾驶以及云计算等领域持续大幅投入,百度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仅为7%,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2%。


二级市场对这份增收不增利的财报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财报公布之后,百度美股跌5.5%。次日,百度港股跌7.84%。


大幅投资却迟迟不见效益,正在慢慢消耗掉投资者的耐心。如何维持新业务投入与业绩之间的平衡,已经成为百度当下的一个挑战。



AI转型之困

2017年,陆奇加盟百度,“All in AI”成为百度的新故事。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之后,百度将其核心业务分别为移动生态和AI业务两部分,百度云、阿波罗等创新业务被视为百度突围的新方向,人工智能承载着百度翻盘的希望。


三季报数据显示,百度云营收同比增长73%,这被百度视为“第二增长曲线越发强劲”的论据。但从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来看,无论是在 IaaS 市场还是在 IaaS+PaaS 市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都牢牢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共同占据了六成的市场份额。百度云营收增速之所以超过行业平均,更多的还是在于其营收体量较低。


Apollo业务则未公布营收情况,只是介绍Apollo L4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1600万公里以及Apollo已获得411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雪豹财经社曾在《百度Apollo 无处安放的“灵魂”》一文中介绍过Apollo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目前看,Apollo营收情况仍不乐观。


从营收占比上看,三季度百度非在线营销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6.3%,2020年全年这一数据为11.6%,增幅相对有限。不难看出,百度AI业务营收仍主要是靠云计算业务支撑,因而总占比提升有限。而无论是云计算还是Apollo业务,现阶段均需要持续大幅投入,进而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一再出现。


截至2021年9月30日,百度不含爱奇艺自由现金流为29亿元,环比上季度的69亿元大幅下降。如果持续无法找到新的“现金牛”业务,百度只能继续依赖搜索广告业务来对新业务输血。


百度虽然在营收上减少了对广告业务的依赖,但在净利润上却更加依赖于搜索业务来维持新业务的投入。然而,在头条系、快手、抖音等对手的进攻下,近年来百度广告业务愈发承压,个位数增长乃至负增长已是常态,百度长期“吃老本”绝非长久之计。


当年,百度之所以放弃O2O业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百度估值由此承压,进而选择放弃。


为了摆脱对搜索业务的依赖,百度一直苦苦努力,但又为何一再错过风口?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新业务迟迟不见回报,百度烧钱一段时间就将其停止。浅尝辄止、反复摇摆,也是百度在战略上与其他巨头的一个重要差距。


如今看来,“All in AI”虽然让百度在资本市场的故事更加性感,财务上却重新陷入了O2O战略转型时代的困境,而公司苦苦寻找的第二增长曲线,仍然没有出现。



百度的伊人究竟在何处?

目前看,市场多把“云计算”业务作为百度的第二增长趋势,百度内部似乎也认可这一观点。三季报公布之后,百度官方公众号表示,第三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73%,“第二增长曲线愈发强劲”。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爆发,让百度Apollo平台有了价值重估的机会,2020年下半年以来,百度股价的攀升更多也是源自于此。但目前看,无论是云计算业务还是Apollo,短期恐怕都难以堪当百度第二曲线的重任。


首先,云计算是一个典型的全球竞争产业,也是一门赢家通吃的生意。全球范围看,3A格局已经稳定: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Cloud排名全球前三,共同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70%的份额,谷歌云和其他云计算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连续五年被锁定在30%左右。


这意味着,即便是目前排名第四、第五的谷歌和华为也难有冲入前三的机会。另一方面,云计算同时是一门重资产行业,对于现在的百度来说,无论是精力和资金,似乎都不支持其在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实际上,百度已经将云计算业务定位于“智能云”,并“以云计算为基础,以AI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这也就是说,百度云业务更多是输出百度的AI能力,而非一味扩大市场。在马太效应明显的行业竞争中,百度云过早“聚焦重要赛道”似乎并不可取。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无人驾驶技术是百度押注未来的又一重要抓手。但从目前情况看,Apollo平台的真正商业化落地仍旧遥遥无期。迄今为止,百度并未正式公布任何关于Apollo的营收数据和盈亏情况。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层面,无人驾驶业务短期都难以给百度带来实质性帮助,只能给其未来展望增添几分想象空间。


当然,从研发投入和技术实力上看,百度仍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过去十年中,百度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15%以上,基本可以比肩华为。但接连错过电商、社交、外卖等风口后,人工智能已经是百度输不起的战争。从二级市场股价走势上看,投资者对百度的耐心也在逐渐消散。


对于三季报业绩表现,李彦宏表示,“百度正在通过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承诺为消费者、企业和公共部门带来创新”。李彦宏并认为,“认得准,守得住,专注如一,才能走远。百度选择的赛道,正是今天已经被证明的未来,最重要的是,百度已深耕多年”。


如果我们把镜头拉到十年前,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百度凭借其领先的搜索技术牢牢占据PC时代搜索入口,拿下国内搜索和在线广告市场的绝对份额。2011 年,百度市值超过腾讯,坐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王座。


不过,百度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移动互联网浪潮就席卷而来。从PC到移动端,用户的搜索入口被垂直领域的App严重分流,坐收谷歌退出红利的百度失去了对市场的敏锐度,最终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外卖、 O2O 等业务也相继以失败告终,百度由此掉队BAT。


百度公司的名字取自“众里寻他千百度”。如今,百度似乎正为AI消得人憔悴。但从李彦宏上述表态不难看出,未来的百度仍会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只是,蓦然回首之时,百度的伊人究竟在何处?



END


推荐阅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