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文 | 崔岩解读赵春水建筑:由开放合作设计至独立创新的转化 / 132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

UED 城市环境设计UED 2023-10-14

点击上方↑「城市 环境 设计 UED」快速关注

UED

新刊发布啦!!!

《城市 环境 设计》(UED)

第132期

解读赵春水建筑

由开放合作设计至独立创新的转化

崔岩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C+Z 崔岩&赵涛建筑师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01

引言

2008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逼迫中国四万亿救市的产生,自2009年始,全国各地公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四馆或五馆一中心为代表的集群型公共文化建筑模式蓬勃发展。而天津文化中心、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即是此模式成功典范之一。该模式的优点以城市规划既定的专项设计导则为标尺,采用集群设计的方式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建筑师参与竞标。积极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与国际先进理念相接轨的公共开放空间。多馆合一的文化中心模式,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让公共空间更集中地释放形成多元的资源共享,节省人流商流的移动距离,不仅提高了停车的组织效率,更提升了统建共管、能源互助的管理效率。大量的集中占地和大规模的组织建造的模式是否在未来具可持续性,或在将来仅成为化石般的存在而逐渐淡出历史,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有待于时间的验证。



02

青年时代


赵春水总建筑师,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读于建筑学本科,90年代初期毕业,其专业技术的成长,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所引领的增量型城市建造实践,并于技术成熟初期与国际知名建筑师合作设计并同台竞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技有所长的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博士的求学经历,研究方向从城市角度出发反哺建筑设计,回国至今工作于天津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并担任院总建筑师和建筑设计分院院长一职。他的译著《桢文彦的建筑哲学—关于城市建筑的思考》及《图解都市空间构想力》皆反映了这段不凡的经历:远暨技术成熟期,建筑学与城市设计专业交叉融合的国际接轨,近暨自省式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理念的拓展,这远比与同期大多数建筑师依靠长期技术经验积累,更具时效性和本真性。

《桢文彦的建筑哲学—关于城市建筑的思考》

《图解都市空间构想》

赵春水博士论文


03

天津图书馆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经后现代及解构主义的发展和冲击,对柯布的多米诺体系所形成空间提出质疑和批判,如:西扎、伊东丰雄、库哈斯、扎哈·哈迪德、蓝天组等以空间受力构筑物或桁架结构替代传统柱网,甚至通过对传统结构体系的精装修处理,以解构人们对传统多米诺柱网体系所形成的空间概念,从而让空间在视觉及意念观感上更加灵活、多元和透明。

西扎通过对结构体系的精装修消解传统柱子

伊东丰雄通过钢核心筒体结构的定制设计

解构传统柱子

库哈斯西雅图图书馆

扎哈·哈迪德通过功能构筑物支撑桁架体系

解构传统柱子释放空间

蓝天组通过功能构筑物支撑桁架体系

解构传统柱子释放空间

山本理显作为日本传承新现代主义的代表建筑师之一,其对空间的理解和创新与同时代世界知名建筑师存在共识和融合:在图书馆的合作设计中引入解构主义的创新方式,解构掉多米诺柱子体系对公共开放空间所形成的范式概念和尺度感,以技术手段创新性地运用“钢结构支撑旋转交错桁架”来完成解构,实现空间的透明和高度的开放性。

从山本里显的主创方案到最终作品的成功落地,可见技术的完成仅是工作内容的表面,而围绕实现山本里显空间理念和东方文化意境在空间中的隐喻表达,所需要掌控结构、水、暖、电各专业的走向完全让渡于空间的表达,尤其在遭遇中国消防规范的限定束缚时能坚守理念,理性理解规范,在坚守与妥协的决策过程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目标始终如一地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开放空间,坚持原创建筑师理念为准则,才是中方总负责赵春水总建筑师领导下的团队在幕后巨大无形工作量的体现;可百密一疏也留有遗憾之处:大厅中开敞楼梯的结构形式没有被完全解构干净,阻碍了原创空间的局部表现。

天津图书馆大厅


04

滨海图书馆


这里还需要提及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设计从总的工作方式上延续了天津图书馆的做法,而由于合作方是荷兰的 MVRDV 团队而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以荷兰MVRDV 为代表的团队,在方案投标中凭借简单直率的理念,用普罗大众都能听懂的卡通式表达,突破传统建筑思路,将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和文化功能进行整合,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联动起来,阐述着对社区人文生活的关注,形成人性尺度及丰富多样的文化综合体空间,将理念向现实传导的设计升华为创造建筑的意象俘获政府的中意,这也正是我国各地政府现在对待建筑方案的基本态度。

滨海图书馆中标效果图

但初始中标方案对场所、地域气候的理解则让方案有天生的硬伤,赵总以天津规划院和建筑总师的合体专业话语权,巧妙地化解了业主和外方建筑师的坚持,多方达成的共识修正了方案的原始走向,甚至大胆地说服和参与方案核心空间的修改和塑造。图书馆团队在不断优化设计逻辑,将外部“球体”置入内部,引入天光增强体积感的同时,反复通过实验来校正球形空间尺度和表皮的材料。正是基于严谨的多模型推敲,保证了建成效果实际的空间感受;让“滨海之眼”的空间创作理念整体呈现出更完美的空间想象力和体验感染力,达成与项目最终真正的业主——阅览者的心理印象形成共鸣,空间的心理感知传递出现代建筑所要展现的新体验,将理念的想象空间拓展到四维乃至更广阔的边界,实现了对原初理念的本质的超越,也丰富了由理念到实践的路径,其大众体验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就在于对空间的完整释放、人体尺度及行为工学的准确判断,对空间心理感知的多元隐喻的大胆创新(滨海之眼、书山、勤径、知识之宇宙的多元隐喻)。

滨海图书馆最终建成图

滨海图书馆室内“书山”

由于对公共开放共享空间的极尽表达,反而强化了滨海图书馆的不足:即核心体验空间与图书馆日常功能空间的气质脱节,社区图书馆功能硬指标或造价的限制,导致体验空间的网红与日常空间的平常形成边界的强化效应。民众或担心网红的时效性与功能的日常性和物业维保的冲突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而异化,而这有待于时间的验证,但就图书馆空间体验感和共享开放的大胆创新设计是很值得书写一笔的。

05

三个文化中心


天津文化中心项目,通过国际知名建筑师的集群设计,由城市规划总师搭建起业主(政府)与集群建筑师之间设计专业转译的桥梁,完成了政府对城市新增大型公共空间功能、地域文化、城市地标的时代诉求和策划策略。天津文化中心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城市文化公共资源共享和集约化集成得以实现,同时结合城市设计导则的确立和执行,理性地解决各功能建筑的交通、流线、体量、高度、布局、材质、色彩等城市设计问题 ;而随后建造完成的天津滨海文化中心和济宁文化中心也是此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的发展延续,其中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由于形制规模大小比天津文化中心尺度更适宜人的活动,引发设计预留了商业拓展空间,创新性的文化长廊将几个功能建筑连为一体,长廊不仅承载了每个功能建筑外溢的文化活动,同时也将存在的功能弹性和商业服务的多元包容性有机地融合,以设计的策略促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循环。

天津文化中心

滨海文化中心

济宁文化中心

上述两则不同规划规模、不同文化背景建筑师的实践经历,暨中外合作设计,带动了天津规划总院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全角度结合境外建筑师的设计意识。以协同境外设计团队,平衡中国建造速度,圆满完成了材料材质的国产化落地工作,并完美确保了质量和效果,成功的合作实践,使赵总的团队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技术进步和建造经验。及至后续的济宁文化中心的中标,是在充分总结前序文化中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需求、场地特征提出的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的可行方案。

济宁文化中心以观景平台构成城市与自然的连接体,通过平台将文化与商业形成双层连通。平台的存在不仅成为东侧社会区域与太白湖之间跨越文化中心联系的路径,同时也成为商业与文化、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纽带。

济宁文化中心的群艺馆,在集群设计中完全由赵总的设计团队完成方案主创和落地实施,其建筑空间所依托的结构体系,是在天津图书馆的“钢结构支撑旋转交错桁架”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开放流动的空间意向。各功能场所间预设一条活力环线,串联各个散点化的活力发生器,使人们在步移景异中感受东方文化的抽象概念。以可感知的现实空间体验加以诠释,

体会东方文化的隐喻和乐趣。群艺馆是赵春水建筑师团队尝试设计理念根植于传统儒家精神,以传统的空间叙事方式,在现代空间表达的演绎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哲理。在时空错换的体验中,诠释出“简于精,匠于心”的空间感知。济宁群艺馆,是建筑设计的现代表达对传统美学智慧的延续,是一次大胆的实践探索。

济宁文化馆内部实景


06

结语


以文化集群建筑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或新城区人气带动策略,或与部分行政功能一起在土地财政模式的推动下拉动新城开发;众多文化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形成的合力,以及文化中心或市民中心所带来的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周边地块开发带来双重利好的趋势,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接受来塑造城市品牌;而文化中心本身也成为政府运用场所塑造城市公共形象的重要举措,正因如此公共文化设施的集群式设计也常被认为是城市管理者的工具,这也是文化设施集群建设的重要因素和驱动力,因此可以说现实设计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元化,也显现出建筑学科在创新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的宿命。

这让我联想到 1920 年苏联构成主义建筑师所提出的“社会冷凝器”概念,它意味着社会空间需要被公众平等地享用,并可以承担多样性的社会功能。构成主义建筑探索了建筑如何在机械化的现代时期为社会主义国家大众创建社会空间服务于他们的福祉;而百年后的今天,再次站在建筑的十字路口,伴随数字信息化时代智慧城市的来临,如何将建筑融入数字智慧技术和绿色生态的永续发展理念,让空间的地域文化属性、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平等共享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也是考验未来建筑师的智慧。而我们这一代建筑师的职业成熟期,正是置身于这个时代之中,能否如构成主义建筑师的探索实践成为建筑历史上的里程碑,又或者,哪怕为后来建筑发展提供真正意义的案例,都是当下超有价值的实践。

撰文 | 崔岩

编辑 | R臣

# UED 最近刊 #


2022年第132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赵春水专辑

UED第132期

购买链接 >

PURCHASE


本期相关阅读:

▲UED新刊发布!

赵春水建筑师专辑:城市心象风景

新刊发布!城市文化 匠人匠心:赵春水专访

2022年第131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张利专辑

UED第131期

购买链接 >

PURCHASE


本期相关阅读:

▲UED新刊发布!

张利建筑师专辑:城市人因视角下的设计干预

▲刊文 | 追寻知识:青锋解读张利的建筑历程

▲冬奥场馆 | “雪如意”首金!带你深入了解北京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冬奥场馆 | 谷爱凌“雪飞天”夺金!带你深入了解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

2021年第130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周恺专辑

UED第130期

购买链接 >

PURCHASE


本期相关阅读:

▲周恺建筑师专辑发布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隆重举行

▲修行者之路:孔宇航评周恺建筑

▲周恺建筑师作品: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一分钟速览第130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

▲温谦的建筑表象下所包裹的批判性:

杨菁谈周恺的“相融 · 共生”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