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9)丨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

胡李燕,王艳婷等 园林杂志
2024-09-04

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

Approach to Garden Buildings: The Vertical Construction of Lingnan Gardens in Late Qing Dynasty

胡李燕    王艳婷    彭长歆*

胡李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岭南园林、文化遗产保护


王艳婷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岭南近代园林史、文化遗产保护


彭长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岭南园林、文化遗产保护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09期P89-98.

• 全文引文格式:胡李燕, 王艳婷, 彭长歆. 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J]. 园林, 2023, 40(09): 89-98.

• 摘要:清末岭南园林楼屋的垂直建构打破了以往以地面层游览路径为主的二维园林空间组织,呈现出立体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楼屋与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性建构相联系,通过梳理辨析相关图像及文字史料,探讨楼屋形成的历史机制以及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归纳总结楼屋的艺术特色。清末岭南园林中的楼屋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成为园林垂直建构的重要手法,丰富了空间形态和流线组织,强化了岭南园林的地域性文化性格。

• 关键词:中国园林史;岭南园林;楼屋;垂直建构;类型学研究


在经济繁荣、地方文化兴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清末岭南以私园的营建为代表,逐渐形成了以庭园为主要空间特色的造园手法。该时期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与建筑布局密切相关,无论是建筑密度还是组合方式上都出现新的变化,而尤其以楼屋的出现,使岭南园林开始突破早期以地面层游览路径为主体的二维空间组织,呈现立体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 园楼的发展背景   

明清时期岭南农工商业兴盛,社会经济发展显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驰禁海上贸易,以及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广州“一口通商”,使得广州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由于农工商经贸的繁荣、社会财富的高度积累,清末岭南社会奢靡、享乐之风渐起,推动居住建筑的改良与造园活动的兴起(图1)。

图1 外销画《宅邸组图》


清末繁荣的私园营造进一步推动了楼屋的多样化发展。因以接待洋商及个人享受为目的,该时期行商花园无论在造园面积还是建筑规模上都达到了岭南传统园林发展的巅峰,楼屋营造更是争奇斗艳。


   2 园楼的功能类型    

岭南园林中最能集中体现垂直性特征的就是楼屋,在紧凑的平面中呈现出竖向发展的趋势。由于园主生活需求的多元性,岭南园林楼屋在功能类型上呈现多样化,可分为会客、鉴藏、居住、观景4种主要类型(表1)。由于生活气息较为浓厚,与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居住功能更为突出。另外,园楼普遍的垂直性建构特征使得岭南园林不同于江南园林,而表现出更高、更广阔的观景视线。 

表1  园林楼屋功能类型图表(部分)


   3 园楼类型与形态    

为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清末岭南园林的楼屋发展出多种类型,且每种类型均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细节处理方式,共同构成园林起伏变化的空间。通过识别岭南园林的楼屋原型及演变形式,在类型学视角下对楼屋进行多维度研究,分析园林空间的形态类型、组织关系和结构类型,并将其整理简化为图式语言。园楼可分为船厅、楼阁、楼台、望楼4种类型。

 

3.1 船厅 

船厅是岭南园林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制,可作为主体建筑代替厅堂,兼具日常生活与游赏功能。船厅多为三开间狭长形平面,形制似船,常临水而设,借水面调节物理环境,亦为海洋文化在园林中的缩影。


(1)船楼 

船楼为二层及以上的船厅,造型似楼,但平面和建筑环境又似舫。船楼临水而建,立面多用竖向隔扇,空间通透以纳风,二层前设露台以满足园主生活和观景需求。船楼根据其平面形制和外观造型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图2)。①船楼Ⅰ型。此类船楼面阔大进深小,多用歇山顶,建于水边或逸地以展现船楼的全貌,注重船楼的整体营造。如清晖园船厅、可园雏月池馆;②船楼Ⅱ型。此类船楼面阔小,进深大,多位于狭小空间内,无法展现船楼全貌,为表现船的意向,注重船头的营造。如番禺瑜园船厅。

清末,中西交流频繁,在西洋建筑的影响下,船楼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船楼保留原型特征,强化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引入西方建筑技术与材料,以此形成垂直性建构的复合空间。如朝阳西园的船楼。

图2  船楼建筑形态一览


(2)舫屋

舫屋为长方形的写意式舫舟,局部为二层,即前有平屋,后截有楼。根据平面形制及外观造型,舫屋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图3)。①舫屋Ⅰ型。此类舫屋面阔小进深大,平屋后有小楼,多以船头面水,尤似深舟出航。如梁园船厅;②舫屋Ⅱ型。此类舫屋面阔大进深小,平屋旁有小楼,常以船身临水,似船舫停于水边。如海山仙馆文海楼。

基于园主功能需求和使用方式的转变,舫屋空间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舫屋保留原型特征,构建露台与楼屋的结合,空间转化为公共开放之用,谙合世俗之意。如广州馥荫园画舫。

图3  舫屋建筑形态一览


3.2 楼阁

楼阁为二层及以上的楼屋,形式灵活多变,立面多用门扇,追求空间开敞通透。根据平面的形制和外观造型,楼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图4)。

图4  楼阁建筑形态一览


(1)楼阁Ⅰ型

此类楼阁体型较大,平面近似方形,四面设门窗隔扇,多作为园林主楼以接待宾客。如海山仙馆贮韵楼、伍家花园主楼和广东钱局花园楼阁。


(2)楼阁Ⅱ型

此类楼阁为斋馆式小楼,体型小巧玲珑,作为园林的日常起居场所,一般结合内庭或水石景,注重营造清静内敛的空间氛围。如可园绿绮楼、瑜园小姐楼。


3.3 楼台

楼台是以楼阁为基础,在第二层增加天台空间,楼前有台,可登台远眺。如可园的东南、东北角楼(图5)视线开阔,既便于观景,又有防御之用,方便武将张敬修侦察;而伍家花园中的楼台及佛山顺德碧江金楼(图5)均为女眷起居的场所,建在园中较为私密的地方,这种楼台通常下层为家族非正式聚会的场所,二层为女眷居室,天台空间可为女眷增加私密性的室外活动空间,也能为其提供可窥望来客的隐秘视野。

图5  楼台建筑形态一览


3.4 望楼

望楼在岭南园林中颇具特色。造园者喜用望楼,既作为突破园林封闭空间的方式,以此拓展和延伸园内的视野,又将其作为园林空间的构图中心,重构竖向轮廓。如海山仙馆雪阁、可园邀月阁及五仙观禁钟楼(图6)。

图6  望楼建筑形态一览


   4 园楼选址与组织   

4.1 选址

(1)边缘

岭南园林空间内收与扩散相结合(图7),常采用绕庭布置的手法使封闭的园林空间通过景观及视线组织,将园内外的景色借楼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纳景的视野面。


(2)中心

大尺度的岭南园林往往将重要楼屋布置于中心(图7),既为全园的核心交通空间,又被用作日常生活与重要宴会接待,与园中其他空间紧密联系。该类园楼借选址、形态及装饰突显其特有的空间艺术特色,并成为景观视觉焦点。

图7  园林楼屋选址一览


4.2 空间组织

(1)独立

岭南园林中部分楼屋自成一景,不与其他建筑结合(图8)。此类园楼大多因园主有更高的观景需求,或有更强烈的园林趣味。如海山仙馆雪阁毗邻珠江,园外红荔十里,潘仕成借此楼大大增加了游赏的乐趣,登楼四望,一碧千顷。


(2)复合

连房广厦是最能代表岭南园林在垂直建构上的组群布局形式(图8)。通过连房广厦式的布局形式,使得二层及以上的园楼通过台阶或平台相连接,以此在有限的面积内营造出幽深的空间意境,同时也避免因烈日、暴雨、肆风等不良气候影响日常使用。如可园与瑜园楼屋组群。

图8  岭南园林连房广厦组群形式


4.3 流线组织

大量建造的园楼在改变清末岭南园林空间形态的同时,也推动了园内游览路线的多样化。因应楼屋之间联系的需要,以及楼屋自身垂直交通的需要,廊腰飞桥、磴台壁立成为清末岭南园林流线组织的重要创新。


(1)廊腰飞桥

廊腰飞桥主要出现在拥有雄厚财力的行商花园中。由于水域广阔、楼屋众多,行商在楼屋之间、水庭之上设立高架廊桥方便行走。相对水平展开的游径系统,楼屋之间的廊桥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观赏视角(图9)。


(2)磴台壁立

除了少量的楼屋建筑群采用廊腰飞桥连接外,更大量的楼屋依托自身楼梯,并与假山、楼台组合,在高密度的庭园建筑环境中构建层层叠叠、不断攀升的空间形态,形成磴台壁立的垂直性园林景象(图10)。

图9(左) 广州西关十八甫伍家花园

图10(右)海山仙馆


   5 结语   

清末楼屋的兴盛影响了岭南园林的营造,使之呈现出垂直化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类型学的研究视角,通过辨识岭南园林的园楼原型及演变形式,梳理其形态及组织,分析园林流线及建筑复合空间的营造发现清末岭南园林中的楼屋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成为园林垂直建构的重要手法,打破了传统园林以地面层为游览路径的二维空间组织。通过向高处发展,岭南园林呈现出立体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丰富了空间形态和流线组织,强化了其地域性文化性格。


   参考文献   

[1]彭长歆, 王艳婷. 城外造景: 清末广州景园营造与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J]. 中国园林, 2021, 37(11).

[2]夏昌世, 莫伯治. 岭南庭园[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陆琦. 广东民居[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陆琦. 岭南私家园林[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5]周琳洁. 广东近代园林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6]彭长歆, 张欣. 从空间营造到文化生产——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再考[J]. 风景园林, 2022, 29(09): 128-134. 

[7]彭长歆. 张之洞与清末广东钱局的创建[J]. 建筑学报, 2015(06): 73-77.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刘   杰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9)丨高质量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9)丨高质量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9)丨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9)丨知名国家植物园的选址布局对推进中国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借鉴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9)丨基于网络文本数据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及月季园游客感知分析《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9)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外历史植物园管理策略研究《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9)丨历久弥新——亨廷顿植物园的发展历程与启示《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9)丨埃及植物园历史与演化《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8)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途径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8)丨风景园林与气候变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8)丨“碳平衡、碳循环”下国外城乡融合典型案例分析及中国经验模式探讨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8)丨极端天气影响下林火迹地的生态修复策略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8)丨南京主城区蓝绿空间格局对降温效益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8)丨合肥市环城公园对旧城区风环境影响研究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8)丨中国城市街道的热舒适研究框架:地域差异、指标阈值和影响因素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