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11)丨宋至清代诗词中齐云山景观要素及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

吴会,金荷仙 园林杂志
2024-09-04

宋至清代诗词中齐云山景观要素及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

Landscape Elements and Tim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Landscapes in Poetry about the Mount Qiyun from Song to Qing Dynasty

吴会    金荷仙*

吴会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金荷仙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园林》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康复花园、生态修复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11期 P98-104.

• 全文引文格式:吴会, 金荷仙. 宋至清代诗词中齐云山景观要素及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J]. 园林, 2023, 40(11): 98-104.

• 摘要:宋至清代齐云山相关的大量诗词极大地突显了齐云山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学价值,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山岳的核心景观、典型形象及历史变迁。在人工整理统计齐云山历代诗词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定性与定量(典型景观指数、景观典型性指数、词云图等)方法对齐云山的文化环境、景观要素、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诗人身份从“以本土道士、进士为主”扩展到各地官员、布衣诗人、戏曲家、书法家、地理学家等社会名士及佛教居士、道士,作者籍贯在地理分布上呈现“集中在东南区域并以徽州府为中心向周边府/路辐射”的发展特征;(2)山峰中类与云雾中类是齐云山最突出的景观元素,岩洞和风也较为明显,整体使得齐云山呈现“峰石林立、危崖耸峙、幽壑岩藏、云雾缭绕”的名山形象;(3)81处典型景观中,玄天太素宫、天门、珍珠簾分别是建筑及构筑物类、山岳类、水文类典型景观的焦点;(4)宋元时期,数量较少的山岳类典型景观奠定了齐云山发展的基础,明代数量、类型及典型性陡增的典型景观使得齐云山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山岳景观格局及较具特色的名山形象,而清代虽建筑及构筑物类典型景观数量骤减,但齐云山在山岳、水文类典型景观的支撑下依旧保持较为完整的景观格局及一定的影响力。研究不仅进一步明晰了齐云山的名山文化底蕴及景观格局营建历程,强调了齐云山的历史影响力,还为其他名山向着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山岳审美内涵挖掘和典型形象树立方式参考。

• 关键词:安徽齐云山;诗词;文化环境;景观要素;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


古人在诗词中讲究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将中国传统的景观审美情趣隐含在诗词之中[1]。历代山水诗词显现了从古至今众多名山大川整体或局部的景观风貌和审美内涵,诗词与某个景观或是整体山川也表现为相得益彰的关系。位于古徽州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古称白岳)是皖南三大名山之一、常见说法中的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齐云山诗词始见载于宋代,经由宋元明清的积淀,具有较多真实可靠的现存作品。本研究拟进行宋代至清代齐云山诗词文本研究来补充齐云山的文学价值,并使公众更为清晰地认知齐云山在历史中形成的核心景观和典型形象。


   1 诗词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诗词来源

诗词来源以汪桂平点校,王卡审订并于2015年出版的《齐云山志(附二种)》[2]为主,并以“影印古籍资料-诗词库”为辅。经筛选,879首诗词中含有齐云山有效景观信息的诗词一共728首。


1.2 研究方法

1.2.1 梳理诗词作者区域来源及社会身份

收集整理728首诗词的作者背景;补充校对作者信息;对作者涉及到的地理区域进行朝代行政区划更正并按现代行政区划添加当今籍贯信息。


1.2.2 提取景观词条、统计景观词频

第一轮通过人工诗意解读和分词来确定有效景观对象;第二轮分别对诗词中的典型景观和类型景观进行历代频数和总频数计数;第三轮对统计出的景观的历史及名称按照现代标准进行矫正。


1.2.3 量化、可视化典型景观时间演变

参考相关学者已构建的量化指标典型景观指数Li和景观典型性指数Ki考察诗词中典型景观的时间维度特征[3]


2 诗词作者籍贯时空

   分布特征及流变缘由   

728首诗词中具有明确作者籍贯信息的诗词一共有635首,共涉及458位作者(图1),包括地方官员,诗人、戏曲家、书法家、地理学家等社会名士及佛教居士、道士。

从历时性角度来看,齐云山历代诗词创作群体的地理来源及身份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时代背景特征。宋元时期,主要是宋代,14位作者基本为本山道士或本地进士,即作者全部来源于江南(东)路,特别是集中于休宁县。明代,424位诗词作者广泛来源于12个布政使司。从宋元至明代,齐云山诗词作者籍贯分布的地理扩张与地域的宗教、文学、社会背景三方面紧密相关。清代12位诗词作者的籍贯地相对于明代有了较大程度的地理收缩,除去诗词数量锐减这一原因外,也因齐云山诗词的创作环境和创作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消极变化。

图1  齐云山诗词作者词云图


   3 齐云山诗词中的景观要素   

728首齐云山诗词中出现类型景观共4738次(图2)。从大类来看,山岳类是齐云山最为突出的景观要素,表现了齐云山“峰石林立、危崖耸峙,幽壑岩藏”的名山形象。从中类来看,齐云山不仅山奇水秀,而且宫殿阙宇、亭台楼阁榭等各式建筑及药灶、桥等构筑物齐全,动植物丰富,气象诡谲。特别是气象类中的云雾在76个中类中出现频次最高,说明气象类是齐云山另外一个突出的景观要素。其中作为“海阳八景”之首的“白岳飞云”描绘的正是齐云山瞬息万变的云雾景观。

图2  齐云山诗词类型景观频数统计图


4 齐云山诗词中的

   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   

728首齐云山诗词中典型景观共81处(图3)。建筑及构筑物类典型景观以玄天太素宫为焦点;天门、五老峰、香炉峰是山岳类典型景观的代表;珍珠簾在水文类典型景观中最为突出。在得知整体山岳典型景观风貌的基础上,为了明晰齐云山风景营建的历史演变过程,需进一步探究历代齐云山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

图3  齐云山诗词典型景观词云图


由表1和图4可知,宋元时期齐云山发展十分缓慢,相关典型景观的典型性减弱,且该阶段齐云山极少营建建筑及构筑物,道士多依岩洞筑石室清修;明代,诗词中典型景观出现的频次剧增,典型景观类型也大幅增加,整体表明齐云山在明代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山岳景观格局,另外,景观典型性指数升高了0.117,表示齐云山典型景观在诗词中的建构作用逐渐提升,即明代齐云山已慢慢树立起较具特色的名山形象;清代,齐云山在较长时期内依旧保持较为完整的景观格局,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发现,清代齐云山典型景观指数较明代具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绝大程度上是由于山中大部分建筑及构筑物的消失。


表1 齐云山历代诗词中典型景观指数及景观典型性指数


图4  齐云山诗词历代典型景观词云图


   5 结论   

虽然诗词具有诗人基于现实景观环境再创造的成分,诗词作者也较为局限在具有一定学识的社会群体中,但是历代描写名山的诗词,在体现山岳文学价值、时代影响力、景观演变过程的同时,也较好地反映了古代对生活具有较高追求的群体在较强审美能力下感知到的诗意山岳景观。所以,诗词本身可以为山岳增添文化价值、诗意氛围,其中体现的景观及山岳格局构建形式也可成为现代人们向着高质量改造名山环境的参照物。


   参考文献   

[1]  卢玉坤, 唐文. 基于古代诗词文本挖掘与分析的南京城市诗意景观研究[J]. 园林, 2021, 38(12): 52-57.

[2]  (明)鲁点编, 汪桂平点校. 王卡审订. 《齐云山志(附二种)》[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 2015.

[3]  许源, 侯国林, 周年兴, 等. 基于诗词视角的地理认知特征及机制研究——以庐山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05): 111-115.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刘   杰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1)丨发展中的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1)丨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城市治理与都市农业:中国的绿色城市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中韩绿色城市建设比较分析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模式研究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发展及其在生态社区营造中的应用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山水格局视域下杭州绿色城市建设演进与展望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基于古代花鸟画的绿色城市生物生息空间营造——以故宫箭亭绿地改造为例《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0)丨加快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0)丨自然保护地及人地协调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基于PLUS模型的金佛山自然保护地毗邻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多情景预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紫椴+硕桦群系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与种间联结分析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国家公园“灾害”类自然现象管控探析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10)丨藏书与归隐——无锡杨氏云薖园考析三则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