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0年第2期 | 突发重大疫情下的应急舆情分析与管理应对

安璐 图书情报知识 2021-03-13

Photo by Renee Fisher on Unsplash.  

  

 安  璐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数据分析,应急情报,Email:Anlu97@163.com。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人类与冠状病毒这两个生物物种之间的博弈,是人类的医疗救治、应急管理能力与病毒传播力、危害力之间的比拼与竞赛。政府部门、医院、媒体、科研机构、公众等利益相关者需要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共克难关。作为情报学研究者,我们要科学全面地思考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信息产生的机制、信息传播的特点及其与利益相关者、病毒、产生的问题等对象之间的关联与规律,通过信息分析产出情报产品,为政府等决策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情报支持与方法借鉴。



1、开展面向预警与预案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提高应急处置的前瞻性


信息传播与传染病应急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涌现类似于病毒传播[1],从起点开始,像波一样向周围扩散。先感染的区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是后感染区域所面临状况的预演,后感染区域的应急管理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先感染区域已发生的问题,例如医疗物资短缺、医疗挤兑等。只要有人员、物资的流动,某区域被感染也许是早晚的事情,而必要的人员、物资等流动是治疗传染病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所不可避免且必需的。因此离病毒起点较远的区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广泛深入地收集、分析目前感染区域的相关信息及以往同类事件的知识经验,包括新闻报导、社交媒体信息、案例知识库等,从中提取关键的知识、经验与教训,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尤其是针对目前遇到的关键问题,需要从各类信息中抽取实体、属性及其关联,从网民作用、网媒作用、事态扩散、态度倾向、网民情感等维度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性评估指标,建立事件预警机制,预留一定的决策及实施时间,提前做好预案与备选方案。


针对当前出现的紧要问题,可通过信息平台,对问题涉及的区域、部门、对象、内容等属性值进行收集与整理,充分发挥公众的信息发送志愿者功能。此外,还可利用社交媒体信息影响力预测模型,提前发现后续可能引发高度关注的社交媒体信息;通过舆情监测与用户画像,来预测敏感人群,识别衍生舆情及其演化规律,防患于未然。



2、建立灵敏探测异常信息的快速响应机制,利用信息发送智慧调控公众行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信息发送的时机、内容与对象很重要。关于信息发送的时机,据报道虽然谷歌的Flu Trends能够比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疫情早5-7天[2],但是来自患者及其家属、临床医生的报告能够比社交媒体信息更早获取传染病信息。因此要关注异常的弱信号,为建立新型传染病及时报告、科学评估、信息披露、采取应对措施的科学流程与制度提供信息支持。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政府部门需要在信息发布的时间、内容、规模与影响力等方面发力,力争成为反应敏锐、持续关注、高影响力的信息发布者与利用者。


正如布鲁克斯知识方程所指出的,信息会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而人们原来所拥有的知识、接受到的新信息会对其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传染病发生初期,公众通常因不了解公共卫生知识与病毒传染的进展信息而忽略其严重性。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政府与媒体等机构需加强公共卫生科普与传染病防治宣传,向公众传播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与病毒传播的进展信息,以便促使公众遵守预防传染病的规范,如减少聚集性活动、戴口罩、洗手、隔离等;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为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强制实施相关举措,例如为阻断病毒传播而关闭博物馆、健身房、电影院等非必要的公众场所。



3、满足公众的阶段性信息需求,利用优质信息保持公众的健康情绪


随着病毒蔓延,公众对疫情的信息需求会快速上升,且随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各自的主题特征,不仅包括对疫情发展的客观事实信息,也包括公众的主观评论与感受。例如对埃博拉、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的社交媒体分析发现,人们在起始期往往关注传染病知识、可能的原因,在爆发期关注患者统计、次生事件、政府措施等,在蔓延期关注疫情通报及影响、治疗方案、公众情绪等,在衰退期关注疫情影响、疫苗、广告等。媒体、政府等机构需根据涌现的关注热点及以往同类事件的经验,尽力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同时告知公众疫情发展具有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点,且疫情可能出现多次起伏,使公众做好心理准备。在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各类利益相关者的主题影响力与情绪感染力存在差异,且随疫情的发展阶段而变化,例如政府发布的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关注的主题,尤其是在爆发期,而主流媒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情绪,尤其是在起始期。


随着情况恶化,各种谣言可能愈演愈烈,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最热门的话题言论,请领域专家或权威机构及时判断真伪,驳斥谣言,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发布真实信息,例如通过传统媒体、名人、非政府组织、医疗行业等高影响力社交媒体帐号,在用户闲暇时,如下午到深夜之间发布信息,以提升信息的影响力。此外,真实信息的掌握者要积极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回复公众的疑问,尽力担任意见领袖,为公众解除困惑。同时提醒公众注意分辨信息来源,避免陷入骗局或虚假广告。


由于公众的注意力过于集中于疫情,许多人会因信息过载、长时间浸入负面信息而产生信息焦虑或倦怠,在爆发期与蔓延期公众的情绪更倾向于愤怒与恐惧[3],且用户越是关注该话题,则越难以转移注意力,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媒体、政府等部门需提醒公众关注工作、生活等其它方面,通过适当的主题选择算法向用户推荐多样化的话题信息,引入与疫情话题同样重要的其它话题,安抚公众的负面情绪,避免公众一叶障目,因焦点过于集中与负面情绪传染导致行为共振,使得医疗、生活等资源局部匮乏,引发混乱或次生事件。


参考文献

[1] Li S, Liu Z, Li Y.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Online Public Sentiment on Emergenci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20, 57(2), 1-14.

[2] Ortiz J R, Zhou H, Shay D K, et al. Monitoring Influenza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s with Google Flu Trends. PLOS ONE, 6(4), 1-9.

[3] An L, Yu C, Lin X, et al. Topical Evolution Patterns and Temporal Trends of Microblogs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 A Case Study of Ebola on Twitter and Weibo.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18, 42(6): 821-846.


本文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能力对策研究”(17JZD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安全大数据综合信息集成与分析方法”(71790612)的支持。



*本文原载于《图书情报知识》2020年第2期

版权归《图书情报知识》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当期荐读 2020年第1期 | 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的核心要义与运行分析

当期荐读 2020年第1期 | 跨学科视域下的协作与融合 — 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Wendy Duff 教授学术访谈

当期荐读 2020年第1期 | 卷首语 探索让更多人满意的可能性

当期荐读 2019年第6期 |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馆发展的新思考

当期荐读 2019年第6期 | 基于发现系统的资源调度知识库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