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历史属性

陈辉 小城不小 2022-08-06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历史属性


何谓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理清保险的国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金融属性、思想属性、风险属性、科技属性、历史属性、未来属性……;重点是理解保险属性的微观、中观、宏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逻辑;目标是实现中国保险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陈辉博士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末,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何谓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从保险国家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治理术(Governmentality),一种治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套“政府”机构。


从保险社会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上层建筑结合体(Superstructure Combination),一种自然形态,而不是“上层建筑”本身。


从保险经济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人与财富的结合体,一种“人的欲望、努力、满足”的外在表现,其目的是使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提升。


从保险金融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金融资产,金融属性是其所具备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的具体体现,这种具体体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从保险思想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是人们关于保险的系统化、理论化认识,是人们关于保险“互助、共享、合作”核心理念的认同。保险归根到底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保险风险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提供的是风险管理服务,对个体或机构而言可以减少风险成本和减弱恐惧影响,对整个经济而言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改进资源配置。


从保险科技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的科技战略是“保险+科技”战略,而不是“科技+保险”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科技赋能“风险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感”。


从保险数据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是“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的过程,数据是保险经营的科学基础,更是驱动保险经营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尽管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其真正成为社会再生产中的一种损失补偿机制,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之后的事情。从1979年国内保险业务全面恢复算起,至今已近40余年。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体系逐渐形成。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取得的非凡成就,不仅奠定了它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市场地位,而且引起了世界保险市场的关注目光。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后再一次对保险进行了定位,明确了新时代下保险业的历史责任。


保险是现实的和未来的,千真万确,保险不只是现实的和未来的,也不容置疑,因为保险也是历史的。保险除了国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金融属性、思想属性、科技属性、数据属性以外,还有思想属性、历史属性、未来属性等“非保险”性。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把握住保险的特质和保险的边界,找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保险的历史性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的,任何经济问题和现象都是在确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经济学的研究时刻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环境与条件。尽管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与现象的研究过程中经济学家们会有一些研究方面的假定与超越历史阶段的理论,如逻辑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等,但它都不能脱离其研究对象特定的历史前提。


保险的经济属性决定了我们需要用经济学对其进行研究,任何保险问题或保险现象历史存在的天然性,就决定了任何保险理论观点的提出都不能没有历史环境与条件的描述,即具有明晰可辩的历史属性!当前的保险市场环境下,我认为只有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才能总结出保险理论,从实践中获取真理,不断总结完善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指导保险发展!


保险具有历史属性,这就需要们认真思考保险的“历史规律”,但是不要认为中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是由历史决定的,避免陷入历史主义的“决定论”。


历史学派认为,没有一般性理论,理论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比如,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总结出“中国经济学”,这种说法值得斟酌。没有中国经济学,经济学是普适的。如中国经济学家可以从中国经验中得出一般性结论,那是对经济学的贡献。


同样,中国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没有一般性理论,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一定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基于保险历史属性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1-11月份,中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9620.19亿元,同比增长11.86%。其中,产险业务10527.79亿元,增长8.52%;寿险业务21433.70亿元,增长9.00%;健康险业务6564.48亿元,增长29.76%;意外险业务1094.22亿元,增长9.93%。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4.5万亿元左右,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25万亿元左右。总体来看,除保费收入以外,其他几个指标很难在2020年达成,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下的全球第二大保险体的发展问题。


前几年,我们一直在鼓吹“中国保险经验”“中国保险学说”,有的专家、政客认为可以从中国保险的经验中总结出“中国保险学”,显然,我们已经开始无法自圆其说。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保险历史,重新认识保险历史属性的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保险是一种舶来品。尽管文献记载的中国保险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作为国家经济社会中的一种损失补偿机制,用于人生过程中的生、老、病、死、残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实践经验的时间仅四十余年。


保险市场发展初期,西方的商业保险理论为我们打开视野,使我们懂得一些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鉴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这样的保险理论和知识不能满足建立国家保险制度的需要。因此,总体来说,中国保险业缺乏顶层设计,在时代潮流中始终处于顺势而为态势。


保险经历的有限性决定了保险经验的局限性。保险是一种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客观事物。在40年里读懂500年的保险历史,看透500年的保险真谛,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在学术范式上,现代保险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沿着现代经济学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学又是沿着牛顿力学或机械论的隐喻发展起来的,即有意无意地将经济体和市场体系想象为某种程度上同牛顿所理解的物理世界相类似,终而形成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学术范式体系的基本构架。同样,也就形成了保险微观经济学和保险宏观经济学两大学术范式体系的基本构架。


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学主流学术范式存在缺陷或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性质的假定;第二,关于人的行为的个人主义抽象目标假定。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中,引入保险域观范式(保险业态范式),可以形成保险微观经济学、保险宏观经济学、保险域观经济学三大体系构架。其中保险微观经济学和保险宏观经济学主要以保险活动的经济理性为范式支柱,而保险域观经济学则以保险活动的经济理性、保险价值文化和保险制度形态三维框架为范式支柱。


中国保险业的独特国情,我们需要思考保险经济学的范式创新,使保险域观经济学得以建立和发展。而且,中国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保险发展问题,也对保险经济学范式创新提出了紧迫性需要。中国保险经济学的升华可以有两个主要的突破方向:攀登保险经济学的高地山巅(实际上,在40年里读懂500年的保险历史,看透500年的保险真谛,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和开拓保险经济学范式变革的创新蓝海,都是中国保险经济学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而对于中国保险业的互助共济使命而言,后一个努力方向恐怕更具现实紧迫性和更可能做出重大学术贡献。


综上,面向中国保险业的未来,我们更多的是要以未来的视角来思考,更多的是要从保险域观经济学的领域来创新。 


从保险历史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是现实的和未来的,千真万确;保险不只是现实的和未来的,也不容置疑,因为保险也是历史的。

  

参考文献:

[1] 金培. 试论经济学的域观范式——兼议经济学中国学派研究[J].北京:管理世界,2019(02)

[2] 小城不小公众号文章《保险业:历史与理论》,作者陈辉。


小城不小说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国家属性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社会属性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经济属性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金融属性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思想属性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风险属性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科技属性

高质量发展 | 保险的数据属性

保险业2020 | 为何缺少方法论的反省

保险业2020 | 如何改变世界观的反省

保险业2020 | 有何困境的哲学反思

回顾中展望 | 2020年之大时代

回顾中展望 | 2019年中国保险业回顾

回顾中展望 | 2020年中国经济危形势

回顾中展望 | 2020年中国保险业转型

回顾中展望 | 2020年之新保险

数说保险:说了什么(收藏版)

漫谈产品:谈了什么(收藏版)

闲序保观:序了什么(收藏版)

金融力量,秀了什么(收藏版)

......更多请关注小城不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