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以这样的方式致敬经典,是我期盼已久的
引言
仙剑奇侠 惊鸿一瞥 唯有李逍遥伪装潜行 谍影重重 唯有明台琅琊风云 正义春秋 唯有梅长苏如梦之梦 若梦非梦 唯有胡歌大家喜欢胡歌,并不仅仅因为“始于颜值,终于人品”,或者终于演技、匠心……自2005年进入大众视野,十数春秋轮回,胡歌经历了很多,如今依然是大家心目中最优秀的男演员第一梯队。那些曾经痛苦煎熬的日子、激流勇退的坚持、荧屏再起的光芒,以及在很多时刻流露出的不以提醒为自觉的修养,胡歌的一切,都被大家一读再读。而胡歌一直都在寻求突破。
试问,有什么东西不以时光流逝而黯淡,反而如阳光穿透云层般恒久灿烂。当我们在《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看到胡歌演绎的舞台剧版《永不消逝的电波》时,我们发现了致敬经典的力量!
胡歌说,“能够演绎这样的经典角色,我期盼已久”。
胡歌与舞台的这次缘分,交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节点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共同推出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以70年来的部分经典文艺作品为蓝本,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在舞台上进行经典片段的全新演绎,探访经典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情感,回望新中国七十年来社会生活、人文历史、时代风貌等的发展巨变,以此向经典致敬,向时代致敬!
10月13日,《故事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胡歌在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演主角李侠。这是一次对已故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主演的电影版《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致敬,更是对70年前那些奉献了生命和热血的新中国缔造者们的缅怀与仰望!
“走到人物的内心里,我在努力感受他”
“找到人物的原型,接近人物的原型,作为演员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从接到李侠这个角色开始,胡歌就开始搜集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力求让自己离角色近一点,再近一点。
△ 李白用过的电键、耳机
李侠的原型人物叫李白,1910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党组织派李白到上海建立秘密电台。1948年底,一封直接关系着渡江战役进程的国民党绝密军事计划必须及时上报,李白将个人安危置之身外,毅然打开了发报机。当弄堂中已经出现了可疑的身影,李白不为所动,镇定地发送完情报、销毁密码、处置电台,之后被捕。1949年5月7日,李白被敌人秘密杀害于浦东杨思戚家庙,年仅39岁。20天后,上海宣告解放。
为了在舞台上最大程度地还原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团队历时两个月反复打磨剧本。胡歌与创作团队一直保持沟通磨合,审慎地揣摩每一处细节。胡歌一直在寻找彼时彼景下与人物的相通之处。他在心里无数遍地跟李侠对话:与“妻子”何兰芬诀别时是怎样复杂的况味,与“战友”老孙擦肩而过、生死一线时是怎样的悲恸隐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否看到了前方晨光熹微.....
“真实的故事更加揪心,我只有敬畏”
在创作筹备中,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是胡歌反复研习的案头作品。这部电影曾经是一代人心中无法磨灭的经典。时至今日,再次翻开,依然有鲜活的血液,在灵魂方寸之间流淌。不仅如此,在《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我们看到,作品背后的真实故事同样惊心动魄。
为了最大程度地探寻舞台背后真实的故事,此次《故事里的中国》邀请到一位特殊的嘉宾——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苏采青。当时在延安收到李白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报的情报员,就是时年只有16岁的苏采青。
今年已经87岁的苏采青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接收到的来自李白的最后一次发报非常急促,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感觉对方很着急要把这个电报发完。隔了一会,对方发了三个 V 字的摩斯电码,这是事先约定好的示警信号,此后就再也没有声音了……
在访谈中,胡歌一直肃穆地站在舞台上,他还穿着戏里的长衫,带着李侠的眼镜。事后胡歌说,当事人的述说让他十分震撼,那段历史并不遥远。
在《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再现经典,重读历史,带领观众回望新中国70年的砥砺岁月,怀想今天的盛世和平如何来之不易。这是演员带给观众,最好的礼物。
“我还算是年轻演员吧,希望一直保持鲜活”
胡歌对戏剧舞台有种对母体般的眷恋,他曾说“当荧屏把我掏空的时候,我会在舞台上找到给养。”而此次《故事里的中国》将舞台空间和影视空间合二为一,创造性地将戏剧表演进行了电视化转化——通过精心打造的“1+N度空间”舞台,将不同的时空和人物交错展现。观众可以同时看到胡歌在阁楼里发电报,情报员在西柏坡接收电报,敌人在暗处监听,战友们在街头交换暗号……形成一种由光影调度实现的精彩的舞台蒙太奇。
这样独特的视听塑造是节目的首创,也让胡歌觉得很新鲜。胡歌曾用三个词评价自己:童心、冒险、怀旧。怀着一颗童心,喜欢探寻新鲜事物,并常常饱含敬畏之心。
知乎上曾经发起一轮话题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讨厌胡歌?获得最热烈响应的回复就是:谁会讨厌一个十年前是李逍遥,现在是梅长苏的胡歌呢?有灵气、接地气、有修养、爱生活,这是一个优秀演员多年的沉淀。也正因如此,胡歌被《故事里的中国》戏剧总导演田沁鑫称为“这个时代接近原型人物气质的最佳人选”。
不可替代,生生不息,只有经典,才拥有这样的力量!在《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胡歌用最真挚的方式致敬经典。他对自己说:“许多人,许多事,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更 . 多 . 精 .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