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昆:激活灿烂文明于当下的生命力
综艺节目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实现联动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和打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2017年年底甫一推出,便广受好评,更被誉为开启了“中国文化综艺元年”。于2018年12月回归的《国家宝藏》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呈现形式,每集以一个博物馆为主题,亮相三件文物,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明星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文物传奇的前世,或扮演成古人演绎宝藏诞生的故事,带领观众进入神秘的探寻空间。
考古学者、文博人员、讲解员作为“今生人物”讲述国宝的当下,以情景剧再现历史故事,穿越古今,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国家宝藏》第二季更进一步地提炼出文物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配合顶级阵容讲述更全民化的文化故事、更立体化的中国故事。从《国家宝藏》的成功可以看出,综艺节目要想在五彩斑斓的电视创意中冲出重围,除了给观众提供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更要带去正能量和满足感。
综艺节目凭借其贴近生活、轻松活泼、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覆盖面和接受度较高的节目形式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物打动人心,归根结底靠的是人的故事、意志和精神。在《国家宝藏》中,通过嘉宾声情并茂地演绎和讲述,观众会觉得每一件文物都不再是冰冷和静止的,它们就像一个个历经风雨的人,有自己的生命和性格,那是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以及成就过往也影响当下的血脉精魂。在追溯文物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中,广大观众得以充分感受文物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理解和认同。
综艺节目要寻求良性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打造中国特色原创节目。《朗读者》和《国家宝藏》两档原创品牌季播节目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孕育而生的,以文化内涵为内核着力点,以文化气质引发现象级传播,力图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意表达,用匠心勾连受众价值认同的乐趣,让节目具备更持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优势愈发明显。因此,综艺节目要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和利用,将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的共同竞争力。节目制作“先网后台”,贴合全媒体传播特征和受众特质,网络传播为主、电视传播为辅成为电视综艺的发展趋势。为实现“从观众到用户”的转变,构建全媒体“联动化”受众互动体系,改变既有的单边传输的创作惯性,我们在节目形式和传播表达上创新手段,用年轻化、流行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聚焦社会热点和新时代风貌,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受众需求,增强观众与节目的情感连接和关注黏性,将其从传统意义上纯粹的接受者转变为内容生产的参与者。与此同时,我们加强各媒体和平台同向发力、协同联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传播,推动生产模式的融媒体创新。数据显示,《国家宝藏》有很大一部分收视群体正是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节目的。此外,衍生节目及产品的开发有助于发酵更多的综艺品牌。我们基于原有的节目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着力发掘特色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推出文字、音视频、H5、图解、VR等各类融媒体作品,成为吸引观众持续收看的法宝。
从《朗读者》到《国家宝藏》,我们以原创引领,深耕传统,拥抱年轻,走向海外,不仅为内容市场带来了清新之风,深度激活了灿烂文明于时代当下的生命力,也彰显着我们电视人基于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实力。《国家宝藏》第二季亮相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举办了专场推介会和展映活动,与恩德莫尚集团合作开发国际版模式,与BBC世界新闻频道合作纪录片《中国的宝藏》。这充分体现了综艺频道在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做出的成功尝试。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文艺大繁荣大发展、媒体大融合的背景下,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传统文化,遵循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规律,不断谋创新、谋发展、谋突破,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国文化,才能在未来发展的汹涌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郎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大型节目中心主任。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