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虹:《人生第一次》以纪实表达延续时代变迁

俞虹 光华锐评 2022-10-10



房子,是人生的盔甲还是负担?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如何入手人生中第一套房产?疫情来袭,一房难卖,靠房子“吃饭”的中介又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人到中年,病魔来袭,最浪漫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抗癌厨房”里的厨师或是病患或是病患家属,他们分享着病情,吐槽着生活的艰难,但是生活再难,也得好好吃饭!


由央视网出品,正在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和优酷视频五家平台同步热播的系列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已经推出到第9集《相守》,9个平凡又独特的人生碎片逐渐勾勒出一幅可贯穿中国人一生的岁月画卷。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用“坚守初心、深刻用心、触动人心”来总结自己对整部作品的观感,她表示:“《人生第一次》是央视优秀纪实作品的传承和延续,20多年前我们研究感性的故事,追求通过纪实方式来研究社会变迁,今天这部作品是新时代下对此理念的进一步认知、把握和践行,我们能从中看到初心坚守。”

《人生第一次》以纪实表达延续时代变迁 

堪称升级版《百姓故事》

俞虹


《人生第一次》以生命成长的时间为线,共分为《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结婚》《进城》《买房》《相守》《退休》《养老》《告别》12集播出。从主题来看,12个小标题呈现出一种线性的讲述思路。将人生不同阶段看似稀松平常的事件串联起来,首先就构成了强烈的悬念色彩——这个纪录片要拍什么?怎么拍?结果在看完成片之后,会发觉这种作品真的无需太多修饰,真情实感的记录最能触动人心。



坚守初心 深刻用心 触动人心


《人生第一次》有价值的抓点很多,可以用三个“心”概括,就是“坚守初心、深刻用心、触动人心”,这也体现了央视网对纪实作品初心的延续和践行。二十年前,我们就曾研究如何讲好一个感性的故事,并试图通过纪实的方式来延续大背景的变迁。二十年后,央视网推出了《人生第一次》,撇开成功与否,这部作品本身就体现了央视网对初心的认识、把握,甚至于践行,即“坚守初心”。


《人生第一次》的选题角度体现出创作团队的用心程度。大千世界、漫漫人生,如何从中挑选出值得讲述的“第一次”?完成选题后,又该如何完整地表现出这一主题?这些现实问题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举两个例子,纪录片第一集以一位高危产妇的生产过程为切入点讲述“出生”,第三集以一群山村孩子的诗歌启蒙为切入点讲述“成长”,这都是丰富度高、代表性强的角度,只有制作团队真正用心,才有可能这样选择、挖掘和呈现题材。


 

《人生第一次》触动人心的画面来自于真实可感。在《进城》一集中,曲靖农民进城前,领队在火车上交代他们“上厕所要插门”“到上海要注意垃圾分类”等细节,只有第一次进城的农民才需要这样的叮嘱,也只有最用心的领队才能做到这样的细心。而这样触动人心的呈现效果,正来源于纪录片团队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去记录。

 

内容有丰度 形式有力度 思想有深度 


《人生第一次》是一个升级版的“百姓故事”,它不仅表现出了时间的长度,更涉及了内容的丰度、形式的力度和思想的深度。这部作品以感性的表达和理性的内涵记录下前行的时代,以百态人生讲述时代变革,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启迪,这是《人生第一次》的成功要点之一。


在《长大》一集中,影片从“诗意”的角度出发,展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立意相当高远的角度,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有新的启示。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传统,但身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消解了“以文化养人、以诗歌升华人”的教育方式。


 

而山区里的这些孩子,在乡村公益教育志愿者康瑜的引导下,从不知诗为何物,到写出“风变色的秘密”这样富有意境的诗句,是实实在在受到了诗歌的熏陶。至于这位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乡村公益教育志愿者,纪录片淡化了对她教育背景的介绍,而更多地着眼于她是怎样教育孩子们,这就将感性的表达和理性的内涵进行了高度结合,非常的难能可贵。同时,纪录片在拍摄这一段内容时,还非常讲究地配合上了诗化的镜头,使影片整体格调更加和谐。


至此,《长大》就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育人的故事,而是真正发挥了影像传播的价值。


 

第七集《进城》,则用朴实的“进城”故事呈现出了个人命运改变和时代命运发展两层内涵。个人为了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状态或体验大城市的精彩而离开家乡,有无奈而归者,也有选择留下者,无论是哪一种结局,这个选择本身就承载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赋予它的意义。

 

王银花在出门前面临很大的观念冲突,从大人到孩子,从邻居到家人,都不倾向于让她离开。然而正如改革开放后国家换上了新面貌,民众只要内心有想法,就一定可以走出去,所以王银花最终还是选择了外出打拼。这其中的动力不仅来源于金钱的召唤,更多的是一种念想,甚至是一种信仰。

 


最初到城里的时候,王银花常常茫然四顾,语言不通、想帮忙却不知从何下手、想吃饭却又有所顾忌——几个无所适从的瞬间很真实地表现出了人在面临环境巨大转变时的状态;而近结尾处,摄像机捕捉到了她在黄浦江边为家人拍摄外滩美景的场景,极度生动的画面使观众几欲泪下。在保持纪实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纪录片还呈现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说《人生第一次》是一个升级版的“百姓故事”。 

 


内容为王  渠道为强  融合传播


《人生第一次》实际上可以被视为“融合传播”的标志。央视网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共同出品,这样的出品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界限。《人生第一次》制作方除了央视网视频中心以外,还有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的“秦博工作室”,两个单位强强联合,共创佳绩。

 


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有两个必须信奉的四字原则:第一是“内容为王”,“网”和“台”二者本身并不分高下,最重要的是拿出有抓点、有亮点的内容;第二是“渠道为强”,平台并没有简单的强弱之分,一个好的融合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将会直接消解“网”和“台”的间隔和区别。比如《人生第一次》虽然由央视网主推,但也能在电视频道得到传播,网制节目通过联手多媒介渠道,将具有更多被发掘的可能,这是《人生第一次》为我们带来的别有意义的启发。

 

长期以来,百花齐放的文艺市场已经充分证明了真实所蕴含的力量,而在这份真实当中,当以大家最为熟知的普通人的生活最具吸引力。《人生第一次》准确击中广大观众这一需求,以极具精神内核的老百姓的人生经历为基础,探讨更为深层的生命思考和处世哲学,实为当前真人秀和纪实类节目的典范型佳作。



更   .   多   .   精   .   彩


许嘉璐:和诗以歌,精神和鸣

潘鲁生:这道交流互鉴的光如此美妙

田沁鑫:为时代书写,为人民抒怀!

仲呈祥: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培根铸魂 守正创新

《人生第一次》洞见生命的浪漫与时代的感动

沈卫星:《人生第一次》为百姓留下鲜活生命样本

高晓虹:于个性与共性间寻找情感共鸣


主编/凌云  

编辑/华言 版面设计/健菲





在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