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四川电视台的瓜,再来学习一下暗访和新闻专业主义
“四川电视台”五个字悄然间上了热搜,究竟为何?
这缘于7月27日四川广播电视台播出的记者暗访按摩店的调查节目。节目本是对按摩店存在色情服务进行曝光,却在暗访画面出现了不可描述的一幕。作为一家省级电视台,公然在严肃新闻节目中露点,让大量网友惊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29日,四川电视台向网友和观众致歉,称出现不当画面系编审人员疏忽大意、审核不严,已责令相关栏目整改,相关责任人停职。
业内人士称,新闻内容的发布,有记者、编辑、校对、主编等多层把关,在电视台,还要经过制片人等的审核,才能最终呈现在电视上,出现如此不雅一幕,是典型的播出事故。
这次播出事故又一次将隐性采访的合法性、规范性与社会道德底线等问题摆在大众的眼前。隐性采访怎么做?成为时下媒体亟需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隐性采访
隐形采访又被称为暗访,通常指的是在不暴露采访者身份的前提下,通过偷拍、偷录等特殊手段,对一些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进行采访,它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存在的一种特殊采访形式。
因其具有的更高新闻事实可信度和更强的舆论监督能力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在题材特殊或采访遭遇外界阻力的情况下,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是媒体进行调查报道的常用手段。同时,隐性采访所带来的风险性和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正如此次四川电视台此次的播出事故,就是隐性采访不当对观众带来了伤害,也给自身带来难以洗清的负面影响。
隐性采访应当遵守合法、最小伤害、公共利益、最后选择、明访与暗访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了使隐性采访能日趋规范化,必要的法律规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隐性采访的法律规制
1.隐性采访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
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公民拥有知情权,新闻媒体机构是公众了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信息的主要渠道,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因此,新闻媒体机构的重要性与隐性采访的合法性显而易见。
2.隐性采访必须遵守正当程序
首先,隐性采访的前提应该是公众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有被损害的危险,并在拥有足够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次,只有在证明采访、调查等方式不影响某事件真相时,才可以进行隐性采访。
3.隐性采访应遵循体现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客观理性地对待新闻事件,保证事件的完整性,由公众自己去寻找结论。
4.隐性采访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隐性采访不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不能妨碍他人的生活。
隐性采访的风险规避
1. 规范隐性采访记者的行为
隐性采访记者应该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真实地呈现新闻事实。另外,记者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有权对采访对象实行监督,但不能超过记者的职责权限,影响执法部门的正常工作。由于隐性采访是在新闻媒体机构的允许下进行的,因此,对于采访的事实必须向新闻媒体机构如实汇报,不得隐瞒重要事实。并且,在记者进行隐性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 推行阳光管理的方式
对隐性采访采取的管理措施应该是公开的、 透明的,以方便对采访及后期处理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首先,对采访线索源头、稿件采编、业务处理等项目进行公开处理。
其次,在隐性采访方式上,可以通过开设信息公开栏的方式,对各种线索、信息等进行公布及分类,使隐性采访管理更加透明化、秩序化。
最后,在编写稿件时,要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对采访稿件进行详细探讨。实行阳光管理是规范隐性采访的有效策略,新闻媒体机构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使隐性采访更加规范,有效降低风险。
3.隐性采访需要学会中庸之道
隐性采访的形式不固定,针对不同的新闻题材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对于证据充足,但是执法部门未下定论的新闻事件,应在律师把关的情况下,进行客观的报道。
除了对隐形采访合理性与规范性的探讨,公众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呼唤也不容忽视。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除了专门知识、技能、操作过程和评判标准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
1.新闻专业主义最基本的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
2.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
3.新闻专业主义认为新闻从业者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主导社会的价值理念
4.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以科学、理性、标准评价事实的真伪,不臣服于政治权威或经济利益
新闻专业主义何去何从
1.新闻生产用户导向与社会化传播方式并重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更为深刻 的是带来了技术使用者的思维改变。
一方面要重视用户。新媒体时代,大众由受众换变为用户,随时随地可以生产、发布新闻,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用户不仅影响着新闻生产,还掌握着新闻价值的裁判权。
另一方面,要重视传播。新媒体时代,媒体要强化平台思维,即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做到一次生产、社会化传播,最大范围地覆盖受众,扩大影响力。
2.重建新闻伦理道德防火墙,《新闻法》保驾护航
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都是媒体专业人员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例如客观、中立、真实、公正、避免伤害等。
新闻立法,将解决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思维下的网络媒体制作新闻的沟壑、制度上的制约等问题,能使媒体获得自主权,媒体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 网络新闻和传统媒体将接受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一个法则,网络新闻将改变无法可依的传播乱象,也将在新闻法的法制规范内生存。
3.新闻由“静”转为“动”,其迭代过程体现新闻价值
从时间、新闻生产者、新闻生产过程、新闻价值层面而言,新闻正在被重新定义。新闻的即时性、直播性、现场性大为增强;公民新闻、众包新闻的崛起,新闻由组织化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新闻互动性、广泛性、扁平性增强;新闻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快速迭代,不断推进;新闻价值判断的权力被分散到广大用户手中,他们通过转发、分享裁决着新闻的价值。
自媒体“记者站”发表了这样一种观点:这种涉黄的暗访报道,从二十年前各地新闻媒体就开始操作,并且从未间断。而这种暗访新闻,至今并没有看到有什么长足的进步,仍停留在猎奇争夺眼球的阶段。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炎炎夏日,还有一些更有价值的选题,更有意义的策划等待着去发现,保障民生、关注社会,新闻人可以做、能够做的还有很多。无论如何,“暗访”按摩店都不会是最优选。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次事件随之崩塌的不仅仅是新闻专业主义,还有新闻专业主义覆盖之下的受众。当下,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数量不比往日,此次四川电视台事件引发大量关注也是由于网友将电视画面录像后在网络上进行二次传播才得以形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舆论监督的效果,但在不良内容的二次转发上,网友的做法也值得推敲。
出现这样的新闻时,我们感到匪夷所思。但唏嘘过后,我们都可能难辞其咎,是否是雪崩发生时的那一片雪花?
参考文献:
[1]徐宜可.隐性采访的法律规制与风险规避[J].传媒,2016(03):89-90.
[2]潘忠党, 陆晔. 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J]. 国际新闻界, 2017(10):91-124.
[3]李良荣. 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当代命运[J]. 新闻与写作, 2017(9):36-37.
[4]周敏,浮琪琪.“互联网+”思维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与重构[J].现代视听,2015(03):6-9.
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财新小助手哦
小助手小蓝
小助手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蔡徐坤vs周杰伦,idol大战结束了,你需要知道的知识还有很多
财新热点 | 甲醛、倒塌…风波不断后,自如还能怎么出现在你的考卷上?
财新热点 | 格力奥克斯空调大战,除了“吃瓜”我们还要“吃”透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