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思考(五)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界知识 Author 张蕴岭


多样性是国际区域的基本特征,如何在多样性的基础上构建一般性的理论框架,是国际区域学的基本任务。国际区域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问,或者称之为交叉学科学问,建立在对国际区域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大体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功能研究和制度研究。基础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构成国际区域的地缘链接和组成国际区域的国家。


地缘链接是国际区域的基本形态,链接的要素是相邻的土地、山川、森林、河流、海洋等,它们在自然属性上是一体的。研究国际区域,需要研究区域的自然属性,即区域地理链接的结构与特征。但国际区域学研究的地理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地理是有区别的。前者注重的是自然属性与国家属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平衡与矛盾。因此,国际区域学的地缘研究包括了附着于其上的政治、国际关系、经济和人文因素。比如,河流流经了几个国家,一方面河段被分割,各国都有控制和利用径流河水的权力,另一方面,水作为区域的公共产品,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综合调配、管理和治理,因此,河流就被赋予了国家间关系的性质。从研究的角度,形成了地缘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等。


国家是国际区域构成的基础,国家对国际区域的认同和参与是国际区域构建的关键,因此,研究国际区域要从研究区域内国家开始。不过,国际区域学框架中的国家与专门的国别研究不同,国别研究需要对一个国家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包括语言、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既需要分类研究,深刻了解每一个领域,也需要综合研究,以了解国家的全貌。作为国际区域学的国家研究,重点不是国家构成本身,而是国家的政治、政策和对外关系。


国家政治,包括制度、政党、政局、领导人等,对区域构建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的国家,出于复杂的原因,区域认同度低,对国际区域的构建与发展参与度就低;有的国家因政局动荡,或执政者更替,会改变对国际区域事务参与的态度;还有的国家因为与相邻国家发生矛盾、冲突,而不愿参与有对方参加的区域性机制,等等。另外,有时政治歧见也会对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国际区域关系。


国家政策,即国家参与区域构建与治理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区域发展的进程。国家的参与是建立在区域认同基础上的,而政策取向则出于多种考虑,既有政治、经济、安全上的考虑,也有宗教、文化、战略上的考虑。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国家对参与区域的政策会发生变化。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变得更加积极;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变得更加消极,甚至表示反对。通常情况下,对于直接参与的国际区域制度的构建、功能合作,由于能够带来直接的利益,且有着制度性约束,国家不会轻易退出。当然,也有例外,有的国家可能会决定退出,或者因为不遵守规则而被暂停参与资格等。


国家对外关系,特别是与区域国家的关系,对于国际区域的构建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各国对外关系中,首要的是与近邻区域国家的关系。因为邻国间直接的利益关联性更强。久远的历史交往,积淀了丰富的遗产,也积累了问题,而遗留的问题往往成为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的诱因。


在现实中,国际区域的制度构建对于改善国家间关系有着显著的作用。国际区域组织制定的法规、达成的协议等,对于成员是有约束性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遵守共同制定的法规,如果退出,也要经过相应的程序。


区域观是国家以己为中心对所处国际区域的认知和定位,因此,每个国家都不同于他国的区域观。以国家为中心的区域观,核心是如何在共处环境中定位自己的利益,处理与他国的关系,在区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然,区域观对国家制定区域政策有着很大的影响。鉴于各国的区域观是以己为中心的,因此在区域各国间形成区域观的共识并不容易。   (待续)



作者:张蕴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来源:“世界知识”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韩国东北亚研究的代表学会及民间智库

 蒙古国科学院日本研究的历史及特征

 专访浙江大学教授王勇:研究日本历史,我们缺课太多

 秦亚青: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国际关系学——东亚合作的启

 孙壮志:睦邻友好合作20年历程与新时代中俄关系

 海桑岱:蒙古国在东北亚的角色及意义

 李晔梦:美国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西方战略界对中俄关系的迷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