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金基正等著《中美竞争与韩国外交的灵活性》
01
出版背景及目的
之前,韩国一些舆论认为,今年5月举行的韩美首脑会谈谱写了韩美同盟新篇章。毋庸置疑,此次峰会对韩美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首脑会议的背景也正蕴含和体现了“韩国外交的灵活性”。对此,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院长金基正为代表的外交高端专家达成共识,有必要系统地整理“外交灵活性”概念。外交灵活性不仅是外交政策负责人应该坚持的基本态度,而且是外交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更是国家迅速、正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制定最佳政策的行为。韩国历届政府的目标是:在不废除韩美同盟的情况下,在同盟框架内摸索外交灵活性,扩大其外交活动空间。金基正院长在书中强调,“在中美竞争的格局下,外交灵活性已经成为韩国外交的基本要求与路线。美国强调同盟的价值,而中国则强调中韩两国的经济利益。对于韩国而言,价值和利益都至关重要。韩国对以价值为先的国家应要求共同利益,对于强调利益的国家也需要重申普遍价值的重要性”。
02
主要内容
该书共由五个章节组成,主要分析了中美竞争下的朝鲜半岛现状,并阐述了为什么能在“外交灵活性”上寻找解决方案的理由。在回顾韩国历届政府在外交领域中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果的基础上,以“外交灵活性”作为外交实践的指导方针,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原则及相关实践战略。同时,还列出了在价值和主权、地区秩序、战略资产的朝鲜半岛投射、经济和产业等中美竞争领域中,韩国能够实施的相应对策。
1、韩国为何要强调外交灵活性
目前,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国际和地区秩序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韩国与美国依旧保持“同盟”关系,而与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分别与两大全球性大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国际秩序转变的时期,韩国面临诸多选择困境。在这种背景下,该书强调韩国应首先考虑如何实现本国的民主化和产业化、提高自身国际地位这一问题。应尽快调整基于小国情结的一种被动的国际政治观,而谋求为国际社会的和平繁荣发展做贡献、为地区创造友好秩序的远大抱负。为此,韩国应转变外交模式,即在强调“外交灵活性”的基础上树立中长期外交战略。
2、提升外交灵活性的努力及其制约因素
韩国需要转变对国际政治的认识,确立新的认同感。韩国的国际身份应向中等强国、注重联合的桥梁国家转变。随着中美竞争升级和韩国国力增长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韩国国内产生了对新外交方向的理论思考与讨论,以下为其中七种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1)中等强国论:韩国因其地缘政治条件,虽未摆脱“弱小国身份”,但依靠经济实力,在多边外交与国际机构中,积极推行倡导和平与稳定等普世价值的外交政策,逐渐以中等强国身份将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2)桥梁国家论:韩国作为一个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国家,在环境与开发、地区经济合作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能形成对立的问题上,能起到富有创意的、积极的桥梁作用。此外,桥梁国家的意义还在于打破海洋国家、大陆国家这一传统两分法。这意味着韩国将通过拓宽认知边界,突破半岛国家这一地理局限,并转型为连接大陆与海洋的桥梁国家。
(3)枢纽性中等强国论:这一概念结合了枢纽国家与中等强国理念。枢纽国家,指位于多个强国影响圈的交集地区,并随着其与强国联合形式的变化,对整个地区安全起到重大影响的国家。韩国需在积极利用自身战略性价值的同时,努力提高国家外交政策的自主性。
(4)一同盟三友好体系论:这是金大中政府时期采用的对外战略。这一构想的具体内容为:牵引美国的外交政策使其符合韩国国家利益,同时与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大国保持友好和谐关系,从而打破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并消除地区内的不稳定因素。
(5)东北亚均衡者论:这是卢武铉政府的战略构想。该构想认为韩国通过贡献自身力量,促成东北亚地区构建合作安全秩序。这一主张认为,韩国应扮演促进东北亚地区秩序从对立转向安定、协调域内国家间矛盾的均衡者角色。
(6)均衡外交论:这是朴槿惠政府所提出的同时巩固美韩、中韩关系的对外战略。与李明博政府时期将外交重心置于加强韩美同盟的外交战略形成明显对比。执政初期,虽对进一步加强中韩关系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因2016年部署“萨德”问题而使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7)折中型追随论:这是同时且部分追随美国和中国的战略,该战略折射出将韩美同盟视为安保基轴的同时,需从国家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华关系的认知。
上述外交战略理论为韩国历届政府的探索成果,而在现实上述理念还需克服外交孤立风险、军事悲观主义、两者择一逻辑等诸多现实性困难与障碍。
3、发挥韩国外交灵活性的实践指南
(1) 外交灵活性的原理(外交战略选择过程中的具体条件与环境)
——战略的选择过程须以有限的合理性为基础
——外交灵活性的成败取决于可选战略的多样性与决策者的能力
——战略选择过程中,价值与利益有机结合为一体
——政策决策者需具备耐性、整体性、周密性、理解力与建构信赖的能力等品质
(2)外交灵活性的准则(选择时需考虑的具体要求)
——在解决特定问题时,不应过分强调是否满足条件
——致力于案件的具体化,简化复杂的外交变量
——将利益包装为价值,观点的差异导致价值与利益的区分
——协商过程中切忌将价值(名分)固化为目标,而陷入教条之中
——确保冷静判断现实能力,追求理想目标的同时,应摆脱弱小国心理
——维持混合型身份,重视多种国家身份要素建构而成的多重性
——通过主导共同体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外交自主性
(3)外交灵活性的实践战略
——共同体主义战略
鼓励合作的良性循环,且将不必要的干涉最小化,应依靠周密的共同体设计与制度想象力,确保韩国外交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小多边主义战略
应从先易后难着手合作,并合作成果为导向,构建多元、多层次的小多边合作网络,并使其发展为稳定的多边合作网络
——双轨战略
为确保韩国外交在中美两大国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政策自主性,在不确定性较强时期,不应将外交的重心放置一个国家,否则会陷入外交困境。这需要通过采取迂回政策,即先绕过矛盾分歧较大的领域,优先推进其他领域的合作,以获得的合作成果为基础,谋求在矛盾较大领域里减少分歧的外交方案。
——对冲(Pivoting)战略
韩国在地理位置上临近中国、朝鲜、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应把握自身所处地缘环境的重要性,将其化为战略资产,通过及时调整战略方向,能动、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4、中美竞争下韩国外交灵活性的实践案例
(2)地区秩序:印太地区囊括南海问题、美国积极反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同盟体系、朝核问题等一系列冲突的可能性。随着中美矛盾日益升级,日后两国在南中国海、台湾海峡以及朝鲜半岛发生局部冲突的可能性也在增高。在包括南海等有可能发生局部战争或冲突的地区,美国示意其同盟和友好国家参与,促使韩国加入美日澳印四国对话机制(Quad)的要求,将成为不小的压力。韩国为维持立足于规则的地区秩序,需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坚持一贯性原则。但与此同时,在加入“四国对话机制”问题上,应明确表明拒绝参与明显针对、牵制某一国家的国际组织的基本立场,在强调这一立场的基础上谨慎行事。
(3)战略资产的朝鲜半岛投射:中美在军事领域的战略竞争,围绕在朝鲜半岛部署战略资产问题将可能产生矛盾,而韩国的战略选择也会受到很大的外部压力。韩国应警惕韩美同盟被外界视为含抵制中国的力量,同时以加强本国军事实力为优先任务,对美国在韩增加部署美国战略资产问题上坚持消极态度,力求建立韩国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并维持合理的军事力规模,以达到韩国式的“均衡”。
(4)经济与产业:美国在弱化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同时,为了在未来科技领域保持优势,将会动用经济、外交、安全等不同领域的力量。因此,经济战略竞争是外交灵活性发挥空间较大的一个领域。预期韩国在未来将继续维持与中美两国开展有选择性的合作。因此,韩国应摆脱在美国和中国倡导的经济合作网络或倡议中“两者择一”的单纯逻辑,而通过研究不同案例的特征与影响,提高韩国外交的协商能力,以发挥外交灵活性。
5、结语
03
作者及机构介绍
▲金基正
该书的作者由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院长金基正为牵头,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韩国世宗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廷燮、和平分享研究所副所长南宮坤、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世虎以及副研究员趙恩廷等组成。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국가안보전략연구원;Institute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http://inss.re.kr)成立于1977年,以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局势为研究对象,是服务于国家安保政策与朝鲜半岛统一战略的研究机构。院长金基正是原韩国延世大学政治外交学系教授,曾担任过文在寅政府总统府外交安保室(NSC)第二次长。
该研究院在2020年韩国100强外交安全智库排名中名列第5位。研究院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朝鲜半岛战略研究、外交战略研究和新安保研究。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有:《ISSUE BRIEF》、《战略报告》、《Note of Strategy》、《Review on Views and Insight》、《研究报告》、《局势展望》等。学术刊物主要有季刊《国家安保与战略》(韩文版)和英语半年刊《JOEAA(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Affairs)》。
目前,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各类学术活动,致力于推进和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政策智库之间的交流。该研究院从2006年起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2017年起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SIIS)进行学术交流。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