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园秀树:韩国政治与第20届总统选举
韩国第20届总统选举将于2022年3月9日举行。选举采用国民直接投票方式进行,没有采用上位得票者最终投票方式,而是采用一次投票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的选举方式。总统任期每届5年,不允许连任,现任总统文在寅不得参选。根据1987年6月民主化后实施的现行宪法,选举第8位总统的此次选举在韩国现代政治史上会有怎样的地位?让我们回顾历史,思考弹劾、罢免朴槿惠总统、文在寅政府诞生的意义。
01
“独裁政权”与“反政府民主化势力”时代(1948-1987年)
成为分裂国家大韩民国首任总统的李承晚从政府成立开始,经历朝鲜战争,在以美国为中心的秩序中,选择了成为处于冷战最前线的反共国家的生存之道。李承晚利用强权手段,反复肆意修改宪法,试图将权力私有化,构建终身独裁体制。非法选举引发了民众的愤怒,引发要求推翻政权的学生主导的反政府示威,李承晚被迫下台流亡。
此后朴正熙主导军事政变夺权,组建经济企划院,在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下,向注重效率的经济开发迈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设立中央情报部后,在反共的名义下彻底监视和管制国内反政府势力,限制国民的自由和民主主义,将蹂躏人权的强权权威主义体制正当化。反抗严厉镇压的学生和在野党、在野势力以推翻军事独裁政权为口号,在国内外开展了反政府、反独裁的民主化运动。
18年多的朴正熙时代以总统被杀的方式结束后,全斗焕在混乱中主导了肃军政变,掌握了军队。全斗焕投入陆军空降部队镇压了在光州发生的民主化运动,就任总统。全斗焕政权成功维持了经济增长,但以国家安保为借口,情报机关和军队、警察的监视、控制、镇压活动愈演愈烈,强权权威主义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呼吁实现自由和民主主义的学生和要求分配经济增长果实的中产层,与在野党、在野势力一起成为反政府民主化运动的核心,高喊打倒军事独裁政权。最终在汉城奥运会前夕的1987年6月,从全斗焕政权中获得了全面让步,成功打开民主化时代的大门。
韩国经历了长达40年的权威主义统治。这一时期韩国以确保安全保障为前提,实施经济增长至上主义。是与北朝鲜的体制之间竞争中向胜利迈进的强权领袖领导的独裁政权与由学生、在野党、在野组织等组成的反政府民主化势力之间,围绕“民主化”斗争,推动政治的时代。
韩国总统官邸青瓦台 图源网络
02
“三金政治”与“地区主义”时代(1987-2003年)
在实现经济增长、迎来民主化时代的韩国,“地区主义”成为推动政治的动力。从60年代开始长期涉足韩国政治现场的三位政治领导人金泳三、金大中、金钟泌,在实现民主化后主导了以各自出身地区为中心的地盘(庆尚南道、全罗道、忠清道)获得压倒性支持的地区主义政治,被称为“三金政治”。在特定的领导人周围聚集了地区共享的支持者们,形成了可以称为私党性政治集团的政党,并为争夺权力不断开展离合集散与合纵连横。民主化后第一次直接选举制的总统选举是由三金加卢泰愚(庆尚北道)组成的“一卢三金”之战,象征着地区主义政治时代的开始。
金大中总统的诞生成为地区主义划时代的象征。金大中取代了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等庆尚道出身人士,成为首位全罗道出身的总统。首次实现朝野政权交替。自称“国民政府”的金大中政权,积极任用因光州事件而一直被权力中枢疏远的全罗道出身人士和在民主化运动过程中被置于政治权力之外的在野势力的有力人士,冲击既得利益阶层,引发了韩国政治的地壳变动。
03
理念对立与差距时代(2003-2017年)
随着金大中政权的落幕,依附于特定政治领导人的三金政治和地区主义这一民主化以来推动韩国政治的范例也随之终结。卢武铉政权的诞生意味着韩国政治踏上了新的舞台。
卢武铉虽然是庆尚南道出身,却成为代表全罗道的执政党总统候选人,并成功当选。在电视直播辩论后,卢武铉通过舆论调查优势实现了与其他政党候选人的单一化,获得了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年轻人为主的不特定多数“网民”的支持,取代传统的血缘和地缘等人际网络,使他一跃成为反现有政治的象征。卢武铉属于日本统治后出生的一代,曾是商业高中毕业的人权律师,在进入政界后,他的政治经历一直是耿直地挑战打破地区主义,屡遭挫折。金泳三和金大中曾与朴正熙、全斗焕等的军方势力联手,为总统竞选铺垫。与金泳三和金大中不同,卢武铉与军队出身的政治势力毫无瓜葛。他是一位足以让人感受到韩国政治新时代到来的人物。
卢武铉政权果断采取了解体在历届政权下形成的政、官、财及媒体等的既得权,实现外交、安保上的自主,重视当事者立场的对北政策等重构既有政治框架和国家事务处理方式。卢武铉政权果断的政治姿态,使围绕美国和北韩关系的保守、革新的认识差异变得更加明确,在韩国政治中形成了“理念对立”这一新的对立轴心。在卢武铉政府执政的5年里,韩国社会一直被摩擦和对立所左右。
国民对卢武铉富有挑衅性、缺乏稳定性的政治手段感到畏惧,对未能阻止贫富差距扩大的经济运营感到失望。在国民的期待中诞生了李明博政权。李明博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功绩,体现了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工薪族神话。进入政界后,作为首尔市市长接连推进了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大型事业,发挥了高超的行政才能。李明博提出“脱离理念、实用主义”的口号,凸显了实际利益优先的经济总统形象。国民把消除贫富差距和改善生活的任务托付给了李明博。
但是卢武铉政府时期激化的理念对立引发的摩擦,动摇了历届政府在安保和对朝政策上所坚持的价值和基本战略的信赖,给韩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动摇和裂痕。在持续了2届10年的革新政权期间,保守势力第一次尝到了被排除在权力之外的悲哀。在重新掌权后,保守势力一鼓作气地修正轨道,试图卷土重来,革新势力的担忧应验了。在实用主义的名义下,摆脱理念对立并不容易。卢武铉的自杀是李明博政权和保守势力肆意的政治报复导致的悲剧,引发了强烈的批评。不仅没有脱离理念,理念对立也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怨念。
接着朴槿惠当选总统,韩国社会的裂痕变得更加难以修复。朴槿惠政治认同感的核心,就是朴正熙的女儿身份本身,朴正熙是保守势力的象征,在以反共安保为口号的强权统治体制下,实现经济发展,长期成为韩国政治和社会的主流。随着公认的卢武铉永远的秘书室长文在寅事实上成为在野党统一候选人,2012年大选形成了保守对革新、朴槿惠对文在寅的一场对决。反对维新独裁和反对卢武铉政治复活的选举战俨然成了朴正熙对卢武铉的代理战。在朴槿惠执政期间,理念对立不可避免地更加激烈。
朴槿惠总统未能完成任期而遭到弹劾和罢免。
青瓦台,图源百度百科
04
“灼光革命”与文在寅政府对正统性的追求(2017年以后)
“烛光革命”被称为的宪政史上首次政治变革,如果把它放在保守与革新的理念对立的框架内,是过于简单的做法。烛光集会的参加者们不管是保守还是革新,面对没有改善迹象的生活、即使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不讲理的社会、恶意利用与总统的个人关系垄断国政的崔顺实门事件等,对既得利益阶层以权力为借口的横行得到默认,犯规和特权横行的扭曲社会现状的愤怒达到了极点而爆发。“烛光民心”要求建立一个常识和原则相通的社会,一个公正正义的国家。并不是以理念对立为前提,否定保守的理念和政策,积极评价和选择革新。
但是对于恢复政权的革新势力,特别是文在寅政权和支持它的执政党主流派而言,烛光革命和文在寅政权的诞生始终处于理念对立框架之中。这不仅是韩国政治霸权从保守转向革新的简单政权更迭,更是在道德性与可信度受到动摇的情况下,连其价值也受到动摇的遭受严重打击的韩国传统保守终结的开始。保守和革新势均力敌的理念对立格局正在瓦解,是韩国政治转换不容错过的机会。即作为主轴的革新势力周围,只代表特定极端政治集团利害关系的保守势力的新格局。
文在寅总统提出无禁区“清算积弊”,当初是作为恢复公正社会、正义国家的举措,赢得了广大国民的喝彩,成为其执政的最大动力。但是,文在寅政府基于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将保守势力规定为曾经为协助日本控制朝鲜半岛而做出反民族行为的亲日派族谱,认为只有清除那些缺乏民族正统性,却拿着既得利益在社会各个角落行使权势的亲日保守既得利益势力,才能完成去殖民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只有这样才能恢复民族正气,确立一直被忽视的韩国政治的正统性,使大韩民国回到应有的轨道。
以历史认识为基础的清算积弊的追求,必然导致否定保守主导的大韩民国至今的发展历程,形成以保守势力为目标的政治报复。对文在寅政府来说,清算积弊并不是简单地局限于解体与权力勾结的既得利益和实现公正社会,而是清算解放后以反共安保和经济开发名义保存下来的亲日派及其残余,恢复应有的正义,确立正统性的工作。其目的无非是清除主导这个国家的亲日保守既得利益势力,打破旧体制,替换韩国政治主流。理念对立的尖锐化给社会带来更严重的分裂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对于文在寅政府及其核心势力来说,解放后在冷战结构中亲日派躲过了作为对日合作者的定罪成功活了下来。他们通过参与祖国分裂,与军方独裁相结合,垄断既得利益,一直盘踞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正是由于这些没有正当性的势力,在缺乏正统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扭曲的国家,走上了今天的错误道路,这是必须纠正的。
05
输不起的战斗与韩国政治的新潮流
烛光革命和文在寅政权诞生以后,革新执政党在全国同时地方选举、国会议员总选举中取得了胜利。文在寅政府有责任使国民赋予的这一潮流不可逆转,建立“完全新的国家”。在下届总统选举中获胜,让革新政权持续下去,是无论如何要实现的必须课题,是需要完成的重大责任。在两届十年的革新政府之后,随着保守派政权的复活,不得不回到起点的痛苦经历,令这一想法更加急切。
经过1987年6月的民主化,韩国政治的主动权从三金时代的地区主义转变为卢武铉政权诞生后明显化的理念对立,一度以为会转向脱离理念的实用主义,但在改善民生方面毫无头绪的情况下,韩国社会的裂痕越来越严重。弹劾、罢免朴槿惠总统对保守势力是致命的打击,但文在寅政府偏重理念的执政方式刺激保守阵营,助长其危机感,导致理念对立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将解决就业、居住、教育等方面的差距抛在脑后的第20届总统选举中,女性投票动向成为关键因素。女性投票主要集中在20多岁、30多岁的“MZ世代”中。大多数是无党派的浮动层,这些人更重视与自己切切实实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政策,而不是保守和革新的理念。女性投票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身上,围绕消除性别差距的认识分歧而受到关注。毫无疑问,代际对立和性别差距等多种因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投票行为,这与日益尖锐的理念对立保持距离。
回顾过去,以年轻人和无党派人士为中心的韩国政治新潮流的出现要追溯到2012年第18届总统选举过程中掀起的“安哲秀现象”。毫无政治经验,也不属于政党的人物,却成为左右选举走向的台风眼。其背景是国民对朝野和保守革新的差异,只顾理念对立和权力斗争,失去解决问题能力的政党和政治家的不信任和失望。
随着烛光革命和之后理念对立的尖锐化,至今仍无法看到差距扩大的韩国社会的闭塞感得到消除,不满的岩浆还在继续积聚。以年轻人和女性为传播源的新一轮地壳变动,到底会不会发生?在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中,韩国国民的民心备受关注。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
✧ 菊池誉名:从日本举办奥运会经验探讨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可能性
✧ 易剑东: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东北亚国际关系促进✧ 薛原:北京冬奥会 新起点与新作为✧ 专访澳大利亚前外交官莫里斯:中澳关系今年有机会得到改善吗✧ 王毅:“引领时代之变的一年”✧ 朴光海:文在寅为何选在此时特赦朴槿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