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洁 | “规锁”与反“规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主要矛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界知识 Author 张洁


作者:张洁,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23年4月16日,第8期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进展、特点、趋势(一)

当前,大国博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事务的关键因素。同时,乌克兰危机作为“发酵剂”,正在加速中国周边安全格局的分化重组、甚至对抗性阵营的形成。受此双重因素影响,大国角力地缘政治竞争,中小国家既不得不卷入军备竞赛,又需要应对经济复苏乏力、对外债务违约风险、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各类经济与非传统安全挑战,致使周边地区稳定性减弱,矛盾突出、复杂而多变。

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而在美国“印太战略”冲击下,中国周边地区成为中美直接交锋地带,也由此成为“首要”与“关键”的交汇点。

大国博弈正在显著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作为进攻方的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续以所谓“印太战略”为抓手,在地区层面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即使是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未能迟滞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这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而“印太”的战略态势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

基于上述认知,拜登政府持续加强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同时重点强化盟友与伙伴体系建设,利用议题炒作把控地区安全议程,从而全方位维护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有效”“持久”的影响力。

2022年8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对台岛东部外海预定海域,实施多区域、多型号常导火力突击,检验了精确打击和区域拒止能力。

美国强化自身在“印太”地区的锚定

2022年以来,美国显著增加了对“印太”地区的外交投入。从总统拜登、副总统哈里斯到国务卿布林肯以及国防部长奥斯汀等军政要员,密集性出访日、韩、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并重新强化与中亚国家的联系。拜登本人于2022年5月亲赴日本参加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峰会,11月又连续参加在柬埔寨举行的美国-东盟峰会、东亚峰会以及在印尼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这期间美国-东盟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将科技、经济问题“安全化”,以此遏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2022年3月,美国与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建立“芯片四方联盟”,加强芯片产业合作,企图实现排除中国大陆企业的芯片生产闭环。5月,拜登政府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意在补足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短板。此外,美日澳等国还利用各自的金融机构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形成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替代性”方案,日印澳三国推进实施“供应链韧性倡议”,以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美国盟伴体系这些做法试图使本地区国家与中国全面“脱钩断链”,打造经济领域的阵营对立,对于中国周边经济一体化与地区安全形势的危害更具长远性与破坏力。

在中国周边地区,美国的军事实力具有绝对优势,但美国仍然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包括中国“给美国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多领域威胁”以及对“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的战略攻击”。为此,除继续在“印太”地区加强军力部署,并保持长期、高频率海上军事行动之外,美国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太平洋威慑倡议”(PDI)的投入,以此提升对中国的“拒止性威慑”能力,维护对华长期性优势。2023年3月美国国防部提交的2024财年国防预算申请就声称,为继续利用该倡议在“印太”地区投放先进军事技术、实践新的作战概念和制造更具弹性的军事态势,以保持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战略威慑,计划投入91亿美元支持“太平洋威慑倡议”,这比2023财年增加了40%。尽管这一预算尚未被批准,但可预见美国对“印太”地区的军事投入将会持续增加。此外,美国与地区主要盟友与伙伴关系的联合军演不仅得以恢复,甚至还超过了疫情前的规模,在演习科目方面也更具针对性和挑衅性。2023年3月美方表示将在4月举行史上规模最大的美菲“肩并肩”年度联合军演,这是美军与地区盟伴国家联合军演的最新态势。

2022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左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一)、印度总理莫迪(右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东京举行美日印澳四边机制首脑会谈。

加速整合盟伴体系

当前,美国在“印太”地区打造的多层级盟伴体系出现一些新动向。以2022年新版《美国印太战略》为指南,美国在夯实与日韩澳菲泰等军事联盟的双边关系的同时,重点推进这些国家之间,特别是日韩之间的进一步联系。2023年3月以韩国在“强征劳工案”上做出让步为转折点,日韩初步实现关系正常化,外界普遍认为这一态势的幕后推手正是美国,目的是为建立美日韩同盟扫清障碍。此外,日澳菲之间的务实军事合作也显著加强。2023年2月底,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日英、日澳《互惠准入协定》。同月更早些时候,在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访日期间,日菲就尽早签署《互惠准入协定》进一步达成共识。这些协定将会简化各方在联合军演期间人员、装备、弹药等在入境方面的手续。

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机制。近年来美国推动四边机制升级与扩容并举,不仅定期进行部长级、首脑级对话,而且不断拓展合作议程,涉及海上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关键和新兴技术、网络、空间和基础设施等多领域。2022年5月四国峰会在东京举行,宣布实施“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深化盟友间的海上安全合作。该机制的扩容还表现为吸纳新的成员国,韩国、越南、印尼等国均被列入候选之中。2022年以来,四边机制更为强调与东盟的战略协调、与欧盟的战略对接,使其成为打造美国广泛安全网络的枢纽点。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是美国“印太战略”实施后成立的最重要的安全机制之一,旨在打造“盟中之盟”,更为有效地展开对华战略竞争。该机制以美英联手为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为第一个主要合作项目,自2021年成立后逐步在新建澳大利亚潜艇基地、美澳加强核动力潜艇联演等方面取得进展。2023年3月,美英澳三国首脑宣布了“发展澳核动力潜艇”的具体步骤,即培训、部署、购买、研制“四步走”:从2023年开始,澳方向美英派驻人员以接受相关培训,同时美英先后增加访问澳方的潜艇;从2027年前后英美向澳西部海岸派驻潜艇轮值部队;到21世纪30年代初,澳方购买三艘美国“弗吉尼亚”级二手核潜艇,其后并可根据需要再购买两艘;三国在数年内完成由英国设计、美国提供技术、英澳共同建造和部署的新型潜艇,预计在本世纪40年代服役。通过潜艇合作,三方将“加强本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能力,同时共同优化三国装备常规武器的核动力潜艇(SSN)平台的能力、共性和互操作性,在潜艇领域实现更广泛的整合,从而实现三国阻遏侵略的能力”。尽管美英澳均表示澳方潜艇只是获得核动力而不是装备核武器,三国将履行各自的核不扩散义务,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为核查与透明度制定最高标准,但消息一经宣布,还是引起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国家的公开批评。

2022年10月13日,美韩日菲四国军队在菲律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印太北约化”与“北约印太化”相向而行

拜登政府自推动“印太战略”实施以来,一直试图将在本地区的双多边军事同盟合作打造为“北约”模式,强调日澳韩菲等盟友间的相互结盟,以及通过提升信息共享、互操作性等打造区域性的一体化威慑。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通过将中俄进行“捆绑”,祸水东引,加快了“印太”北约化的进程。前文所述整合盟伴体系的措施均属于此范畴。

同时,北约“印太化”的趋势也在加强。乌克兰危机升级激发了西方国家对华战略忧虑与敌视,它们认为“中俄不断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在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方面相互配合的企图与北约的价值观与利益背道而驰”,鉴于此,北约应与“印太”这一利益攸关区域的新老伙伴加强合作。2022年6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领导人首次受邀参加北约峰会,以此“开启北约与亚太伙伴扩大合作的路线图,确保更密切的政治磋商和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进行合作”。

总的来看,美国是北约“印太化”与印太“北约化”的重要推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重新整合其主导的全球安全同盟体系。当然,对于北约国家的立场仍需细分,其中既有“坚定”加入遏华阵营的,也有诸如法国等国家试图保持适度中立,平衡中美在“印太”地区的关系。

炒作安全议题,把控地区安全合作议程

提升盟伴国家的海域态势感知能力是近年来美国维护“基于规则的”海上安全的主要举措之一。2022年以来,美国通过整合或新建地区倡议,计划建立覆盖整个“印太”地区的海域态势感知体系,其一系列的行动包括:5月,四边机制峰会提出建立“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提升太平洋岛屿、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伙伴国家的能力建设;同月,东盟—美国特别峰会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美国将继续帮助东盟国家提升海域态势感知能力;6月,美国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英国成立“蓝色太平洋伙伴”(PBP),声称将“通过提高各国海域态势感知、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增强保护海上边界利益的能力,确保各国独立和主权”。

海域态势感知体系建设包括通过部署各种跟踪识别系统、协调共享数据等内容。按照美国的说法,这将提升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各国的海域监控能力。但不少分析认为,美国的真实意图是以此实现在“印太”全域对中国舰只活动的跟踪与监视,使中国的海上行动“透明化”,并通过所谓的信息共享,操纵、挑起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海上摩擦。

“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强调以打击非法捕鱼为重点内容,事实上,这也是美国刻意搞出来的“态势”。2022年以来,美国通过总统签署国家安全备忘录、国会研究局发布报告以及智库、媒体炒作等多种方式,渲染所谓“非法捕捞”问题,并将矛头直指中国,声称“中国的捕鱼船队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涉及非法捕鱼活动,中国是从事非法捕鱼的主要国家”。但是正如一些周边国家学者所指出的,如果美国真的是为了治理“印太”地区的非法捕捞,就不应该将中国排除在“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之外,而是应该与中国加强对话合作;而如果美国炒作非法捕捞的真实目的是孤立中国,那么这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升级,使东盟、尤其是南海相关国家处于“新冷战”之中。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


 文正仁:中美关系冰点时期,韩国外交应何去何从?

 李成日:韩国“拥核论”究竟意图何在?

 董向荣:韩日强征劳工案告一段落,韩日关系有望迅速恢复到2018年之前的状态

 李家成:三重因素驱动尹锡悦激进亲日

 李勇慧:“一区一港”建设与中俄远东合作前景

 王瓒玮 | 迭加与坍缩:日本社会脆弱性凸显

 王一晨:亚太不是地缘政治的角斗场

 申智善:韩国经济发展环境此一时彼一时 石田隆至:中国并非亚太威胁,真正威胁另有他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