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西班牙街头一幕!国王遭民众围攻
又一个特朗普时代!对美国、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今天,石狮这所小学向全市展示!
河北美院数亿巨债风波:“校长担保”学校埋单,祸起家族式管理?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瞰孝感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4月7日
2023年1月22日
2023年1月23日
2023年1月23日
2023年1月24日
2023年1月24日
2023年1月25日
2023年1月25日
2023年1月26日
2023年1月26日
2023年1月27日
2023年1月27日
2023年1月28日
2023年1月28日
2023年1月29日
2023年1月29日
2023年1月30日
2023年1月30日
2023年1月31日
2023年1月31日
2023年2月1日
2023年2月2日
2023年2月2日
2023年2月3日
2023年2月3日
2023年2月4日
2023年2月4日
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珍食”
Original
明日之食
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022-04-07
收录于话题 #活动
16个
10月23日至12月5日,“明日之路”行动小组参展的
“珍食”食物艺术与设计展
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园景展馆展出。“明日之路”行动小组携手“兜着走”和“马哥的买汰烧生活”为观众呈现我们对于“食物浪费”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展览还邀请了跨界设计师与艺术家,从农业承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工业化食品的生产和流通模式、城市中的消费习惯等多个维度,呈现一个由食物设计、艺术装置、影像、可视化数据与设计构成的“珍食”世界。
“珍食”展览现场
“明日之路”播客
“明日之路”播客在“珍食”展览现场
经过大半年的积累,“明日之路”播客制作的19期节目已经收获了20万余次的聆听。本次展览中,关于“明日之路”的创始以及和“食物浪费”有关的几期播客都可以在现场听到。
与此同时,播客所在的展台上还有OFPiX Zine Factory“还乡计划”关于回家吃饭这个主题的摄影集、秾·可食地景组从文献中收集整理的本地可食植物用法小册子《饕餮岭南》等“营养丰富”的书册,推荐搭配“明日之路”播客边听边看。
“明日之路”播客参加“珍食“展览的单集,扫描二维码收听。
《饕餮岭南》翻书视频(有点手抖,敬请谅解)
“兜着走”剩食盲盒
“兜着走”在“珍食”展览现场
“兜着走”(DZZ)源自“明日之路”行动小组核心成员之一咪咪的创业项目——一个连接年轻人和对食物浪费产生了问题意识的商户的平台。简单来说,“兜着走”是一个小程序加上一系列服务设计,帮助商户把当天制作但未销售完的剩余食物/食材,以“盲盒”这种有趣的形式,送到愿意以折扣价格购买“惊喜”的消费者手中。在展览现场,你能看到“明日之路”行动小组采访咪咪的短视频、兜着走的概念海报和剩食盲盒的实物模型。
马哥的买汰烧生活
“马哥的买汰烧生活”在“珍食”展览
“马哥的买汰烧生活”是很多在上海关注可持续的朋友都知道并选择过的午餐便当品牌。这次展览中除了有“明日之路”行动小组拍摄、制作的马哥采访视频,展览方还为马哥制作了绘本版“便当”流程图。马哥每天自己从松江的农场进菜、烧菜、煮松江大米饭、送便当,基本上只靠口碑营销。并且他不使用一次性餐盒,而是当天或第二次送餐时从顾客那里回收后循环使用,这在快节奏的城市中是十分罕见的。80后也许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喝完啤酒、汽水后要送还玻璃啤酒瓶、汽水瓶到店家,这样“全社会共同循环利用”的习惯是否只能离我们现在“一次性当道”的生活越来越远?
南瓜、酱油、酸奶酵母
“珍食”展览里的“美食”掠影
在“珍食”展览中,还有NICE公社WAWA用南瓜全身部位制作的五种南瓜料理、德国小伙子陈皮制作的处在不同阶段的酱油、对北欧食物感兴趣的徐溪婧用酸奶制作的酸奶酵母“明信片”——收到明信片的人把它重新浸泡在牛奶中,等待发酵完成,就能获得一杯拥有酵母“原产地”风味的酸奶。
版画、影像、可食地景
“珍食”展览现场
除了以上令人“食指大动”的参展作品,“珍食”展览中还包括了木刻艺术家刘庆元的“粥粉面”版画、农民种子网络收集的来自老土地的农家种子、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研发的用农业副产品制作的“未来食物”、影像艺术家李朝晖为景迈山的200多种食物拍摄的肖像,以及由多个组织、多位研究者联合完成的广州和深圳可食地景分布图……
在这些看起来“很好吃”“有创意”的展品背后,观众可以重新审视每顿餐食剩下的东西——不论是包装还是食材的边角料。据说有位米其林五星大厨在厨房里不设垃圾桶,原因是他会把食材的全体部分都烹饪成食物,不会留下一点垃圾和浪费。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把一餐饭剩余的物资分门别类地扔到“湿垃圾”“干垃圾”桶之外,也还有“堆肥”“搜索一下食材的其他部位还能怎么吃”“问问长辈们会怎么处理剩下的东西”等等选择。
“珍食”漫谈:减少损耗与浪费
11月6日下午,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互联)三楼镜山剧场,一场集聚了多位“珍食”展览参展方、学者与机构方,围绕“减少损耗与浪费”的漫谈在b站同步直播,回放录像将上传至b站“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账号。
来自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于杨今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董乐、Atelier Fang的创始人胡方老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刘晓洁老师、《明日之食》总策划及总导演冯婧,以及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的赖妙妙,分别从循环经济、创新设计、食物设计、长效机制、可持续食物纪录片、食物教育等方面
进行了分享。图文详情回顾请阅读今天推送的第二条或留意“设计互联”微信公众号。
《明日之食》总策划及总导演冯婧在“珍食”漫谈现场
食物废料实验室:可以吃的新材料工作坊
11月7日,我们参加了Atelier Fang的创始人胡方老师的“可以吃的新材料”工作妨,听到了很多用剩余食材(或废弃物)设计制作创新材料的例子——如用玉米皮制作小型家居板材、用剩余果皮和海藻制作生物可降解材料、用废弃海鲜壳和咖啡渣制作皮革替代品、用杂草和小龙虾壳创造生物混凝土……这些“脑洞大开”的设计背后是一群人,他们致力于用“循环剩余物资”的方式抵抗和替代现有的“过度开发”惯性。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一行两人参加胡方老师的工作坊
当我们亲手从牛奶中提炼出如老豆腐般质感的“酪蛋白”,并在和咖啡渣混合、压片、烘烤后得到“新材料”时,内心是既激动又复杂的。激动的是经历了“点豆腐”的新体验,并得到了最后的成品,但其实我们距离“新材料”还相当远,真正的食物设计需要经过不可计数的实验和失败。不过,当回去后的我们面对自己的剩余食物、剩余食材的时候,一些新思维也许会浮现。
两天的深圳之行后,我们又去了广州。这一趟有南方和暖天气的陪伴,也有来自各路好友点拨的收获,未来会吸收到《明日之食》的纪录片中,敬请期待。
图、文、视频 / Jianwen(《明日之食》制片)
延伸阅读
微观食物|疫情下,发酵食物可能是一种未来
食物与设计对谈Ep.4宋悠洋|中国设计师的可持续食物新材料受欧盟及德国政府的创业支持
食物与设计对谈Ep.5陶冶|食物可以看到,听到,感知,进化,计算,思考和交流吗?
“珍食”食物艺术与设计展,邀你现场共奏蔬果狂想曲
何为《明日之食》
一部探索人与食物美好未来的影响力纪录片。
人如其食——我们每天吃的是什么,反映出我们的生活状态;
而食物背后的问题及应对方案,则勾勒出当下社会的痛点和趋势。
食物,不仅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也许还是解决个人及社会问题的一个入口,
更是重建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起点。
新冠疫情提供了一个改变的契机,
在内卷日趋加重的后疫情时代,
一群年轻人将带着普通人的困惑,
踏上寻访全国各地“食物行动者”的改变之旅。
何为“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
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
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制作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愿意成为“明日之路”行动小组的志愿者,
欢迎和我们联系!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播客:明日之路
(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小宇宙、QQ音乐)
微信公众号
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ID:roadtotomorrow)
联系邮箱
roadtotomorrow@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