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播客|“植物杀手&打工人”靠阳台种植“自救&疗愈”(明日之路Vol.02)

明日之食志愿者 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022-04-07
这期是“明日之路”播客第02期

本期主播秋玲的引言: 

 这期邀请到上海社区达人陈玉兰阿姨和设计师Momo。

 本期关注点放在普通人对食物的态度和行为转变上。

 想做阳台种植就真的能行动起来吗?

 普通人的动手能力要如何培养?

 “打工人”在高压的快节奏生活中,如何自我疗愈?

 希望这期节目能为更多人带来“转变”的可能性和信心


文字整理:
王家琪(“明日之路”行动小组志愿者)
编辑:
Jing(“明日之路”播客发起人)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以上链接或下图扫码收听


 阳台种植始末 


秋玲:我们之前谈到陈阿姨的行为转变,是她开始给我们做饭,这是一个“神转折”。Momo也提到,自己在阳台种植中的转变。Momo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Momo: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我对植物养植一直都很感兴趣,但不幸是个植物杀手。


说到我的行为转变,主要还是因为疫情,当时上下班的通勤时间都省下来了。而且疫情刚开始时我跟进了很多信息,有些新闻让人代入感太强,大概有一个星期左右,我整个人的情绪都是崩掉的,看到新闻就很想哭。


后来,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就断了网。但断了网就真的无聊了——让一个忙惯了的人突然闲下来,真的会感到好无聊。


于是,我开始想,有哪些事情是我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去做的,就想到了种东西。(2020年)3月,一些快递恢复后,我买了阳台蔬菜,商品介绍看起来还挺简单的,我还请教了专业种地的人。


一开始不太顺利,菜苗发不起来。因为网上信息很多,我就查了些资料,也多咨询了卖家,剩下的活,无非就是照着做。


结果,种出来的第一盆被虫吃掉了,第二盆被猫吃掉了。


第一盆,虫的来源是菜粉蝶之类的东西,它们飞过去,在叶子上生了一窝崽子。你不知道,当我看到一盆好不容易长得挺高的菜上面,有好多蠕动的菜青虫时,我整个人都……


我鼓了两天的勇气,最后还是做不到直接去拎它,所以就把整盆端掉了。有一点浪费,但是我真的不行了。


我想了很多改进种植的办法,比如拿房门的纱帐来支起小盖子,防止菜粉蝶叮上去。我一开始想买现成的纱帐,但发现比我整盆菜要贵。我想,无非就是做一个网,于是在家里找了一些材料试了一下,发现做出来的效果是可以的。


所以,第二盆菜是没有虫了,但它长得太好了,小区里的猫又比较惨——它们就大晚上跑来掀了那个盖子。


为了防猫,我就每天等晚上太阳下山了,猫开始活跃的时候,把盆搬回来。反正放在外面主要是给植物做光合作用。早上天亮了,我再把它搬出去。


就这样,我勉勉强强得了两盆菜,不过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这两盆,都只有原来那盆的一半多。我不太确定是气候原因还是光照原因。


我当时内心是很受挫的。不过种出来的菜很好吃,的确会比外面的好吃。我后来没有继续种下去,一部分原因是投入产出比太高了。那时候也差不多复工了,我就改种了薄荷,好养活。


上海某写字楼阳台上,保洁阿姨种的菜。图 Jing


 种植的驱动力 


秋玲:你种菜的办法很有趣。我记得2020年2月时,我们开了一个线上小会,做类似于“内在支持”的活动,有重庆的朋友就说到,她基于食物安全、买菜难等问题,开始阳台种植。当然,可能种出来的菜还不够吃几口。


不过,除了那个重庆姑娘,当时有好多人提到,他们想要种植,但是没有动手。


你种菜其实是自学过程,问身边的人,去网上查资料。但绝大部分人其实是不行的。不知道这跟你平常的一些行为习惯是不是有关系?


Momo:我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当时自己的状态很不好。为了“自救”,我去做了很多偏治愈的东西:我种了蔬菜,还自己做了很多手工,基本上疫情(严重)期间一直都是自己做饭。


我偶尔会在朋友圈发些动态,朋友们看了,就会说有一种被安抚的感觉。我是一个不太热爱社交的人,很容易紧张,线上交流就没有那么多压力,把文字稿写完发出去就好了。


我也和一些朋友聊过这件事情。我本身就是一个很喜欢生活的人,觉得做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做菜的时候,整个人都会静下来,不然会切到手。而且当你做完菜给身边人吃,他们会给你一些很好的反馈,你就会觉得,其实活着不止是很惨地去打工,生活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就算我再忙再累,一旦得空,我一定会折腾,这根源或许是我爸爸。我爸是一个很讲究的人,他会把电器、做饭这些研究得很透。


我从小到大就跟在他后面看,看他做饭,看他做一些木工,看他分析一些东西的功用。很多细节我记不清了,但我的习惯就被养成了。


秋玲:因为很多人是没有体感的,生活环境的熏陶很重要。我在想,Momo可能可以代表小白领,但也特例。因为动手能力强这件事,是要重新培养的。其实你有时更喜欢一个人的状态,是吗?


Momo:我有交流,不过我容易紧张。我跟你熟悉一些,做线下交流会放松一些。


我觉得这跟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有关系。我从小就比同龄人的个子高。当我小学二三年级时,小区里的邻居就会指着我说,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在小区里蹦蹦跳跳。我就想为什么同龄人可以奔跑,我不可以。


当别人因为一些外在的东西去评价你的时候,我并不能很好地消化掉,所以我有时会害怕和别人接触。因为我不希望被评价,有时我没办法消化掉。


秋玲:这个点看似是很特别的身高问题,但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这导致社交时的心理成本太高了。


上海一即将消失的社区里,居民种的菜。图 Jing

 

 生活的劳逸结合


秋玲:年纪大的人,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慢下来,开始考虑种植等与食物相关的话题。而年轻人做这些,更多认为是一种自我疗愈。如果用三个关键词去描述你在疫情期间种植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Momo:疫情之前那一年(2019),是我成长比较快的一年。我一个人面对了很多工作上的压力,一个接着一个项目,并没有放松过。做完一个项目该休息会儿,但有了惯性,反而停不下来,会自己给自己找事做。就这样一直累积着,整个人的状态就崩成了一个很紧的弦,而疫情时,你不得不把这根弦放下来。


当我有足够的时间安静下来,去做一些很想要做但因各种原因放到一边的事情,比如做饭、种植等,我就觉得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生活里有紧张的部分,但也该有松弛的部分。当你持续地劳动时,突然工作被抽掉了,你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形成,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感受。但生活的其他一部分东西会让你觉得,你是活着的,而不是一个机器。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忙着忙着,就丢掉了那一部分东西,我是比较幸运的,可以在这个时机把它捡回来。


所以,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劳逸结合。


现代人的各种心理疾病,有庞大的数据可以查验,当你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下,你的身体、心理都会出现问题,你必须学会找到一些让你能缓和下来的事。


有的人会去运动,或去旅游,而让我得到放松和疗愈的,就是生活里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我看着那些植物从种子长到发芽,然后开了花,变成了我盘里的菜,或者从叶片发出一棵新的完整的多肉时,我会觉得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


它们的生命力就是如此,只要给它们水、阳光、土壤,剩下的就是耐心等,等它自己愿意发芽,等它自己愿意长大。


而现在的高压的、快节奏的生活,有多少人愿意花了钱,还要再花时间去等一棵橙子树发芽。我可以理解,大家的时间精力都很有限、很宝贵,如果说成长为一棵果树需要一年,但这一年里,并不需要你时时刻刻守着树。


其实,你去照顾植物的时候,也是在照顾你自己。


艺术家彭可赠送自己种植的番茄,Jing领了一盆。图 Jing


 有些事情不要计较投入


秋玲:除了劳逸结合,“种植”这个动作也很走心。


Momo:对,我觉得找到自己适合的才是关键。第二个关键词——不要太计较你的投入。


虽然当下非常提倡“成本”的概念,比如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还有所谓的沉默成本。但有些事情不能只考虑成本,因为当你整个人的状态变好了之后,会更有精力去投入到物质生活里。


这个很重要,尤其对做设计的我。之前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做东西越来越模板化,没有什么新想法,这让我很痛苦。


这不光是多看多学能解决的,可能你看到的只是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这个橙子是橙色的,它给我一种活力的感觉,我想把这种活力的感觉传递出来,而别人看到这个橙子,可能想表达垂涎的感觉,每个人的感官不一样。


秋玲:很多事情要慢下来才能感受到。


陈阿姨:对,我对待生活是这样的。这是大自然,要跟着大自然转,不要违背大自然。古人就是看天走,是很聪明的。实际上应该是根据环境,来决定你怎么改,如果把环境改了,就颠倒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善肯定是好事,人恶肯定没有好下场。


秋玲:你讲到一个很有趣的点,我们经常是让环境适应我们,但同时,我们也该去适应环境。


今天聊到的东西是特别细微的,不论是阳台种植还是给大家做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连接点,然后才会去做这些实践,这才是最有趣。


本期播客发布时间为2021年3月

点击“阅读原文”可收听完整播客内容


延伸阅读

播客|那些正在消失的食物原初之味

播客|当“植物性饮食”遇见年轻的“中国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