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阅读 | 《柳叶刀倒计时健康与气候变化》- 2021年中国报告:抓住机会之窗

刘心远 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2022-05-18

题目

The 2021 China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seizing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作者

Wenjia Cai*, Chi Zhang*, Shihui Zhang* with total 88 authors

期刊

Lancet Public Health

时间

2021.11

一作

单位

Department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链接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1)00209-7



研究导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但也面临着解决这些风险和保护后代健康的机遇。如果没有及时和充分的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将加速影响人们的生活。2020年,由清华大学领导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区域中心在全球“柳叶刀倒计时”工作的基础上,评估中国气候变化的健康状况,旨在启动快速和健康响应行动。这份2021年的报告是第一次年度更新,在五个领域提出了25个指标: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露程度和脆弱性; 适应、规划和健康复原力;缓解行动和健康协同效益;社会经济投资;以及公众和政治参与度。这份报告汇集了来自中国内外25个领先机构的88位专家的贡献。较2020年,2021年新增了5项指标,多项指标方法有所改进,在国家和省级层面提出指标结果。在2019新冠流行(COVID-19)的这一年,本报告还揭示了中国的绿色复苏之路,确保其与碳中和目标相一致。   



指标发现


Section 1: 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露程度和脆弱性


指标1.1: 健康和热度

指标1.1.1: 与热浪有关的死亡率

当人们连续暴露在超过阈值的高温下,热浪相关死亡的风险大幅增加。2020年,中国人均高温天数比1986-2005年的平均值多4.51天。由此导致的与热浪相关的死亡率增加了92%,2020年估计有1.45万人死亡,其中77%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在过去二十年中可以看到死亡率明显增加的趋势。与2000 - 2004年相比,2015-20年与热浪相关的死亡率增加了63.6%,平均每年死亡17270。广东、广西和辽宁三省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最多,占2020年中国总死亡人数的31% (图1)。据估计,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老龄化,如果不采取额外的适应措施,到本世纪末,中国与热有关的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到2010年的5到9倍。

图1:中国与热浪相关的死亡率


指标1.1.2: 劳动能力的变化

在过去20年里,与热相关的潜在生产力损失有所增加,到2020年将达到315亿小时(或占全国总工作小时的1.3%),这一趋势受到劳动力变化和气温上升的影响。虽然仍占总损失的68·9%,但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中国农业部门与热有关的生产力损失有所减少;  建筑业和制造业的损失迅速增加,与热相关的生产力损失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建筑业的8.4%和制造业的9.5%。南部省份广东和广西的热相关生产力损失最大,占全国总损失的27.5%。如此巨大的劳动力损失影响了经济绩效,造成了工资的巨大损失,特别是对户外工人来说,他们的健康处于危险之中。


指标1.2: 健康和极端天气事件

指标1.2.1: 野火

温暖和干燥的气候可能会增加野火风险,野火通过热伤和烟雾暴露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从2001年到2020年,人口加权野火风险有所下降,但在大多数年份,人口暴露于野火的风险有所增加。2016-20年,全国野火年均暴露量比2001-05年增加了24.5%,有20个省野火暴露量增加,其中东北地区由于火灾季节气温升高,野火暴露量增加了331.4%。2020年5月30日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燃烧面积约16000平方米,2000多名消防人员直接暴露在火灾烟雾中。2020年3月20日,四川省发生森林火灾,造成19人死亡。


指标1.2.2: 洪水和干旱

2000-19年期间,洪涝灾害数量大幅增加,干旱灾害数量保持稳定,2004年至2018年,由于应急能力的提高,中国洪涝和干旱造成的总体损失有所减少。然而,极端降水和洪水的增加,如2020年长江沿岸和2021年河南省的极端降水和洪水,有可能扭转洪灾损害下降的趋势。2018年,全国有3.5千万人遭受洪涝灾害,2.7千万人遭受干旱灾害,其中四川省受灾最严重。2020年7月,长江沿岸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96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威胁着中国中南部27个省份的居民生命健康和家园。2021年7月,中国人口最多洪水易发省份之一的河南省,超过300人死于洪水,相当于2018年中国洪水死亡总人数的近80%。如果不采取行动,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受洪水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指标1.3: 气候敏感传染病

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许多通过食物、水和媒介传播的病原体的传播适宜性正在提高。2004-19年期间,由于气温日增,登革热在中国的传播能力增加了25.4%。18个省份出现上升趋势,只有上海的登革热传播能力大幅下降。与2005年相比,2019年全年龄残疾调整生命年登革热发病率增加了21倍,达到每100万人0.66人。


图2: 2000-2020年,中国各省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主要健康风险增加情况


Section 2 :适应、规划和健康复原力


指标2.1: 适应规划和评估

中国虽然有部分开展国家气候变化适应计划,但还没有独立的国家卫生适应计划。在这一指标中,我们收集每个省的卫生适应进展情况。调查收到了中国大陆31个省级疾控制中心共30个回复。6个省(广东、湖南、云南、四川、上海和江西)报告已制定省级健康和气候变化适应计划措施,另有6个省报告正在制定相关适应计划。对于所有作出响应的省份,缺乏多部门合作机制(73%)被认为是制定适应计划的最主要约束。只有四个省(广东、江苏、江西和上海)完成了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评估和脆弱性评估。调查显示,由于新冠疫情,五个省份对气候变化给予了更多关注。


指标2.2:适应性普及与实施

2.2.1: 识别、预防和应对突发健康事件

从2018年到2019年,31个省份中有28个省份在该指标上有所提高,所有省份的平均指数得分提高了5.3分。一年内省际差异降低了23.6%; 中国东部省份对突发卫生健康事件的准备最充分。然而,由于2020年指数评分的数据尚未更新,今年的报告中未跟踪2019年新冠疫情对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这一指标将会在后续研究中补充。


指标2.2.2: 空调-效益和危害

家用空调的使用是降低与热浪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随着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多房间内的独立空调设施:全国每100户家庭空调安装量从2013年的70.4增加到2019年的115.6。使用空调导致的与热浪相关的预防死亡率从2000年的19%增加到2019年的49%。自2000年以来,空调碳排放量增加了4.5倍以上,2019年达到2.78亿吨。这些趋势突出表明,需要采取更有效和气候友好的热适应措施,如提升智能建筑设计和城市绿化。


指标2.2.3: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通过改善空气质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体育活动场所来为人类健康带来效益。在今年的报告中,新增指标使用人口加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表征城市绿化水平。NDVI通过卫星观测数据获取,NDVI值越高,绿色程度越高。2020年,3个省的城市绿化水平非常高,6个省的城市绿化水平较高,6个省的城市绿化水平中等。这三类省份的总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一半。南方省份的绿化水平明显高于北方省份。偏远省份如西北内陆地区的目前绿化水平较低、生态较脆弱、且经济欠发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指标2.3: 气候信息服务

在卫生部门使用气象信息服务对于建立气候相关公共卫生健康风险预警系统非常重要。信息资源服务是多部门建立共同适应气候变化的第一步。通过对省级气象部门的调查,该指标跟踪并展示气象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合作情况。在31个省级气象部门中,有21个部门报告向公共卫生部门提供气象信息,但只有10个报告里提供了与公共健康相关的决策支持。


Section 3: 减缓行动和健康协同效益


指标3.1: 能源系统与健康

这一指标跟踪了中国能源系统内的减排情况,今年的进展好坏参半。碳强度和煤炭在中国能源供应总量的比重持续下降。发电行业占全国碳排放的44%,2020年电力需求增长了3.1%; 然而,与2019年相比,风能发电量增加了15%,太阳能发电量增加了17%。虽然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 (2020年1月23日-2020年4月8日)碳排放在第一季度下降11%,但2020年碳排放总量较2019年相比增加了1.28%。主要归因于第三季度的经济快速复苏。


指标3.2: 清洁家庭用能

据估算,使用低能效的燃料做饭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约400多万人死亡,妇女和儿童受影响最大, 这些死亡与家庭室内空气污染有关。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可直接对健康产生协同效益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9和2020年的最新完整数据尚未公布,但积极趋势正在显现,如农村家庭使用终端电力正在逐步取代煤炭,使得2018年农村居民煤炭使用量减少17.9%。自2019年以来,2020年家庭人均能源消费增长了12%,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封锁导致家庭烹饪、娱乐休闲、供暖、制冷和照明的能源消耗增加。从长远来看,电气化对家庭能源过渡是必不可少的,而清洁燃煤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短期替代。


指标3.3: 空气污染、运输和能源

2015年至2019年,中国致力于清洁空气,城市环境PM2.5浓度下降28%,而地面臭氧浓度上升8%。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封锁期间的交通限制,环境PM2.5浓度比2019年下降了9%,地表臭氧浓度下降了6.3%。然而,由于农村向城市人口的流动限制增加了农村家庭空气污染暴露的人口比例,这导致在国家封锁期间,农村地区人口加权PM2.5总体估计增加5.7 μg/m³。该指标使用GAINS 模型和暴露响应函数来估计由PM2.5暴露导致的死亡。据估计2019年的死亡人数比2015年减少了243700人(图3)。农业地区,PM2.5导致的死亡人数中,工业部门占50.5%,其次是住宅部门(12.7%)和交通部门(9.6%)。从区域上看,中国东部死于PM2.5的人数最多(423100人),其次是中国中南部(39600人)。交通行业排放标准严格,绿色新能源汽车使用量快速增长,氮氧化物、PM2.5、碳氢化合物、CO2排放量大幅下降。尽管2020年空气质量在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成功,然而仍近98%的城市年均PM2·5浓度高于WHO推荐浓度值10µg/m³。

图3: 2015年和2019年中国主要来源和地区PM2.5导致的过早死亡


Section 4: 经济与金融


指标4.1: 气候变化的健康和经济成本以及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效益

指标4.1.1 热浪相关死亡的经济成本

基于统计生命价值评估了某一特定行业劳动力供应损失的直接成本和行业之间相互影响的间接成本。2020年与热浪相关死亡的总体经济成本为1.76亿美元,大约是2002年成本的17倍,约63%的总成本是由间接影响造成的,间接成本最大的是第二产业约占69%(如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 ),其次是第三产业 28%(如餐饮、金融和其他服务业)。截至2017年的省级数据,成本最高的三个省份是山东(2300万美元)、河南(1500万美元)和辽宁(900万美元)。


指标4.1.2: 与热相关的劳动生产率损失的经济成本

在中国,与高温相关的劳动生产率损失的国家经济成本从2011年的7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3%)增加到2020年的17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增长了2.3倍。2016-20年均成本(1770亿美元)几乎是2011-15年度(920亿美元)的两倍。2017年经济成本相对GDP最高的两个省份是海南(6.75%)和上海(3.78%)。


指标4.1.3: 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死亡率的经济成本

尽管2019年与空气污染相关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由于中国GDP的增长,绝对经济成本从2015年的6.24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7360亿美元,增长了18%。PM2.5相关死亡率的相对成本占中国GDP的比重从0.07%下降到0.06%。2015 - 2019年,第二产业占总成本的比重从57%上升到60%,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等)占比从12%下降到10%,第三产业占比从31%下降到29%。2015年区域GDP经济成本最高的两个省份是重庆(0.19%)和陕西(0.14%)。


指标4.2: 向零碳过渡的经济转型

指标4.2.1: 新建燃煤与低碳能源投资

该指标数据来自中国国家能源局和WIND数据库,中国新建燃煤发电相关投资完成额从2019年的93亿美元下降到2020年79.4亿美元。202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完成额达到785亿美元,其中风能投资最多,达376亿美元。低碳能源(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核能)与新建煤电的投资比例从2008年的1:1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9:1.5。省级投资数据来源于全国新建发电设施投资和省级新增发电建设生产能力。202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最高的是河北(59.4亿美元),  山东(52.2亿美元),内蒙古(49.5亿美元)和四川(53.6亿美元)。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消纳,整体电网也将继续加大投资,2020年达756亿美元。据估计,若要将升温控制在2°C以下,非化石燃料发电所占比例需要在2050年达到92.1%,而化石燃料发电所占比例应该下降到7·8%。因此,为了实现温控目标,实现煤炭减排与碳中和的承诺,中国需要确保经济复苏计划投资不会大幅度流向煤炭项目,并继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指标4.2.2: 低碳和高碳行业就业

指标数据来自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2020年可再生能源和就业年度评估》,CEIC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就业总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7.578亿到2019年为7.545亿),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正在增加(从2018年的410万增加到2019年的440万,比化石燃料开采行业的就业人数多110万。自2017年以来,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一直高于化石燃料开采行业,化石燃料开采行业的就业人数从2018年的388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29万人,减少了15%。鉴于2019新冠封锁期间的建设延误,2020-21年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开采领域的就业可能会减少。通过在短期内采取绿色复苏的方法,并在长期内追求碳排放减少和碳中和目标,中国预期在低碳行业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指标4.2.3: 化石燃料补贴和碳价格的净值

一个有效的碳价格对于推动向零碳经济过渡至关重要; 然而,对化石燃料消费的补贴错误地使化石燃料比清洁能源具有竞争优势,并推迟了化石燃料逐步淘汰的进程。该指标利用国际能源机构提供的数据和中国在全球补贴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来追踪中国碳定价的覆盖范围和力度。数据显示化石燃料连续3年的补贴稳步增加直到2019年补贴开始大幅下降,从2016年的477亿美元降至2019年的305亿美元。然而,现阶段与G20承诺的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8个碳排放试点交易市场的碳价格存在差异,从福建的2.49美元/ tCO2到北京的12.53美元/ tCO2。尽管这些价格高于2019年,但仍远低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价格(到2020年每吨二氧化碳40-80美元)。随着发电行业国家排放交易于2021年6月的计划启动,研究计划在2022年报告中进一步优化化石燃料补贴和碳价格的净值。


Section 5: 公众和政治参与


指标5.1.1: 社交媒体对健康与气候变化的报道

在今年的报告中,指标选取评估了微博平台上7个最具影响力的用户账号,包括了《人民日报》、《新京报》、《中国科学日报》《新华网》、《健康时报》、《澎湃新闻》和《中国气象报》。从2010年到2020年,在所有七个账户中,平均每年有1074个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推文,其中131个(12.2%)与健康有关。社交媒体上对气候和健康相关问题的日益关注,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泥石流,2013年气候与健康相关推文的历史峰值主要是由于夏季极端天气事件和空气污染。2020年与气候相关的所有推文中有24%在7月,主要是由于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相关推文从2019年的160个增加到2020年的427个,其中149个涉及COVID-19,这表明大幅增加不仅仅是新冠疫情的结果。


指标5.1.2: 报纸对健康和气候变化的报道

尽管新媒体和细分渠道有所增加,但报纸仍发挥着关键作用。在2021年的报告中,研究选择了34个省份中每个省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统计它们在气候和健康方面的报道。从2008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有23377篇报纸文章与气候变化有关,其中约6%(1301篇)与人类健康有关。2010年气候变化覆盖率最高,主要推动力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讨论,局部极端天气事件,如严重洪灾,也促进了相关省份报道覆盖范围的增加。2020年气候相关文章中有关健康的文章覆盖率最高,有2766篇,是2019年文章数量的2.6倍。这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国的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指标5.2: 健康与气候变化中的个人参与度

这一指标通过中国最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中的搜索查询来跟踪个人在健康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参与情况。在今年的报告中,不仅设置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搜索查询,还添加与COVID-19相关的关键字,提高了指标的准确性。与健康和气候变化相关的查询仍然很少被用户同时搜索——在2020年,1000个气候变化查询中只有3.6个有与健康相关的搜索关键词。然而,2019年至2020年,2主题同时搜索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气候变化查询量同比增长54.9%,2020年健康与气候变化同时搜索量同比增长78.6%。从标题中的关键词搜索结果来看,这一增长主要是由COVID-19推动的。总的来看,妇女、女孩和受高等教育人群对气候变化以及健康的搜索次数最多。


指标5.3: 科学期刊对健康和气候变化的覆盖程度

这一指标跟踪了中国学者在科学期刊上对健康和气候变化的关注情况。2020年,中国学者发表气候变化相关论文3718篇,其中中文1866篇(50.2%),英文1852篇(49.8%)。与气候相关的健康相关文章只有75篇(2.0%),其中8篇(10.7%)为中文,67篇(90.3%)为英文。与2008年(17篇)的历史基线相比,这75篇文章是显著增加的,超过了2020年与其他国家作者共同发表的英语文章的数量(英国58篇,德国46篇); 然而,这一数字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作者的发表数量。考虑到气候变化对中国健康的威胁,中国学者在健康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参与程度还稍显不足,需要未来更多的关注。


指标5.4: 政府在健康与气候变化中的参与度

在今年的报告中,引入了新的指标,通过在四个与气候变化和健康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的项目(文章和政策文件),来跟踪政府在健康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参与度。这些部门是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生态环境部。从2008年到2020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从691篇增加到1212篇。2008年的238篇(34.4%)和2020年的315篇(26.0%)均提及健康。政府在健康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同时参与度较低。健康和气候问题相比,政府更多地关注气候问题,尤其是碳减排和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文章比其他相关部门多得多,贡献了气候变化文章的72.3%,贡献了健康与气候变化文章的83.2%。与气候相关的文章和与气候相关的文章数量最多的年份2012年,这些文章主要是关于极端天气事件和省级气象部门网站上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发现。




研究结论

本报告全面评估并更新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虽然2020年的影响低于2019年,但Section 1中每个指标的影响都高于其历史基线(图4),表明气候变化造成的健康威胁有持续增加的趋势。2020年,估计有14540人死于热浪,其中77%是老年人(即65岁以上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洪水和干旱事件的强度和频率有所增加或保持不变,但受影响的人口持续减少,表明适应方面取得了进展。不同地区有其特殊的健康威胁,例如西南地区通过蚊子传播登革热,东北和西北地区受野火影响,以及东南地区与高温有关的健康影响,这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气候变化造成的健康威胁在未来几年和几十年可能会恶化。尽管取得了总体进展,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威胁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图4)。


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取得了喜忧参半的进展。在报告2年的跟踪期间,应对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健康风险15个指标中,12个指标有改善的趋势,2个指标有恶化的趋势,1个指标有多种变化趋势。在适应方面,显现出积极的趋势,市级和省级健康影响评估增多,城市绿化水平提高,健康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在缓解方面,尽管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幅减少,2020年煤炭消费和碳排放的反弹令人担忧。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更环保的复苏计划。因此,中国应加快对低碳产业的投资,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扭转后新冠肺炎大流行时代令人担忧的趋势,使排放路径朝着促进健康的碳中和目标发展。通过对新冠疫情的反思以及新提出的气候雄心,今年因此出台了若干关键的卫生、气候和宏观经济政策。若独立进行政策制定,并阻碍不同决策者之间的对话,社会整体可能无法很好的应对气候变化。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可能是比新冠更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威胁者,社会要抓住机遇之窗,实现低碳发展和公共健康的双赢未来。

图4:《柳叶刀》杂志2021年中国报告追踪的影响和响应概况


编辑&排版:刘心远


相关阅读

1 文献阅读 | 中国典型工业城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时空模拟、风险预警及政策建议—以中山市为例

2 文献阅读 | 气候变化引起的美国居民用电需求年际变化

3 文献阅读 |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情况

4 文献阅读 | 中国实现碳中和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协同效益

气候政策会引来“搭便车”吗?

6 文献阅读 | 符合高福利水平的气候变化缓解需求方解决方案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小组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