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BS展评|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

Luoying ARTBBS
2024-08-30


展览“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由建筑师、艺术家梁琛策划,16位/组艺术家(作者)在展览中基于丹东的地缘特色,分别展示以小说、诗歌、绘画、摄影、影像、装置等媒介的创作,展现出边境内外的双重视角。从安东到丹东,一个地方的两个名字悄然指向时间的断层,“回溯”也是永无可能囊括全部历史的遗憾。艺术家身处当下,窥探、摩挲着遥远的空间与想象,借此修补时间的缝隙。


以河流为界,遥望与凝视构成了对彼岸空间最直接却温和的介入,艺术家对观看行为的迂回处理意在提醒我们警惕所见之象。观众透过梁琛改装的旅游望远镜无法满足对朝鲜半岛的猎奇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一组囊括现实与作者个人叙事的虚构时空景观。王宁德把对岸放大、变形、照亮,张推推将历史符号抽离而后重构于画面——透过相机进行视觉再现的真实性被几度怀疑。


“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 展览现场,2022

©睡觉艺术空间


赵亮的《江边》于平实中一分为二,在空间中构成一条“国境线”,一面由纪录片导演身份延伸而出,四方画框内,身裹暗绿色军衣的男男女女在粗砺的风景中踏出凝重之步;而另一面,江岸村口化为有声的运动画轴,视线随冬春两季的潺潺水流横向驶过,围绕于日常记录之上,观众看不清哨兵与村民的面容与神态,凭猜测其动线与举止而流入模糊暧昧的想象空间。鸭绿江让国境线的概念变得具体,让观者对对岸的想象也变得具象和真实。展厅里侧,展现了赵亮自2004年以来对“边境”题材持续性的关注,在现场展示的“火炬”由中朝边民以易货交换来的废铁重铸而成,边境内外的 “物质交换”所铸造的现成品,使观者对边民的生活在想象之外有了具体的物质联结。


赵亮《江边》展览现场(左、右),2022  ©艺术空间


视线之外的感官与身体介入,在一举一动的风险中把握着传递微妙感受的平衡。梁睿改了有关铝制饭盒的记忆,将气味替换为燃烧过的煤炭,个体物件被无差别化堆叠,进而唤醒集中化工业生产中的知觉。张推推在展出的另一件作品《绿江》中,以身体为刀,迅捷地用身体撕裂象征鸭绿江的绿布;再凭双手持针线,耗费近4小时的漫长时间去缝纫,完成一场艰难弥合的表演。


张推推《绿江》,展览现场,2022 ©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以及木筏正反的两件影像作品以相反的气质再现了何翔宇试探中朝边界的行为尝试。黄色泳帽起起伏伏于水面,“游”被冠以非法的限定词,随时可能面临叫停与消失。而与此同时,在中朝经济夹缝中的黑市贸易里,被走私的废铜丝以稳定且无限重复的缠绕动作被团成小结。泳帽与金属线,两种简洁的物质凝合了故事危险与秩序的一体两面。


何翔宇《证据》,展览现场,2017 ©十睡觉艺术空间


最后,再次回望这段从安东到丹东的旅程。“绘造社”在展厅窗棂上的三组彩色镶嵌玻璃画《朝鲜碎片》,和岡田和裕的《满洲安宁饭店》共同构成并营造出的尘埃与色彩,将展览带回殖民时代的异国情调之中:摇摆于“满洲”铁路上的旧式火车、安宁饭店中穿着得体的万国面孔,将不断穿梭于人们的身体与记忆之间。

绘造社《朝鲜碎片》,彩色玻璃,2022 ©睡觉艺术空间



文 / Luoying





正在展出





设计 |Souky
校对 |Saisai   
咨询 |投稿|art_bbs@hotmail.com  



延展阅读


陈小果 | “我不是中国艺术家,也不是外国艺术家”


朴庆根 | 那些被“现代化”屏蔽的杂音,成为了他的作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BB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