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埃涅阿斯纪》与罗马的建构(一)

华夏出版社 经典与解释 2022-01-09

 在罗马征服意大利的过程中,完成意大利与罗马在文化上的融合,成了统治者的难题。今日选取片段来自《〈埃涅阿斯纪〉与罗马的建构》,此文的作者认为,《埃涅阿斯纪》的创作在构建罗马与意大利人共同的身份认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意大利融合前的社会样貌,意大利与罗马人既有着文化上的隔阂,又呈现出统一的萌芽。(小标题为小编所加)


维吉尔给奥古斯都大帝、

屋大维娅和利维亚读《埃涅阿斯纪》

安格尔,1812


较之于对奥古斯都的描述,维吉尔对罗马人的看法、对塑造了罗马民族性格的品质或信念的看法,对他的诗歌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如果局限于《埃涅阿斯纪》中维吉尔对新任统治者及其政权的态度,我们对这首诗歌的规模、范围及其追求的认识就会受到限制。为了探究《埃涅阿斯纪》关于罗马建构的观点,我将坚决不会把奥古斯都考虑在内。维吉尔谨慎地将罗马的建构看作一个开放的范畴,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这个范畴或者勾勒其范围。因此,建构罗马的意义不得不,且也只能依赖于无数罗马人的前赴后继。拙文所要指出的是,想要了解建构罗马这一宏图伟业,我们可以将维吉尔的诗歌作为参考。


01.

为什么是埃涅阿斯?


首先,为什么是埃涅阿斯?在维吉尔以及他最早的读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什么因素激发他写下这部关于祖先故事的作品,并选择特洛伊人埃涅阿斯作为主人公?是什么样的考虑让他认为,当时是一个恰当的时机,能够取代罗穆路斯这个形象,为罗马的建城创作一个新故事?我认为,维吉尔可能觉得,当时古罗马人民族身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极其关键的形成时期,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对此有所体现。因此,他的《埃涅阿斯纪》谋篇布局巧妙绝伦,以此帮助罗马人去思考,拥有一个新的民族身份所代表的责任、难题、危险和可能出现的情形。这种民族身份在哪种意义上可以上称之为“新”?为什么埃涅阿斯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合适人选?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镶嵌式图案

图中人物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当维吉尔创作《埃涅阿斯纪》之时,罗马意大利时期民族身份之所以被视为“新的”,一个理由就是,意大利的统一(以及意大利之外的罗马公民的统一)是新近之事,根基尚不稳固:回溯到公元前90年代,他的读者那一代、他们的父母以及祖父母那一代,都备受越发频繁的残酷内战的摧残与折磨。不管怎样,维吉尔那一代见证了大崩溃最终的结束,而今,他们正在开始谨慎而略带怀疑地考虑重建问题。几乎每一种对《埃涅阿斯纪》的阅读,都会考虑到史诗创作时的社会环境这一事实。刚开始,我们会极其频繁地想要发现,从维吉尔对奥古斯都重建罗马的态度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而不是关注维吉尔的读者如何把自身重建为一个民族,但无论如何,二者之间关联紧密。


认为《埃涅阿斯纪》刻画了一个“新”开端的第二个理由是:最后一次庆祝世纪节(为了庆祝一个世纪的终结并预兆着下一个世纪的开启)是在公元前146年,因此,典礼和他们将会铭记的新时代的开启,会在维吉尔写作的公元前20年代如期而至。实际上在那一代人里,基督徒不久就迅速接受了千禧年的狂热,不过其来源十分驳杂。伊特鲁里亚预言家伏尔坎尼乌斯——还有一些其他人,都认为恺撒被刺之后出现的彗星是一个新的永恒世代开端的预兆。新毕达哥拉斯派哲人们一直在讨论,随着新年的到来,会出现全人类的下一个千禧年。在公元前43年,硬币成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象征。最后,随着春秋分的变动,太阳渐渐地从白羊座向双鱼座移动,维吉尔那一代人全都期盼着划时代的变化。



02.

意大利人?还是罗马公民?


此外,这里要强调一个与维吉尔本人更加相关的特征,因为在思考维吉尔如何构思创作《埃涅阿斯纪》时,这是一个重要但总被忽视的因素:我们不能确认,维吉尔是否生来就具有罗马公民资格。此外,完全肯定的是,至少就行政区划而言,他并非生来就是意大利人;在他出生之时,维吉尔的家乡——波河彼岸还不是意大利的一个行政区,而只是罗马的行省,名为山南高卢。公元前80年代,斯特拉波许诺给波河彼岸地区的古拉丁殖民地人民完整的罗马公民权,给予当地的城镇居民拉丁公民权。如果我们能够知道,维吉尔是出生于一个殖民地或者是依靠他的家族获得了公民权的话,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否生来就拥有公民权。如果他并非生来具有公民权,那么,依照公元前49年恺撒时期通过的一位保民官提出的法律,维吉尔也会在二十一岁获得罗马公民权。直到七年以后,即公元前42年征服腓利比之后,屋大维将意大利扩张到阿尔卑斯山脉,也许从官方对罗马人定义的角度,同时根据他对山南高卢的看法,维吉尔成了意大利人,其实他也一直觉得自己就是意大利人


需要牢记的是,大部分半岛居民和某些行省居民也是刚获得罗马公民权;如果维吉尔刚刚成为罗马公民,那么,这正是他与其大部分早期读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在同盟者战争爆发期间及稍后不久,随着大量意大利人获得罗马公民权,更确切地说,随着公元前70年的人口普查,他们被登记在册,并最终获得了投票权,其中一部分人还获得了竞选公职的权利,这时,罗马意大利人作为一个民族而诞生的时刻到了。那些认为自己属于罗马公民并有权参与罗马政府活动的人口大幅增长:有权竞选罗马地方法官的人数甚至可能翻了三倍。从历史角度来看,刚获得公民权的人很少考虑或者没有理由去考虑他们自身以及相互之间成为单一民族的问题。意大利民族主义根深蒂固的传统其实并不存在。实际上只存在相反的情况:罗马在自己与不同的意大利民族之间建立各自不同的联系,阻碍了他们彼此之间建立关联。


罗马一直采用一种分而治之的政策,反对同盟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许多法律和政治上的纽带让单个的同盟和自己联系。虽然在不同的小城镇精英之间存在一些政治和个人联系,但是由于当地和地区间的竞争,由于意大利精英阶层和罗马的不同贵族家庭之间彼此独立的庇护关系的发展,这些联系都大受制约。(Stephen L. Dyson,Community and Society in Roman Italy)


罗马传统服饰对应的社会地位


托加长袍——罗马公民身份的象征


此外,意大利人之间已经存在的这种联合的具体事件和趋势,更可能造就他们与罗马的分裂,而不是帮助他们和老罗马人之间就新联盟采取温和的、联合的姿态,不是帮助他们之间达成协议、建立伙伴关系,以防止新的政治组织在内战中突然出现。


虽然大量刚获得公民权的罗马人长久以来一直依附于罗马军团,但是他们与罗马的其他事务并无关联,尤其是在政治和行政事务方面,他们从未有过任何合作。在大量给予公民权和维吉尔开始创作《埃涅阿斯纪》的40年间,许多事情阻碍了意大利和罗马之间认同的进程。新获得公民权的人几乎感受不到他们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罗马公民。


03.

罗马精英阶层阻碍意大利一体化进程


与这种缺乏交融的传统同时发生的情形是,放逐、没收和重新安置导致的离心离德行为仍旧一触即发。罗马的精英阶层扩大自己的圈子,或者压榨能干的行政官员的意大利乡土,这些举动都延缓了意大利的一体化进程。不那么重要但可能更显著的是,在罗马和意大利的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差别,罗马人一直感觉很优越,也扮演着优越者的角色。


罗马贵族的“躺卧”用餐方式


意大利人在持轻蔑态度的、傲慢的罗马人面前感受到的冒犯,很明显地体现于帕特库卢斯的一则短语:“罗马人鄙视这些与他们同源同种的人。”意大利人长久以来一直臣服于罗马(因此无疑对罗马满怀怨恨),所以,在他们获得罗马公民权之后,仍然迟迟不愿把自己当作罗马人,也不愿意以新获得的民族身份参加什么活动。正如塞姆所言:


虽然意大利战争之后整个国家都获得了公民权,但是获胜的城市并没有在情感上联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民族。因为对世仇的记忆,因为最近的战争打了很久才停下来,意大利人民尚未把罗马当成他们自己的首都;真正的罗马人只是倨傲地鄙视“意大利人”这个普通而毫不特别的称谓。(Ronald Syme, The Roman Revolution)

 

04.

尚在萌芽状态的民族认同感


建立认同感的某些基础已经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虽不普遍通用但广泛传布的共同语言、很大程度上共通的文化、众多共同的价值观——西塞罗所谓的“我们国家和统治长久以来所确认的祖制”。这一文化核心的交融,在于意识到构成一个民族的共有情感、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未来,但这种交融进展既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漫长。


罗马共和国地图(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

图片来自:地之图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2世纪)

公元前30年维吉尔开始创作《埃涅阿斯纪》

图片来自:地之图


当维吉尔开始写作《埃涅阿斯纪》时,罗马意大利人这个民族仍处于胚胎期,仍处于一种等待实现的极早期的潜在可能性当中——如果它确实实现了的话。这正是维吉尔的兴趣所在。这一重要时刻被维吉尔视为这个民族最终有可能形成的关键瞬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结束战争与恢复国内稳定不是重要问题。但是,维吉尔借助《埃涅阿斯纪》,希望有助于凝聚并塑造的,并不是奥古斯都的新体制——或者说,至少不像许多《埃涅阿斯纪》的读者所理解的那样。这个新的民族,因公民权的扩大而创生。更准确地说,这个新的民族,作为胚胎,在其最初的重要的形成阶段,处在持续扩张的过程中——而《埃涅阿斯纪》中的朱庇特许诺,这一扩张将永远持续。如果罗马的扩张永远持续,以至于幅员辽阔,那么仔细研究并培育这最初的阶段,并把它作为持续合并的典范,就变得极其重要。


-未完待续-


新书预告


罗马的

建国叙述

_

主编 娄林






__

 近期新书 

____
____

 华夏社科 

__



经典与解释 延伸阅读

娄林:讲好罗马故事——文明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构建

献给卡利俄珀(Calliope)和阿波罗(Apollo)的赞歌

新书上市丨程志敏《归根知常》:考察文明初开时的精神世界

林志猛:柏拉图论习俗正义与自然正义

海德格尔读诗录音:荷尔德林《伊斯特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