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上市丨《莎士比亚的罗马》:罗马精神的完整与败坏


莎士比亚的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美]保罗•坎托(Paul A. Cantor)著

张霄 译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01

内容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


本书解读莎士比亚两部著名的罗马剧:《科利奥兰纳斯》《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作者认为这两部剧相互补充,可视为姊妹篇,其解读聚焦于剧中体现出来的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差异。作者认为,科利奥兰纳斯的悲剧在于,共和国的束缚使他无法生活于城邦之内,但他又无法离开城邦而生活。至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虽然罗马帝国不再如共和国那样束缚公民,但随着共和国的解体与旧有价值的消失,他们不得不放弃追求那已失去意义的政治荣誉,而试图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爱欲中寻求新的价值。


两部剧作从相反又互补的角度,来理解城邦对公民的约束以及公民对城邦的脱离。它们共同致力于同一个重要问题,即人与城邦的关系问题。《莎士比亚的罗马》构成了在文学批评领域中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部分剧变,它将政治问题带到了莎士比亚研究的前沿。



02

作者简介


保罗·坎托(Paul A. Cantor),美国文学批评家。1945年生于纽约,1971年于哈佛大学获得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同时跟随著名政治哲人曼斯菲尔德(Harvey Mansfield)学习政治学。在维吉尼亚大学教执教多年,出版著作多部,包括《大众文化中的隐匿之手》《莎士比亚的罗马三联剧》《大众文化和美国梦的阴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



03

目录


再版前言 

初版序言 

致谢


导言  莎士比亚的罗马性


第一部分  科利奥兰纳斯

第一章  共和国政制 

第二章  没有统治者的城邦 

第三章  没有城邦的人


第二部分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第四章  帝国的政治 

第五章  爱欲的释放 

第六章  爱情与僭政 


索引



04

内文试读


莎士比亚笔下罗马精神的完整与败坏

(节选自“初版序言”,题目非文中标题)


保罗·A·坎托 撰



在罗马共和国的大部分历史中,罗马人的存在大体上具有本质的公民性,因为罗马城邦为其公民提供了生活的焦点。然而,一旦罗马开始将征服的疆域扩展到意大利的边界之外,城邦本身就渐渐在罗马人的生活中失去中心地位。特别是军事指挥权时限的延长——它超过了最初的一年之限,使将领们得以在军队中培养对他的个人忠诚,再加上罗马公民权扩展到意大利的所有民族,这些都破坏了城邦的首要地位。


孟德斯鸠写到第二个发展趋势:


随后,罗马不再是这样一个城邦——它的公民只有单一的精神,一种对自由单一的爱,与对僭政单一的憎恶。……一旦意大利的各民族都成了它的公民,每座城市就都为罗马带来它的天赋和特殊的利益,也带来对某些伟大的保护者的依赖。这个注意力分散的城邦不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既然公民只是一种这样的虚构,既然他们不再共享同样的治安官、同样的城墙、同样的神、同样的庙宇以及同样的墓穴,他们也就不再以同样的目光看待罗马,不再对这个国家怀有同等的爱,也不再有罗马人的感情。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科利奥兰纳斯》的剧情发生在这些发展趋势产生很久之前,此时罗马的精神仍然完整;而另一方面,《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则发生在孟德斯鸠描述的变化产生很久之后,彼时罗马的精神已经完全败坏。


罗马宴会 

罗伯托·博姆皮亚尼,1900


我们必须牢记共和国与帝国的这些差异,以便理解为什么在《科利奥兰纳斯》的世界与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世界中,做罗马人那么不同。


《科利奥兰纳斯》描述了罗马的早期历史,此时罗马城的版图还没怎么超出其城墙的界限,《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故事则发生在罗马帝国鼎盛之时。生活在一个小的共和制城邦,对抗敌对的邻国,并且刚刚感受到城邦的强大,与生活在一个广阔的帝国领域中,没有其他可征服的领域,进而罗马成就的顶峰已经成为过去,二者显然完全不同。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差异,影响了《科利奥兰纳斯》《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背景、人物刻画、故事情节,有时甚至影响了意象与风格。莎士比亚敏锐把捉到了这种差异,这极其可靠地表明,他多么出色地理解了罗马的现象与罗马性。


为此,我的研究围绕莎士比亚最后两部罗马剧所描绘的共和国与帝国的差异展开。对我而言很重要的是,莎士比亚是在写完《裘利斯•凯撒》——这部剧处理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其中共和国还是帝国的问题是所有情节和许多对话的焦点——几年之后,又写了两部罗马剧,一部处理罗马共和国的起源,另一部处理罗马帝国的起源。


安东尼遇见克莉奥帕特拉

阿尔玛-泰德玛 1883


我们很容易解释《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创作,因为它本来就是《裘利斯•凯撒》的历史续篇,并且确实接续了《裘利斯•凯撒》的行动线索。但另一方面,莎士比亚选择科利奥兰纳斯这一主题,则往往让读者困惑不解,因为这个故事从未像裘利斯•凯撒或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故事那样著名,也从未像这两个故事那样吸引那么多艺术家。莎士比亚时代的其他剧作家都选取罗马共和国结束、罗马帝国开始的这段历史,莎士比亚最独特的地方则在于,他通过《科利奥兰纳斯》展现出对早期罗马共和国的兴趣。戈达德在讨论《科利奥兰纳斯》时有些犹豫地提议:


如果其作者确有历史意识,那么这部戏剧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解释为是在展现早期简朴节欲的罗马精神。


布洛对莎士比亚选择科利奥兰纳斯作为主题的解释与此相似,但没那么犹豫不决:


是什么让莎士比亚写了这样一部有关罗马早期历史上相对次要的人物的剧作?到1607年为止,他已经在《裘利斯•凯撒》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展现了对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审视,他或许还想展示一些罗马早期的事……他只需翻翻李维与弗罗鲁斯,或许还有普鲁塔克的书,就能意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科利奥兰纳斯的故事展现了罗马早期的状态。

与家人告别的科利奥兰纳斯

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1767-1824)


科利奥兰纳斯的故事确实相当于发生在罗马共和国建立期间。虽然罗马共和国习惯上要追溯到塔昆诸王遭放逐,但共和国最具特色的制度是护民官制度,它让平民得以分享权力。而且,罗马共和政制将民众作为罗马统治权力的一个要素,从而具备了混合制的特点。《科利奥兰纳斯》的情节始于护民官制度的创立,并继续展现该制度如何在重大的宪政危机中劫后余生,这就为罗马共和政制的起源提供了一幅画像。


人们很难仅仅依据艺术家对主题的选择来确定他的目的,最多能说,如果莎士比亚想要对比早期罗马共和国与早期罗马帝国,那么他可能很难从普鲁塔克笔下找到比科利奥兰纳斯和安东尼更适合戏剧创作的人物。幸运的是,《科利奥兰纳斯》《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戏剧文本中有更多证据可以表明,两者作为姊妹篇来阅读很有益,我希望我能在讨论过程中展现这些证据。我们屡次发现,两部剧作中的意象、主题,有时几乎是整个场景,都共同发挥着将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作对比的作用。




延伸阅读


《莎士比亚的罗马》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复制后打开淘宝:pNOs2qbEfss




相关图书

莎士比亚的政治智慧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脱节的时代

伊丽莎白时代的世界图景

现代欧洲的基础

欧里庇得斯的

现代性

希琵阿斯

罗马精神




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诗与政治哲学丨如何读懂莎士比亚戏剧?莎士比亚《李尔王》中“赤裸”与身份同一性问题莎士比亚笔下的埃及女王丨《克莉奥佩特拉与屋大维》新书上市丨《当代比较文学》(第九辑):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专号新书上市丨《希琵阿斯》:什么才是“美的事业”?




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