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飞 | 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使命
作者简介:叶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 摘 要 ·
在民族国家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回应国家发展和应对全球挑战的双重使命,彰显了本土化与全球化、国家视野与人类情怀的融合与张力。经由国家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国家利益关切的教育,最终走向国家忠诚、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时,促进世界视野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培育,推动全球危机应对、人类共同繁荣视域下的人类情怀的发展,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基于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的目标导向,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的价值内容创新,推进情智交融的爱国主义教学,探索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兼具国家忠诚与人类情怀的时代新人。
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加强国家认同、塑造国家忠诚,同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需要不断构建和丰富自身的内涵及体系,在坚持培育国家忠诚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去主动应对全球挑战与危机,形成国家忠诚与人类情怀的双重视野。正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2023年)中所明确指出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1]、“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2]。可见,如何更好地处理国家忠诚与人类情怀的关系,更好地在坚持国家忠诚基础上去培育世界视野、人类情怀,已然成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它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境遇
在21世纪的今天,民族国家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已然深度融合,而国家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也使得我们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可避免地处于深度联结的、高度开放的全球化时空之中,需要担负起促进国家发展与回应全球挑战的双重使命。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新境遇。这种新境遇彰显了本土化与全球化、国家视野与全球视野的融合与张力,同时也展现了国家发展与人类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民族国家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深度融合
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重要依据。现代民族国家作为一个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欧洲各国在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所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与欧洲传统帝国或者王朝国家不同,现代民族国家成员所效忠的对象是具有共同的文化、民族、价值认同感的政治共同体,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但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以民族国家为支点的政治秩序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它使得民族国家的发展无法脱离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国家中有世界、世界中有国家的关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紧密。
正如鲍曼(Zygmunt Bauman)所言,“全球化打破了民族国家的藩篱,使世界进入了一个中心缺失、控制台缺失、董事会缺失和管理机关缺失的高度不确定状态。”[3]伴随着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隔离墙”逐渐被拆除,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也愈益加深,而人们在不确定性中追求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望也愈益迫切。这推动了民族国家与世界历史不断深入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秩序。这种民族国家与世界历史深度交织、深度融合的发展进程,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已然不可能再秉持过于狭隘的国家观念,而是亟需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形成更宽阔的全球视野,促进国家与世界的视域融合。
(二)国家发展与全球危机应对在风险社会中的紧密交织
在全球风险与危机应对的背景下,国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早已紧密交织在一起;风险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存在的状态,它跨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使得国家所面临的危机与风险不仅来自于内部,同时也来自于全球。在贝克(Ulrich Beck)看来,风险社会是晚期现代性的重要特征,风险已经全球化、普遍化了,“风险在边界之下蔓延”[4]39,它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普遍问题。这种国家发展与全球风险的紧密交织,一方面体现为风险的全球化,即我们所面临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的、能源的、健康的、核安全的、食品安全的等等风险,都已经具有了全球化、普遍化的趋势,“危险的普遍化伴随着工业生产,这种情况是独立于生产地的:食物链实际上已经将地球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4]38在晚期现代性的风险社会中,各个国家“独善其身”的发展阶段已经成为了过去,不同国家之间虽然也面临着内部的风险,但是它们都不得不面对普遍性的全球风险。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危机治理的全球化。人们必须建构起跨文化、跨国家的全球治理共同体,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危机。这要求世界各个国家要深入探讨全球性的危机治理问题,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推动全球社会、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这事实上也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有一个全球的视野,有一种深刻的人类意识,“教育要唤醒人的共同体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醒受教育者思考整个‘类’的可持续发展”[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观念及民族认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全球关怀思维。“谋求人类共同利益是全新意义上爱国主义的表现和关切”[6],它可以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更深刻地传递国家以及人类的观念,引导学生不仅成为具有深厚的国家认同、民族情感的爱国者,同时成为全球风险与危机的共同治理者。
(三)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在民族复兴中的有机统一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安全、繁荣而必须维护、捍卫的一系列利益的总称,它包括了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等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同时,在当今全球性、整体性的人类生存中,伴随着全球风险的普遍性与全面性,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诉求也开始凸显,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国家利益之外的一种新的利益诉求。这种全人类共同利益,简要而言就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生存、发展、安全以及繁荣等一切利益的总称,它体现了人类应对全球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诉求。当前,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之中,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越来越走向了共时存在、深度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有机统一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有机统一性,“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7]。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球性风险与全球共同利益愈益凸显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围绕着人类共同利益的交流与对话日益加深,国家利益与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然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国家与世界的整体性与共存性,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注重全球共同利益的发展。显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积极关切人类共同利益、也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复兴,促进国家发展和人类共同发展始终是我们要坚持的重要立场。因此,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是我们的核心教育内容,同时,谋求人类发展、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立足于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有机统一性,并实现两者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共生共融。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直面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从根本上来说具有一致性,是有机统一的,但是在现实中也会时常发生冲突和矛盾。一是世界各国在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存在着漠视人类共同利益的情况,形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观念。这是需要加以避免的。二是存在着以人类共同利益之名而行霸权主义之实的情况,造成了对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的损害。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及其所主导的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危机的时候,往往会把危机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身上,以人类共同利益之名来压迫和剥削发展中国家,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这种霸权主义逻辑是我们必须加以坚决抵制的。因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坚持维护世界的正义秩序;既立足中国、追求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关切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局,从而更好地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培育国家忠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使命
国家不只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学、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领土等人群所构成的政治共同体。国家是每一个公民的生存、发展以及安全的基础,“它是个体的利益依靠体和利益共同体,希望国家繁荣富强是公民的天然愿望”[8]。国家忠诚是每个公民之于自己国家的最深厚、也是最宝贵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国家忠诚也必然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最为核心、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培养公民的国家忠诚,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使命。
(一)加强国家公民身份认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国家公民身份认同体现着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本质关系,它是公民融入国家政治体系的一种正式的、官方的认同。[9]这种身份认同不仅含有个体在国家政治以及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及认可,而且集中地体现出了个体对于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共同体的身份归属的高度认同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公民身份认同不仅体现为个人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公民身份及法律地位,同时也集中体现为个体归属于国家政治共同体的一种深厚情感,可以称之为“公民感”(Sense of citizenship)。这种公民感来自于我们对共同的文化、历史、社会、价值的归属意识,它“是来自于对‘我们’而不仅仅是对‘我’的把握”[10]。公民感凸显出了“我们”作为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成员的理性与情感的归属。显然,国家公民身份认同是培养公民的国家忠诚的重要前提,它也当然应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导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等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同,并且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始终加强国家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激发公民之于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样才能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灵魂和血脉,才能构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柱和情感家园。
(二)促进国家利益关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
国家利益关切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表征,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激发人们对国家利益的真正关切。我们知道,个体利益是以国家利益为根基的,个体实现自身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国家的公共利益为基础;同时,国家也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式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个体利益。正因为如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传递个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辩证统一、有机融合的理念。正如马克思所言,国家中每个成员的利益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11]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学生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对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始终保持最大的关切。具体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促进学生关切国家的政治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与一切侵犯国家主权独立的行为进行斗争;关切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发展,捍卫国家的安全利益及发展权利,等等。二是要促进学生关切国家的经济利益,既要对国家的经济制度、政策等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去维护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三是要促进学生关切国家的文化利益,引导学生对文化侵略、文化压迫等保持警惕,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交流与创新等活动,致力于促进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强化学生对这一系列国家核心利益的关切,才能引导其深刻理解国家利益的本质内涵,形成保护和促进国家利益的坚定意识及能力。
(三)培育国家忠诚、民族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
由对学生进行国家公民身份认同、国家利益关切的教育,最终走向国家忠诚、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虽然超越国家利益的全球利益、超越国家公民身份认同的全球公民身份认同逐渐成为大家所熟知的观念,但是,培养具有深厚的国家忠诚意识和民族情感意识的爱国者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然是立足于中国、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我们需要抛弃二元对立思维,这种思维把国家与人类、国家公民身份与全球公民身份截然对立,这种对立并不符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要重视人类的情怀、世界的视野,但是它的基础和底色依然是国家忠诚、民族认同的教育。它要求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把自身归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种政治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这种国家忠诚、民族情感是对自身的国家公民身份的全面而深厚的认同,是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深度关切和捍卫,最终也就是对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与坚定信念。培育学生深厚的国家忠诚、民族情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使命,它是我们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三、构建人类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视野
在全球性问题以及全球性危机日益制约人类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民族国家的发展与人类共同发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如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所言,这种全球化的进程已然不断加强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12],它使得全球社会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结。当然,伴随着这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性的安全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核污染问题等等,也愈来愈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注重国家忠诚的培育,引导学生关切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同时也要促进人类情怀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培育,推动学生重视全球风险和人类共同利益,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视野,彰显人类的情怀。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建构全人类视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但强调了国家利益的实现,同时也致力于推动构建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坚持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兼容并包、文明互鉴,倡导对全球公共利益的关切,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我们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教育立场上既有对本国发展、民族复兴的关切,也有对全球利益、人类共同价值的关注,围绕人类共同利益来开展价值观的传递,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崭新世界。具体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人类情怀的建构,一要深入建构“类存在”的教育,推动学生深刻理解人的“类生存”,从人类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全球生存状态及生存危机,形成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观照,树立起“类存在”的意识。二要加强文明对话与国际理解的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和融合,推动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借鉴,以理性、开放的心态来实现“包容差异、寻求共识、合作共赢”[14]。三要开展和平与发展的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坚定地树立“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5]的理念,促进学生的深刻的人类关怀意识的形成,助力具有国际视野、人类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建构。
(二)人类共同价值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类共同价值是全世界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协商、对话和探索而形成的共通性的价值理念,它体现了全球生存与发展中人类所形成的共同诉求和共同期盼。“全人类共同价值,凝练概括了全人类的基本价值共识,勾画出超越差异分歧的价值同心圆,凸显出各国人民企盼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16]人类共同价值可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人类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提供价值引领。从这个角度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加强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念的传递,同时也应以人类共同价值为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的人类情怀及价值理念的发展。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人类公共价值的理解与探寻,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15],这些共同价值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引,使学生不仅从国家利益、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同时也能从全球性、整体性的价值共识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从而形成一种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对“虚假的”人类共同价值进行反思与批判。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现代性进程中,西方国家曾经一度希望以西方式的现代性模式及其价值理念来实现对全世界人民的“价值强迫”,这背后事实上深藏着西方现代性的霸权主义思维。事实上,人类共同价值所体现的应当是“一个更加多样、更加多元、具有丰富的共同人性”[17]的人类共同体及其价值观念,它是人类在共同建设家园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扎实地传递这些经由共商共建而形成的共同价值,真正拓展学生的世界视野,构建其人类情怀,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三)培育人类共同利益捍卫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
全球性风险与挑战的不断加剧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维护全球发展、捍卫人类共同利益的勇气及能力。国家利益关切是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体现,同时在全球性、普遍性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人们也要关切人类的共同利益。当人类共同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时,比如生态的破坏、战争的危险、核安全危机等给全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时候,国家利益也就很难得到充分实现。正因为如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是要促进全球社会的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个体利益、国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全球社会已然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世界各国已组成了紧密的联结,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这种紧密的全球关系、团结精神传递给学生,推动学生形成捍卫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进一步促进人类共同利益捍卫者的培育。康德曾使用“Weltbürger”(世界公民)[18]这一概念来描述人类在最高层面的共同体意识,即超越于国家、民族而形成的世界公民的意识,世界公民所关切的是“我们自己,与我们共同成长的人以及世界之至善”[19]。通过把我们自身放在全人类的视野下去思考、去行动,去追求人类之共同价值及共同利益,我们也就成为了具有深厚的人类情怀的人类共同利益的捍卫者。这不仅不与国家忠诚相矛盾,反而可以形成我们更为宽阔的人类视野,促进国家忠诚与人类视野的统一。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国家忠诚培育与人类情怀构建的有机共融
如前所述,培育国家忠诚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使命,构建人类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体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变革的双重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的目标导向,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创新,推进情智交融的爱国主义教学改革,探索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国家忠诚和人类情怀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的目标导向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核心理念及目标导向上要坚持培养忠诚于国家并具有世界视野、人类情怀的时代新人。“脱离人类情怀的国家忠诚容易陷入盲目排外、狭隘自私的极端民族主义,脱离国家忠诚的人类情怀则不符合客观现实,国家忠诚和人类情怀互相促进又互为边界,两者的对立、背离和割裂都会破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20]从这个角度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基础是国家忠诚,但在培育国家忠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培养兼具世界视野、人类情怀的时代新人。
为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国家忠诚的教育,通过国家认知、国家认同、国家忠诚的循序渐进教育,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情怀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价值观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形成正确的理性认知,深刻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态,形成良好的国家认知。其次,在理性的国家认知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对我们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学生在理性认知基础上的国家认同。最后,经由这种国家认知、国家认同的教育,更进一步地开展国家忠诚、民族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地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形成更加理性、也更加深厚的国家忠诚意识。
另一方面,在培育国家忠诚的基础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也应不断地引导人们的平等、包容、开放的人类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形成的是平等交互的关系。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虽然具有差异,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才为我们的文明互学互鉴、文化理解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引导学生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来看待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差异,深刻地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虽然具有文化的差异,但是彼此之间已经联结成了命运的共同体,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度交织。国家的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关心人类的命运也就是关心国家的命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只有通过把这种“人类”的概念、全球的视野传递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国家忠诚基础上的人类情怀、全球视野的培育,实现新时代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健全发展。
(二)开展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
共同价值是实现国家团结、人类团结的重要基础,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为核心的价值内容之一。这种共同价值的教育及传递,事实上也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范式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它可以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内容体系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所倡导的共同价值,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的重要维度。一是国家层面的共同价值,即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些价值观代表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共建共治共享当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这些共同价值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基础,是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着重加以传递的核心价值内容。二是人类层面的共同价值。正如我们所知,世界人民在应对全球性的风险与挑战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探寻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人类共同价值,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这些共同价值彰显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人类情怀、全球关切,它们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价值内容,应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机渗透和传递来加以有效地培育。
在价值内容创新的具体策略上,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辩证认识国家层面的共同价值和人类层面的共同价值的交叠关系,实现两者在教育中的交融传递,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这些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双维融合的角度来对这些交叠的价值内容进行有效地传递。同时,对于那些没有显著交叠关系的价值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要基于国家忠诚和人类情怀的双维视野,进行分类的教育和传递,最终促进这些国家层面和人类层面的共同价值在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培养。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注重把这些价值内容渗透进大中小学的德育课程以及学科课程的内容体系当中,构建起一体化、衔接化的课程内容体系,使这些价值内容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能够有机衔接、贯通,全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推进情理交融的爱国主义教学实施
爱国主义教育是理智与情感的共同培育。理性的认知、认同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理智的基础,而爱国、爱人类的情感和情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情感的源动力。正因为如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学应当是以情感与理智为双重基础的教学实践,通过“爱国情感与理性碰撞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生发”[21]。这样的一种爱国主义教学,既注重理性智慧的培育,又注重情感、情怀的激发,从而在情理交融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学,一方面是要注重爱祖国、爱人类的理性智慧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在理性、智慧层面上真正认识、理解国家与世界已经成为了命运交织的共同体,面对人类共同的苦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爱自己的国家和爱整个人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学要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各个学科教学以及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活动及教学途径,来开展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与理智智慧的教育,加强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全球伦理教育、全球危机应对教育等主题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把理性和智慧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价值观等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同时促进他们对人类进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理解,在理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学生的国家认同与人类情怀的共融。
另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学应始终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教学路径。这要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学需要通过一系列情境性、叙事性、情感性的教学活动设计,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类的情感,并通过这些情感来推动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怀的深度培养。比如,爱国主义教学可以通过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和体验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开展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核安全等情景性、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切、担忧的情感。通过这种教学的变革,可以促进爱国主义教学更好地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目标。在这种情理交融的爱国主义教学中,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与爱世界、爱人类在情感性、情境化的教学中获得了有机统一,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智与情感获得了双维培育和共同发展。
(四)探索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从根本上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上,它必然需要通过实践来勾连爱国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从而有效推动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怀在实践中的发展。惟有实践才能沟通个体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并在主客观世界(内外部环境)的统一中形成个体稳固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以实践来推动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回归于学生的具体而现实的生活世界,才能培养如马克思所言的“现实中的人”,也就是培养具体的、现实的爱国者。
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促进爱集体、爱学校与爱国主义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把爱国与爱集体、爱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抽象法则进入具体的生活世界,把爱国的情感和动力转化为具体的爱集体、爱学校的行动,比如爱护班级的公共物品、保护学校的公共设施、积极参与学校的公共事务,等等。同时,通过一系列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会活动、仪式典礼活动等,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的知与行的统一。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协商、交流和讨论,鼓励他们成为国家、社会公共事业的积极贡献者和建设者,彰显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爱国主义实践基地活动、国家事业的对话研讨活动、国家发展的建言献策活动等,来引导学生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国家、社会的公共事务,并通过这种实践参与来更好地形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发展积极担负国家使命、社会责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球问题的协商和治理活动,鼓励他们成为全球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治理者。比如,可以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生态志愿者活动、食品安全调查活动等等,让学生形成全球性、普遍性的问题意识、危机意识和治理意识,发展他们的人类情怀和视野。通过这些系统性、整体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推进学生爱国主义的认知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及爱国的理智与情感、人类的情怀与视野的发展,最终实现培养新时代爱国者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1-12).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EB/OL].(2023-10-24).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310/t20231024_432535.html.
[3] 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郭国良,徐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6-57.
[4]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5] 叶飞.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态伦理教育[J].教育科学,2020(6):15-20.
[6] 吴桐,金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35-39.
[7]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EB/OL].(2015-09-29).http://caifang.china.com.cn/2015-09/29/content_8273361.htm.
[8] 兰美荣,杨华.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0-53.
[9] 德里克·希特.公民身份:世界史、政治学和教育学中的公民理想[M].郭台辉,余慧元,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349.
[10] 檀传宝,等.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历史变迁与中国公民教育的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27.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2.
[12]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6.
[13]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5-03-28).http://china.cnr.cn/NewsFeeds/20150328/t20150328_518 158565.shtml.
[14] 冯建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支持[J].教育发展研究,2023(3):1-8.
[1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16]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N].人民日报,2023-03-24(01).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55.
[18] 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M]//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
[19] 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1.
[20] 曹清燕,张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境遇和双重任务[J].思想教育研究,2022(8):43-49.
[21] 周昆,朱家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的共融共生[J].课程·教材·教法,2023(4):13-18.
引用格式:叶飞.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使命[J].教育学报,2024,20(1):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