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故事
你能想象用鱼肚藏粮票吗?你能想象正为粮食发愁的时候,发现鱼肚里藏着能救命的粮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在如今物质充沛、讲究美食的时代,没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人是很难体会的!而我妈妈每次去超市买米,看着来自天南海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米,总是会忍不住感叹还是改革开放好,再也不用为粮票发愁了!粮票是她记忆里挥之不去的痛。关于粮票的故事,我妈讲了三十年了。
那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妈妈月月为米发愁的岁月,是一个凭票生活的时代,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豆腐票煤油票肥皂票……凡生活所需,一律凭票购买,每人每月定时定量发放各种票证。那时我家有7口人,我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和我兄、弟,我们仨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喊吃不饱,粮票总是不够,妈妈总是在为粮食发愁。每次等妈妈炒完最后一个菜来吃饭的时候,锅里都没有多少米了,妈妈总是刮锅底。每个月最最发愁的,就是粮票,总是差那么10几斤,每月下旬,妈妈都会为粮票发愁!
那时我钟祥的奶奶总是变着法子帮我们攒粮票。每年寒暑假,爸妈都要带上我们仨孩子回钟祥老家。为了怕我叔叔婶婶们有意见,奶奶总是在我们到达的当天瞅机会偷偷地把平时积攒的粮票交给我妈,让我妈吃饭时当着我二叔三叔和婶婶们的面把粮票交给我奶奶,免得他们认为老大一家回家蹭饭吃,等假期结束我们回天门的时候,奶奶又会偷偷把粮票给我们,而且总是预先找人把县流通粮票换成全国流通粮票,三十斤全国流通粮票还可以打四两油,那时油也是月月不够用的。
那时奶奶每年春节都会腌制很多鱼肉香肠,在我的记忆里,奶奶腌制的腊鱼腊肉香肠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平素难得吃上几顿肉的我们,每年春节回钟祥都可以一饱口福,不仅吃,走的时候还大包小包的能带多少带多少,但每次能带的鱼肉和粮票总是有限的,估计快吃完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们邮寄,邮局是我们那时经常光顾的地方,但粮票是明令禁止邮寄的。所以当有一次我妈照例打开包裹,发现以前瘪瘪的鱼肚竟然异常时,惊讶地大叫:“哎呀,哎呀,这是什么?快来看,快来看,”听闻惊呼,我们全跑过去,看妈妈从鼓鼓的鱼肚里掏出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一叠东西,一层层打开,原来是粮票!粮票!!我妈举着那能活命的粮票,激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们三个孩子则欢呼雀跃,因为有粮票就意味着我们又有饭吃了!我不知道奶奶是否知道古人鱼雁传书的故事,惊奇她怎么能想出鱼肚藏粮票的办法。总之自从第一次偷寄成功后,奶奶就隔三差五地用鱼肚或者猪油瓶(奶奶熬好猪油后用瓶子装着,粮票用胶纸粘在瓶盖反面)藏粮票给我们寄来。在那缺吃少穿的岁月里,妈妈常常庆幸有个这样心疼她的好婆婆。
另一个关于粮票的故事,妈妈也是终生难忘。一九七五年的一天,(她一直牢牢地记得这个年份)我们家来了一个贵客,是我爸的老同学毛道海,他从潜江骑自行车带着长子毛羽专程去天门看我们,他们一见面就谈起了合作的诗歌《老兵的回信》,我们四个孩子玩的很开心。妈妈却是悄悄出去借米才做出了一顿饭,临走前,毛叔叔问我爸妈:“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我妈冲口想说“缺粮”,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不好意思说出口,还是我爸了解毛叔叔,坦然地说“我们每月都缺粮票”,毛叔叔当即掏出钱包、口袋,把身上所有几十斤粮票全给了我妈,怕我爸妈不好意思收,还说:“我是武装部长,每月比你多6斤半,出差还有补助,乡下还有亲戚,你们两个都是老师,又没地种,乡下又没亲戚,没粮票就没饭吃了,这样,以后我把粮票每攒一些就给你们寄来”,果真,我们以后时不时地就能收到毛叔叔寄来的粮票,那救命的粮票,帮我们度过了许多困难的日子。
还有一次妈妈也记忆深刻。那时候,学校的老师是要下菜地劳动的,有一天,正在劳动的妈妈突然饿的一阵眩晕,想到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了,妈妈呆呆地站着不动,茫然地看着远处心里发愁,同事们见状都关切地问妈妈怎么了,需要休息吗?还是有什么心事?妈妈见问,忍不住“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同事连忙扶着妈妈问:“快说说,什么事,看我们能帮忙解决吗?”妈妈鼓足勇气哽咽着说:“我家一粒米都没了,这个月的粮票也用完了,孩子们回来我拿什么给他们吃啊?”说着情不自禁又大哭起来。一位叫金升延的老师说:“别哭,别哭,到我家去背米吧,不用还了”,“那怎么行呢?”“你一还,就更差了”,蒋校长连忙说“别干了,别干了,快去背米回家做饭吧”,妈妈边擦眼泪边拿上米袋子跟着金老师到家背了20斤米,这救命的20斤大米,解决了近乎两个月粮票差额问题。那天,我们三个孩子都说:“今天的饭真好吃啊,饭里没有萝卜粒”,因为粮食不够,外婆常常把萝卜切碎了先煮一下然后放在米里和饭一起蒸熟,所以饭很难吃。
正是靠着这些珍贵的亲情、友情,我妈养大了我们三个孩子,度过了那最艰苦的岁月。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日渐丰富,渐渐地买米可以不需要粮票了,粮票可以用来换其他物质了,到了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粮票,这个影响了亿万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特殊时代的产物,终于在流通了近四十年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妈妈攒下的好几百斤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每当我妈看见白花花的大米可以随意买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感叹,还是改革开放好啊!
可是,我妈也常常发出疑问“我就不明白了,地还是同一块地,咋现在粮食这么多,以前却总是不够吃呢?”
“您可不知道,国家为了吃饭问题想了多少办法。吃饭问题,曾经是咱们国家的大问题。先是开荒造田,然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经济的发展又不可避免的减少了耕地,所以,1986年成立了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把耕地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咱们的耕地保护政策,也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创新发展着的呢!您放心,以后再也不会有粮票的故事发生了!”
关于作者:
肖沣芸,女,就职于湖北省潜江市国土资源局。热爱文字,作品多见于《中国自然资源报》(原《中国国土资源报》)《湖北日报》《潜江日报》等。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