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足球的难言之隐

修德侯 修德坊 2022-12-15


世界杯期间,聊会足球。


谈到国足,大家都视如敝屣,陈年的积弊与不堪的历史也都耳熟能详,内由的辛酸就不多谈了。


只是成绩不行,矛头和焦点对准了国足队员的消极、颓唐,或是足协官僚主义的僵硬拖累。然而这些仅是表象,不是症结。


一个国家足球事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足球人才的培养和沉淀,需要社会能够源源不断为足坛输送青年小将。


我们不具备这样的社会基础。原因在于社会上升的渠道仍未固化,孩子们依然有机会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参加高考,从而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文化学习和从事足球的职业在我国又是泾渭分明的两条道路,很少有家长敢于为了孩子的球星梦想孤注一掷,放弃文化学习去卷体育赛道,赌上下半生的命运。


然而足球并非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重复运动,真正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既具有超出常人的运动天赋,更需要灵活应变的足球头脑。


要想选拔天赋与球商兼备的人才,就必须在海量的从业者中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当大家都不愿从业,能选材的基数就很小,甚至矮子拔将军都无比困难。


读者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足球天赋的孩子在考大学和考体校,或是在当公务员和当运动员中二选一,那家长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即便是有真正的热爱,家长师长也决不允许。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最后去当球员往往都无从选择的无奈之举,中国的梅西、C罗们都挤向考公、科研大军,又有几人愿为足球事业添砖加瓦呢?


再看看传统的足球大国,要么就是社会竞争不太激烈,每个人都能有多条出路的如欧洲国家,要么就是贫富差距极度拉大,阶层已被完全锁死,足球是改变阶层唯一通道的如南美国家。


而对于中国这样阶层尚未固化的国家,追逐足球梦和依靠足球改变命运看起来都有些不可理喻,那么正常人自然不会考虑这个末位选项。


人们常说十几亿选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这不是调侃,是现实。


大环境就摆在这里,举国体制的背景下,为了争金夺银,面对有限的资源,体育总局只能搞“田忌赛马”,把足球给战略忽视了。  


于是资源主要向跳水、举重、射击这些风靡程度、商业价值低、竞争度小的小众小球项目、技巧性项目、难度、女子项目和比赛人数少项目上倾斜,确保他们能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


这些项目在欧美国家不具备群众基础和商业环境,甚至连从事的职业运动员都屈指可数,因此也就和国足一样,无法推陈出新、筛选人才,中国必然能在这些项目上独领风骚。


我们在国际大赛决赛场上常看到的德比、内战也就不足为奇。


这个迂回的战略非常成功,代价也是巨大的,我们举国之力重金培养,运动员以五年乃至十年作为一个备战周期,和欧美那些自掏腰包上赛场的工程师兼业余跳水爱好者PK,才获得这么一枚不对等的奖牌。


当然,哪怕调整战略,足球依然无法复制这个成功模式,它的基本盘来源社会的氛围因子,无法闭门造车。


当下,我们仍是并将长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仍在弥补失去的时间,各个新兴行业仍需大量的青年才俊。


这个阶段,无论国家与个人都还有阶层流动的机会,相较于此,足球的发展只能被二选一,暂时放一放了。


等我们迈过了这道坎儿,足球的种子自然而然会生根发芽,过程等不得,更急不得。


其他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