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刑事资讯要览【1月18日—1月24日】

刑事资讯编辑团队 每周刑事资讯要览 2023-10-09


 

涉刑事法规速递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

2021年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意见》共有三十条,主要有以下五个新特点:一是重新界定少年法庭的受案范围;二是探索加强未成年人审判机构新路径;三是提出在少年法庭配备专门员额法官的新要求;四是建立新的未成年人案件司法统计指标体系;五是建立新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考核机制。本次《意见》的发布,对全面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升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能力水平,解决未成年人审判实践中的问题,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规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附全文)

解读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在新时期,国家更加注重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此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层面构建了中国特色少年保护制度,为细化和落实少年司法制度,最高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对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预防工作进行了系统性谋划和制度构建。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上述《意见》在制度层面明确要求各级法院应当建立专业的少年法庭负责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明确了少年法庭审理受案范围,并针对未成年人特点建立专门的司法统计指标体系,由此在各级法院建立起专业化、系统化、正规化的少年审判体系。在此基础上,《意见》将社会调查、心理疏导、法庭教育、法治宣传、社会回归等工作纳入审判工作机制中,极大地完善了少年司法体系的实践内涵。随着改革举措的纷纷落地,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必将走上新的台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征求意见稿)》共三十六条,就在线诉讼的内涵及适用条件范围、在线诉讼具体流程操作方式、非同步在线庭审的适用、在线执行程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意在推进和规范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完善在线诉讼程序规则,确保公正高效审理案件。其中,针对刑事案件的在线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其范围限定在刑事自诉、速裁程序案件和减刑、假释案件,并需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严格按照在线诉讼的相关规则开展。

法规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附全文)

解读


自疫情爆发以来,视频会见、远程讯问、网络庭审等在线诉讼方式在实践中获得极大的适用空间,虽然借用网络办理刑事案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是这些缺陷主要是由网络硬件技术不足或制度安排不合理导致的。事实上,网络已经不仅仅是办理刑事案件的工具,而已经实实在在地演化为一种社会空间,例如远程庭审中的网络空间就是法庭空间,在远程庭审中干扰庭审进程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法庭庭审秩序。因而,将网络因素移植到案件办理过程中已经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已经现实存在的客观现象。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规定(征求意见稿)》顺应了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将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进行了适度的融合,本意在提升审判效率,值得赞扬。但是,上述举措在落实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诸多挑战,例如因系统设计不完善导致的诉讼程序运行不畅、因庭审硬件设备差异导致的庭审发问效果不佳等问题,因而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解决上述问题仍将是这一制度的难题。作为律师而言,则要尽可能地适应这种变化,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服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将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将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本次《行政处罚法》的修订系将党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深化行政执法领域改革的重要成果落实在法律中,对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的扩充、行政处罚权的下放、行政处罚设定权限的扩大、行刑衔接制度的完善、行政执法非现场执法的规范等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

法规链接:

重磅!《行政处罚法》新旧条文对照表

解读


《行政处罚法》适用与《刑法》适用关系密切,虽然近年来随着《刑法》中大量抽象危险犯立法的增设以及传统违法行为被刑事立法规定为新的犯罪,行为犯与结果犯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的区分愈发困难,但刑事违法与行政违法在社会危害性上的差异仍是理论和实践的共识。此次,《行政处罚法》的修订既加强了行政处罚权本身的内涵,推动了行政处罚的人性化、法治化水平,也完善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制度衔接、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证据种类及收集标准的统一。例如,为加强行政处罚的法治化建设,《行政处罚法》的修订通过引入听证会、论证会等措施完善了当事人陈述、申辩等权利的保护;为适应社会治理需要,《行政处罚法》中规定了通报批评、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限制从业等新型处罚措施;为加强与刑罚制度的衔接,《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了限制人身自由类、财产类行政处罚与刑罚的折抵与执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制度安排,《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了证据种类及证据收集、保存方式,与刑事诉讼法保持了一致。此外,《行政处罚法》中还首次明确了“从旧兼从轻”的适用原则,细化了过罚相当原则的适用标准,修改了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违法行为的追溯时效,强化了行政处罚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推动了国家法治化建设水平。





重大活动速递




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法律援助法草案 

2021年1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法律援助法草案的议案。草案明确法律援助的概念、提供主体,适当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明确值班律师法律帮助相关内容,规定法律援助的程序,明确法律援助的保障措施。其中,法律援助法草案根据当前刑事诉讼改革需求,结合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扩大刑事法律援助范围,增加规定司法机关通知的法律援助事项。

详细内容链接: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法律援助法草案》


上海市检察机关召开2021年刑事检察工作会议 

2021年1月22日,上海市检察机关召开2021年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对2020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部署。2020年,全市刑检部门在履行批捕起诉职能、完成扫黑除恶收官之战、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等重点工作、加强刑检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021年,上海刑事检察工作将要在加强刑事政策落实引领、推进逮捕全面化审查、探索起诉类型化审查、推动监督全流程开展、推进四大检察融合发展、建设刑事检察队伍等方面继续开展工作,提升上海刑事检察工作的引领力与影响力。

详细内容链接:

做优刑事检察!全市刑检工作会议召开




编辑简介

林东品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第四届“东方大律师”

业务领域:刑事辩护

邮箱:lindongpin@bohelaw.com


李腾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业务领域:刑事辩护

邮箱:liteng@bohelaw.com


胡欣琪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

业务领域:刑事辩护

邮箱:cinthiahu77@163.com

往期资讯



声  明

本公号刊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观点内容,请注明出处。如您有意向就相关议题进一步探讨交流,欢迎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我们

关注刑事领域各方动态

速递重大刑事法律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