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啥一流幼儿园毕业,却放弃了名牌小学?

大J 大J小D 2021-11-04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今天又是我的朋友系列的分享了,就是我和朋友们之间的闲聊引发的一些反思感悟,记录下来和你们分享。


如果你没看过我之前的“朋友系列”,可以看今天文末推荐阅读。

1


前几周我们一家三口回国过暑假,自然就有很多亲戚聚会的机会。老公的表姐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了。

他们当年上的幼儿园是上海徐汇区的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我本来没往心里去,直到后来听我上海朋友说起,这是上海示范园,非常好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见面我就很好奇,他们孩子会上怎样的小学。

一问,才知道,他们本来是有机会去上外附小,也是上海非常好的名牌小学,但表姐拒绝了,就近让孩子上了就近的对口公立小学。


每次遇到这样的“反传统”选择,总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说,育儿是每个家庭的个人选择,但我希望去了解选择的过程。

很多时候,尽管情况不同,但别人的推导过程,却是能给予我很多反思和启发。


2


表姐说的也很实在,她和我说,乌南路幼儿园的这几年,让她最受益的就是,她有了很多机会和纬度去观察自己的儿子。

孩子发展的不同能力纬度,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的优势劣势,这些必须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下才能看得更加清楚的。

而且同时,在与其他家长互动接触中,她也逐步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表姐告诉我,她开始慢慢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我不是鸡妈,我真的做不到那么拼那么有策略,甚至可以说“牺牲”自己事业生活地去推孩子;而我的儿子也不是牛娃,他真的天资很一般,就是个普通孩子。

想明白这件事后,她就在思考,怎样的小学适合我的孩子?的确,我们家有实力,可以让他去上上外附中的。但思来想去,我拒绝了。

择校,真的不能光看“最好”,而是需要看“最合适”。


那我继续问她,你是怎么定义“合适”的呢?

表姐说,很简单啊,看看自己,看看孩子,千万不要先急着看外面。

因为一看外面,你肯定就要乱的。你随便和谁聊,肯定都会告诉你,上外附小多好啊,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去,上那里的孩子之后的升学率都是去哪里的。

这些肯定很有诱惑力啊,声音太多,人的心就会乱的。

自己的孩子有多少潜力自己知道的,而父母自己为了孩子教育可以有多拼,我们内心都是清楚的。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选择自欺欺人而已。

别的不说,如果我的孩子进去成绩一直不那么好,总被叫去见老师,我自问,我自己的心态肯定要崩的。

养育孩子,一时的成绩什么的都不是大事。对我来说,真正的大事,就是父母心态坏掉了。


既然谈到了“心态”,我又继续追问,那你们心态就一点点都没落差吗?毕竟从一个上海示范园出来,却进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公立小学。

表姐笑了,和我说,这个问题我老公也问过我。

他当时问我,你觉得面子会挂不住吗?我们当年进乌南路幼儿园,可是周围同事邻居都非常羡慕的啊。现在怎么孩子越大,越倒退了,一年不如一年了啊?

表姐继续说,我就是和他分析了我对自己儿子的判断,也分析了我对我们两个人的判断。

然后我和他说,孩子是不会觉得自己学校好还是不好的,只要我们家长不刻意传递这样的价值观。

当年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也没觉得有什么特殊;现在去这个小学,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归根到底,父母要摆正心态,有时我们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其实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多一点谈资而已。


3


那我又继续问,很多人觉得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是为了选择一批好的伙伴,你怎么看啊?

表姐又继续说,这些重要又不重要。

孩子越大的确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更多,但真的好的学校一定都是好的学生,普通学校就一定都是不好的学生吗?

有时我们太容易拿着世俗标准武断了,前几年北大的教授不还在说,他们学校正在培养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关键家长内心先要有一个标准,怎样才是“好”的同伴,而不以学校名称这些外界标准来评定。

那么在孩子前六年的时间里,我们该把这样的价值观不断地传递给孩子,这样孩子自己就能有甄别能力了。

再说了,有时候我们也想当然地认为,进入好学校就一劳永逸,觉得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反而少了关注和陪伴,反倒更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反正,孩子成年之前,父母和家庭始终是最关键的,不要过度高估了其他因素的作用。保持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多和孩子沟通引导,肯定是不会错的。


我听着频频点头,但最终还是难免不能免俗地问外甥的成绩。表姐说,现在他三年级了,一直保持着全年级前十的名次。

说完,表姐指出了一个重点,名次这些倒也没那么重要的,反倒是他现在自主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强了

我自己观察下来,我儿子天资不够聪明的,有点像你之前写过的那篇文章《避免将来陪写作业到“心梗”,幼小衔接现在这么做》,里提到的,他是“慢而深”的孩子。

顿了顿,表姐继续说,其实“深不深”不知道,但“慢”是肯定的(说完,表姐自己也笑了),接着说,他接受新知识就是比较慢的。

所以我当时读到你这篇文章,特别认同,我就送他去幼小衔接班的。


我真的不是期望他怎样怎样,但就是了解孩子,相当于提前先有一点预习,等到真的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不至于完全跟不上而垮掉。

他一开始玩心挺重的,我也不定特别高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也不逼迫“非要怎样”。

完成了就能玩,有时难得不想上了,那么一两次不去也OK,关键和他说清楚,为啥可以不去,接下来还是要去,别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


最大的一次转折是,他一年级期末考试,全班就他一个人数学考了100分。他当时回家特别特别开心。

我和他爸爸就和他说,“你看,学习不是为了爸爸妈妈,学习是为了自己,学好了你自己也会很开心啊。你之前预习复习花的这些功夫,虽然累,但就是为了这一刻会很开心啊”。

这段话对他触动蛮大的,也许他真的体会到了“辛苦”学习带来的“快乐”,后来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他自发学习的内驱力越来越强了,似乎就是进入正向循环了。

4

我相信看完今天故事后,一定有朋友会说,那如果她选择让儿子进入上外附小,也许结果也不会糟,说不定还会更好呢?

的确,肯定有这样的可能性的。但这就是人生啊,人生不会有“如果”,只有每个“当下”。

这也是我喜欢听别人的故事的原因,他们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如果”的可能性。


我们无法复制别人走过的路,但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决策过程,帮助我们思考更深,看得更清更远。


大J叨叨叨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关于父母自己的分离焦虑《娃没哭,妈先哭了,孩子不在眼皮底下也犯愁》。小D下周开学,一转眼已经算是上K的小学生了(这边小学从大班,也就是K开始的)。

这几天,我倒着时差,带着她异常觉得辛苦。真的就像昨天文章里说的,“养育孩子,每一天都很长,但每一年却很短”。

在这里看着小D长大的叔叔阿姨们,是不是也觉得好快啊,竟然变成小学生了?

对了,昨天蛮多朋友看到了带着我“大头J”照片海报,通过小助手和微博都来和我说了呢,觉得在其他地方看到我,好开心很亲切的呢。

是的,这是我受邀参与出席的一个活动,今天二条会和大家介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2、我的朋友系列
3、规划篇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喜欢文章,就点个“在看”
让更多的人也看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