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说孩子有问题的父母,其实自己都有病”
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内,因为呆的时间长,终于有空可以见见以前的老朋友了。
“听别人的故事,长自己的见识”,这是我以前写的《一个极其真实的故事,道出阶层差距和教育焦虑的本质》里提到的,也是我一直保留的习惯。
今天先和你们分享一个故事。
“我家基本不陪作业的”
朋友J比我大几岁,现在是一个知名外企大中国区的品牌副总裁了。她生活在上海,儿子读小学了。
这次见面,我第一件事就是“幸灾乐祸”地问,你陪作业怎样啊?没想到朋友倒是一脸轻松,告诉我,我们家基本不陪作业。
我不服气,又追问,那么有没有报什么课外班呢?朋友说,这个有的,就是儿子自己喜欢的,比如足球啊、游泳啊。
我继续追问,没学数学这些吗?朋友说,没有啊,这些都没学。我又追问,你怎么可以hold得住,听说魔都小学生父母都是好多课外班的?
朋友继续说,我总觉得小学期间不要把孩子的潜力全部透支完了,学有余地,这样以后等到真的需要拼一下,这个孩子还能冲一把。
人嘛,要明白自己
最想要的的是什么
本来只是很随意的闲聊几句,因为这样的开头,反而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们又继续聊了起来。
我问,你家不陪写作业的话,孩子作业什么时候完成的?
朋友和我说,因为我和丈夫本来工作就忙,我们回家后就是陪孩子玩,我们周末经常短途出游,哪怕就是住一下上海的亲子酒店也好。
孩子也很聪明的啊,他知道自己要快点做完作业,才能有更多玩耍时间。
所以他基本上一下课就很自觉在奶奶家写完作业。周五更是,非常积极完成作业,因为知道周末要出去玩的。
朋友说,我儿子现在班级成绩大概十来名,的确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还是很不错的,对我来说,这点已经足够了。
而且更加关键的是,我们家庭关系和谐啊,儿子还愿意和我们沟通交流,我和先生关系也融洽。
这个对我来说是更加重要的,人嘛,还是要想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你不担心儿子
输在起跑线上吗?”
朋友继续和我说,你知道吗,我家之前进的是一所浦东这边的私立小学,真的是很多人排队想进的。我们一学期没上完,我就给转学去了一家公立小学。
当时我同事都惊呆了说,人家都是挤破脑袋想进去,你们进去了反而出来了。
我也追着问,对啊,那是为什么呢?
朋友开玩笑说道,省钱啊,之前一个月一万多,现在才一千多,哈哈哈。
然后她认真地继续说道,我儿子不快乐啊,他喜欢运动,那个私校户外活动时间比较少。
现在转的这个公校,也许拼学术水平的确差了一点,但儿子每天都是期待着去上学的。
我又问道,你不担心他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朋友说,其实看你怎么比啦,你单纯比教学难度这些,也许是输了。但我从自己的成长过程来看,包括我们现在招人的标准来看。
一个人最关键的还是学习能力,自己可以钻进去,可以从环境学,这些才重要吧。
我们家买的最多的是书,我儿子很多认字都是自己自发的。我后来想想,其实就是我给了他很多自由玩耍的时间。
他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自己没事干需要找事啊,于是就自己看书认字,钻研各种运动项目。
儿子可以自己期待去上学,这个很重要啊。爱上学习,才能有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小时候可以有爱好,有钻研,还有一个不错的学习习惯,这就够了。
“我要做个正常的妈妈”
说实话,朋友从头到尾没说任何育儿理论,但有很多是触动到理论核心的。
但我仍然好奇,继续追问,你觉得你为什么可以这么淡定,或者内心强大呢?
朋友笑着说,估计也是自己工作忙,没时间吧,哈哈~
笑完朋友认真说道,我妈妈以前做的就是青少年心理咨询这一块。
那时会有很多父母带着自己的问题孩子来找我妈妈。我当年虽然小,但经常在旁边看着听着。
我当时就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很多说自己孩子有问题的父母,其实自己都有“病”。这是我小时候最深刻的印象。
也是因此,我当了妈妈后,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就是,做个正常的妈妈。
那什么叫正常,就是情绪稳定,孩子愿意和我说话,夫妻关系融洽。
我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已。
写在最后
分享这个故事,并不是让大家都照朋友的做法做,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家庭育儿的路径也是无法复制的。
的确朋友和她先生都有份很不错的工作,也许有人也会说,这是“有钱人”的家庭,所以他们有底气,我们做不到。
但说实话,我这次回国也见到一些以前的朋友,论年薪赚的远远比我这个朋友多,但是他们内心还是有很强的不安和焦虑。
一定的经济基础肯定和内心安全感有关,但真正内心自由一定和赚多少钱无关。
分享这个故事,还是回到我开头所说的,我们看别人的故事,到底可以反思什么?
这些年我自己体会很深刻的,或者说也是呼应这个故事本质的就是三点。
首先,养育孩子需要走一个可持续道路,不管从小时候的吃饭,到长大后的学习,你和孩子斗,父母永远赢不了,反而弄到亲子关系恶劣,家庭矛盾重重,自己情绪崩溃。
有时觉得陷入困局时,不妨退一步来看待问题,想想当下这一件事重要,还是未来这十几年的关系更加重要。
其次,用系统学原理看待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只盯着孩子某个问题死磕,希望对症下药。但其实孩子的成长受制于环境整个生态。
(这个话题之前也谈过,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四年多,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20年后依然优秀?)
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家庭生态环境是否好,孩子内驱力能否被激发,等等,才是解决大部分孩子问题的基础建设。
地基不稳,我们在表面再怎么使劲其实都是收效甚微的。
最后,父母多推自己,不要从孩子那里去弥补自己内心的害怕。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我承认,越是希望孩子好的地方,都是自己不够好的方面》。
特别担心焦虑孩子的某个方面时,我现在都会停下来想一想,这是不是我害怕呢?
“太多说自己孩子有问题的父母,其实都是自己有病”,那天走出餐厅,朋友的这句话一直回想在我耳边。
正在团
全网首发 | 一套可以『跑起来』的益智“玩具书”,在游戏中快乐认知
大J叨叨叨
这就是我之前和你们说的,这次回国遇到一些人,发生一些事,收获蛮多感悟和反思的。我会陆续分享出来,和你们慢慢聊。
这些故事没有对错,但我希望大家可以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而不要先预判。
就像我现在读育儿书一样,我其实不是单纯在学育儿招数了,那些我大部分都懂了。但我会去看作者的思路,或者也可以说是价值观。
多去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就是一个很好的打开眼界的过程。就像我之前那篇文章《有钱才能见世面?普通家庭这么做同样可以打开孩子的眼界》: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做的这些才是见世面”,可惜的是,太多人都没“见”,就已经用自己的判断把这扇门关了。
对了,这个周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会来一场直播,这次谈的是小月龄的话题,低幼小宝宝如何锻炼核心。参与直播的方法,周日早上会有推送的哦。
最后,和你们说说为啥我嗓子哑了。哎呀,今天叨叨叨说太多了,就这样了哦~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2、我的成长故事
3、育儿故事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喜欢文章,就点个“在看”
让更多的人也看到